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多安桥 |
释义 | 多安桥,位于湖南省澧县境内,横跨县城东侧澹水河上,全桥长六十六丈,宽二丈四尺,共十一孔,中间石拱跨径五丈米,高三丈二尺。历史经上多次水毁重建,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守道多赉,州牧安佩莲依原址重建石拱桥,建成后澧州人民为了感念多,安二位州官"督率之善,指示之详",遂取名"多安桥"。 简介多安桥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澧县境内,全桥长六十六丈(198米),宽二丈四尺(8.7米),共十一孔。中间石拱跨径五丈(15)米,高三丈二尺(10米有余)。其余两边孔跨径与高度递减。拱桥石墩砌成舟形,并从下往上呈台阶内收,形成梯型尖状。桥两边砌镶石栏,桥头各竖石牌坊一座,又立石碑共二十块,刻记首倡官绅及乐捐者姓氏。桥中央建亭阁一座。《直隶澧州志·多安桥八景总图》绘有其雄姿及多安桥风光带“山环水绕,万千气象”:桥东兰江渔歌悦耳,桥西南奎星阁、水月禅林钟声悠扬;东南宝塔屹立,云潭倒影变幻;龙口水天一色,茗帆片片;仙眠竹屿,翠竹婆娑;远处,关山烟村,彭峰叠嶂,遥遥相望。桥后背倚州城,城垣巍峨蜿蜒,东门城楼高耸,门楼内外商贾、游人如织。 士民称颂多、安二君仁厚爱民,造福一方百姓,请易澧江、绣水旧名而名“多安”,二君辞以“不过尽守土责耳”而不从。众人复进言:非二公督率之善,指示之详,岂易至是?且始名澧江,继名绣水,究之两修未就。又推演扶乩谶语“乱石森森积水隈(wei山水弯曲处)经营两次半虺聩(hui tui半途而废),欲知巩固题桥日,连夜加冠待汝来”。“连夜”者,“二夕”也,为观察之姓。“加冠”者,俗说“字”之宝盖头也;“待汝”,汝去水为“女”,则合州牧之姓。“二公来,桥始成,桥千古二公亦千古,天然凑巧,确不可易”。观察、州牧只得顺从民意,于是便在桥中央拱壁顶部两边分别勒石题名“多安桥”。 40余年后的同治元年(1862)夏六月,“淫雨浃旬,上游暴涨,巨浪洪涛,桥身圯而为两,失其三拱”。同治二年冬守道何玉棻到任,三年秋,“州乡大熟,民气洽和”,守道与州牧廷桂筹议补修,是年十月动工,至四年十一月告成。 民国二十四年(1935)“澧、澹、涔水暴涨丈余,8月5日,县城垣倒塌,全城死亡者达三分之一”(澧县志)。洪水漫过桥面,水面漂浮物为桥石栏、亭阁等拦截阻水,被洪流一扫而光。民国三十二年(1943)十一月十一日,国军第四十四军为阻截日寇南犯,将多安桥三墩四孔炸毁,民国三十六年二月二十六日至三十七年三月二十五日修复。 现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多安桥雄伟、古朴,建筑风格独特,历经200余年风雨沧桑,一直横跨南北交通要道,方便车辆、行人。但桥下早已是一河死水,周遭风光不再,只有尚属完好的蜚云塔和急待维修的奎星阁(遇仙楼)与之相对,默默无语。作为一个景点,还有待统一规划,开发建设。 相关信息澹水系澧水一级支流,九澧之一脉。源出湖北省鹤峰县,经石门峰山、干溪沟,临澧孟家岗、谭家坪,在御史桥(州西三十五里,明御史黎耳庵修)进入县境,继经宝宁桥、徐家坪、桃花滩至澧阳桥(州东北三里,明华藩建)。再东南分岔,南支经多安桥出黄沙湾注入澧水。上世纪50年代末澹水上游改道新安注入澧水,下游澧阳桥堵口建闸防澧水倒灌,临澧又建官亭水库拦截,再加上1973年澧水黄沙湾堵口,至此澹水面目全非,名存实亡。但这以前,“此水实南北要津,冬涸夏涨,涨则湍汹船簸,渡者惴惴”,“一棹如叶,行旅患之,更不便于邮传”。清雍正年间曾兴工建桥,但因工程浩繁花费甚巨未成。乾隆丙午年(公元1786年)州绅彭宗亮倡仪募捐建成平板石桥,桥名澧江,后被大水冲毁。众人畏难,彭公再在现址独力改建,更名绣水,已建成高八尺桥墩九座,终至财力不支而辍工放弃,不久竟抱恨终天。 嘉庆二十二年(1817)州牧安佩莲莅澧视事,“一迫于民望之甚切,一乘乎时势之必需”,遂邀集众议,群策群力,初步议定:旧桥墩加高,另添建三墩,重砌码头,仍建平桥,如此费工较少。而后有“老成者”建言:昔因桥身低,不足泄洪杀水势,所以容易垮塌。应由旧桥墩架拱,拱高须一丈五六尺,高出两岸堤坡,两边逐拱渐加,至中拱约高二丈许,势如长虹飞架方能泄洪顺溜,而桥身无损。此议甚佳,只是修建费用则数倍于平桥,资金缺口巨大,筹措无方。一时进退两难,计无所出。嘉庆二十四年夏多赉守道(观察)履任,下车伊始,问明其中缘由后,极力赞同第二方案并支持工程立即上马。于是多、安二君“共矢(发誓)神明,派执事,定章程,计工定价,分路劝捐。各备资斧(旅费、盘缠),轮流赴局,矢公矢慎,各勤乃职。州人莫不乐输(捐献)恐后焉。”于已卯腊月(嘉庆二十四年十二月)正式动工,多、安二君身先士卒,随时出入工地,“核其工程,稽其出纳,钱不经手,事必经心,奖劝董(监管)率(带头),毫不敢懈”。工程历时一年又半,至辛巳(道光元年)仲夏大工告竣。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