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儿童文学作品
释义

概述

简介

儿童文学作品的定义,是指以儿童为阅读对象的文学作品。儿童文学在世上已有很长久的历史,尽管最初的儿童文学并非休闲读物,早期许多儿童文学由成人作品改编,但若不适合孩子或未针对儿童而改编,不能算作儿童文学的作品。儿童文学特别要求通俗易懂,生动活泼。不同年龄阶段的读者对象,儿童文学又分为婴儿文学、幼年文学、童年文学少年文学,体裁有儿歌、儿童诗、童话、寓言、儿童故事、儿童小说、儿童散文、儿童曲艺、儿童戏剧、儿童影视和儿童科学文艺等。偏于文学,适合9至99岁阅读,老少均可品味。

范畴

儿童文学通常由成人所编著,深层动机可以说是重造童年或教育儿童,许多儿童文学也会改编自成人文学作品。由儿童自行创作也虽可广泛包含在内,但因儿童创作常流于涂鸭或不合艺术,仍须由成人鉴定是否为具文学价值。

西方在近代有《罗宾汉》、《圆桌武士》等向儿童灌输正确价值观的故事读物,但这两本故事书,都是从成年人的文学作品里面浓缩出来。第一本真正针对儿童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于 1744年,由JohnNewbery出版的《A Little Pretty Pocket-Book》。

中国古时有为儿童写的童蒙作品,到了民国时期的《稻草人》才出现中国第一本针对儿童编写的儿童文学作品。

现时出版界普遍根据年龄划分儿童文学的类别,这个分类亦与皮亚杰有关儿童成长发展的理论相吻合。这几个类别分别如下:

§ 0-5岁的学前儿童

§ 5-8岁的初年级小学读者

§ 8-11岁的高年级小学读者

§ 11-13岁的初中读者 (英语称之为“Pre-teen”)

§ 13-15岁的青春期读者

对于学前儿童,图画故事书对他们非常适合,因为故事的每一页都有小量文字配衬著图画,使儿童不用明白文字的内容亦可以理解。在西方,图画故事书是课室里导读课的好帮手。

另外,儿歌和儿童戏曲、少年小说都可广义的列入儿童文学的范围,但单纯的儿歌旋律(如:婴儿催眠曲)或表演舞蹈不在文学范畴。

16至19岁的读者一般被称呼作“年青的成人”(Young Adult),他们的年岁已超越了儿童文学的范畴。然而,这个年纪的青成人的特有问题,在今时今日的社会已慢慢开始在青春期读者群的生活里出现:恋爱、欺凌、滥用药物、自杀、身份认同等问题现在也成为了以青春期读者为对象的儿童文学题材。香港作家君比的《叛逆岁月》系列户品就是这类型作品当中很受学生欢迎的一种。而日本以似漫画包装的轻小说,又是一类试图把习惯了图像思考的青少年读者,拉回成年人抽象思考的作品。

历史演进

古代

远古时期的儿童文学是不识字的说书人对儿童所述说的故事,通常都没有任何书面纪录可供后世参考。最早有以文字型式流传是在公元前1,300年的古埃及,自此之后儿童文学开始在写作型式的文学作品中出现,诸如公元100至200年间阿普列乌斯(Apuleius)所著《金驴记》(The Golden Ass)出现的爱神与美女(Cupid and Psyche)或是公元200至300年间印度的邦查唐塔拉(Panchatantra),许多证据显示许多之后童话故事集里的故事都是根据民间故事重新编写而成的。

这些故事合集通常根据更古老的民间故事而来,像是《一千零一夜》、《吸血鬼的故事》(Vikram and the Vampire)及《彼勒与大龙》(Bel and the Dragon)。除了这些合集之外,中国的道家哲学家,像是列子与庄子,也都将一些童话故事与寓言以他们的表现方式出现在他们的哲学思想中。而日本童话故事桃太郎日本古代的农村,祖父母在晚上向儿孙比手画脚说故事,口耳相传,一代传过一代,而成为现在通行的童话故事。

