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断碑 |
释义 | 同名小说小说基本信息书名:《断碑》作者:熊章友 作品进度:连载中 作品类型:长篇小说 授权状态:A级 出版状态:待出版 图书分类:现实百态 作品性质:免费作品 总点击数:12877 月点击数:345 周点击数:243 总推荐数:5 总评论数:15 总字数:93887 小说经历:2011年“长江杯”网络小说大赛农民作家分赛区冠军作品 内容简介外面下着大雨,车窗外白茫茫一片。乡村巴士横七竖八地躺在湖岸路边,像被大雨淋趴的旱鸭子。偶尔有撑着雨伞的行人零零星星地躲进车里,倒不像赶路,而像避雨,因为许久都见不到有车出发。林向西猜想,那些被大雨堵在车里的行人一定跟他一样焦虑。终于有一辆巴士满员,吭哧着挪窝了,林向西的目光追随那辆车消失在雨中,不禁自问:我还要等多久呢?他没有答案。县长在电话里说他也不能自主安排时间。县长不能自主安排时间,乡长就得提前来候着,这是游戏规则。可是县长怎么会不能自主安排时间呢?就算他领导的是一个国家,有日理万机的政务,也不能没有时间召见大臣吧?退一步讲,就算临时被什么事拖住了,也不应该让下属等在城外的雨中。我是乡长啊,县长召见乡长有多少地方可以按排!办公室、会议厅、接待处,或者宾馆的套房、酒店的包间,为什么是这里? 作者简介熊章友,宜城人,当过农村干部,期刊编辑,又从事水产养殖十数年。于世纪之初携妻儿南下广东,目前辗转于深莞两市。 出版作品有《英雄不知身后事》、《断碑》等。 小说目录正文 一 一个不寻常的会见 二 结局就是上帝的恩赐 三 没有理由怀疑自己的疙瘩 四 这声兄弟当不起 五 广为传颂的语录 六 林家大院 七 为英雄扫墓 八 迁坟还是度人? 九 山里黄昏不经熬 十 不要命的犊子 十一 东风压倒西风 十二 梅子的婚变史 十三 从来没有瞧不起你 十四 深圳式婚姻 十五 以后的路子我怕走不稳 十六 迁坟的责任谁来负? 十七 马副乡长的阴谋 十八 坟还迁不迁? 十九 为了满足性饥渴 二十 英雄碑工程 二十一 英雄碑上的排名 二十二 林向西的知名度 二十三 错的太离谱 二十四 一锤子买卖 二十五 废品生意也要做好 二十六 一醉方休 二十七 遇到一场案子 二十八 粮食加工厂 二十九 夏大哥病危 三十 梅子被就位了 三十一 梅子的担心 三十二 梅子的心理问题 三十三 邹浩东的鬼心思 三十四 王二柱的偷窥 三十五 王二柱和梅子的高潮 三十六 肖秘书的疑问 三十七 究竟谁错了 三十八 邹浩东热脸贴冷屁股 三十九 黑洼的省会 四十 林向西的心思 四十一 秋后选举 精彩试读下午两点,林向西赶到县城。他把车泊在西门外环湖路口,开始等候一个不寻常的会见。 外面下着大雨,车窗外白茫茫一片。乡村巴士横七竖八地躺在湖岸路边,像被大雨淋趴的旱鸭子。偶尔有撑着雨伞的行人零零星星地躲进车里,倒不像赶路,而像避雨,因为许久都见不到有车出发。林向西猜想,那些被大雨堵在车里的行人一定跟他一样焦虑。终于有一辆巴士满员,吭哧着挪窝了,林向西的目光追随那辆车消失在雨中,不禁自问:我还要等多久呢?他没有答案。县长在电话里说他也不能自主安排时间。县长不能自主安排时间,乡长就得提前来候着,这是游戏规则。可是县长怎么会不能自主安排时间呢?就算他领导的是一个国家,有日理万机的政务,也不能没有时间召见大臣吧?退一步讲,就算临时被什么事拖住了,也不应该让下属等在城外的雨中。我是乡长啊,县长召见乡长有多少地方可以按排!办公室、会议厅、接待处,或者宾馆的套房、酒店的包间,为什么是这里? 林向西今天本来有个很重要的饭局,在赴宴途中接到了县长的召见电话。县长的语气象秋天的杮子一样软绵绵的,但态度却一点不软绵,根本不容他申述:放弃吧,你没时间了!林向西起初以为县长是在说中午的饭局,现在回头一想,县长说的好像不是饭局。如果县长要他放弃的是这个饭局要商议的事项,那问题就严重了。这个突然冒出来的想法把他吓了一跳:难道要出事? 这时候风雨开始减弱,锁住湖面的水雾沉落下去,渐渐现出湖的轮廓。他侧了一下身子,视线掉进湖里。湖面有尾金鲤在做龙门跳,一下、两下,终于跳进去了,他的视线顿时像一根在风中飘忽的羽毛。这种感觉很不好,恍惚飘着的不是视线,而是悬着的一颗心。他把目光收回来,忽然感到屁股下边褥热难受。低头一看,座席陷下去了一个深坑,许久都不能复原。