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鄂西玉山竹 |
释义 | 鄂西玉山竹,别名风竹、拐油竹、华竹、箭竹、龙须子、扫帚竹、烧府子、烧火子、油竹。本种用途,竿可盖房屋及制作毛笔杆和竹筷。 中文学名:鄂西玉山竹 别称:风竹、拐油竹、华竹、箭竹等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禾本目 科:禾本科 属:玉山竹属 分布区域:陕西南部、湖北西部、湖南西部、四川东部和贵州北部 简介鄂西玉山竹(Yushania confusa (McClure) Z. P. Wang et G. H. Ye),别名风竹、拐油竹、华竹、箭竹、龙须子、扫帚竹、烧府子、烧火子、油竹。本种用途,竿可盖房屋及制作毛笔杆和竹筷。 所属门:被子植物门 所属纲:双子叶植物纲 所属目:禾本目 所属科:禾本科 所属属:玉山竹属 形态特征竿柄长(10)20—40厘米,粗(2)4—7毫米;节间长4—13毫米,实心。竿高1—2米,粗2—7(10)毫米,梢端直立;节间长(10)15—33厘米,圆筒形或在分枝一侧的基部微扁平,无毛,幼时被白粉,具紫色小斑点,空腔很小;箨环隆起,无毛;竿环平坦或微隆起;节内长3—4(5)毫米。竿芽卵状椭圆形或长椭圆形,芽鳞有光泽,边缘具纤毛。枝条在竿中下部各节为1或2,在竿上部则通常为3—5,直立或上举,直径1—2(3)毫米,各枝还可再分枝。笋紫红色、紫色或紫绿色,被棕色刺毛;箨鞘宿存,革质,长三角形,被灰色至棕色刺毛(通常在箨鞘背面上部之中央无毛),边缘具刺毛;箨耳不存在,鞘口具数条长1—2毫米黄褐色易落之继毛;箨舌截形,无毛,高约l毫米;箨片线状披针形或线形,外翻,腹面基部被微毛,边缘具小锯齿,通常内卷。每小枝具.(2)3—5叶;叶鞘长(2)3—6.5厘米,通常无毛,边缘具灰白色纤毛;无叶耳,鞘口两肩各具数条长2—5毫米灰黄色继毛;叶舌截形,高约1毫米,无毛;叶柄长1-3毫米,背面密生灰色或黄色短柔毛,稀无毛;叶片披针形,长(3)8-13(21.5)厘米,宽6—15(21)毫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下表面灰绿色,在该面基部沿中脉有灰黄色短柔毛或微毛,次脉4—5(6)对,小横脉清晰,叶缘一侧具小锯齿,另一侧近于平滑。圆锥花序位于具叶小枝顶端,开展,长7—20厘米,分枝细长,光滑无毛,腋间均有小瘤状腺体,通常在分枝处还具1片小形苞片(有时分裂为纤维状);小穗柄纤细,开展或略上举,长5—20(30)毫米;小穗含(2)4—5(6)朵小花,长12—34毫米,绿紫色或紫色;小穗轴节间长3—5毫米,扁平,具白色微毛,顶端膨大成碟状,边缘具灰白色纤毛;颖上部具微毛,先端渐尖,边缘生小纤毛,第一颖长2.5—8毫米,3—5脉,第二颖长6—9毫米,5—7脉;外稃长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8—9毫米,先端渐尖,背面有微毛,7—9脉,边缘具短纤毛;内稃长8毫米,先端裂成2小尖头,背部具2脊,脊间2脉,脊上生纤毛;鳞被长1—1.5毫米,膜质,脉纹不甚明显,上部边缘具纤毛,前方2片半卵状披针形,后方1片披针形;花药黄色,基部为箭镞形,长5—6毫米;子房卵形,长约1毫米,无毛,花柱长约0.6毫米,柱头2,白色,羽毛状,长约2.5毫米。果实未见。笋期6—9月,花期4—8月。 产地分布产陕西南部、湖北西部、湖南西部、四川东部和贵州北部。海拔1000—2300米,生于林下或林中空地。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