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董文渊 |
释义 | 中文名:董文渊 国籍:中国 出生地:浙江杭州 出生日期:1919 逝世日期:1996 运动项目:中国象棋、围棋 专业特点:棋风犀利 主要奖项:全国棋艺锦标赛围棋比赛第四名 中国象棋手简介董文渊(1918—1996) 1919年,董文渊出生在浙江杭州一个铜匠的家里(董文渊属羊,但户口本上误为1918年出生)。父亲董阿林,和人合伙在开元路开设协聚兴铜匠店。 富有弈棋天分的董文渊少年时就痴迷象棋。约10岁时起,在其父的铜匠店学手艺,闲时在街坊下棋,12岁时师从白胡子潘选子,14岁时即超过乃师,16岁时登喜雨台弈棋.曾短期受教于关春林。董以象棋起始,兼攻围棋,进步神速。有短期受教于关春林的经历。董以象棋起始,兼攻围棋,进步神速,不日,即能和名棋手蔡阿福、徐春泉、李嘉春等抗衡。 1937年春,基督教杭州青年会根据群众要求,着手举办“华东地区象棋名手邀请赛”,特请“象棋总司令”谢侠逊来杭州主持赛事,地点在青年会的健身房,挂大象棋,出售门票(每张二角),参加者为江苏窦国柱、山东邵次明、福建连学正及浙江董文渊。比赛结果董得第一,遂有“四省棋王”之誉。 董文渊成名前后,常去上海天蟾茶楼等处弈棋。由于董年纪小,棋风犀利,并能常出妙手,因此得到“小杭州”的浑名,和“小剃头”林荣兴、“小煞星”叶景华,小湖北雷海山并称上海棋坛“四小”。从此,董开始了以棋为生的生涯。 中国象棋手。浙江杭州人。少年成名,棋才出众。1937年获鲁闽浙苏四省棋赛冠军。1939年去香港与周德裕争雄。曾在十局赛中大胜周氏,获“新七省棋王”之誉。50年代初在上海与杨官磷进行两次十局对抗赛,多负。棋艺特点为开局灵活多变,残局功力深厚。兼擅围棋,1962年获全国棋艺锦标赛围棋比赛第四名。 在中国近代象棋史上,有“四省棋王”之誉的董文渊,是 继周德裕之后的棋坛风云人物。他长期称雄于华东的上海和华 南的香港,五十年代时还作为中国围棋队的成员迎战过日本棋 手,1964年在参加全国围棋比赛中得过第五名。可是,后来 他销声匿迹了,原来是棋品和人品不佳而使他失去了…… 董文渊出生于杭州。父董阿林,原业农,因逃荒避灾由浙 江的余姚来到杭州,经过数年的积攒,在杭州的开元路与人合 开协聚兴铜匠店, 董文渊弈棋能很早跨出省界并到达香港,和著名实业家张 澹如(当时浙江省主席张静江之胞弟)的提携有关。其时,张常往来于杭、沪间,也常去喜雨台弈棋。张较偏爱围棋,登喜雨台弈棋时,和“五虎”中的李友三或关春林弈棋常执白子,既表示棋艺略高于对手,又为输些彩金而显示大方。一天,张登喜雨台弈棋,听说有个少年,棋弈得不错,就找来陪棋,张提议让董三子,结果张连输三局。由于是让子棋,张脸上不失”光彩,而董得了实惠。事后,棋人们告诉董,张是个大老板,以后下棋时应注意礼节。又有一次,张去喜雨台玩棋,又找董弈棋。弈后,董很有礼节地说:张老板,以后能否向您请教一盘象棋?张向人打听董的象棋水平后,深感“此子有前途”,遂起了提携董的心意。这天张离去时,董躬送至楼下,张让董“明天下午去我家一次”,并告诉了地址。 次日下午,董依约去杭州孝女路未央村二号。张浩如了解 到董上过五年小学,遂送派克金笔一支,另现金20元,以及 一本(日本)木谷实编的《围棋辞典》,希望董好好学钢笔字,今后在可能时带他去海外闯荡。后来张果然于1939年派账房刘盈丈接董去香港角逐。 1936年秋,杭州举办过一次全市象棋比赛,由城南民众 教育馆主办,应邀参赛的为“五虎一豹”六人及新进刘忆慈 (大董三岁)、董文渊,结果董得第一,刘得第二。于是,董正式成了江南棋坛的一颗新星。赛后民教馆主任彭桔甫私人请吃,以示杭州棋坛后起有人。 1937年春,基督教杭州青年会根据群众要求,着手举办 “华东地区象棋名手邀请赛”,特请有“象棋总司令”之称的谢侠逊来杭州主持,地点在青年会的健身房,挂大象棋,出售门 票(每张二角),参加者为江苏窦国柱、山东邵次明、福建连学正及浙江董文渊。比赛结果董得第一,遂有“四省棋王”之誉。 董文渊成名前后,常去上海天赡茶楼等处弈棋。