是他坐得太久了,也是座席该换了,这个念头不是今天才有的,是一直没机会。总不能专为换座席跑一百多公里吧?不为换座席又抽不出时间......等等!现在就正好闲着。林向西其实是在为冲出县长的束缚找一个借口,县长再三叮嘱他不要进城,就在城外候着。不是他笨到不会猜摸领导的心思,也不是他成心要破罐子破摔,是他无法独自承受内心的折磨——这种折磨简直是钝刀子割肉。 三一八断碑1926年3月12日,冯玉祥国民军与奉军作战期间,两艘日本军舰护卫奉系军阀军舰进入大沽口,并炮击国民军,守军死伤十余名。国民军开炮自卫还击,将日本军舰逐出大沽口。事后,日本认为国民军破坏了《辛丑条约》,与英、美、法、意、荷、比、西等8国公使,于16日向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发出最后通牒,提出拆除大沽口国防设施的要求,并限令48小时内答复,否则以武力解决。同时各国派军舰云集大沽口,用武力威胁北洋政府。 1926年3月16、17日,在北京的国共两党开会,徐谦以中国国民党执行委员会代表的身份同李大钊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北方区委决定,组织各学校和群众团体在天安门集会。3月18日,国民党北京执行部、北京市党部、中共北方区委、北京市委、北京总工会、学生联合会等团体,与80多所学校共约5000多人,在天安门举行“反对八国最后通牒的国民大会”,广场北面临时搭建的主席台上,悬挂着孙中山先生的遗像和他撰写的对联“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台前横幅上写着“北京各界坚决反对八国最后通牒示威大会”。 中共北方区委的领导李大钊、赵世炎、陈乔年参加了大会,大会主席、中俄大学校长徐谦发表了慷慨激昂的讲话,大会决议:“通电全国一致反对八国通牒,驱逐八国公使,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撤退外国军舰,电告国民军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而战。”最后大会一共通过了八条决议。 大会结束后,游行队伍由李大钊率领,按预定路线,从天安门出发,经东长安街、东单牌楼、米市大街、东四牌楼,最后进入铁狮子胡同(今张自忠路)东口,在段祺瑞执政府(今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门前广场请愿。示威群众公推代表去向卫士长交涉,要求开门放队伍进去,并请段祺瑞和国务总理出来见面。段祺瑞担心局势失控,命令执政府内的预伏军警以武力驱散游行队伍,结果造成当场死亡47人,伤200多人的惨剧。死者中为人们所熟知的有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刘和珍、杨德群。李大钊和陈乔年也负伤。后来军警在清理现场时,竟然将死者财物尽行掠去,甚至连衣服也全部剥光。 段祺瑞在知道政府卫队打死徒手请愿的学生之后,随即赶到现场,面对死者长跪不起,并从此终生食素,以示忏悔。同时执政府用嫁祸卸责的手法,反诬徐谦等人假借“共产学说”谋乱,下令通缉徐谦、李大钊、李煜瀛、顾兆雄、易培基等5人。朱家骅、蒋梦麟等几十人也上了黑名单。张作霖派奉军闯进北大、女师大、中俄大学及报馆等,大肆查禁进步书刊,搜捕进步人士。4月26日清晨邵飘萍于被秘密处决,北京大学教授朱家骅、代校长蒋梦麟等遁入六国饭店再秘密离京。李大钊、徐谦、鲁迅等人被迫转移,国共两党的领导机关则迁入苏联使馆。《京报》馆和一批进步报刊被查封。张学良逮捕了共产党员刘清扬。 3月20日,中共中央发表《为段祺瑞屠杀人民告全国民众书》,号召“全国商人、学生、工人、农民、兵士,应急起联合起来,不分党派,一致奋斗,发动一个比五卅运动更伟大的运动,以雪最后通牒之耻”。3月23日,北京各界人士、各社会团体、各学校齐聚北京大学大操场,为亡灵们举行“三·一八死难烈士追悼大会”。鲁迅题写挽联:“死了倒也罢了,活着又怎么做。”后又就此惨案连续写了七篇檄文。由刘半农作词、赵元任谱曲的《哀歌》唱遍京城。 强大的民意压力迫使国会召集非常会议,通过了屠杀首犯“应听候国民处分”的决议;京师地方检察厅对惨案进行了调查取证并正式认定:“此次集会请愿宗旨尚属正当,又无不正侵害之行为,而卫队官兵遽行枪毙死伤多人,实有触犯刑律第311条之重大嫌疑。”