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对台戏
释义

戏曲行话

对台戏的由来

亦称打对台。 指水平不相上下的两个剧团, 在同一时期, 相近的地点, 演出相同或相近的剧目, 一争高低。这两个剧团的阵容和演出水平要相差不多,否则“对”不起来。这种“对台戏”现象的出现,有的是一方出于对另一方的报复、嫉妒、较量;有的是背后有人操纵,为了挑起事端;但更多的情况,属于艺术上的一种竞争。旧时的戏班都是自负盈亏,自生自灭,为了自身的生存,在关键时刻要拿出最佳阵容,演出最富吸引力的戏码(剧目),争取提高上座率,增加演出收入。

对台戏的过程

过去,我国的乡镇民众,都喜欢观看戏曲,视为一种主要的文娱活动。逢年过节,都要演戏。为了演出精彩,激励演员,往往同时邀请两个戏班,相互“打对台”。这个班唱得好,那个班就要唱得更加出色。“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谁优谁劣,当场便见高下。在这样的环境下,自然会促使演员不断努力,勤奋苦练。贾平凹在小说《马角》中,曾有这样的描绘:“东西两片就各筹款三百元,各请了一个县的剧团共同要在街中心的大场子上演出,对台戏谁家唱赢了,六百元里可以拿走四百五十元……”。于是,先用白粉在大场中画一界线。然后两家剧团一起开锣,粉墨登场。东片的戏演得好,人们便潮水般涌过来。西片演得出色,人们又悠忽漫向西片。最后,就以白粉界线清点人数,查看哪边的人多,便以此决定胜负。

对台戏的意义

这样的艺术竞赛,完全是由观众来担当评委的责任。虽然,这种评判的结果,也容易受到当地民众欣赏水平与习惯爱好的影响与局限,结果恐怕也未必就完全正确。但是,戏曲艺术本是大众艺术,主要就是要让民众欣赏的。光是领导与专家喊好还不够,还应该让戏曲爱好者都喜欢观赏。大家都能达到一定的共识,才能使戏曲艺术在群众中生根立足。

比喻用词

出处

毛泽东1957年1月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说,“对民主人士,我们要让他们唱对台戏,放手让他们批评”[《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355页。]。

解释

李维汉在会上作了这样的解释:“对台戏是人民内部和阶级间公开合法的斗争,对处于执政地位和领导地位的我们党来说,特别需要健全和发扬人民民主,需要广大人民群众包括民主党派、民主人士的监督。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一种对台戏。这种对台戏,是我们同党外人士一道解决问题和改进工作的最有效的方式,也是最生动地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促进思想改造的最好的方法。”[李维汉《回忆与研究》(下),第830页。]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1: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