而在较广泛的定义中,《伊索寓言》(公元前六世纪)是西方世界第一本著名的童话集。

而首先尝试不仅仅是保存童话故事中的角色个性也同时保留故事风格的,是德国的格林兄弟。但讽刺的是,虽然格林童话第一版(1812年及1815年)是民俗研究学者的宝库,但为了保证销售量及受欢迎的程度,格林兄弟在后来出版的版本中也开始改写书中的故事。格林童话集的转变不只将内容偏离原有的民间故事,也影响了原有的民间故事的面貌。除此之外,格林兄弟也没有收录一些德国口耳相传的民间故事,其理由是他们认为这些也曾在查尔斯·佩罗的故事集出现过的故事是法国故事而非德国故事。

独立创作童话故事并使之独立成为成熟的儿童文学的是丹麦作家安徒生。安徒生的童话是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

近代

1880年卡洛·科洛迪在意大利出版的作品《木偶奇遇记》,被认为是早期儿童文学经典之一,曾拍成电影逾二十次。出版于1876年马克·吐温所著作的《汤姆历险记》成为为美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品。

1900年至1920年出版的美国的一系列童话故事《绿野仙踪》影响日后世界儿童文学至深。1908年出版的《骑鹅历险记》是瑞典著名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写的一部著名的长篇童话小说,它也成了一部世界名著。1937年出版的小说《哈比人历险记》,是J.R.R托尔金原本为儿子所写的一部童话,但托尔金此书在儿童文学界未有名气。之后1943年出版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所著之法国童话作品《小王子》,被译成百多种语言,也被拍成电影、改编成话剧演出。在1950年代由著名的英国作家克利夫·史戴普·路易斯所著《纳尼亚传奇》,成为英美儿童文学经典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儿童文学称中国当代儿童文学。1949~1966年为第一个黄金时代,新老作家佳作迭出,如张天翼的小说《罗文应的故事》和童话《宝葫芦的秘密》,冰心的小说《小橘灯》,杲向真的小说《小胖和小松》,徐光耀的小说《小兵张嘎》,严文井的童话《唐小西在“下次开船港”》 ,贺宜的童话《小公鸡历险记》 ,陈伯吹的童话《一只想飞的猫》,金近的童话《狐狸打猎人的故事》,洪汛涛的童话《神笔马良》,孙幼军的童话《小布头奇遇记》,葛翠琳的童话《野葡萄》,阮章竞的童话《金色的海螺》,柯岩的儿童诗《小兵的故事》等。文化大革命10年中,儿童文学园地备受摧残,呈现一片凋零景象。1976年10月之后,中国儿童文学进入又一个黄金时代,称中国新时期儿童文学。至1992年的16年中,创作的数量和质量远远超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17年,各个年龄阶段读者的各种体裁儿童文学佳作大量涌现,比较突出的有郑渊洁、孙幼军、周锐等的童话,曹文轩、张之路、沈石溪等的儿童小说,金波、圣野等的儿童诗,郭风、吴然等的儿童散文,郑文光、叶永烈等的儿童科学文艺作品等。

进入八十年代一份保持了个人作品刊载24年纪录的童话杂志《童话大王》于1985年诞生以来,其总印数已逾亿册之巨,其作品字数也已超过了两千万字。这个中国富于传奇色彩的童话作家即是:郑渊洁。郑渊洁的作品创造了皮皮鲁、鲁西西、罗克、舒克和贝塔这些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童话人物,影响了整整一代人。但与其所取得的辉煌成绩相比,郑渊洁在中国儿童文学界乃至整个文坛的地位却显得异常的寒酸。许多人对于这种对郑渊洁的集体失声而感到不解,也对于中国文学话语权的客观性产生了一定的质疑。进入二十一世纪,当一部英国童话小说《哈利波特》风靡全球的时候,2009年中国儿童文学也出现了一部令人欣慰的作品,这就是被称为中国版哈利波特的《心灯》,作品第一部“神圣的使命”以中国古代神话为蓝本,讲述了一群孩子为了实现生态和谐的心愿而进入古老而神秘的仙域历险的故事。小说在宣扬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学思想的同时,也将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喻户晓的春节、除夕、压岁钱等元素,以及不为人知的火判官、山鬼、幽都等古代神话传说融会贯通,继承了前人的文化传统的同时,也赋予了传统文化以新的内涵。作品极富想象力,情节引人入胜。

