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董友 |
释义 | 1 原北大教师董友,1927年11月出生,辽宁省康平县董家窝堡村人。董友4岁时丧父,8岁时来法库县姨母家寄居。少年时期,在法库县城内的初级小学、优级小学读书。毕业后考入法库国民高等学校读书。1948年至1950年,在法库中学读书。1950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0年高中毕业后考入大连俄文专科学校(后转入东北师大)。1950年至1953年,在大连俄专、东北师范大学俄文系、北京师范大学翻译人员训练班学习。 1953年,董友于北京师大毕业后留校任教。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董友精通俄文和日文,治学严谨,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20世纪50年代,董友与苏联专家合作,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教学工作。1959年至1987年,先后在北京师大政教系、公共政治教研室、外研所和哲学系工作。1987年被聘为译审(教授级)。 在北师大,董友长期从事哲学、美学资料翻译和教学研究工作,先后翻译出版了数百万字的世界名著,其中:《20世纪西方宗教哲学》、《在约伯的天平上》、《自由的哲学》、《东正教》等译著,在学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翻译和教学研究工作中,董友耗费了毕生精力,为推动科研和哲学、美学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1996年7月16日,董友因病逝世,终年69岁。 2 郑成功妻子董友,晋江永宁沙堤人,明天启三年(1623年)出生。父飏先,进士出身,曾任广东雷廉道。董友长大后嫁与郑成功为妻。崇祯十六年(1643年),生子郑经。初时,郑成功认为董友不知礼法,颇有微词。清顺治八年(1651年),清军进攻厦门。负责守卫厦门的郑成功叔父郑芝莞将珍宝装到船上,准备逃跑。董友抱着郑家神主牌位登芝莞战船。芝莞再三催她下船,她都不肯。由于董友在船,珍宝得以保全,而芝莞逃往海上。后来郑成功处置郑芝莞,对董友深表嘉许,让她参与军国大计。 康熙元年(1662年),郑成功去世,郑经赴台湾继位,董友随之入台。她经常劝戒郑经要厚待将士,抚恤百姓。康熙十三年(1674年),郑经乘三藩之乱,攻入福建。但亲信陈绳武、冯锡范皆为庸才,军事、政治皆无大略,以致失败,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又败退台湾。董友责备郑经庸碌无为,致遭败绩。后郑经将军国大权交与长子克臧土监管,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去世。郑经去世后,弟郑聪、大臣冯锡范等人不满克臧土严明的政策,借口克臧土身世不明,逼董友下令将克臧土监国大印收回,立郑经才12岁的次子克塽。董无奈,遂将克臧土废去。克臧土遭废后遭冯锡范、郑聪杀害。董友见郑氏政权大势已去,追悔莫及,亦于同年去世,时年59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