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董存瑞
释义
1 舍身炸碉堡的著名英雄

董存瑞,河北省怀来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第11纵队32师96团2营6连2排6班班长,小时候读过几天书,后因家贫而辍学。1945年8月参加八路军,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荣立大功三次、小功四次,荣获勇敢奖章三枚、“毛主席奖章”一枚。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县的战斗中,因部队受阻于敌军的桥型暗堡,董存瑞毅然抱起炸药包,冲至桥下。因身边无处安放炸药包,危急时刻,董存瑞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身体充当支架——手托炸药包,英勇牺牲,此时,未满19岁。

中文名:董存瑞

别名:四虎子(乳名)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南山堡村

出生日期:1929年10月15日

逝世日期:1948年5月25日

职业:中国人民解放军

信仰:中国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舍身炸碉堡

身高:160cm

体重:49kg

个人履历

董存瑞,男,汉族,中国共产党党员。1929年10月15日生于河北省(原察哈尔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南山堡村,小时因家境贫穷,只读过一年书。1940年,南山堡建立抗日政权,他参加了儿童团,并被选为儿童团长。15岁,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小民兵。

1945年7月,董存瑞光荣地成为一名人民军队的战士,以后历任副班长、班长。

1946年4月初,在察北重镇独石口遭遇战中,他机智地夺下敌人的一挺机枪而被记大功一次,被部队授予勇敢奖章。

1947年初的长安岭狙击战,他在班长牺牲、副班长受重伤的情况下,挺身而出,自任班长,如期完成了狙击任务,又立大功一次。经过党的培养教育和战火锤炼,董存瑞在两年多时间,立过三次大功,四次小功,荣获三枚勇敢奖章和一枚毛泽东奖章。

1947年3月,在平北整训期间,董存瑞入了党。毛泽东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号召后,各战略区的部队纷纷练习城市攻坚战。

1948年春,在新式整军运动中,董存瑞带领的六班被师部誉为“董存瑞练兵模范班”。在实战演习中,董存瑞把身旁一颗冒白烟的手榴弹甩了出去,避免了一次伤亡事故。获得师级“模范爆破手”的光荣称号。

主要事迹

1948年5月,为配合即将开始的辽沈战役和华北战场杨罗耿兵团东进,董存瑞所在的第十一纵队奉命攻打隆化。24日,六连召开攻打隆化的战前动员大会,董存瑞被选为爆破组组长。

5月25日晨4时20分,战斗打响,董存瑞带领爆破组的战友们一鼓作气炸掉了敌人的三个炮楼和五个碉堡,顺利地完成了扫除隆化中学外围工事的任务。正当我军发起了总攻之时,突然,在一座桥上伪装十分严密的暗堡喷出6条火舌,拦住了部队冲锋的道路,冲在前面的同志倒下去了,爆破组派上去三名同志,都未能完成任务,董存瑞再次请战,在战友们的火力掩护下,董存瑞机智地通过了几十米开阔地,冲入桥下的旱河沟里,进入了火力死角。可是,桥离地面一人多高,两旁全是光滑的墙壁,没处安放炸药,董存瑞焦急万分,看到冲上来却又纷纷倒下的战友,他毅然用左手代替支架托起炸药包,贴紧桥堡,从容地拉开了导火索,向着冲锋的队伍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

