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额济纳土尔扈特部
释义

额济纳土尔扈特部落,系地域名与部族名之合谓也。地名者,秦汉谓居延,元曰亦集乃,后音转额济纳也;部名者,蒙古族之一部,始祖翁罕,克烈惕部之一支易名土尔扈特也。时牧于天山之北,传至和鄂尔勒克,因故于1630年率部落去国牧于伏尔加,1698年阿拉布珠尔率属部回归,距今300年矣。

(一)卫拉特诸部联盟300年

额济纳土尔扈特部,是蒙古族土尔扈特部落的一个组成部分,蒙古族土尔扈特是卫拉特之一部,卫拉特是蒙古族的一个分支。因此,要了解额济纳土尔扈特的由来,就不得不从卫拉特说起。

卫拉特是蒙古民族的一个重要分支,于1207年归附成吉思汗,为建立元朝立下汗马功劳。从元朝灭亡后到被清朝征服的300多年间,卫拉特各部曾三次结盟,两度建国,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点,在蒙古族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从1437年至1502年期间,在东起兴安岭,西至阿尔泰山,直到巴尔喀什湖和葱岭,北起安卡拉河、贝加尔湖,南至长城广阔的土地上,曾形成了早期四卫拉特联盟。由额鲁特、土尔扈特、和硕特组成一个卫拉特,由辉特、巴图特、土默特组成一个卫拉特,由巴儿虎、布里牙特组成一个卫拉特,由东蒙古各部组成一个卫拉特。在这65年期间,早期卫拉特联盟经历了大四卫拉特、卫拉特汗国、小四卫拉特三个不同的阶段。

1502年,由于早期四卫拉特联盟的主力额鲁特部出征到中亚,归路被堵塞,由留牧故土的各部形成了中期四卫拉特联盟。这四个卫拉特分别是:和硕特、绰尔斯、土尔扈特、杜尔伯特。中期四卫拉特联盟从1502年一直存在到1636年。它的疆域东起阿尔泰山,西抵图古勒湖、喀喇沁尔一带,南从哈密、巴里坤向北抵额尔齐斯河中游的陶布勒河、伊西木河会合处。1628年,土尔扈特和鄂尔勒克西迁乌拉尔河上游,1630年进而占领伏尔加河中游。1637年,和硕特部顾实汗向南占领青海,1642年占领西藏。这样中期四卫拉特联盟疆域东起杭爱山西麓,向西越卫拉特故土、中亚细亚,直达欧洲东南部伏尔加河、顿河流域,北起额尔齐斯河和陶布勒河佳作会合处,南越卫拉特故土——甘肃北部、青海、西藏,与印度接壤。

1630年至1637年,因土尔扈特、和硕特两部主力陆续离开卫拉特故土,标志着中期四卫拉特联盟的实际解体。自此,在卫拉特故土形成了晚期四卫拉特联盟:由一半和硕特组成一个卫拉特,准噶尔组成一个卫拉特,杜尔伯特组成一个卫拉特,半个辉特代替土尔扈特组成一个卫拉特。1679年,噶尔丹汗以晚期四卫拉特联盟作为基础建立了准噶尔汗国,并试图重新统一蒙古族各部。准噶尔汗国历代统治者的这种努力,遭到了沙俄和清朝的抵制和反对。1755年到1758年,准噶尔汗国被清朝征服。自此,中国北方最后一个强大的游牧帝国被消灭。

从15世纪至18世纪这300多年时间里,卫拉特各部及其联盟曾两度建国:15世纪后叶的卫拉特汗国和17世纪到18世纪的准噶尔汗国。这两个汗国在中国历史上,甚至在中亚历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卫拉特各部人民在这300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在经济方面,农牧兼营,铸造钱币,发展贸易,颇有建树;在军事方面,北进南扩,东征西战,战功辉煌,威振欧亚;在法制方面,1640年颁布《卫拉特法典》,对中亚诸国和我国各民族产生重要影响,且在中国各民族中率先推行普及教育;在文学方面,创作出了举世闻名的英雄史诗《江格尔》等。

