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对嘴 |
释义 | 1 周笔畅歌曲《对嘴》《对嘴》是周笔畅演唱的一首歌曲,歌曲由陈小霞作曲,姚若龙作词,歌曲收录在周笔畅2011新专辑《黑择明》中,于2011年11月12日发行。 ◎ 歌曲介绍歌名:《对嘴》 歌手:周笔畅 作曲:陈小霞 作词:姚若龙 制作人:谭伊哲 MV导演:邝盛 专辑:《黑·择·明》 唱片公司:金牌大风 专辑发行:2011年11月12日 ◎ 单曲歌词你的告解像韩剧一样催泪 感动得我把怀疑烧毁 奋不顾身 浪漫一回 浓爱如同烈酒 难免会宿醉 你的拥吻像情歌一样凄美 我闭上了眼执迷不悔 心存侥幸 复燃死灰 遗憾的是真相 早晚要面对 谁在声泪俱下的对嘴 那么逼真 那么动人的忏悔 我还以为 是发自肺腑的体会 是舍不得伤了至爱 那种崩溃 谁在太过自恋的对嘴 那么煽情 那么伤人的虚伪 我没解释 够真心才值得追随 像不痛的丢了玫瑰 头也不回 嘴巴说 无所谓 无所谓 眼睛说 你不配 你不配 自尊说 我不会 我不会 背影说 好伤悲 好伤悲 ◎ 歌曲MV介绍一首直指人心的音乐作品,当然需要一支“带感”的MV来配衬。《对嘴》MV找来最擅长制造超现实唯美画面的邝盛导演操刀。继《黑苹果》之后,周笔畅再次施展无可抵挡的黑白魅惑。整支MV以爱情记录短片的形式一气呵成,深入玩转独特的黑白色调,纪录片形式的写实效果本来已够特别,黑白色调在酷感中又给画面染上了一层冷峻的底色,完美地凸显了《对嘴》“现代爱情启示录”特色。 有意思的是,无论是“你的告解像韩剧一样催泪”、还是“谁在声泪俱下的对嘴”,眼泪都可以说是《对嘴》里的重要“道具”。不过,谁都没想到在MV拍摄中,周笔畅竟然主动要求增加“哭戏”,这让导演对非演员科班出身的她不由捏一把汗,不过当周笔畅大展“10秒落泪”的超强演技之后,一下子就镇住了全场,啧啧称奇的大家就开玩笑地对周笔畅说:“你唱歌是天后级,我们都是见识过了的,没想到你连演技都是影后级的。”基于这首歌通篇讲的都是“做作的眼泪”,导演就问周笔畅:“你的眼泪,到底是真情还是假意啊?”周笔畅心里那个奈良美智娃娃又蹦了出来,原来这个桥段正是小恶魔的她特别想制造的悬念:“我到底是不是在演,就留给观众们去猜咯。”看来,此番歌迷们要跟周笔畅在《对嘴》MV来一场斗智斗勇的较量了。 MV中另一个道具也大有来头,那就是周笔畅最具个人色彩的标志物——眼镜。这次就量身特制了三副眼镜:受伤眼镜、物欲眼镜、纯真眼镜,表现三种都市感情的状态:受伤眼镜代表了一厢情愿最终落痕累累的单恋、物欲眼镜代表了一切向钱看其余免谈的现实主义爱恋、纯真眼镜代表了两情相悦感情至上的真爱。三副眼镜,三种情感,可以说将都市中形形色色的爱情披露了个够,而选择眼镜作为其象征物,也别有一番值得玩味的心思,周笔畅解释道:“眼镜可以用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看清楚这个世界,希望大家在情感的世界中也同样拥有一双慧眼,认清楚自己眼前的这段感情。” ◎ 创作过程大师级音乐人陈小霞+姚若龙联手雕琢“笔氏音乐”臻于成熟的阶段性代表作。后劲强烈的《对嘴》虽则淡然却又内藏暗涌,批判现代都市的爱情通病,开启情歌新典范。笔笔用“黑抒情”般内敛的力量戳穿虚假爱情的面具,你是否已经做好准备,承接她这一记温柔暗击? ●周笔畅2011年全新专辑《黑·择·明》第二波“黑抒情”单曲《对嘴》开启情歌新典范 周笔畅2011年全新态度专辑《黑·择·明》,首波主打《黑苹果》的出现一举填补“内地重音摇滚女声”这一空白,首波态度摇滚激起的话题和热潮尚未平息,紧随其后的第二波主打《对嘴》就乘胜而来。一动一静,承接和发扬着这场爱情革命。 在整张专辑《黑·择·明》的概念里,“黑苹果”是爱情的诅咒,象征了感情世界里的虚情假意和颓废受伤,沿着这条线索深入而下,曲调相对舒缓的《对嘴》则用细腻生动的词句聚焦了都市爱情里的“心口不一”,将这场爱情革命持续到底,达到了形神兼备的统一和延续:没有曾经带着黑色的倔强吞服下黑苹果的无悔,也就没有《对嘴》里重生后获得理智的机会。 ●“陈小霞+姚若龙”金牌搭档力助周笔畅臻于成熟,勇敢“唱”出“现代爱情启示录” 《对嘴》的概念一出来,唱片公司就放眼两岸三地的顶级制作团队,终于将目标锁定在曾为无数天王天后写出经典之作的陈小霞身上。众所周知,虽非高产但不乏经典之作的陈小霞,最擅长的就是以波澜不惊的方式悄无声息潜入听者的内心,从心底深处制造情感共鸣的震撼。和周笔畅首度合作的陈小霞,悉心打磨了整整八周,才终于写就这首《对嘴》。 唱片公司表示:“这首歌就像醇酒,越陈越香,越听越上瘾。小霞老师的工作态度和这种认真雕琢的精神真的很让我们感动,这也正是她的很多作品经过时日的考验之后,得以沉淀为经典的原因。”而在歌词方面,为了保证作品的高度契合,唱片公司还是找到陈小霞的老搭档姚若龙执笔,寥寥数言,恰似点睛之笔,“一针见血”地将“你的爱像是一场对嘴的演出”这个主旨铺展开来。直白中不落俗套,新颖处暗含痛快,让惯常从女性角度观察、并且细腻地感受周遭人事物的陈小霞式作品,因为这样一份歌词,而焕发出更加饱满的特质。 《对嘴》初听有一种淡然的味道,但是越听下去越觉得内藏暗涌。耐听,深刻,回味悠长,直至融入血液,叫人听后唏嘘不已。看似平铺直叙却又似绵里藏针的暗击,正是这种后劲强烈的特质,才从真正意义上让这首歌成为“笔氏音乐”臻于成熟的阶段性代表作。对此,笔笔本人也有自己的态度跟想法:“在过往的专辑中,我们玩过了很多华丽、绚烂的东西,我希望这次能够静下心来,呈现出简单的美,一种音乐本质上的回归。因为那些真正经得起推敲、不被时日淹没的经典之作,其实都是很简单的。简单不代表肤浅,而是去除一些噱头和花哨,寻找最直接、最贴近人心的情感共鸣点。就像这首《对嘴》,你可能需要多听几遍才会发现它的好,但我相信,不管是一段时间之后还是很多年之后,你一旦被它打动,就一定会发现它绝对是一首压箱宝底级别的作品。” 诚如笔笔所言,《对嘴》这首作品的确可称得上“平淡中见真章”。不需要高音的炫技,就连最游刃有余的假音她也暂且搁置了。她只是浅唱低吟,随风潜入,却把空气都洇染得潮湿。简单的旋律更能烘托出嗓音的原始质感,副歌部分略带喑哑的哭腔哀而不伤,收梢的颤音让情感在近乎刻意的压抑中流梭,看似平静的水面荡起一声声余波,渐进地酿出情感的层次:有温柔,有叹息,有心碎,有决绝,有惋惜,有顿悟。 如何伤感却不沉溺,换一种旁观的冷眼,于清醒里重生,传达比失恋更有意义的主题……对于这些充满女性主义色彩的命题,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首歌里找到最佳答案。此刻,周笔畅化身为“爱情医师”,为一段病入膏肓的爱情切诊问脉,再予以良方——包裹着情歌“糖衣”的《对嘴》,正是一颗苦口的解药。“从来没有人这样唱过爱情”,以“情歌新典范”作为目标的《对嘴》,不啻为一部隽永的现代爱情启示录。 ●自认整张专辑难度系数最高歌曲 周笔畅挑战“独白式歌词” 携手知名制作人谭伊哲开启“笔氏音乐”新篇章 谭伊哲大赞“声音表现极具画面感” 从陈小霞+姚若龙这样的黄金组合可以看出,周笔畅新专辑的名单不仅大牌云集,更是朝着回归音乐本真的精品方向在全力打造。而素来与港台制作人合作惯了的周笔畅,这次在制作人方面则启用了内地的知名制作人谭伊哲。跟刘欢、那英、孙楠这些重量级大腕都有过合作的谭伊哲,是周笔畅慕名已久的音乐人。 周笔畅说道:“这次是我自己主动提出要跟内地音乐人合作的,因为内地有很多功底深厚、眼光独到的音乐人,跟他们合作会带来不一样的火花。”不过,在进录音棚之前,《对嘴》还着实让笔笔“忐忑”了一把:“大家都觉得《黑苹果》难唱,但其实对我来说,《对嘴》才是整张专辑里最难唱的。首先这种独白式的歌词是全新的挑战,我以前都没试过。其次,这首歌本身的情感很婉转,你不能用太露骨的方式去演绎。需要投入感情,又需要带一点旁观者的理性,拿捏起来真的还蛮难的。就好像拍内心戏是最考验演员功力的,这种歌型就是最考验歌手诠释能力的。”一向以“录音神速”著称的笔笔,这次却下了很多功夫,做好万全准备才走进录音室:“实在不想浪费一个好题材,更不想埋没一首好歌,所以我就一直在思考,用另外一种演绎方式来唱这首歌,渐渐地才有开窍的感觉。录制完成之后,我自己还算满意啦,我最满意的部分就是自己将这首歌唱出了‘内敛’的感觉。