供少年儿童阅读的文学作品的总称。包括童话、寓言、戏剧、小说、科学幻想故事、历史故事等多种形式。内容和形式均适合不同年龄的少年儿童的特点。

作品及文学贡献

著名儿童作品

1864年年由路易斯·卡罗写的的《爱丽丝梦游仙境》,一部讲述一个小姑娘追赶一只白兔而由兔洞进入一个充满疯狂和怪诞的世界的小说。这部小说的续集是《爱丽丝镜中奇遇》。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1964年,罗尔德·达尔著)曾多次改编成电影。讲述小男孩查理偶然得到机会,去参观隔壁威卡先生的魔幻巧克力工厂。这本书成功后,作者又为其创作了续集《查理和大玻璃升降机》。达尔的其他著名童话还包括《詹姆斯与大仙桃》《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女巫》《玛蒂尔达》.

1886年由亚米契斯写的《爱的教育》。

1914年由伯勒斯写的《人猿泰山》。

1906年由塞尔玛·拉格洛芙写的《骑鹅历险记》。

1908年由肯尼思·格拉姆?写的《柳林风声》。

1908年由蒙哥马利写的《绿山墙的安妮》。

1937年由J·R·R·托尔金写的《哈比人历险记》。

1943年由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写的《小王子》。

1881年由卡洛·科洛迪写的《木偶奇遇记》。

1888年由奥斯卡·王尔德写的《快乐王子》。

1835年由安徒生写的《国王的新衣》。

1812年由格林兄弟写的《白雪公主》。

1922年由叶圣陶写的《稻草人》。

1979年由麦克·安迪写的《说不完的故事》。

2007年由乔安·凯瑟琳·罗琳写的《吟游诗人皮陀故事集》。

2007年有艾伦·凯特写的《猫武士》系列。

[编辑]世上著名的儿童文学系列故事

马克·吐温——汤姆历险记、顽童流浪记

安徒生——安徒生童话

乔安·凯瑟琳·罗琳——哈利·波特:1997年开始创作,在2007年完结,一共七集。

鲁益师,又译做C·S·刘易斯——纳尼亚传奇(又译做那里亚故事集)

马丁·埃柏兹

莱曼·弗兰克·鲍姆——绿野仙踪

路易莎·奥尔科特——小妇人

伊索——伊索寓言

格林兄弟——格林童话

郑渊洁——舒克与贝塔历险记 ,皮皮鲁系列,鲁西西系列等

孙幼军——小布头奇遇记

巴里——彼得潘

桑贝/葛西尼——小淘气尼古拉

亚诺士——小老虎和小熊

海明威——老人与海

杨红樱——淘气包马小跳

中国儿童文学的发生

在中国灿烂的文学星河里,儿童文学作为一颗璀璨的新星,萌芽于晚清的“儿童文学活动”,自觉于20世纪初叶五四时期的“儿童文学运动”,而今已有一百年的历史了。

一百年前,也就是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这是中国历史从古代向现代过渡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儿童文学从古代“自发的自然状态”走向现代“自觉的文学时代”所不可或缺的转型期。自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像严复、黄遵宪、梁启超、周树人、周作人、陈独秀、胡适等,在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过程中,将达尔文的进化论作为当时中国文化启蒙的利器,在进化论的视野里发现了代表民族未来与人类希望的“幼小者”——儿童,接受了“后起的生命,总比以前的更有意义,更近完全,因此也更有价值,更可宝贵;前者的生命,应该牺牲于他”(鲁迅语)的“幼者本位”思想,反叛的矛头直指千古不变的中国传统的旧道德——“父为子纲”的“长者本位”思想,从儿童观上为中国儿童文学的萌生做了特别重要的思想准备。这一“幼者本位”的进化论思想与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人的文学”精神相整合,催生了中国儿童文学。

