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都市时报 |
释义 | 都市时报,成立于1999年1月18日,云南昆明地区都市报。 《都市时报》从20万元起家,成为云南主流的生活类报纸之一,发行最高达到39万份,遍及全省各地,收入自2004年起连年超亿元,成为中国生活类报纸21强和中国都市报30强,创造过昆滇新闻史上的奇迹。 简介1999年1月18日,都市时报40名员工以20万元启动资金开始走上艰辛的创业之路。在7年多的时间里,时报人树立“新闻为王”的理念,胸怀“办云南最好的报纸”的壮志,不断提高新闻品质,以人文关怀、法治精神、平民视角、精英思想打造“昆滇壹报”。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009年9月27日,在新中国60华诞之际,顺文化体制改革和打造“文化昆明”之势,昆明报业传媒集团应时成立,迈出“建设一流报业传媒集团“第一步。 金秋9月,是硕果醉人的丰收季节。 伴着“双节”诞生的昆明报业传媒集团,凝聚着各级领导的殷殷厚望,蕴含着几代昆明报人的梦想与追求。 集团介绍昆明信息港从彩龙中国网中走来,集政务、经济、新闻、旅游、文化、商务、社区互动、外文为一港,成为面向世界、宣传昆明、便民利民的国内一流城市综合门户网站,这是报社的新兴媒体,是昆明市的第五大媒体,点击率不断提高,争先进位日新月异。 站在集团这个关节点上,昆明报人有信心向党和人民交上满意的答卷,昆明报业传媒集团的明天充满希望! 发展从创刊到现在,置身云南报业激烈的竞争之中,时报能够脱颖而出,成为昆明乃至全省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云南报业的领跑者,最重要的原因是时报人从来没有停止过创新的步伐。可以说,创新的意识始终都在时报人的血液里奔流。创新,使时报在云南率先使用大封面照片,报纸分叠出版;创新,让时报第一个推出“新闻招手停”。时报的经营策略、发行理念等,都成为本地媒体借鉴的对象,给云南报业带来了重要影响和启示。 报纸的成功也体现在经营业绩上。1999年收入387万元。2001年,实现“一年亏损、二年持平、三年盈利”的初步目标。自2004年以来,收入连年过亿,成为云南报业的领跑者。 时报从创刊时的四开八版黑白报,发展为日均彩报56版,日发行量超过30万份,解决了1500多人就业。成为云南省发行量最大、影响最广、发展最快的强势主流媒体。 都市时报荣膺中国报刊广告投放价值百强全国都市报30强,荣获中国最具品牌竞争力强势媒体,创造过昆滇新闻史上的奇迹。员工队伍团结协作,情绪高昂,虎虎生威。 《都市时报》经过一段高速成长之后,已经在第二集团中脱颖而出,但如何与处于第一的《春城晚报》竞争,依然并不明确。时报发行量已突破15万份,在昆明有赶超《春城晚报》的势头,但省外的业务仍未有起色。 策略与定位《都市时报》提出在策略上针对第一,即针对《春城晚报》对《都市时报》的优势重新提炼包装。打破云南报业原有竞争格局,实施“走出去”的推广策略,在全国四个重要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成都作巡回推介会。“改变你对云南报纸媒体的看法”的主题让广告商对《都市时报》的发展以及地位大为惊讶,直接实现了成功的签单,同时在省外确立《都市时报》作为云南新都市媒体的地位。 发起成立全国媒体抗旱联盟2010年3月,云南省气象台继续发布干旱红色预警,“预计未来3天,除迪庆、怒江州外,全省大部分地区无有效降雨,干旱仍将持续……”云南大部百年一遇的旱情,丝毫没有减缓的迹象,旱情已经超越了人们的心理底线。 全国多家媒体也密切关注云南旱情,有的媒体记者还专程来到云南灾区,并表示想为云南的抗旱救灾献一份力。为此,本报发起“抗旱献爱心全国媒体大联盟”行动,欲借助全国各地媒体的力量,一起为云南抗旱救灾献爱心。目前,此行动已得到全国各地多家媒体的积极响应,华商晨报、都市快报、今日早报、现代快报、京华时报、青年时报等已表示将加入到行动中来,发动各地爱心人士支援云南。 全国多家媒体也密切关注云南旱情,有的媒体记者还专程来到云南灾区,并表示想为云南的抗旱救灾献一份力。 为此,都市时报发起“抗旱献爱心全国媒体大联盟”行动,欲借助全国各地媒体的力量,一起为云南抗旱救灾献爱心。目前,此行动已得到全国各地多家媒体的积极响应,华商晨报、都市快报、今日早报、现代快报、京华时报、青年时报等已表示将加入到行动中来,发动各地爱心人士支援云南。 全国多家媒体也密切关注云南旱情,有的媒体记者还专程来到云南灾区,并表示想为云南的抗旱救灾献一份力。为此,本报发起“抗旱献爱心全国媒体大联盟”行动,欲借助全国各地媒体的力量,一起为云南抗旱救灾献爱心。目前,此行动已得到全国各地多家媒体的积极响应,华商晨报、都市快报、今日早报、现代快报、京华时报、青年时报等已表示将加入到行动中来,发动各地爱心人士支援云南。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