由于董年纪小,棋风犀利,并能常出妙手,因此得到“小杭州”的浑名,和“小剃头”林荣兴、“小煞星”叶景华并称上海棋坛“三小”(也有将小湖北雷海山一起称为“四小”的)。从此,董开始了以棋为生的生活。 1939年,张澹如的账房刘盈丈在上海找到董文渊后,同乘亚洲皇后号大轮船去香港,立即参加一次“六王夺鼎赛”。所谓“六王”即六名名棋手:周德裕、钟珍、苏天雄、卢辉、方绍钦及董文渊。由张浩如出资作大银杯一只及奖金一百元,比赛的真正用意是:董向周挑战。结果周得第一,童获第二。不久,张又出资作纯金奖牌一枚,邀周德裕、董文渊及钟珍参赛,定名为“三王赛”。比赛采用单循环制,分先各两局,以积分多少定名次。经抽签后董和钟先赛两局,董文渊连胜,独得4分,形势对董极为有利,对周则构成极大威胁。处于危机的周德格,突然提出不参加续赛的动议,理由是:董以重金收 买了钟,钟佯作两败,但在对周之战将全力拼搏,为董夺取金牌创造条件。周提出的理由尽管证据不足,但根据棋界的风气,也不是没此可能。这一下首先是激怒了已购票的广大棋迷,聚集在文园酒楼前,要求退票,使主持人感到为难。正当 场内杂乱纷纷时,少年气盛的董对周大声说:“你说我作弊, 我们以无弊可作的方式续赛如何?”接着董说:“我和钟的两局 胜棋不算。我和你作十局赛,来抢这金牌如何?”这一说既堵 住了周罢赛的嘴,也得到观众的喝彩。 也许是董文渊正处于棋艺的上升时期,也许是周德裕的“帅气”有所浮动,再也许是周德裕没有吸足烟(指鸦片),第一天比赛董连胜两局,第二天比赛董又连胜两局,第三天香港各报均大加宣传,吸引了更多的观众前往观看。比赛进行前, 董举起手心,以掌中的“誓杀周德裕”让周观看,引得周心气浮动,结果周又连负两局。 发生于1939年秋的周、董之战,不仅仅是华南棋坛的争雄之战,也具有全国棋坛争雄战的性质,因为周不仅有“七省棋王”的头衔,而且在华南是第一号人物(和之名气约略相仿的黄松轩已去世),而董挟“四省棋王”的头衔而来,是当时华东的第一手(林荣兴、叶景华已死于日寇侵入上海时)。再说年龄,当时一个39岁,正年富力强;一个刚20岁,锐气正旺。 继第一次“六王赛”周德裕夺冠后,第二次争雄——从 “三王赛”到周董十局赛,董竟以连胜六局而得金牌!怪不得黄密功先生要称董为“十三王”了。那么这六局是否周有什么特殊原因才失败?不是。而是董有所准备,布局富有创新。正如贾题韬先生所评:周君在华南、华东、华北等地和名手对局,大多取得胜绩,之所以如此,原来与董的布局极富创新有关。周、董后来又有对局,周有所挽回(关于二人的对局,见名局赏析)。 应该说,董向周的挑战是成功的,这当然是董的老板张澹如的力量所促成。那时,董吃、住均在张的家中,每月另有一 百元零用钱,弈棋所得统归董自己。董是张家的一个门客,理应感激张才对。然而,董胜利冲昏头脑,一长骄气,二生活腐化(赌和嫖),后又做了对不起张的事而失去对张的依靠,并被棋界所不齿。 一次,张困乏现钱用,取一只5克拉重的钻戒,叫董去卖。得钱后董不是立即将钱送交张,而是进了赌场,一押输,再押输,最后竟输完这钻戒! 如何见张老板?董又作了错误的抉择:潜逃回乡。他丝毫未考虑对不对得起张,丝毫不想到他的老板正在焦急地等他!直到晚年时,董追悔的仍是失去依靠,而不是对不起人。他对笔者说:张是大老板,当时我只要对他说明情况,他仍会要我的。 返回家乡的董,棋艺和棋名虽然高了(小剃头林荣兴、小煞星叶景华已死),可是当时的杭州、上海均沦入敌手,经济十分差,董以沪抗第一手的身份,在上海的茶楼以棋为生,虽可生活,但常常是得到少许彩金后,在饭摊上买一碗饭、一碗汤以充饥。抗日战争胜利后,由于经济略有好转,董的生活一度改善,但是董挥霍已拨,有钱就化在暗娼身上,也是一无节余。 解放初,经济处在逐步恢复中,当时上海棋坛有许多象棋擂台,董文渊作为“华东三虎”之首,曾红极一时,收入可观,而董总是任意挥霍。1951年,从广州来了个瘦小青年人,他叫杨官璘,少董6岁,在上海工人文化宫设擂成功后向董挑战,虽以二负一胜一和小负,但杨返穗后更加用心,苦拆苦解,有所精进。而董呢?除了对弈捞钱处,不精究技艺,却寻花问柳。1952年杨再次到沪,在“米高扬”打董的擂台,共弈十局,杨取得净胜二局的战绩,从此开始了杨官璘时代。此时的董,虽和北方的谢小然三战皆平,和另“两虎”相较还有些优势,日子比较好过,但在生活作风上出了问题。 “牙擦”棋王围棋国手陈祖德九段在他的自传《超越自我》一书中曾有这样一段记载:“浙江队的主将董文渊在刚解放时已是棋坛高手,他的围棋和象棋都堪称一流,是难得的双枪将……” 董文渊,1919年生于杭州,自幼好弈,无师自通,17岁便夺得杭州市冠军,翌年更是一举获得鲁、闽、浙、苏四省象棋赛冠军,故有“四省棋王”之称。 除此之外,董文渊还有一个“牙擦”棋王的绰号,因为他虽然棋艺精通,但棋品却不是很好,经常以各种盘外着对付对手。“牙擦”乃南方土语,即指董文渊的棋品。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董文渊与周德裕的一段恩怨。 董文渊成名之后,在杭州喜雨台结识了香港著名企业家张澹如,大受张的赏识。1939年,张澹如的账房刘盈丈在上海找到董文渊,与其同乘亚洲皇后号大轮船去香港,参加一次“六王夺鼎赛”。所谓“六王”即六名象棋名手:周德裕、钟珍、苏天雄、卢辉、方绍钦及董文渊。由张澹如出资做大银杯一只及奖金100元,比赛的真正用意是:董向周挑战。结果周得第一,董获第二。不久,张又出资做纯金奖牌一枚,邀周德裕、董文渊及钟珍参赛,定名为“三王赛”。比赛采用单循环制,分先各两局,以积分多少定名次。经抽签后董和钟先赛两局,董文渊连胜,独得4分,形势对董极为有利,对周则构成极大威胁。处于危机的周德裕,突然提出不参加续赛的动议,理由是:董以重金收买了钟,钟佯作两败,但在对周之战将全力拼搏,为董夺取金牌创造条件。周提出的理由尽管证据不足,但根据棋界的风气,也不是没此可能。这一下首先激怒了已购票的广大棋迷,聚集在文园酒楼前,要求退票,使主持人感到为难。正当场内纷纷攘攘,难以收场之时,年少气盛的董对周大声说:“你说我作弊,我们以无弊可作的方式续赛如何?”接着董说:“我和钟的两局胜棋不算。我和你作十局赛,来抢这金牌如何?”这一说既堵住了周罢赛的嘴,也得到观众的喝彩。也许是董文渊正处于棋艺的上升时期,也许是周德裕的“帅气”有所浮动,再也许就是周德裕没有吸足烟(指鸦片),第一天比赛董连胜两局,第二天比赛董又连胜两局,第三天香港各报均大加宣传,吸引了更多的观众前往观看。比赛进行之前,董举起手,以掌中的“誓杀周德裕”五个字示与对手。此举引得周心气浮动,结果周又连负两局。统算连吞六蛋! 如此落败,周德裕怎能服气?半月过后,周主动邀董再决“私人金牌赛”。此赛在同乐棋坛进行,因周德裕已不能再败,所以他力求保持情绪稳定,三局大战,最后周以二胜一和的绝对优势获胜,自此董周在香港的争斗也告一段落。 时过境迁,周德裕于1942年回到上海,与董文渊再次相逢,由于周已经没有在香港时富商捧场的社会背景了,所以两人“一笑泯恩仇”,重新又在棋盘上对抗。是时,上海名流陈志川重金邀请周德裕与董文渊到家中对弈。周董共弈四局,首局周胜,二、三局和,四局董胜,打成平手。 时隔不久,周德裕逝世,董文渊甚为伤感,写下一篇《对局书怀》的悼念文章,以记述在香港初战周德裕时的感受。 解放初期,上海棋坛有许多象棋擂台,董文渊作为“华东三虎”之首,亦曾红极一时,收入可观,但他从不事经营,总是任意挥霍。1951年,从广州来了个瘦小青年人,这就是杨官璘,少董6岁,杨在上海工人文化宫设擂成功后向董挑战,杨虽以二负一胜一和小负,但杨返穗后更加用心,苦拆苦解,大有精进。而董在上海除了对弈捞钱,寻花问柳之外,终不再探究棋艺。1952年杨再次到沪,在“米高扬”打董的擂台,两人共弈十局,杨取得净胜二局的战绩,从此棋坛开始了杨官璘时代。此时的董文渊虽和北方的谢小然三战皆平,和另“两虎”相较还有些优势,日子比较好过,但在生活作风上终于出了问题,1955年以“玩弄女性”罪被判刑去了黑龙江。 上世纪60年代初,董刑满后回到浙江。五年未下棋的董竟还有两手,1962年代表浙江参加全国围棋比赛夺得第4名。然而就在这次比赛上,董故技重演,因棋品差而被省体委点名批评,且从此不再用董。董文渊从此过起了流浪生活,靠私下赌彩金过日子。 趣事杭州棋手董文渊,解放前后一直活跃于上海棋坛。在沪期间也一直在襄阳公园弈棋。董文渊原来是个铜匠,他先学象棋,后下围棋,显示出罕见的弈棋天赋,便弃铜匠之业,以弈棋赌博为生,人称小董,后来五六十岁了,棋友不论长幼仍叫他小董。 