1897年,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出版,其中所揭示的自然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法则,给国人敲响了不自强就要亡国灭种的警钟;但同时也给人们以希望,寄希望于未来的一代,在当时思想界发生了巨大影响,所谓“自严氏之书出,而物竞天择之理,厘然当于人心,中国民风为之一变”。1901年,梁启超在《清议报》连载《卢梭学案》,将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主张的“主权在民”、“人人平等”的《民约论》详细介绍过来,告诉国人:天赋人权,人人生而平等,即是父子间也无权予以剥夺,所谓“彼儿子亦人也,生而有自由权,而此权,当躬自左右之,非为人父者所能强夺也”。1903年,卢梭的教育小说《爱弥尔》也被翻译过来,在这部闻名世界的经典作品里,第一次出现了值得用大字来书写的话:“要尊重儿童!”并且宣称:“儿童不是一个具体而微的成人”,“儿童在心理和生理上都与成人很不相同”。上述新论的传播,昭示了中国思想界的一种新动向,即是后来被人们称之为“儿童的发现”的开始。

虽然在进化论与民权论那里已经看到了人类新文明的曙光——儿童,但中国“儿童的发现”却还要经历大约此后20年的准备期,比西方大约迟了一个世纪,却又与一位西方的大教育家息息相关。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在五四运动爆发的前三天来华讲学,宣传他的“以儿童为本位”的现代儿童观,五四时期中国凡对儿童及儿童文学感兴趣的人几乎全接受了杜威的观点,为中国儿童文学奠基的几位巨人——鲁迅、周作人、郑振铎、叶圣陶等,也无一例外。先进的儿童观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人的发现”相整合,就萌生了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儿童文学。所以说,1919年不仅是中国历史上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一年,这一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成为中国现代史的开端,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同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五四文学革命不仅开启了中国现代文学,也是中国儿童文学的摇篮。正如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开创者叶圣陶所说的:“我们最当注意的还要数到儿童。”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周作人也明确指出:“人类只有一个,里面却分作男女及小孩三种;他们各是人种之一,但男人是男人,女人是女人,小孩是小孩,他们身心上仍各有差别,不能强为统一。”所以,鲁迅呼吁:“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一切设施,都应该以孩子为本位。”儿童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这可以称之为中国文化史上的大事件。《大英百科全书·儿童文学》写道:“儿童一旦被认为是独立的人,一种适于他们的文学便应运而生。”因此,到了20世纪初叶,中国的儿童文学才开始发展起来,不仅在理论上有周作人《儿童的文学》来倡导,在读物上,“也有一种趋势,就是‘儿童文学’——童话、神话、故事——的提倡”(胡适:《国语运动与文学》)。魏寿镛、周侯予在《儿童文学概论》中描绘了这样的情景:儿童文学成为当时的教育界、文学界、出版界“最时髦、最新鲜,兴高采烈,提倡鼓吹”的新生事物——“教师教,教儿童文学;儿童读,读儿童文学。研究儿童文学,讲演儿童文学,编辑儿童文学,这种蓬蓬勃勃、勇敢直前的精神,令人可惊可喜”。所以,茅盾后来回忆说:“儿童文学这名称,始于‘五四’时代。”

综上所述,人们先从达尔文的进化论里发现了作为“自然人”的儿童在人类进化历程中的重要地位与特殊意义,继而在近代资产阶级民权论那里发现了作为“社会人”的儿童具有与成人一样的独立人格与独立精神,进而在现代儿童教育观念的传播中接受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新教育观,与此同时,又在摧枯拉朽的五四文学革命中发现了作为“精神人”的儿童应该有属于他们自己的精神世界与文学世界。四重视野的融合说明,儿童文学产生于五四时期,实在是一种社会历史的必然。

