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恩斯特·刘别谦
释义

恩斯特·刘别谦于1892年1月28日出生于德国柏林,1947年11月30日在好莱坞去世。刘别谦先是凭借历史片和喜剧在德国电影界取得了成功,1922年应影星璧克馥之邀来到好莱坞。他的好莱坞生涯异常成功,不仅对有声时代早期的歌舞片有奠基之功,更因精妙绝伦的喜剧收获了“刘别谦笔触”(Lubitsch touch)的雅号。

中文名:恩斯特·刘别谦于

外文名:Lubitsch touch

国籍:德国

出生地:德国柏林

出生日期:1892年1月28日

职业:导演

主要成就:《天堂陷阱》、《妮诺契卡》

代表作品:《Lady Windermere's Fan》

人物生涯

德国生涯

刘别谦生于柏林,是一位犹太裁缝的儿子。中学时代在Sophien Gymnasium剧院的经历让刘别谦十六岁时就决定离开学校投身舞台。不过他不得不与父亲妥协,当他晚间在歌舞剧场与酒店表演的同时,也要兼管家族裁缝生意的账本。1911年,他作为配角演员加入了著名导演、制片人和剧院经理人Max Reinhardt的Deutsches剧院。不过在短期内他就获得升迁,得以在剧院中扮演主要角色。同时他也在柏林Bioscope电影制片公司做一份打杂的兼职,并学习默片表演。

1914年,刘别谦首次出演一部讲述犹太人生活的电影。这个角色是个心不在焉、常出意外的服装店助手,树立了他作为犹太喜剧角色的形象。在1914年到1918年之间他出演了大约20部这类喜剧,其中一部分也由他编剧和导演,比如《Schuhpalast Pinkus》(1916年)和《Der Fall Rosentopf》(1918年)等。

刘别谦是德国在一战期间最重要的电影天才,他的展现肢体语言和着重于视觉效果的喜剧,从战前就逐渐为观众所熟悉。但他的作品拘于特殊的种族背景下——德国犹太人中低阶级,其中大多数则专注于早期德国电影的主题:社会提升。他的作品中集中了性别倒错,女性易装等性喜剧元素。

1918年以一部由Pola Negri出演的悲剧《Die Augen der Mumie Ma 》(The Eyes of the Mummy),树立了刘别谦作为严肃导演的名声。同年,他再次与Negri合作拍摄了《Carmen》,这部影片获得了世界范围内的商业成功。刘别谦的天赋不仅表现在喜剧上,同时也表现在宏大的历史剧上,二者都使他获得了国际性的成功。1919年,刘别谦导演了七部影片,其中较为卓越的两部是场面华丽的《Madame DuBarry》及诙谐的讽刺美国上层社会礼仪的作品《Die Austernprinzessin》 (The Oyster Princess)。后者初步展现了后来被称为“刘别谦笔触”的风格特色。在发行了《Madame Du Barry》 (Passion, 1919年) 和《Anna Boleyn》 (Deception, 1920年)之后,刘别谦作为国际电影大师的声誉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峰。

美国生涯

1922年,刘别谦带着他的作品《Das Weib des Pharao》 (The Loves of Pharaoh)去美国做宣传,这次备瞩目的旅行使刘别谦获得极大的成功,并随着美国电影产业的繁荣,刘别谦的名字更为家喻户晓。美国之旅使他结识了影星Mary Pickford。

Mary Pickford这位美国甜姐想在角色上转型为“致命美女(Femme Fatale)”,便邀请刘别谦前往好莱坞拍片。1922年刘别谦离开德国前往好莱坞,导演了《Rosita》。这部作品获得了好莱坞的认可,但在Pickford来并不成功,这便成为两人合作的唯一一部作品。刘别谦1924年的作品《The Marriage Circle》开创了前所未有的世俗喜剧。尽管片中背景为异国和殖民地,但人们一看便知作品机智的讽刺了美国社会状况,同时也刻画了人类处境。1925年的作品《Lady Windermere's Fan》和1926年的《So This Is Paris》等风格化影片为刘别谦在好莱坞树立了声誉。