隆化解放了,董存瑞用自己19岁的年轻生命开辟了胜利的道路。

详细事迹

25日凌晨,天还没亮,阵地上一片寂静。战士们焦急地等待着总攻的信号。随着三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我军强大的炮火,把苔山上的敌人火力全给压住了。在硝烟弥漫、烈火滚滚中,苔山顶峰的砖塔,被共军的大炮轰倒了,炮楼也被打掉了,不一会儿,胜利的红旗就插上了苔山的顶峰。5时25分,命令下达,董存瑞所在的六连担任主攻,从城东北向隆化中学外围工事运动。国军的机枪严密封锁着他们前进的道路。六连火力组、突击组、爆破组、支援组互相配合,很快地攻破了隆化中学东北面的旧衙门碉堡群。董存瑞带领爆破组连续爆破了敌人4个炮楼、5个碉堡,胜利地完成了扫清隆化中学外围工事的任务。 下午3点30分,第二次总攻开始。六连向隆化中学发起冲锋。突然,敌人的机枪像暴雨般横扫过来,把战士们压在一条土坡下面,抬不起头来。原来,这是隆化中学东北角横跨旱河的一座桥上喷出来的6条火舌。狡猾的敌人,在桥上修了一个伪装得十分巧妙的暗堡,拦住了我军冲锋的道路。这时,董存瑞和战友们纷纷向连长请战,要求把这座桥型暗堡炸掉。白副连长派出李振德等3名爆破手去爆破,李振德冲出不远,炸药包就被敌人枪弹打中,李振德阵亡,其余两名爆破手负了重伤。这时,团部来了紧急命令,要六连火速从中学东北角插进去,配合已突进中学院内的兄弟部队,迅速解决战斗。白副连长命令董存瑞去炸碉堡。董存瑞挟起炸药包,弯着腰冲了出去。在郅顺义火力掩护下,他一会儿匍匐前进,一会儿又借着郅顺义扔出的手榴弹的烟雾,站起来一阵猛跑。桥型暗堡里,国军的机枪越打越紧,子弹带着尖利的啸声,从他的耳边掠过。在快要冲进开阔地时,董存瑞指着前面的一个小土堆,对郅顺义说:“你就在这儿掩护!”一阵手榴弹把敌人碉堡前的鹿砦、铁丝网炸了个稀巴烂。国军的机枪又慌忙朝他打过来,突然,董存瑞扑倒了,郅顺义站起刚要向前冲去,只见他猛然爬起来,一阵快跑跳进旱河沟里,进入了国军的火力死角。他的腿受了伤,鲜血直流。他抱着炸药包迅速猛冲到桥下。这桥离地面有一人多高,两旁是砖石砌的,没沟、没棱,哪儿也没有安放炸药包的地方。如果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着暗堡,河床上又找不到任何东西代替火药支架。怎么办?郅顺义清清楚楚看着这一切,急得直攥拳头。 突然,身后响起了嘹亮的冲锋号声,总攻的时间到了。董存瑞毅然用身体做支架,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了导火索。此时,离董存瑞不过50米的郅顺义看到眼前的情景惊呆了,不顾一切地向桥下的战友冲去,董存瑞看见后,厉声喝道:“卧倒!卧倒!快趴下!!”紧接着,桥下响起了一声天崩地裂的巨响,敌人的暗堡被炸毁,董存瑞用自己的生命为部队扫清了前进的障碍。此时,他未满19岁。

1948年6月8日,十一纵队党委决定:追认董存瑞同志为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董存瑞生前所在的六班为“董存瑞”班。

1950年9月,全国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代表会议,追认董存瑞同志为全国战斗英雄。

1959年5月29日,朱德为董存瑞烈士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8个镏金大字,被镶嵌在落成的高14.5米的董存瑞烈士纪念碑碑体的正面。

人物影响

根据董存瑞的事迹有很多艺术创作,有以董存瑞命名的电影、歌曲、儿歌、及学校、幼儿园。

董存瑞的事迹与阿拉伯的自杀人体炸弹根本不同,董存瑞自己托起炸药包炸碉堡是迫于战斗紧急以及缺少托起炸药包的支架,战斗对象是对方军事目标;伊斯兰极端分子则是以平民或者其他目标,两者截然不同。

电影《董存瑞》(1955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时长100分钟黑白电影,由张良扮演董存瑞;22集电视剧《为了新中国前进》(2009年),由王宝强饰演董存瑞。