中国儿童文学路

对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有一个基本评价,即是起点高但发展曲折,依赖性强但潜力无限,成就突出但与世界儿童文学的整体发展水平尚有差距。进入新世纪的儿童文学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而百年来的历史经验与教训,正可以作为今天的借鉴,提醒人们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创造条件,与时俱进,为新世纪的儿童文学创造更为良好的发展环境。纵观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可以发现,国运兴则儿童文学兴,儿童文学与政治(政府)的关系十分密切,小小文学折射大千世界。一般认为,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有四个“黄金时代”:一是20世纪初叶的五四儿童文学运动,叶圣陶成为了我国近代儿童文学的拓荒者和先驱。集中展现在1920年到1925年;二是50年代的新中国儿童文学实践,集中展现在1950年到1960年的十年间;三是80年代初期的新时期儿童文学复兴,集中展现在1978年到1985年;四是90年代中期以后,集中展现在1996年江泽民同志发出抓好“儿童文学”等“三大件”至今。这四个时期都是我国政治形势明朗,国家比较稳定,经济蓬勃发展的历史时期。尤其是1949年以后,儿童文学的每一步发展,不论是前进、徘徊不前,还是暂时的反复,都与政治气候密切相关,与文艺政策及儿童文学政策密切相关。儿童文学的发展特别需要文学以外的力的推动,这也是儿童文学自身发展不甚成熟的一种表现。

在中国,儿童文学的提倡从来就是与儿童教育联系在一起的,而且从事儿童文学的人绝大多数都是儿童教育者,在对儿童文学的学科归属上,也都不约而同地归属于师范教育。可以说,儿童教育是中国儿童文学的根,是流淌在百年中国儿童文学躯体里的血脉,也是中国儿童文学今后发展的基础。这是由中国国情决定了的,至少是与今天社会发展的初级阶段相适应的一种文学阶段。儿童文学的发展也应该有它的阶段,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阶段,一个渐次的发展过程。有的阶段与过程是不能跳过的,就像有人想彻底否定中国儿童文学的教育性那样,在一个4亿儿童的大国,其中还有3/4的儿童在农村,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儿童连温饱与受义务教育的权利都不能得到完全保证的时候,以娱乐来排斥教育的做法,也许是一种很不负责任的危险行为。儿童文学应该成为儿童心灵逍遥的乐园,但儿童文学不应该仅仅成为有闲有钱阶层的儿童的消遣品,更不应该成为作者、出版者追逐名利的一种快捷的致富工具。可以主张儿童文学有多种属性,但不能借此否定儿童文学的教育属性,当然,这里对“教育”一词的理解应该是多元的广泛意义上的。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自古就是儿童大国,也自然是儿童教育大国,但却还不是儿童文学大国,究其原因,大致有四个方面:一是儿童文学在儿童健全成长过程中的文学价值还没有得到社会最广泛地认同与重视,社会儿童文学观还相对落后;二是儿童文学在很大程度上仍然被认为是儿童教育的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过于狭隘地理解了儿童文学至于儿童成长的价值。但两者在本质上都没有给儿童文学一个应该有的独立的文学地位。儿童观与文学观共同决定了中国儿童文学的特殊命运。三、儿童文学的学科建设严重滞后,还没有真正形成完整的富有现代特征的儿童文学学科体系。关于学科建设的理论研究还很薄弱,发展儿童文学批评的学术环境还不尽于人意。四是独立发展儿童文学的条件还不成熟。儿童文学因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作家目前尚处于一个不很稳定的发展时期。有人用“三多一少”来形容当前我国儿童文学的创作与出版现状:出版社多、作家多、作品多,就是经得起读者与时间检验的精品少之又少。质量与数量的严重失衡,导致当下阅读的作品很多,具有长久魅力的作品寥寥,让人耳熟能详的作家作品日渐减少,这与近4亿少年儿童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很不相称,而就在这十分有限的作家作品中,又有多少是面向近3亿的农村孩子呢?能够走向世界的作品也是少之又少。不仅如此,儿童文学的作家队伍仍在发生分化,儿童文学的读者也在不断流失,影视文化、网络文化等对儿童读者的争夺越来越激烈,加之经济环境与加入WTO后外来文化的冲击,原创作品出版艰难,文学新人步履维艰,而外国奇幻作品却大行其道。也许,这些正说明我国儿童文学的发展不论是对内对外都还远远不够充分,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还需要有志于儿童文学的人们继续努力,还需要更多的儿童文学的热心人与殉道者为之奔走呼号与默默奉献。