刘别谦的默片大多是为华纳公司拍摄的,1928年他 加入了派拉蒙公司,在那里,他开始了有声片的拍摄。刘别谦平稳的度过了无声向有声的转变期。声音的到来不仅使刘别谦的喜剧锦上添花,让他的喜剧片中增加了 机智幽默的、喜剧情境下的对白,更提供给他尝试新创作的机会。30年代,刘别谦开始导演音乐片,成为享有世界声誉的音乐喜剧片作者。他的《The Love Parade 》(1929年),、《Monte Carlo》 (1930年)和 《The Smiling Lieutenant 》(1931年) 被评论界高度评价,认为是新诞生的音乐类型作品中的杰作。

1932年,他导演了由Samson Raphaelson编写的浪漫喜剧《Trouble in Paradise》 。这部作品在评论家和观众那里都受到好评,但作品完成之后,美国开始执行的《海斯法典》(Production Code)使得这部电影在1935年被撤销放映,直到1968年才重新与观众见面。刘别谦素来被认为是喜剧片导演,而他在1932年出人意表的导演了一部反战情节剧《Man I Killed》(或名为Broken Lullaby),不过此后他又很快回到了原先的创作轨迹上。

一些列电影的成功使得派拉蒙在1935年任命刘别谦为成为制片经理,从此他可以制片自己的影片并监制其他一些导演的作品。

1939年,刘别谦在米高梅公司执导了由Billy Wilder编剧、Greta Garbo演出的讽刺喜剧《Ninotchka》。这部节奏轻快的作品描写了颓废的西方人遇到俄国共产党所引发的一系列故事,片中,Garbo展现了她极富魅力的“Garbo的笑”(Garbo's Laugh)。

1942年,刘别谦导演了颇受争议的作品《To Be or Not to Be》,这部讽刺纳粹政治的影片保持着他一贯特有的锋利机智的笔调、精彩而精确的对话、简洁的故事与场景。

1943年,刘别谦签约20世纪福克斯公司。但因为严重的心脏病,他不得不削减工作量。他最后一部带有明显个人风格的作品是《Heaven Can Wait》 (1943年),一部精致的讽刺性喜剧。1944年底,他不得不将A Royal Scandal交交给Otto Preminger拍摄,而自己成该片有名无实的制片人。他的最后一部作品是《That Lady in Ermine》,但于1947年11月30日在第六次发作的心脏病中死去。这部作品最终由Otto Preminger完成,并于他逝世后在1948年发行。

1947年,刘别谦因“25年来对电影的贡献”获奥斯卡特别奖,同年去世。在他的葬礼上,两位他的合作者留下了简洁的墓志铭,Billy Wilder 说“再没有刘别谦了”(No more Lubitsch),而William Wyler答到,“比这更糟的是,再没有刘别谦的电影了”(Worse than that. No more Lubitsch pictures)。

人物轶事

制片公司的公关人员将Lubitsch电影的独特风格特点归纳起来,定名为“刘别谦式触动” (Lubitsch Touch)。理解Lubitsch Touch,是欣赏Lubitsch电影的关键:

妙语连珠的、风趣的、迷人的、雅致的、讨人喜欢的、多变的、若无其事的、放肆的。刘别谦的气质里带着一种吊儿郎当的调侃,却绝不酸刻,有一种刚好挠到你心里痒痒的感觉。他用一种独特的细腻的幽默感,敏锐的捕捉人们交锋中最富有戏剧性的一刹那,因此即使将每一个镜头分开来看,也显得趣致盎然。当然,有趣之外,还隐隐约约有种东西,在打动你。

