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董天策 |
释义 | 男,汉族,1963年生,重庆永川人。四川大学文艺学博士,现任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常务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广东省高校文科重点研究基地暨南大学海外华文文学与华语传媒研究中心副主任,广东省重点学科暨南大学新闻学带头人,暨南大学媒介批评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新闻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传播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特邀理事,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常务委员。2008年先后入选第五批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工程”省级培养对象、新闻出版总署“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2009年成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 主要经历个人简介1982年考入四川师范学院中文系,1986年毕业获学士学位,免试录取为研究生;1989年获西南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分配到电子科技大学人文社科系任教;1996年3月调入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同年11月晋升副教授,1998年增列为新闻学硕士生导师;2002年4月调入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同年10月晋升教授,担任新闻学、传播学硕士生导师;2005年4月任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2006年9月任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主持日常工作,同年获四川大学文学博士学位;2007年增列为新闻学博士生导师。 学术研究1989年以来一直从事新闻传播学的教学与研究,涉及新闻传播理论、传媒经营管理、媒介文化与媒介批评等领域。先后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电视娱乐节目与精神文明建设”、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90年代中国报业发展趋势研究”。目前正主持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消费时代的中国传媒文化研究”,广东省社科“十一五”规划项目“从科学发展观审视传媒消费主义文化”,广东省高校文科重点研究基地暨南大学海外华文文学与华语传媒研究中心重大项目“全球化进程中的华文传媒生态研究”,主编《中外媒介批评》学术集刊。 学术成果发表已在《新闻与传播研究》、《现代传播》、《新闻大学》等期刊发表论文13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教材多部,主要有: 《传播学导论》,四川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新闻传播学论稿》,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中国报业的产业化运作》,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网络新闻传播学》,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2004年第二版,2009年第三版 《公关理论导引》、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1999年获四川省公共关系协会优秀成果一等奖) 《新闻·公关·广告之互动研究》,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一版 《仁智的乐趣:山水泉石》,四川人民出版社,台湾双笛国际事务有限公司繁体字版本,1996年版 主编或参编的著作有: 《数字化时代的传媒产业》,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新闻传播百科全书》,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科技新闻理论与写作》,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年版 《都市新闻传播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新闻春秋——中国新闻改革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新闻史学会年会论文集》,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网络传播概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主要获奖2006年,《新闻传播学论稿》获教育部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2009年,《民生新闻: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范式》获广东省2005-2007年度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2009年,《民生新闻: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范式》获教育部第五届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007年,获广东省新闻教育最高荣誉奖金钟奖 2007年,获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称号 2008年,获第二届广东省宣传思想战线优秀人才“十百千工程”优秀培养对象三等奖 2004、2008年,先后被表彰为暨南大学优秀教师、优秀研究生导师。 1995年,《传播学导论》获四川大学1994-1995年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1996年,《仁智的乐趣:山水泉石》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优秀奖 1999年,《公关理论导引》获四川省公共关系协会优秀成果一等奖 教育与工作背景1980年,中师毕业参加工作,任初中语文教师 1982年,考入四川师范学院中文系读本科 1989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分配到电子科技大学社会科学系任教,主讲传播学和公共关系学 1996年,调入四川大学新闻学院,同年晋升副教授 1998年,增列为新闻学硕士点新闻理论方向导师 1999年,考取四川大学文艺学在职博士研究生,同年开始招收新闻学硕士生 2000年,获邀加盟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2002年春,调入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同年晋升为教授 2005年,任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 2006年9月11日至今,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主持日常工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