百年中国儿童文学走过了一条“光辉的荆棘路”(安徒生语),每一位儿童文学家就是照亮这条荆棘小道上的一盏微不足道的“小橘灯”,但许多盏小橘灯在一起,就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精神之火”,昭示着人类的未来与希望。回顾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中国的儿童文学家与时代一同前进,与祖国风雨同舟,与人民同甘共苦,与儿童休戚与共,写下了不朽的辉煌篇章,为儿童个体的发展与社会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迈入新的世纪,儿童文学工作者倍感任重道远,时不我待,必须克服困难,加倍努力,与时俱进,把自己的今天奉献给人类最光明、最灿烂的朝阳事业——神圣的儿童文学!

中国儿童文学作品索引

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可以分属两个时代六个发展阶段,即以1949年为界,前后分别属于现代与当代两个有着不同性质的儿童文学时代,以及以晚清儿童文学活动、五四儿童文学运动、20年代至40年代的战争儿童文学、50年代至60年代的新儿童文学运动、60年代至70年代的儿童文学荒芜期、80年代以来至今的新时期儿童文学等为特征的六个文学发展阶段。

一、晚清儿童文学活动——萌芽期

从1875年《小孩月报》创刊到1915年《新青年》创刊,大约20年的时间。在儿童诗歌方面,有梁启超、黄遵宪倡导并亲自实践的学堂乐歌。儿童小说方面,有梁启超、徐念慈等人的提倡,以及林琴南、包笑天等人的译述。童话方面,有孙毓修的编述和周作人的研究。理论方面,有梁启超、徐念慈、周作人、周树人等的拓荒与大力提倡。一批以儿童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报刊纷纷创刊,如下:

《小孩月报》(1875)

《蒙学报》(1897)

《寓言报》(1901)

《童子世界》(1903)

《少年报》(1907)

《蒙学画报》(1908)

《少年丛刊》(1908)

《儿童教育画》(1909)

《童话丛刊》(1909)

《少年杂志》(1911)

《中华童子界》(1914)

《儿童画报》(1914)等

二、五四儿童文学运动——自觉期

从1915年《青年杂志》创刊到1923年叶圣陶的童话集《稻草人》出版,大约10年的时间。主要文学现象有:鲁迅、周作人、胡适、赵景深、郭沫若等对儿童文学的倡导。茅盾、郑振铎、叶圣陶、俞平伯、冰心等“文学研究会”成员发起了一场有声有色的“儿童文学运动”。创建的重要报刊或儿童文学园地如下:

《儿童世界》(1921)

《小说月报·儿童文学》(1921)

《小朋友》(1922)

《儿童文学》(1923)

《晨报副刊·儿童世界》(1923)

重要作品如下:

叶圣陶《稻草人》(童话)

冰心《寄小读者》(散文)

《葡萄仙子》(歌舞剧)

理论著作如下:

周作人:《儿童的文学》(1920)、《关于儿童的书》(1923)

胡适:《国语运动与文学》(1921)

严既澄:《儿童文学泛论》(1920)