微妙的性挑逗。刘别谦这个名字同他的电影挺般配,带着一种貌似矜持的幽默,骨子里却狡猾得像只老狐狸。刘别谦曾说过,“美国观众只有十二岁孩子的思想”。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社会环境发生巨变,整个西方文明经过十九世纪的拘谨与道貌岸然,加上经济愈加发达,所谓“饱暖思淫欲”,西方人开始放纵性欲。但美国是清教徒国家,一时间不能适应这种风气。刘别谦精确地掌握了美国人的心理,将讽刺的主题锁定在两方面──性和金钱,30年代中期美国电检制度的严格也不得不让他的风格趋向于含蓄。为了不让人们找到破绽,镜头里最多也就拉个小手亲个小嘴,中国话称之为“点到为止”,刘别谦将故事背景设在国外,如巴黎、维也纳、布达佩斯等,或是一些神秘的小岛,但这些依然可让观众们(尤其是美国人)明显地发现他的意图——从中找到自己及周围熟悉的美国人身上不太光彩的行径、怪癖、缺点等等。但刘别谦并不是加以批判,而是以一种类似上帝的眼光宽容地看待这些缺点。

以某对象或小细节的画面作为戏剧上的转折,并以暗示慧黠、风趣或事实被揭露的诧异。以单一镜头或一短幕戏这种精简、浓缩的方式来呈现全剧讽刺的主题。比如:门是刘氏特别喜爱使用的道具,有人将刘别谦定义为“门的导演”。其实他是利用门来增加喜剧感,以省略方法挑引观众的想像力。(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天堂陷阱》)

时常使用某种微妙的对位法——在片中最欢乐的时刻付上一股淡淡的哀愁;这种雅致的风格看似不着边际,但妙趣横生,妙到言外有意。

成就影响

成就

刘别谦是活跃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电影大师,一生共拍摄了近50部电影。

美国国会图书馆电影收藏处共收藏了他的四部电影,分别是:《天堂陷阱》、《妮诺契卡》、《你逃我也逃》、《小店鸳鸯》。

3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提名;1947年获得终身成就奖,不久因突发心脏病去世。

最佳德国喜剧奖定名为“刘别谦奖”。

影响

现在知道刘别谦的人不多了,30年代,不知有多少人沉迷于Lubitsch的电影。包括日本的小津安二郎最崇拜的导演也是刘别谦。

刘别谦虽然来自于德国,却开创了非常美国化的喜剧片、爱情片、歌舞片风格;美国后来的“神经喜剧”也受他的影响。

刘别谦电影被很多人效法,却没有人能够真正模仿出他的味道;

刘别谦的电影很早被引入中国,因为很受欢迎,人们给他起了一个非常中国化的名字:刘别谦。中国人甚至直接改编了几部刘别谦电影。

创作年表

·1916年-导演第一部影片《平古斯鞋店》。

·1918年-开始拍摄戏剧片《木乃伊的眼睛》,《卡门》。

1919年- 《杜巴莱夫人》、《牡蛎公主》、《烟》、《木偶新娘》。

·1920年-《黑白姊妹》、《雪地上的罗米欧与朱丽叶》。

·1921年-《女后安娜传》、《野猫》。

·1922年-《法老之妻》。

·1923年-《罗西泰》。·1924年-《结婚集团》、《三个女人》、《禁入的乐园》。

·1925年-《温德米尔太太的扇子》。

·1927年-《王子学生》。

·1928年-《爱国男儿》。

·1930年-《爱情的检阅》、《蒙地卡罗》(《赌城艳史》)。

·1931年-《微笑的中尉》。

·1932年-《中断的摇篮曲》、《与君相处一小时》、《天堂的纠纷》、《如果我有一百万美元》。

·1933年-《生活计划》。

·1939年-《妮诺基卡》。

·1940年-《街角的商店》。

·1941年-《不稳的感情》。

·1942年-《你逃我也逃》。

·1943年-《天堂可以等待》。

·1945年-《宫廷丑史》。

·1946年-《克鲁尼·勃朗》。

·1948年-《穿貂皮大衣的夫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20:4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