董文渊确是棋界奇才,陈祖德在《超越自我》一书曾生动地描述过他,说:“此人头脑聪明,感觉敏锐,着法犀利。”他的象棋在名手如林的上海,罕有敌手。解放后常在大世界挂大棋盘表演。其围棋在一九四八年执黑与过惕生对弈,四战皆捷,名声大噪。到解放初,已可与国手刘棣怀、王幼宸等分庭抗礼。小董不仅对子棋有实力,还擅长让子,一直以赌彩为主要收入。他为人狂妄自大,如果顾水如、刘棣怀能让某人四子,他必更多让人一二子,以显其能。其实,有时也并不能让这么多,对弈时只能靠一些“盘外招”为,或嘴里嘲弄、诱骗、恫吓之辞滚滚而来,或大唱京剧,手指直戳对方鼻眼,或猛吸香烟,将烟雾喷向对方脸面,施展出十八番武艺,以干扰对方思路。于是原来论实力只能让四子的,往往被他让六子也赢了去。其棋品之恶劣,由此可见一斑。但小董棋艺确有独到之, 着子不落俗套,常有奇想,有时人们眼见他已必败无疑,忽然突发妙手,化险为夷,令人叫绝。因此,尽管他棋品不佳,不少好手仍常约他对弈。 五十年代初,小董棋力绝不弱于顾水如,但顾老仍坚持要让他二子。小董便说:好,你要让我二子也行,要有彩金,谁输谁付钱。”两人在襄阳公园当众对弈,结果当然是小董获胜,他欣然得了彩金,而顾老让小董二个子,也面上有光,双方皆大欢喜。后来,上海市文史馆组织一次规模颇大的围棋比赛,几乎所有上海著名棋手都参加了。小董与顾水如分在一组,对弈开始前,小董贼忒嘻嘻地笑道:“顾先生,平时我总让你三分,今天不再让你了,要你瞧瞧我小董的真功夫!”这盘棋小董执白赢了顾水如,把顾老气得半死。 “文革”前,上海有一金姓棋友,参加市比赛曾进入决赛圈,有一定实力,但他被小董让三子仍抵挡不住,小董对他下出的棋总是批评得一文不值。一日,金某特地背熟了日本坂田九段与桥本九段的一局棋谱,前来襄阳公园,找到小董,对他说:“小董,昨天我和一个朋友下了盘棋,自觉很满意,现在摆出来请你指点。”小董满脸不屑地道:“你这臭棋!摆出来让我瞧瞧。”金某便将棋子一着一着摆在棋盘上。起初,每摆一着棋,小董便大摇其头,说这着棋下得不好,那着棋也不对,但摆了三四十着,小董突然缄默了,他抬起头瞪视金某喝道:“滚你的蛋!这不是你下的棋!” 西南林业大学教师博士,教授。1962年11月生于贵州省惠水县。西南林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竹藤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学博士后;南京林业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际竹藤组织(INBAR)项目专家、中国林学会竹子分会常委、中国竹产业协会理事、云南省生态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云南省竹藤产业协会副理事长、云南省科协第七届委员会委员、云南省林学会常务理事、《世界竹藤通讯》与《林业科技开发》杂志编委。1984年7月毕业留校在西南林学院林业系造林学教研室工作;1987年9月-1988年7月:在南京林业大学林学系进修造林学硕士研究生课程; 1993年7月-1995年7月:在云南省大关县人民政府任科技副县长;1995年8月-1997年8月:在西南林学院林业系森林培育学教研室任讲师;1997年9月-2000年7月:考入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攻读森林培育学竹林培育研究方向博士学位;2001年7月-2005年6月:任西南林学院生态旅游系副主任(主持工作),竹藤研究所副所长;2005年7月-至今:西南林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竹藤研究所副所长、教授。 其中,2006年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学博士后流动站完成竹林高效培育技术博士后研究任务出站。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