它最浓烈的情感可以交由听歌的人自己去体会去渲染。这个体验可以把听歌这件相对被动的事情变得主动,这是一个很好玩、很有趣的互动。” 而周笔畅最终用超越自身年龄阅历的成熟和绝佳的掌控力,完全代入到了一个亲历者的角色,将这首歌的细节处理得动心动容,情感渲染得入神入髓。出色的演绎,果然令谭伊哲老师也不禁称赞她道:“返璞归真是最难达到的一种境界,她却做到了,声音表现极具画面感。” 2 通常用在演唱或戏剧上的行为指对白与表演者的嘴唇动作达到精确的同步效果。 简言之就是并非表演者本身发出声音,而是以配音方式,假装是表演者自己所发出,但表演者会作出精确的嘴形动作,让观众以为是表演者本人的声音。 一般表现在演唱或戏剧上。 ◎ 与对嘴混淆的相近词:假唱对嘴的型态表现在以下几点: 1、遮挡嘴巴型。此种方法适合于歌词生疏或节奏不规律时,因为演唱这种歌曲往往会出现与原唱口型不合拍的情况。假唱时可以双手握住话筒顶端,紧贴嘴部,让观众看不见口型而唬弄过关。示例:某影视演员假唱一首电视剧主题歌,在唱到一段念白:“没有告诉我为什么,你走了……”时,双握话筒掩口,深情的嗓音传出,颇为感人。 2、不离话筒型。在假唱中,话筒绝不能离开嘴巴,甚至连距离都要事先练好,话筒离开嘴巴过远音量仍然较大,或做动作时忘了唱歌,而歌声仍在继续,是很容易被人识破的。示例:有些歌手在歌迷献花或拥抱时,手死死抓住话筒放在嘴边,保持歌声一字都不间断。 3、不敢互动型。因为在假唱时话筒声音被关掉,所以上场时不能和观众打招呼,演唱中间不能与观众互动,不能说“后面的观众,让我听见你们的声音”之类的鼓动情绪的话,演唱后不能说“谢谢”什么的而直接走人。示例:某些演员上场时只能向观众招手以示热情,下场时鞠躬表示感谢,当然,也可以在没有歌词或不唱时将话筒打开说话,但如果拿的话筒根本就不好使,就什么也别说了。 4、转移视线型。为转移观众的注意力,可以边演奏乐器边唱,尤其是在假唱节奏感明显的劲歌时,效果相当火爆。示例:某歌手在假唱代表作时,头戴一顶帽子,手拿一把吉他,当“别再计算代价,爱了就爱了”的高潮到来时,人琴合一,效果出色。 5、狂歌劲舞型。现在节奏超强的劲歌很受年轻人喜爱,一场演唱会上绝少不了狂歌劲舞,它可以将演唱会推向高潮。假唱这类歌曲时,一般都要头带耳麦,找一群舞蹈演员伴舞,舞蹈间,多变的动作令观众看不清口型而蒙混过关。示例:太多。 6、返老还童型。此种方法适合老一代歌手重返舞台,因为他们的歌声因为韶光流逝早已不比当年,而又要奉献给观众完美的歌声,演唱时只好播放当年的录音。示例:某歌唱家在这几年假唱成名曲时,“小小竹排江中游……”的歌声总是那么抒情嘹亮。 7、全场仿真型。演出时现场乐队等歌曲需要的因素齐全,强调大制作,讲究大场面,营造出演唱会最“真实”的气氛。示例:在一家知名电视台播出的某老一辈歌唱家独唱音乐会上,乐队、指挥齐全,当“一条大河波浪宽……”的歌声飘出,伴奏和演唱的声音和当年这首歌曲的录音毫无二致。 8、打造品牌型。专题音乐节目为打造品牌形象,先录制好每次必唱的节目主题歌,每次到各地演出时,可以换当地不同的演员假唱,以求风格的统一。示例:某知名品牌音乐栏目在各地演出时,开场主题歌都找当地的小学生表演,当“鲜花曾告诉我你怎样走过……”那熟悉的歌声又一次飘起时,你会发现,听到的往往总是同一个录音版本。 9、偷梁换柱型。此种方法少见,适合观众不熟悉的演员出场演唱,大多都是为了专题节目或大型仪式的某种需要。参加演出的演员一般不具备演唱应有的声音条件,而由他人录好音后同步播放。示例:某届奥运会开幕式上一小女孩演唱《歌唱祖国》时,由另一个没有她长的好看的小女孩配唱。 10、保证效果型。现场真唱,但演员发挥欠佳,演唱瑕疵太多,电视台在播出时,将现场录制的声音换成演员出版的CD的录音,以求完美。此种方式说假唱不免冤枉,因为全是电视台搞的鬼。示例:某电视台大型品牌栏目使用过此伎俩。 ◎ 对嘴和假唱的辨别假唱嘴型对不上。嘴巴张的会比较大。 一边唱歌一边跳舞,而不喘气和流汗的,一般都是假唱。 一般会跟观众互动,跟观众一起唱的,就不是假唱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