郭沫若:《儿童文学之管见》(1922)

魏寿镛、周侯予:《儿童文学概论》(1924)

凌冰:《儿童学概论》(1924)等

三、战争儿童文学——发展一期

从1923年《先驱》发表《儿童共产主义组织运动决议案》开始至1948年《小英雄雨来》出版,大约25的时间。主要作家有:叶圣陶、张天翼、陈伯吹、贺宜、仇重、苏苏、金近、郭沫若、沈从文、巴金、老舍、冰心、丰子恺、蒲风、郭风、陶行知、严文井、高士其、董纯才、茅盾、管桦、华山、张乐平、黄谷柳等。

重要作品如下:

《阿丽思中国游记》(1928)

《小坡的生日》(1929)

《儿童亲卫队》(1929)

《古代英雄的石像》(1931)

《阿丽思小姐》(1931)

《大林和小林》(1932)

《菌儿自传》(1936)

《奇怪的地方》(1936)

《野小鬼》(1939)

《南南和胡子伯伯》(1941)

《木偶戏》(1945)

《鸡毛信》(1945)

《红鬼脸壳》(1946)

《三毛流浪记》(1947)

《虾球传》(1947)

《凤蝶外传》(1948)

《小英雄雨来》(1948)

主要理论著作如下:

褚东效:《中国儿歌的研究》(1927)

茅盾:《关于“儿童文学”》(1935)

郑振铎:《中国儿童读物的分析》(1936)

许幸之:《论抗战中的儿童戏剧》(1938)

陈伯吹:《儿童文学的编著与供应》(1947)

赵景深:《童话评论》(1924)、《童话论集》(1927)

张圣瑜:《儿童文学研究》(1928)

周作人:《儿童文学小论》(1932)

陈伯吹:《儿童故事研究》(1932)

王人路:《儿童读物的研究》(1933),

仇重、金近、贺宜:《儿童读物研究》(1948)等

四、新儿童文学运动——发展二期

从1949年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至1966年少年儿童出版社和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停止出书,大约17年的时间。又称文革前17年。重要作家有:冰心、张天翼、高士其、秦兆阳、严文井、袁鹰、陈伯吹、贺宜、葛翠琳、金近、黄庆云、任大霖、徐光耀、刘饶民、柯岩、任溶溶、孙幼军、包蕾、洪汛涛、刘厚明、童恩正、鲁克等。

重要作品如下:

《小燕子万里飞行记》(1950)

《我们的土壤妈妈》(1951)

《揭穿小人国的秘密》(1951)

《罗文应的故事》(1952)

《我和小荣》(1953)

《海滨的孩子》(1954)

《金色的海螺》(1955)

《野葡萄》(1956)

《“小兵”的故事》(1956)

《神笔马良》(1956)

《宝葫芦的秘密》(1957)

《“下次开船”港》(1957)

《猪八戒吃西瓜》(1958)

《童年时代的朋友》(1958)

《小溪流的歌》(1959)

《小橘灯》(1960)

《小蝌蚪找妈妈》(1960)

《小布头奇遇记》(1961)

《小雁齐飞》(1962)

《小兵张嘎》(1962)等

重要理论著作如下:

陈伯吹:《儿童文学简论》(1957)

蒋风:《中国儿童文学讲话》(1959)

贺宜:《散论儿童文学》(1960)

茅盾:《60年少年儿童文学漫谈》(1961)

《1921—1937儿童文学选集》、《1911—1960儿童文学论文目录索引》、《1913—1949儿童文学论文选集》(少年儿童出版社编选,1961年)等

五、儿童文学荒芜期——发展三期

从上海、北京两家少年儿童出版社停业开始到1977年《儿童文学》、《少年文艺》分别在北京、上海复刊,大约10年的时间,即“文革”十年。重要作家有李心田、浩然、徐瑛、杨啸、高士其等。

重要作品如下:

《闪闪的红星》(1972)