人物争议

1955年电影《董存瑞》的导演郭维在2006年7月出版的《大众电影》第8期发表了题为《〈董存瑞〉:“真实”创造的经典》的访问记,84岁的郭维在文章中强调:“没有人亲眼看见董存瑞托起炸药包的情景。”几天后,8月19日,在央视电视专题片《电影传奇——董存瑞》中,接受访问的郭维证明“董存瑞的英勇献身”是事后推测出来的:“以后怎么知道、确定他(董存瑞)是托着炸药包炸的呢?最后有人建议挖这个桥底下。结果最后挖到一定深度的时候,挖出一个袜底来,就是董存瑞媳妇给董存瑞缝的。班里的同志都知道,这是董存瑞的袜底。这么确定这是董存瑞……”郭维的爆料引起董存瑞生前战友和亲属的强烈不满,并且提出诉讼。并根据当年董存瑞所在部队司令的回忆录等几本著作证实炸碉堡的真实性。

相关信息

与王平的交情

1942年,区委书记兼武委会主任王平,来到董存瑞的家乡南山堡,听说了十三岁的董存瑞与鬼子、汉奸英勇斗争的事迹,便住在他家里,给他讲打土豪、分田地的故事,并教他唱歌、识字,引导他懂得一些革命道理。后来,王平每次来南山堡,都是住在董存瑞家,还给他讲了许多战斗故事。

一天下午,日本鬼子突然到南山堡“扫荡”,王平组织民兵,为了掩护群众转移,自己却被鬼子包围了。董存瑞拉着王平走进了家里,把大门关上。他机警地把王平藏在墙角下的一堆破席卷里。一会儿,四、五个鬼子端着刺刀闯了进来,那位鬼子军官比划着问:“八路在哪里?”,董存瑞假装答:“手枪?没有哇!”。军官气冲冲地说:“八路八路的”,董存瑞坚定地回答:“没有,没有。”。鬼子先是拿出糖果哄骗,见软的不行,又拔出东洋刀威吓,董存瑞凭借从前听王平的战斗故事的勇气,始终从容不迫地说:“没有”、“不知道”,鬼子把屋里搜了个遍,没搜出八路。最后,敌军官瞄准了那堆草席,董存瑞赶忙机灵地随手抓起一把草席,丢在鬼子面前,说:“这是囤粮食的破席卷,还能藏人?”,鬼子见席卷又臭又乱,料定没有八路,只得灰溜溜地走了。

从此,王平与董存瑞的关系更深厚了。然而,万分不幸的是,王平次从县里开会返回途中,被叛徒出卖,叛徒引着敌人包围了王平,王平与敌人展开了英勇的枪战,最后,他举起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董存瑞听到这个噩耗后,悲愤不已,心中燃起为王平报仇的怒火。之后,他毅然加入了民兵组织,同敌人展开了英勇的斗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董存瑞的妻子

董存瑞牺牲时未满19岁,按现在的政策还不到谈婚论娶的年龄,已出版的各种介绍董存瑞的书籍、电影也都未涉及他的妻子,实际上董存瑞是有妻子的,她叫卢长岭。在解放前早婚的年代,并不是什么稀罕事。1944年的秋天,年仅15岁的董存瑞在父母的包办下,与邻村比他大三岁的卢长岭结了婚,在当时男孩子十五六岁就娶妻生子的并不少见,小丈夫、童养媳也是常有的现象。

董存瑞和卢长岭结婚的时候,日本侵略者还霸占着中国,十几岁就当上了儿童团长的董存瑞,在党组织的培养教育下,觉悟不断提高,没有沉浸在新婚的喜悦里,他觉得只要日寇在中国多待一天,老百姓的幸福日子就会晚到一天,他积极参加了村里的民兵基干队。温顺贤惠的卢长岭非常明白这个大道理,知道丈夫干的都是打鬼子,为老百姓的大事,积极支持帮助同日伪军斗争。董存瑞和民兵一起去公路上挖沟、锯电杆、割电线、拔据点,卢长岭帮助找工具、出主意、给小丈夫提个醒。

董存瑞婚后的第二年,也就是1945年抗日战争进入了大反攻阶段,16岁的董存瑞说什么也要参加八路军,他和妻子商量,卢长岭含着泪点了头,8月初的一个深夜,董存瑞瞒着父母,去杨家山参加了区小队。与妻子分别时,董存瑞对已哭成泪人的妻子说:“你等着我,打下了太平的日子,我就回来!”

