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恩平市华侨中学 |
释义 | 恩平市华侨中学创办于1957年,复办于1987年。座落在恩城镇南郊,前临锦江河,后枕大人山,占地面积近60亩,建筑面积21682平方米。现有39个教学班,学生2300多人,教职员工180多人,是恩平市一所规模较大的市直属完全中学,现任校长梁树凡。 概况多年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地实施教育教学改革,教师勤教,学生苦学蔚然成风,教育教学硕果累累,中、高考成绩逐年稳步提升,现已发展成为江门市信息技术教育特色学校、江门市一级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曾获恩平市“美的校园”、“教书育人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江门市师德师风建设先进单位”、“江门市文明单位”、“江门市抗击非典先进集体”等荣誉数十项。教育教学设备设施日益完善,特别是2007年投资500多万元,建成两幢高质量、高标准的综合性学生宿舍。学生食堂功能齐全、设备一流、布局合理,可供1000多人同时就餐,完全达到广东省A级食堂标准。如今,学校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知名度和美誉度日益提高。 华侨中学的前身1957年春,县归国华侨联合会发起筹办华侨中学。同年秋,在县委领导和有关方面支持下,恩平市华侨中学正式成立,国家侨联领导何香凝挥毫题写了校名。校址设在江洲仕安祖祠。1961年2月,侨中调整为半日制中学。1962年8月,根据省教厅和省侨委党组的意见,侨中恢复为全日制中学。 1963年,侨中迁往恩城北郊学宫旧址,由华侨集资40多万元,扩建一座3层含10个课室、2个办公室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教学大楼。文化大革命期间,侨中曾易名为人民中学。 1970年,侨中停办,校舍被当时的恩城中学占用,学校教具、图书等资料化整为零,分给其他学校使用。 1987年9月,得到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在广大华侨、港澳台同胞、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和校友的大力支持下,侨中应运复办,校址设在恩城南郊锦江河畔。建有三幢含30个课室和10个办公室的互相连通、新颖雅致的教学楼,一幢可容纳300多学生住宿的学生宿舍楼和一幢集饭堂、教工宿舍于一体的综合楼,修建了一个含300米环形跑道和各种体育活动设施的运动场。 华侨中学的发展
90年代以来,随着教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在上级部门的亲切关怀下,在广大侨胞、校友以及社会各届人士的大力支持下,侨中进入了快速发展期。1997年7月,在校园北面新开了一个校门并安装电动伸缩闸,原来的正门改为后门。1999年、2002年又先后兴建了一幢五层共15个教室的科学楼和一幢五层共10个教室的教学楼,教学设施、设备大为改观;今年9月,一幢六层学生宿舍大楼和一幢集师生饭堂、宿舍于一体的六层综合性大楼竣工投入使用,学校硬件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 为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从1995年9月开始,侨中分别与恩平电视大学、广州铁路机械学校、湖北工业大学联办大、中专班,开设了电子、文秘、空调制冷、企业供电、计算机等专业。 侨中复办以后,逐步实行了校长、教师聘任制和校长负责制、老师岗位责任制,1997年7月,在第五轮校长、教师聘任制中,梁进强被聘任为校长,提出了三年内实现四优的任期目标;2003年,在第七轮校长、教师聘任制中,叶金洋被聘任为校长,大力倡导“严谨、博学、善教、爱生、尊师、守纪、勤学、创优”的优良校风;2007年7月,莫平福被聘任为校长,提出“内树信心,外树形象”的工作思路。近几年,学校先后获得恩平市教书育人先进单位、恩平市“美的校园”、恩平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达标单位、恩平市禁毒教育先进单位、江门市师德师风建设先进单位、江门市文明单位、全国科技活动先进单位等荣誉。 华侨中学的未来华侨中学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校上下团结一心,坚定不移地实施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创建文明和谐校园,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教学为中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师勤教,学生苦学蔚然成风,教育教学硕果累累。华侨中学自2001年以来,连续七年中、高考取得好成绩,普通高考前三批入围人数、入围率均居市同类学校前列,5人次夺市高考单科状元,特别是2007年美术考生胡俊华同学在广州美术学院单考中以满分270的优异成绩成为近万名报考该校考生中的术科状元,是我市高考史上第一个术科单考满分状元,创造了奇迹。近几年,中考也是屡创佳绩。教研方面,2001年以来,我校教师撰写的20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各级各类论文评选中获奖;70多人次教师辅导学生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100多人次荣获市级以上荣誉称号。 现在,华侨中学又一次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机遇,恩平市委、市府、市教育局领导对华侨中学更加重视,把进一步办好华侨中学列入议事日程,决心发动各种办学力量支持华侨中学的发展,不断完善教学设备、设施,逐步把华侨办成广东省一级学校。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