《幼苗集》、《向阳院的故事》、《红雨》、《生命进行曲》(均为1973)等

重要文论如下:

林尽染:《紧紧掌握时代的脉搏》(1973)

姚青新:《精心的再创作,可喜的新收获》(1974)

谢佐、殿烈:《歌颂小英雄,表现大主题》(1975)等

六、新时期儿童文学——发展四期

从1977年一批儿童文学类刊物纷纷复刊至今,大约25年的时间。重要作家有:黄庆云、葛翠琳、任溶溶、郑文光、叶永烈、孙幼军、金波、樊发稼、高洪波、刘先平、圣野、任溶溶、尹世霖、张秋生、薛贤荣、曹文轩、秦文君、张之路、梅子涵、沈石溪、吴然、陈丹燕、黄蓓佳、金曾豪、常新港、谷应、周锐、班马、董宏猷、彭懿、郑渊洁、孙云晓、郑春华、谢华、汤素兰、杨红樱、杨鹏、张品成、彭学军、杨老黑、郁秀。

重要作品如下:

《小白杨要接班》(1977)

《神奇的窗子》(1978)

《珊瑚岛上的死光》(1978)

《飞向人马座》(1979)

《林中的鸟声》(1979)

《小灵通漫游未来》(1979)

《云海探奇》(1980)

《三个和尚》(1981)

《小狗的小房子》(1981)

《宋庆龄和孩子们》(1982)

《黑猫警长》(1982)

《骆驼寻宝记》(1982)

《神翼》(1984)

《第七条猎狗》(1985)

《千鸟谷追踪》(1985)

《中国少女》(1985)

《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1989)

《第三军团》(1991)

《青春口哨》(1993)

《女生贾梅》(1993)

《花季·雨季》(1996)

《草房子》(1997)

《鸽子树的传说》(1998)

《女儿的故事》(1999)

《我要做好孩子》(2000)

《非法智慧》(2001)

《男生日记》(2002)

《女生日记》(2002)

冰波:《阿笨猫全传》(2002)

汤素兰:《阁楼精灵》(2002)等

重要理论著作如下:

贺宜:《小百花园丁杂说》(1979)

蒋风:《儿童文学概论》(1982)

《儿童文学概论》(五院校合编,1982年)

胡从经:《晚清儿童文学钩沉》(1982)

鲁兵:《教育儿童的文学》(1982)

韦苇:《世界儿童文学史概述》(1986)

蒋风(主编):《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1986)、《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史》(1991)、《世界儿童文学事典》(1992)

洪汛涛:《童话学》(1986)

王泉根:《现代儿童文学的先驱》(1987)、《中国现代儿童文学文论选(1902—1949)》(选编,1989)、《中国当代儿童文学文论选(1949—1994)》(评选,1996)、《现代中国儿童文学主潮》(2000)

汤锐:《比较儿童文学初探》(1990)

陈子君(主编):《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史》(1991)

《儿童文学辞典》(四川少儿版,1991)

薛贤荣:《寓言学概论》(1991)

金燕玉:《中国童话史》(1992)

吴其南:《中国童话史》(1992)

张之伟:《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稿》(1993)

方卫平:《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史》(1993)

孙建江:《20世纪中国儿童文学导论》(1995)

张美妮、巢扬(主编):《中国新时期幼儿文学大系》(1996)

吴其南:《转型期少儿文学思潮史》(1997)

朱自强:《儿童文学的本质》(1997)

蒋风、韩进:《中国儿童文学史》(1998)

彭懿:《世界幻想儿童文学导读》(1998)

韩进:《中国儿童文学源流》(1999)

樊发稼:《追求儿童文学的永恒》(2000)

朱自强:《中国儿童文学与现代化进程》(2000)

梅子涵等:《中国儿童文学五人谈》(2001)

哈斯巴拉等:《蒙古族儿童文学概论》(2002)

束沛德:《守望与期待——束沛德儿童文学论集》(2003)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7:4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