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读库0902 |
释义 | 《读库0902》是一本可以改变人的阅读偏见,甚至阅读习惯的刊物。文章的作者都是善于驾驭文字的高手,没有当下许多翻译文章的生硬,也没有那些时尚小资杂志故作的高雅。文字是平实的,内容是充实的,不浮夸,不矫揉。 图书信息书 名:读库 作 者:张立宪主编 出 版 社: 新星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5-1 开 本: 16开 定 价:30.00元 页 数:317 纸 张:胶版纸 I S B N:9787802256736 包 装:平装 所属分类:图书 > 文化 > 文化评述 图书 > 文学 > 作品集 内容简介2009年是“五四”运动九十周年,有着各种各样的纪念活动和纪念文字。本辑《读库》刊发的《穿越“五四”》一文,是一部正在筹拍的同名电视纪录片的解说文稿。按照一位学者的说法,“五四”研究应该“删简就繁”,不再依从简单的历史评价,而还原其更为丰富的时代背景和历史细节。本文在这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本文作者,多是中学教师,或有过中学执教经历的人。 威廉·林赛是一个英国人,1987年开始,他从嘉峪关出发,计划沿长城跑一趟。就在这一年,榆林地区公安处以“非法入境”的罪名将他遣送出境。他再次申请入境。这一次,他终于完成了自己艰辛的独步长城之旅。 为了在一百五十个地点重摄长城,林赛从玉门关到老龙头,行程估计超过三万五千公里。许多地方他去过多次,为的是确保新照片在取景、光线、背景、拍摄季节等方面尽可能与老照片一致。林赛表示,重摄长城的工作还会继续。 2007年,榆林市政府授予威廉·林赛“荣誉市民”称号。 1989年3月25日上午,海子从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学院路校址出发,前往山海关。到达山海关并在那里住了一个晚上后,第二天中午,他沿着铁道朝龙家营方向慢慢行走,最终在山海关与龙家营之间的一段铁轨上躺下。列车呼啸而来,他持续了二十五年的人生随之结束。 海子之死,是一曲唱给田园与淳朴精神的挽歌。 二十年过去了,当今时代更多的是仰慕钢铁的秩序,不再需要古典而温润的心灵,而海子依然被大家纪念。 每年清明节前后,全国各地都会有大量诗人和读者用自己的方式怀念这个早逝的诗人。2009年是海子去世二十周年纪念日,各种纪念活动层出不穷,他的家乡县政府甚至要把海子作为一种文化产业。 《海子的事》一文,写的就是海子的生前身后事,当然,还有海子的诗。 十七年,用来指称从1949年到1966年。有一个概括是“三红一创,青山保林”,“三红一创”即《红岩》、《红日》、《红旗谱》、《创业史》;“青山保林”即《青春之歌》、《山乡巨变》、《保卫延安》、《林海雪原》。藏书家谢其章先生又自编了“三花一铁,新敌艳野”,“三花一铁”即《苦菜花》、《迎春花》、《朝阳花》、《铁道游击队》;“新敌艳野”即《新儿女英雄传》、《敌后武工队》、《艳阳天》、《野火春风斗古城》。 谢先生写的并不是如何淘这些书的故事,而是如何发现了这些书背后的故事。 1947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美国电影学院把特殊荣誉奖颁给了德裔喜剧导演恩斯特·刘别谦,表彰他二十五年来为美国电影作出的贡献。刘别谦是第三个获得这一殊荣的导演,在他之前是卓别林和格里菲斯,两位电影巨人,而在他之后的获奖导演是西希尔·戴米尔,好莱坞的奠基人之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刘别谦是一位可以和格里菲斯、卓别林、戴米尔相提并论的导演。 刘别谦是喜剧大师,他的轻喜剧如同希区柯克的悬疑惊悚片、约翰·福特的西部片一样家喻户晓。同样的,正如悬疑是希区柯克的标签,刘别谦也有自己特有的一个商标,叫做“刘别谦式触动”。 《刘别谦式触动》和《谁是刘别谦》两篇文章,向我们形象而细致地呈现了“刘别谦式触动”。 竹久梦二是日本明治、大正年代的画家。作为从未受过专门艺术教育的在野艺术家,他娴熟地运用传统日本画和洋画的各种技法,在自身独特而纯粹的审美观的观照下,独创了被命名为“梦二式美人”的东洋风俗画,风靡了何止一代人。川端康成评价说:“无论是作为明治到大正初期的风俗画家,还是作为情调画家,梦二都是相当卓越的。他的画不仅感染了少女,也感染了青少年,乃至上了年纪的男人……我少年时代的理想,总是同梦二联系在一起。” 他的漫画,成为后来“子恺漫画”的艺术酵母。我们在丰子恺先生的画作中,也能找到竹久梦二的影子。 本辑《读库》,同时辑选了梦二的绘画作品,特别是他风格独特的美人画,这种后来被称为“梦二式美人”的作品。 作者张立宪(老六),河北汉子,60年代出生,80年代读大学,90年代初从中国人大新闻学院毕业以后,一直在新闻出版行业游走。出版个人专著《记忆碎片》。现代出版社原副总编,《大话西游宝典》和梦工厂系列丛书总策划,《读库》系列丛书主编。 图书目录穿越“五四” 威廉·林赛的长城二十年 母亲和我 主场作战 海子的事 淡水天文 十七年间的小说 刘别谦式触动 谁是刘别谦 乡愁诗人 “我猜想,他就是人民” 中国宝贝 一沙一世界 神物 部分章节穿越“五四”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身。 ——陈独秀 一 “五四”新潮 1920年1月,“五四”高潮渐渐退去,来自北京、天津的四个学生代表张国焘、许德珩、康白情、刘清扬,来到上海法租界莫里爱路29号的孙中山住宅。费了一番周折,他们才见到孙中山。张国焘和许德珩的回忆录都记下了见面时的情景。 孙中山和他们谈了三个多小时,在肯定学生的行动后,他话锋一转:“你们无非是写文章、开大会、游行请愿、奔走呼告。你们最大的成绩也不过是集合几万人示威游行,罢课、罢工、罢市几天而已。北京政府只要几挺机关枪就可以把几万示威的学生解决掉。现在,我愿意给你们五百条枪,如果你们能找到五百个真不怕死的学生托将起来,去打北京的那些败类,才算是真正革命。” 此前,还在“五四”高潮的1919年七、八月间,孙中山给代理蔡元培执行北大校务的蒋梦麟写信,希望蒋“率领二千子弟,助我革命”。 那个时候,绝大多数中国人还没有机会听到托马斯。杰弗逊在1801年总统就职演讲时说的那句话:“武力是专制的首要原则与直接源头。”几千年来,古老的中国一直处于以暴易暴的血腥轮回中,暴力决定论根深蒂固,似乎任何的社会变革都只能依赖于暴力。手创亚洲第一个共和国的孙中山,也未能跳出这一观念的怪圈。“五四”是一次和平、非暴力的集体行动,通过上街游行示威等方式,直接诉诸人的良知和理性,希望动员社会舆论的力量,迫使当权者作出正面的回应。孙中山虽然支持学生反对北京政府的行动,对于非暴力的抗争方式却有些不以为然。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