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断斑石鲈 |
释义 | 分类信息中文名称 断斑石鲈 拉丁名称 Pomadasys hasta 英文名称 Banded grunter、Head-grunt、Common javelinfish、Silver-spotted grunt、Lined silver grunter 地方名称 \\ 作者单位 \\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鲈形目 拉丁目名 Perciformes 中文科名 石鲈科 拉丁科名 Pomadasyidae 中文属名 石鲈属 拉丁属名 Pomadasys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背鳍Ⅺ-I-14;臀鳍Ⅲ-7;胸鳍16;腹鳍I-5;尾鳍17。侧线鳞47。体梢长,侧扁;体长为体高2.9倍,为头长2.8倍;体背面较狭,脸面较宽而平,弧度甚小,体高以背鳍起点处为最高;尾柄长而侧扁,其长为高的2倍。头中等大,背部稍凸,腹面宽而平,其长与体高约相等,头长为吻长4倍(斜长3.2倍),为眼径长4倍。吻钝尖。 眼圆形,侧上位,距吻端与鳃盖后上角略近。眼间隔宽而平。鼻孔每侧2个,长圆形,相距甚近,前鼻孔后缘具鼻瓣,后鼻孔小于前鼻孔。口端位,微倾斜,上颌稍长于下颌,上颌骨大部分为眶前骨所遮蔽:后端达眼前下缘。两颌牙细小,呈绒毛带状,外侧一列稍大,犁骨、腭骨及舌上无牙。前鳃盖骨边缘有发达的锯齿,在隅处锯齿强。 颏孔一对。鳃盖骨向头腹面曲折形成一中央沟缝。鳃孔大,具假鳃,鳃盖条7,鳃耙粗短,7+12,最长为眼径的1/4。 体被中等大的薄栉鳞,栉状齿细弱,头部除两颌及吻部无鳞外,余皆被鳞。背鳍与臀鳍基底均有鳞鞘。侧线与背缘平行,后端伸达尾鳍基。 背鳍具12鳍棘,14鳍条,鳍棘部与鳍条部相连接,中间有一缺刻,其起点与胸鳍起点在一垂直绫上,鳍棘强大,以第四鳍棘为最长,向后渐次缩短;鳍条部基底短于鳍棘部基底。臀鳍小,具3鳍棘,7鳍条,其起点始于背鳍第三鳍条下方,以第二鳍棘为最强大。胸鳍位低,略呈镰状,末端伸达肛门的上方。腹鳍位于胸鳍基底下方,末端不达肛门。尾鳍浅凹形。 生活时体背部淡青色,腹部银白色,体侧约有8条灰绿色断斑,各断斑间隔均匀。背鳍、尾鳍浅褐色,背鳍鳍间散布有浅褐色斑点。臀鳍、胸鳍及腹鳍浅黄色。 生活习性暖水性、近岸性中下层鱼类,一般个体不大,体长多在10~20厘米之间,大的可达34厘米左右,体重最大2.5~3千克。在近海港湾生活的个体小,外海生活的个体大。繁殖季节约在1~2月份,到内海产卵;4~5月在沿海能捕到小鱼。喜栖息在岸礁海区,多分散活动,不集群。以小鱼、虾类及虾蛄等为食。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