抗日战斗胜利后,董存瑞所在的三区区小队被编入龙延怀县大队,又被编入冀热察军区第九旅,董存瑞成为一名正式的八路军战士,开赴前线,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斗争。9月,部队打下龙关后,董存瑞和排长郭元方到董存瑞的家乡南山堡执行任务,郭排长让董存瑞顺便回家看看,董存瑞先见过母亲,就去见妻子。董存瑞虽然不知道解放战争什么时候结束,但他深知战争的无情和残酷,自己将来是生是死很难预料。董存瑞极力掩饰着内心复杂的情绪,笑着对妻子说:“长岭,我就要上战场了,生死难测,万一我回不来了,你一定要改嫁,你的日子还长着呢。”长岭听到丈夫的这番话后,忍不住扑进董存瑞的怀里,失声痛哭起来。董存瑞的父亲董全忠回来后,董存瑞应着排长的招呼,匆匆与父亲打个照面就走了。谁知,这一走,竟成了董存瑞与亲人的永别。

在部队里,董存瑞转战冀热察,英勇杀敌,多次立功受奖,并于1947年3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出色的解放军战士;在家里,妻子把对丈夫的牵挂,化作照顾老人和劳动的力量,家里家外,什么活她都能干。卢长岭得知丈夫牺牲后,守了三年孝,才在董家老人的再三劝说下改了嫁,临走时还痛哭不止,改嫁后生有一女孩,不久就病故了。

董存瑞的照片

上个世纪80年代末,一条消息传遍全国:发现了战斗英雄董存瑞的照片。

刘胡兰、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人物,都没有留下照片。董存瑞牺牲后,有关方面多方寻找他的照片,但只找到了一张他童年时的照片,那是董存瑞的妻子收藏在包袱里的董存瑞“良民证”上的照片。

在烈士牺牲几十年后,发现了董存瑞的戎装照片,堪称一大幸事。

在这张照片被发现的过程中,起了一点小小的、但也是关键的作用:

1965年的一天,丰宁中学(今丰宁一中)的学生韩加庆,看了电影《董存瑞》,想起自己的伯父韩定发家的镜框里有一张小照片,那个人长的很像电影里的董存瑞。不久回到家乡丰宁黄旗镇时,顺便问了伯父一句:“这是谁的照片?”韩定发说:“这是董存瑞的真像,是他亲手送给我的,背面还写着字!”

从镜框取下照片,背面果然写着“董存瑞送给韩上士留念”。

1948年春,韩定发到董存瑞所在的六连当炊事员,大家称为“上士”,在此期间与董存瑞结识,成了要好的朋友。1948年4月部队离开朝阳时,韩定发被调到担架队,董存瑞亲手把自己的照片送给了他。一个多月后,董存瑞壮烈牺牲。8、9月份在密云作战时,韩定发离开6连。1954年韩定发复员,把这张照片带回家乡,放在镜框里镶了起来。

韩加庆又惊又喜,把照片要到自己手里,带回学校。英雄的照片在班里引起轰动,韩加庆到县照相馆翻拍了照片,加洗50多张,班里同学人手一张。县照相馆放大了一张陈列在橱窗里。

安忠和比韩加庆低一年级,与他不认识,后来才熟悉。1968年下乡插队前,他向韩加庆要董存瑞照片,但照片早已没有了韩加庆见他索要心切,就反翻拍的底片送给了他。底被安忠和带到风雪坝上,当地驻军的连长曾要支洗印了很多。