土尔扈特部落是蒙古族的一部分,他们自古就生息在我国北部和西部的森林和草原,是一个勤劳、勇敢,有着光荣历史的部落。

土尔扈特部源出历史上的克烈惕(克列特)部,其早期历史可上溯到八九世纪的九姓鞑靼,土尔扈特部始称为翁罕,亦称王罕。据波斯历史学家拉施特《史集》记载,翁罕所率的是克列特部落。“克列特”一词,蒙古族古老的形式是Kerlyerd(客列亦惕),现在发音为Kered。土尔扈特一词与克列特有着密切的联系,“克列特”有“包围”、“警卫”的意思,因为翁汗家族中的克列特人确曾充任过成吉思汗的护卫。而土尔扈特方言中的“护卫军”亦称土尔扈特(tougud),因此,克列特便称为土尔扈特。从古老的族源学考证,“克列特”原是土尔扈特的一个姓氏,翁罕的姓就为“克列特”,以后发展成为一个氏族。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清廷设立的乌纳恩素珠克图旧土尔扈特南路盟,其中最大的一个旗就是“克列特”旗,也就是罕旗,各代汗王均属此旗。在西蒙古专门使用的一种蒙古文字托忒文中,“土尔扈特”一词的词根中还有“强大”、“强盛”的意思,在蒙古族普遍使用的胡都木文中,客列亦惕一词的词根中也有“强大”、“强盛”之意,所以土尔扈特一词从客列亦惕一词演变而来。其实,土尔扈特无论从哪一种蒙古文字中,都能找到“强大”、“强盛”之意的词根。还有的史学家认为,土尔扈特人善于骑马作战,缴获俘虏较多,并融合于自己的部落,逐步形成一个强大的部落,因而有了“强大”、“强盛”的名称。汉文原来翻译“土尔扈特”一词还有“剩人”、“余人”或“剩下的部落”、“余下的部落”的意思,意为剩余在俄国的最后一批人、一个部落。对“土尔扈特”一词还有一些其他的解释,但学术界认为第一种说法有一定的理由,更接近事实。

外文书籍中称“土尔扈特部落”或是称1628年西迁到俄国土尔扈特部落为首的卫拉特各部为“卡尔梅克”、“克尔梅克”、“哥尔梅克”或“禹尔梅克”,这些都是汉语的音译。“卡尔梅克”这一名称,是巴什基尔看到伏尔加河沿岸来了一群游牧民,惊呼为卡尔梅克,按巴什基尔语,其意为“迁移者”、“迁徙者”、“流浪者”、“西迁者”。这一词意,均被汉、俄、蒙文史学者直译。据帕拉斯的说法,是“留下”、“留下来的人”之意,它似乎表示那些留下来的信仰佛教的土尔扈特人。还有一层意思是,1628年后和鄂尔勒克领导土尔扈特部落西迁至伏尔加河沿岸定居,一些人思乡心重,暂时回了准噶尔盆地。“留下”、“留下的人”就是指当时定居的而没有回准噶尔的土尔扈特部落人。

(二)土尔扈特部300年

12世纪后半叶,翁罕为克烈惕部首领,其时人口众多,兵强马壮,在蒙古族诸部中被尊称为“也可汗”(大皇帝)。而此时的铁木真,童年丧父,屡遭磨难,身处逆境。因翁罕是其生父也速该的“安答”,有着“亲宜世继”的关系,便成为铁木真最理想的保护者和同盟者。宋元庆5年(1197年),当铁木真援助翁罕击败了乃蛮部的袭击后,两人在土兀刺河再次结为父子,确立了“父子安答”的关系。

土尔扈特部(克烈惕)12世纪时游牧于蒙古高原偏北地区。此后,随着铁木真部落的崛起和元朝的建立到灭亡,该部落逐渐衰落,并向西部游移。正是这个阶段,克烈惕部之部分易名为土尔扈特部。

从元亡后的15世纪到17世纪末,即1698年额济纳土尔扈特回归前的300年间,塞外蒙古族诸部,政治上常处于分裂状态。期间的土尔扈特部,从失败后的衰落中逐步发展壮大。15世纪下半叶开始,参加了卫拉特诸部三次大联盟中的早期和中期两次大联盟。从始祖翁罕算起,传至贝果鄂尔勒克长土尔扈特部,与和硕特、准噶尔、杜尔伯特组成卫拉特四部厄鲁特集团;传至和鄂尔勒克长土尔扈特,其时的厄鲁特集团四部,准噶尔部势力最强,其酋长巴图尔珲台吉恃强轻侮诸部。土尔扈特部势力较弱,一度驻牧于塔尔巴哈台山南侧,由于该地带狭小贫瘠,加之不堪准噶尔部压迫,和鄂尔勒克决计西迁;17世纪初曾活动于西西伯利亚平原南部,不久又远离卫拉特其余各部;1628年,土尔扈特部和鄂尔勒克西迁乌拉河上游,1630年挺进到伏尔加河草原,占领了伏尔加河中下游,形成了单独的土尔扈特汗国,亦即俄国所称的卡尔梅克汗国。

