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读礼志疑 |
释义 | 清代陆陇其著六卷本《读礼志疑》·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清陆陇其撰。陇其有《古文尚书考》,已著录。是编以三《礼》之书多由汉儒采辑而成,其所载古今典礼,自明堂、清庙、吉、凶、军、宾、嘉以及名物、器数之微,互相考校,每多龃龉不合。因取郑、孔诸家注疏,折衷於朱子之书,务得其中。并旁及《春秋》律吕与夫天时人事可与《礼经》相发明者,悉为采入。其有疑而未决者则仍阙之。故曰《读礼志疑》。案《礼经》自经秦火,虽多残阙不完,而汉代诸儒去古未远,其所训释,大抵有所根据,不同於以意揣求。宋儒义理虽精,而博考详稽,终不逮注疏家专门之学。陇其覃思心性,墨守程、朱,其造诣之醇,诚近代儒林所罕见。至於讨论三《礼》,究与古人之终身穿穴者有殊。然孔《疏》笃信郑《注》,往往不免附会。而陈澔《集说》,尤为弇陋。陇其随文纠正,考核折衷,其用意实非俗儒所能及。如论孔疏《月令》引《太史职》郑《注》“中数曰岁,朔数曰年”,并举则分年岁,单举则可互称。又祥禫主郑驳王,庙制尊刘驳郑。於“礼有摈诏,乐有相步,温之至也”之文,谓温直是蕴藉,不当如孔《疏》所云以物承藉。於“未卜禘不视学”,取孔《疏》不当禘祭之年亦待时祭之后,驳《集说》不五年不视学之说。谓《司尊彝》变朝践为朝献、变再献为馈献为省文、互文之法。皆自抒所见,绝无门户之私。至於缁、纟才、纯三字,谓纯当作纟才,古人字亦误用,后来不可不慎。不知古字多通,原未可以近例相限。又袁黄《群书备考》以贾公彦讹作贾逵,人所共知,何烦深辨?而亦特立一条,为之驳正。此盖阅书时随笔标记,门弟子编次校刊,乃误入正文,未加简择,固不足为陇其病矣。 清代陶鸿庆著五卷本〖读礼志疑(陶鸿庆)〗五卷。清末陶鸿庆(1859一1918)撰。鸿庆字□石,号□斋,江苏盐城人。平生著述有《左传别疏》《读通鉴札记》《读诸子杂记》。是书为作者二十九岁时(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居田忧时撰成。自《序》说:“雨中(光绪二十二年)仲春,遭太恭人之戚,复《仪礼·丧服》以下,《戴记·□弓》《曾子问》诸篇,研究注疏,参稽众说,意有未安,笔之简首。今年(二十四年)三月,大祥礼成,取所记录,删润存存,若为前儒所已及者汰之”。今览是书,所论专丧祭一礼,于其它礼制无涉。卷一至卷三为《仪礼》,所载仅《丧服》《士丧礼》《既夕礼》《士虞礼》《特性馈食礼》《少牢馈食礼》《有司辙》等篇,卷四至卷五所载仅《檀弓》、《曾子问》《丧服小记》《杂记》《丧大记》及《祭法》《祭义》等篇。郑玄《三礼》注,历代多推崇,然郑注也确有可商榷者。陶氏对郑注也极推重,但也不迷信,故书中根据经、传上下、前后文,相互比证,或指摘疑义,申述己见;或据他书、众家之说,补其未备。其“志疑”者虽未必尽当,但可取者殊多,足备研究上古礼制及社会历史者参考。有1963年中华书局出版童第德据传抄本校点排印本,与《左传别疏》合印。《左传别疏》二卷,以诸公相次第,专考说其中人物故事、名物典故。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