迫使段祺瑞颁布对死难者家属“抚恤令”,国务院“阁员总辞职”。但段祺瑞军阀政权的合法性资源已丧失殆尽,1926年4月,段祺瑞执政府倒台。 《泰晤士报》称这次事件是“兽性”的“惊人惨案”。鲁迅称这一天为“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中国知识分子和媒体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社会良知,周作人、林语堂、朱自清、蒋梦麟、王世杰、闻一多、梁启超、许士廉、高一涵、杨振声、凌叔华等纷纷谴责段祺瑞政府。《语丝》《国民新报》《世界日报》《清华周刊》《晨报》《现代评论》等加入谴责暴行的行列。邵飘萍主持的《京报》,大篇幅地连续发表消息和评论,广泛而深入地报导惨案真相,《京报副刊》也发表了有关文章。 相关资料在北京圆明园西南面“九洲清宴”遗址,有一座“三·一八”烈士墓,这座墓园占地约100平方米,正中修筑一米多高的石砌圆形台基,台基上竖起通高九米六面体大理石墓碑。墓碑正南面镌刻着“三·一八烈士纪念碑”几个大字。从正南面开始,自右而左,镌刻北平市长何其巩所写的《三·一八烈士墓表》和39位烈士的姓名、年龄、籍贯、所在单位和职业等。墓碑四周有28位烈士的坟茔,其余烈士葬于别处。这处烈士墓是在“三·一八”惨案三周年时建成的,当时北平市近万人参加了隆重的烈士公葬典礼。 在西城区新文化街45号的鲁迅中学校园内,有一座高约2米的石碑,这是1931年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师生为纪念在惨案中牺牲的本校学生刘和珍与杨德群烈士而建立的“三·一八遇难烈士刘和珍、杨德群纪念碑”。这里曾是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校园。在校园的西跨院内,矗立着一座汉白玉纪念碑,两层方形碑座上是方锥形的碑身,上刻“三·一八遇难烈士刘和珍杨德群纪念碑”,碑座上刻着两位烈士的生平传略。碑身阴面镌刻着文天祥《正气歌》中的名句:“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杨德群曾在国立武昌高师肄业,后转入北京女师大,武昌高师当时也为她举行了追悼会。 在北京西北郊北京师范大学宿舍区的楼群中,建有“三·一八殉难烈士范士融、刘和珍、杨德群纪念碑”。这是一座1985年3月建成的汉白玉方锥形纪念碑,碑座正面镌刻着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写的“碧血丹心”四个字,还刻有三位烈士的生平。碑文叙述了建碑缘起。和平门外师大院内曾建有范士融纪念碑。 在北京大学西部化学南楼后面的柏林中,建有“魏士毅烈士纪念碑”。烈士牺牲一年后,燕京大学学生会建立了这座方锥形的汉白玉碑,碑身正面镌刻着“魏士毅女士纪念碑”八个大字。碑下的三层基座上,刻有“魏士毅女士纪念碑铭”。与“魏士毅烈士纪念碑”并列而立的是“三·一八遇难烈士黄克仁、李家珍、张仲超纪念碑”。1982年3月,北大团委从原北大三院(在东城区北河沿)迁移来的。碑座高三尺,碑腰高一尺,碑身高八尺,暗喻“三·一八”惨案。纪念碑为方锥形,四面分别用篆书刻写着:“三一八遇难烈士黄君克仁、李君家珍、张君仲超纪念碑”,“中华民国十有八年五月卅日立石”。与此相对应的碑腰四面,分别刻着三位烈士的简历和铭文。 在清华大学内“水木清华”北面土山之阴,建有“三·一八烈士韦杰三纪念碑”。这是清华学生在1926年从圆明园遗址运来的一根大理石断柱,人们称之为“三·一八断碑”。碑座上刻“韦杰三君死难纪念碑”,“本校学生会同人立”。清华同学曾将烈士遗骨安葬于清华园内,三周后移至圆明园与三·一八诸烈士合葬,于是在原墓址竖起断碑。 在崇文区幸福大街汇文中学校园内,建有“唐耀昆、谢戡烈士纪念碑”。是从汇文中学原校址建国门船板胡同迁来的。碑身正面镌刻着“为国死义唐谢君纪念之碑”,碑铭全文是:“举幡伏阙,自古有之。惟义与此,匪党匪私。何渎于天,市朝陈尸?!舍生报国,千古同悲!”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