伏尔加河中下游草原曾是强大的钦察汗国的心脏地带。钦察汗国瓦解后,这一地带属于阿斯特拉罕汗国,16世纪50年代被俄国征服。由于长期战乱,原住的游牧民大批走散,俄国一时也没有足够的人力来开发,所辖军民集中于为数不多的据点。留里克王朝绝嗣以后,俄国经历了20年大混乱时期,直到1618年才在罗曼诺夫王朝统治下恢复正常,而这个新王朝又长期把力量集中在对付西方强邻波兰上。所以,当和鄂尔勒克于1630年前后率土尔扈特人来到伏尔加草原时,几乎如入无人之境。俄国阿斯特拉罕边区军政当局只能坚守城镇,根本无力制止土尔扈特人占领草原。

不久,俄国在这一地区投入兵力,驱赶土尔扈特,首领和鄂尔勒克战死于阿斯拉特罕城下,传至书库尔岱青。至1659年迫于俄国的压力,土尔扈特书库尔岱青在形式上臣服于沙俄。于是,在伏尔加草原形成了一种双重主权的特殊状态:俄国享受形式上的最高主权,土尔扈特人保持着实际上的内政独立。同时,汗国曾经多次遣使向清朝朝贡。

17世纪末的形势是,继漠南蒙古之后,喀尔喀各部终于在1691年归服了清朝。于是,在蒙古民族中,就只剩下东西相隔数千里的准噶尔和土尔扈特两个汗国,他们为维护主权和独立而顽强奋斗。土尔扈特汗国的实力比准噶尔汗国小,它的领土又离俄国政治中心太近,虽然伏尔加草原土肥水美,但属于东欧平原,无险可恃。加之远离祖先故土,思乡情浓,当感到俄国的压力越来越大时,土尔扈特首领的头脑中自然会不时闪现出迁回天山北麓故土的念头。

事实也是这样。传至12代首领阿玉奇汗时,他就开始考虑带领土尔扈特人回归故土的问题。他的措施一是把女儿嫁给准噶尔前任汗僧格之子策妄阿拉布坦,目的何在姑且不论,与故土密切联系是实事;二是作思想上和各方面的回归准备;三是1698年派其侄阿拉布珠尔率部属500人借进藏熬茶礼佛之名回国定居。阿玉奇汗特为此事遣使访清,康熙乘机于1712年郑重遣使,借道俄国回访土尔扈特。此后,雍正又于1730年、1731年连续两次遣使访问土尔扈特汗国(第三次因故未能成行),成为1771年土尔扈特部回归的先头行动。

1698年阿拉布珠尔回归后,受到清廷的封爵赐地,对留居伏尔加河流域的大部人产生积极的影响。阿玉奇汗1724年死后,汗国内乱,他的妻子答尔麻八喇又向贵族们提议逃回故土准噶尔。阿玉奇汗之孙顿多卜达什汗不堪俄国的压迫,也想率部逃走,但因这些密谋被俄国发觉而没能付诸实施。等到1761年顿多卜达什之子渥巴锡继位时,已是准噶尔汗国灭亡之后的第四年。土尔扈特人所向往的准噶尔地区,已成为清廷所辖的疆域。

从和鄂尔勒克1630年迁至伏尔加,到阿玉奇汗时阿拉布珠尔1698年回归祖国的68年,再到其6世孙渥巴锡率部东归为止,土尔扈特汗国在伏尔加河流域存在了141年。虽然俄国对该汗国的控制逐渐加强,使其独立性丧失殆尽,国际上也早已视其为俄国的属国,但是大多数土尔扈特人坚持为自己汗国的独立而斗争,不愿以俄国为祖国。祖国离不开主权、人民和领土三要素。作为游牧国家,特定的领土相对次要一些。为了维护主权,多数土尔扈特人在最后关头不惜舍弃肥沃的伏尔加草原,奔向太阳升起的东方。正是万里跋涉这一悲壮的行动,集中地显示了他们对故土极其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

