词条 | 耳叶紫菀 |
释义 | 中文学名:耳叶紫菀 拉丁学名:Heteropappus gouldii (C. E. C. Fisch. ) Griers. 别称:银钱菊(云南)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菊亚纲 目:菊目 科:菊科 族:紫菀族 属:紫菀属 种:耳叶紫菀 命名来源:Journ.DeBot. 10: 379. 1896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壮。茎直立,单生稀丛生,高40-70厘米,上部稀全部有分枝,被开展的长粗毛,常有腺,下部有较密生的叶。下部叶在花期枯萎,倒卵圆形至长圆形,基部渐狭;中部叶长圆形或狭椭圆形,长3-6厘米,宽0.5-1.2厘米,下部稍狭,基部扩大成圆形抱茎的耳部,中部以上有浅齿或圆齿,或近全缘,顶端钝或稍尖;上部叶小,线状披针形或长圆形;全部叶上面或两面被密糙毛,下面有腺且沿脉及边缘有长粗毛;中脉和3-4对侧脉在下面稍凸起,网脉细。头状花序径2-2.5厘米,在茎和枝端排列成圆锥伞房状或伞房状;花序梗长1-8厘米,有线形苞叶。总苞半球状,长6-8毫米,径6-8毫米;总苞片3层,线状披针形,近革质,外层上部草质,有密腺,或杂有短糙毛,长3-4毫米,宽0.7-1毫米,内层中脉有腺,边缘膜质,常撕裂,长6-7毫米,宽达1.5毫米,常有紫色长尖头。舌状花约30个;管部长2.5-3毫米,舌片白色,长8-10毫米,宽1-1.5毫米。管状花长5毫米,管部长2.5毫米,裂片长1.5毫米;花柱附片长0.5毫米。冠毛1层,白色或稍红色,长5毫米,有多数糙毛。瘦果狭倒卵圆形,长3毫米,被疏短毛。花果期4-8月。 生长分布产于云南西部西北部及东北部(贡山、维西、丽江、镇雄、大理、红河、澜沧、漾濞、洱源、保山等)、贵州西部(毕节、盘县、安龙)、四川西南部至南部(石棉、九龙、南川等)。 生长习性生于疏林下,灌丛及草地。海拔1500-3000米。 功能用途根:苦,凉。润肺止咳,清热凉血。用于风热感冒,久咳,多汗,月经过多。 全草:解毒消肿。用于蛇伤。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