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董鸣 |
释义 | 中国科学院研究员人物简介董鸣,男,1957年7月出生,重庆市人。1990-1995年留学荷兰乌德勒支大学,1994年在该校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科院植物所植物生态与生物多样性保育研究中心主任、中科院鄂尔多斯沙地草地生态研究站站长、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生态学会理事,《植物学报》副主编、《植物生态学报》常务编委、《生态学报》编委、西华师范大学西南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重要学术成就近5年重要学术成就为: (1)植物克隆整合对基于克隆可塑性的觅食行为的重要影响:克隆分株与觅食行为相关的功能形态同时取决于它对所处小生境条件的反应和它对与它相连的其他分株所处的小生境条件的反应; (2)克隆植物可塑性的多样性同生境类型和克隆构型的相关性:克隆植物可塑性同其生境资源的平均水平和资源异质性的稳定性正相关; (3)拟一年生克隆植物具有重要的(克隆分株的大小和数量间的)进化权衡(trade-off); (4)克隆植物在半干旱区高度异质性的退化生态系统恢复重建中的重要资源价值。 承担多项国家级科研任务。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论文60多篇,被SCI刊物引用愈百次。研究成果被国际知名生态学教科书和植物生态学教科书用作内容。1998年获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最佳实践奖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1999年进入“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并入选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获2001年度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 成果奖励“常绿阔叶林生态学研究”,四川省人民政府1998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3) “克隆植物可塑性及其利用环境异质性的生态对策意义”,中科院植物所1996年重要成果(第1完成人) “荒漠化防治和干旱效应缓解传统技术”,1998年获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最佳实践奖(参加人) 获1998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1999年进入“中科院百人计划” 1999年入选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 2001年度获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创新奖) 承担项目教育部项目: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半定位研究(1984-1992, 参加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次生演替前期定位研究(1989-1993, 主持人) 荷兰科学教育部项目: 植物克隆生长的生态与进化意义及其在群落中的作用, 负责子课题: 克隆植物形态 可塑性(1990-1995, 参加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温带森林和草原生态系统中克隆植物的觅食行为(1996-1998, 主持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异质生境中克隆植物的等级表型选择(1998-2000, 主持人) 国家教委留学回国人员项目: 植物克隆生长的调控和多样性(1996-1998, 主持人) 中科院留学回国人员项目: 植物克隆生长的生态适应意义(1996-1998, 主持人) 中科院生物科学与技术特别主持费项目: 植物无性生殖习性的生态与进化研究(1997-1999, 主持人) 中科院九五重点基础研究项目: 鄂尔多斯沙化草地恢复重建的“三圈”模式研究(1997-1999, 主持人) 中科院“九五”重大基础研究项目:中国西部高原和干旱区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的关系(1997-2000,执行主持人)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克隆植物利用环境异质性的生态对策(1999-2001, 主持人) 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植被数量生态学开发研究实验室)项目(1999-2001) 国家重点科技项目(攻关)计划项目“中国可持续发 展信息共享示范”项目中“自然资源 信息共享示范” 课题中的专题“物种资源和植被资源信息共享示范”(1997-2000,主持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异质性生境中克隆植物的功能分化(2001-2003, 主持人) 973项目“草地与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重建机理及优化生态-生产范式”的第7课题“优化生态 -生产范式与产业带形成的理论基础” (2000-2005,第2主持人)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浑善达克沙地与京区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试验 示范研究” 的第2课题“浑善达克沙地植被恢复与风沙环境综合治理实验示范研究” (2000-2004) 主持人 著 作董鸣,MJA Werger, 1999, 生态学研究文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ISBN 7-5621-1283-5/Q.7) 董鸣 (主编), 1997, 陆地生物群落调查观测与分析,中国标准出版社(ISBN 7-5066-1326-3) Dong M,1994,Foraging through morphological responses in clonal herbs, Utrecht University Press (ISBN: 90-393-0584-6) 论文梁士楚, 董鸣(通讯作者),王伯荪,张炜银 英罗港红树林土壤粒径分布的分形特征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14:11-14 何维明, 董鸣 升高气温对旱柳光合和生长的影响 林业科学 2003 39:161-164 陈玉福,董鸣(通讯作者) 生态学系统的空间异质性 生态学报 2003 23:346-352 于飞海,董鸣 (通讯作者),张称意,张淑敏 匍匐茎草本金戴戴对基质盐分含量的表型可塑性 植物生态学报 2002 26:140-148 陈玉福, 董鸣 (通讯作者) 鄂尔多斯高原沙地草地荒漠化景观现状的定量分析 环境科学 2002 23:87-91 何维明,董鸣(通讯作者) 分蘖型克隆植物黍分株和基株对异质养分环境的等级反应 生态学报 2002 22:169-175 廖明隽,王其兵,宋明华,董鸣(通讯作者) 内蒙古锡林河流域不同生境中羊草的克隆构型和分株种群特征 植物生态学报 2002 26:33-38 罗学刚, 董鸣 (通讯作者) 匍匐茎草本蛇莓克隆构型对不同海拔的可塑性反应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13:399-402 陈玉福,董鸣 (通讯作者) 毛乌素沙地群落动态中克隆和非克隆植物作用的比较 植物生态学报 2002 26:377-380 宋明华,陈玉福,董鸣(通讯作者) 鄂尔多斯高原风蚀沙化梁地克隆植物的分布及其与物种多样性的关系 植物生态学报 2002 26:396-402 罗学刚,董鸣 (通讯作者) 匍匐茎草本蛇莓克隆构型对土壤养分的可塑性 生态学报 2001 21:1957-1963 罗学刚,董鸣 (通讯作者) 蛇莓克隆构型对光照强度的可塑性反应 植物生态学报 2001 25:494-497 张称意, 杨持, 董鸣(通讯作者) 根茎灌木羊柴对光合同化物的克隆整合 生态学报 2001 21:1986-1993 陈玉福,于飞海,张称意, 董鸣 (通讯作者) 根茎禾草沙鞭的克隆生长在毛乌素沙地斑块动态中的作用 生态学报 2001 21:1745-1750 宋明华,董鸣 (通讯作者),蒋高明,李凌浩 东北样带上克隆植物及其重要性与环境的关系 生态学报 2001 21:1095-1103 肖春旺,董鸣,周广胜,刘喜国 鄂尔多斯高原沙柳幼苗对模拟降水量变化的响应 生态学报 2001 21:171-176 何维明,董鸣 (通讯作者) 不同气温条件下旱柳幼苗的水分和构型特征 生态学报 2001 21:1084-1090 陈玉福,董鸣 (通讯作者)毛乌素沙地景观的植被与土壤特征空间格局及其相关分析 植物生态学报 2001 25:265-269 陈玉福,董鸣 鄂尔多斯高原沙化景观坡地地貌的土壤变化特点 第四纪研究 2000 20:54 陈玉福,董鸣 (通讯作者) 毛乌素沙地羊柴的基株特征和不同生境分株种群特征 植物生态学报 2000 24:40-44董鸣 缙云山马尾松种群数量动态初步研究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 1986 10:283-293 深圳大学医学院讲师董鸣,女,现任深圳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讲师。2003年赴香港中文大学学习,2005年获得神经科学硕士学位。2006年10月起至2011年2月,在香港中文大学内科学系心脏内科部门工作学习,并取得博士学位。博士期间发表SCI 7篇,其中第一作者3篇。多次代表课题组参加美国心血管大会及欧洲心血管大会,并在哈佛大学医学院Prof.James Liao教授试验室交流学习。研究方向以心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衰为主。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