1771年,渥巴锡率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以其雄伟悲壮震惊世界,永垂青史。

(三)额济纳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300年

1698年,阿拉布珠尔率属部500人从伏尔加河流域启程,先赴西藏,后栖党色尔腾,终定居于额济纳河流域——形成了额济纳土尔扈特部。该部从回归至今,已300多年。

阿拉布珠尔是生活在伏尔加河流域土尔扈特汗国阿玉奇汗兄长纳扎尔玛穆特之子,是土尔扈特部始祖翁罕的第13代孙。1698年(康熙三十七年),阿玉奇汗派阿拉布珠尔率部众及精兵500人,以熬茶礼佛之名,从伏尔加河流域启程,前往西藏参拜。翌年,便派人进京谒见康熙皇帝。1704年(康熙四十三年),清廷封阿拉布珠尔为固山贝子,赐牧党色尔腾。自此,以阿拉布珠尔正式受封为标志,其理所当然成为额济纳土尔扈特部的第一代王爷,额济纳土尔扈特部已形成独立的一支。受封后,该部与清廷关系日益密切,其间准噶尔汗国日益扩张侵扰,清廷出兵征讨。1716年,阿拉布珠尔请命出征,获准后,遂亲率500精兵配合清军征讨准部噶尔丹。同年,阿拉布珠尔去世,长子丹忠袭位,丹忠后又率部协同清军再次征讨噶尔丹。因该部英勇善战,战功显赫,为嘉其功,1729年(雍正七年),丹忠由贝子晋升为多罗贝勒。因配合清军屡次征讨准噶尔部,后惧其掠扰,乞请内徙,获准后该部于1731年(雍正九年)寻定牧于额济纳河流域,1740年(乾隆五年)丹忠卒,长子罗卜藏达尔扎袭位。1753年(乾隆十八年),清廷将其编为独立旗,授给扎萨克印(扎萨克即旗长,清《政改通考》:“旗各建其长曰扎萨克而治其事”),始称额济纳旧土尔扈特旗,因其回归后地位特殊且建有战功等原因,既不在外57旗之列,又不在内49旗之列,而是直属清廷理藩院所辖,受陕甘总督节制,故称“特别旗”,又因额济纳旗的土尔扈特蒙古族是土尔扈特部万里东归的先驱,故称“旧土尔扈特部”(也有以赴伏尔加河先后划分为新旧土尔扈特的,即1630年以和鄂尔勒克所率部众为旧土尔扈特,1758年舍楞所率部众为新土尔扈特)。地域行政建制名与蒙古族部落名的结合,构成额济纳旧土尔扈特特别旗。

额济纳土尔扈特正式建立后,1767年(乾隆三十二年),罗之长子旺札勒车凌袭位;1783年(乾隆四十八年),诏世袭罔替(清制凡爵位皆有袭次,其永远世袭不计次者特加“世袭罔替”字样);1869年(同治八年),扎萨克贝勒达西车凌与暴乱回民作战阵亡;1879年(光绪五年),清廷追封达西车凌郡王衔;1913年(民国二年),达西贝勒晋郡王加亲王衔(凡内扎萨克之爵,其等有六:一曰亲王,二曰郡王,三曰贝勒,四曰贝子,五曰镇国公,六曰辅国公,不入于六者曰台吉塔布囊);1930年,图布巴雅尔袭为扎萨克郡王,1938年3月卒;同年7月,其弟塔旺嘉布继任扎萨克,兼额济纳旗防守司令,授中将衔。

1949年9月27日,额济纳旧土尔扈特旗扎萨克郡王、旗防守司令部中将司令塔旺嘉布代表全旗各族人民,致电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人民解放军朱德总司令,表示接受中国共产党和北京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以通电为标志,额济纳旧土尔扈特和平解放,额济纳旧土尔扈特部及全旗各族人民真正获得了新生。

新中国成立后,额济纳土尔扈特部及额济纳旗全旗各族人民,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艰苦奋斗,为开发建设西北边疆作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1958年我国的第一个导弹综合试验基地在额济纳旗境内建立,全旗各族人民积极支援国防建设,让出了最好的草场,为国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1998年,是额济纳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300年。为了缅怀土尔扈特部先辈们毅然万里回归祖国的英雄壮举,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营造额济纳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额济纳旗旗委、旗政府于1998年8月28—30日在达来呼布镇隆重举行“额济纳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300年”纪念活动。

蒙古族土尔扈特部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发展史的一个缩影,额济纳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300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维护祖国团结统一的爱国史的一部分。“额济纳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300年”纪念活动,必将成为额济纳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座历史丰碑。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9:3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