70年代,安忠和取承德钢铁公司工作,一次去隆化县董存瑞陵园参观,发现那里竟然没有董存瑞参军后的照片,便意识到那张董存瑞照片的价值。1978年初,他写信给董存瑞陵园,并寄去了底片。

董存瑞陵园管理处的吕小山去丰宁,查阅了韩定发的档案,接着找到韩加庆查寻原照片,不料原照片已被另一同学在毕业前要走,带到偏远的乡村。费尽周折找到那个同学,照片又未在那人手里。直至1978年8月,终于找到了原照。过不久,保存照片者不幸身亡。如果安忠和向存瑞陵园通报消息晚一点,或者吕小山追寻原照片的进展慢一点,董存瑞照片就肯定不会重现于世了。

吕小山带着照片,遍访董存瑞的亲属和战友,得到了一致的确认。战友们还分析背后字迹为6连文书闫世太所写。北京大北照像馆技师鉴定照片使用的是40年代英国伊尔福相纸。定照片与董存瑞少年照片为同一个人,背面字迹与闫世太的其他笔迹相同。1981年9月,有关部门决定将这幅照片作为董存瑞烈士遗像宣传使用。

董存瑞照片陈列于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队、董存瑞陵园和董存瑞故乡的纪念馆。依据这张照片所绘的董存瑞画像,收入英雄模范人物挂图,经国家批准,张贴在全国所有学校里在新中国建立5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时国家博物馆举行的大型展览里,都有董存瑞的这张照片。

董存瑞照片的发现,是历史的幸运!

领袖题词

1956年冬,经国家民政部批准,隆化县计划修建董存瑞纪念碑。隆化县人民委员会民政科一直从事陵园筹建工作的冀兴坡,带着县委和县人委的信前往北京,呈请伟大领袖毛主席给董存瑞烈士题词。冀兴坡肩负重任先赴当时的河北省省会保定,到省委组织部换信,然后再到中央办公厅东北口,一个细高个、身着一身北京蓝的干部接待了他,告诉他下星期三来。冀兴坡住在北京珠宝市街正泰旅馆等候。星期三准时再去,被介绍到办公地址在皇城根的政务院内务部,内务部部长谢觉哉接待了他,并让优抚司邹司长具体办理。冀兴坡到优抚司后介绍了董存瑞的英雄事迹和修建董存瑞烈士陵园情况,邹司长听后让其等候消息。

冀兴坡一边等一边办理纪念碑大理石事宜,恰巧北京正修建人民英雄纪念碑,天安门广场一侧500余人都在紧张地工作着,冀兴坡找到修建委员会主任李琛,介绍了董存瑞的事迹,李琛听后很感动。红军出身的李琛对隆化方面大力支持,很快办好“赠送隆化碑料一块”手续,一个星期后,大理石基本落实。

冀兴坡二次来到优抚司,邹司长说这事领袖们还未定下来,你还是先回县里等着吧。这样就到了1957年,农历正月底,冀兴坡三到内务部优抚司,司里告诉他还未题呢,要再等一段时间。1957年3月1日陵园扩建要施工,冀兴坡返回隆化做筹备工作,待一切安排就绪后,4月份冀兴坡和县教育科主管科员刘显荣四到优抚司,回话说领导还没定下来,但我们会尽快促成此事的。冀、刘二人办理完大理石任务后,返回隆化。

6月初冀兴坡五到优抚司,邹司长将一张16开大的题词郑重地交给了冀兴坡。上书“舍身为国,永垂不朽”8个大字,落款为“朱德,一九五七年五月廿九日”。冀兴坡看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朱德元帅的题词,心情很激动,但是全县人民是请毛主席题词的,怎么换成了朱总司令,毛主席不是给刘胡兰题过词吗,为什么没给董存瑞题词呢?邹司长解释,毛主席说刘胡兰是群众,董存瑞是军人,所以还是请总司令题合适。冀兴坡这才领悟到了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伟大友谊,毛主席对朱总司令的尊重,对董存瑞烈士的重视。冀兴坡赶紧返回隆化,把题词上交复命。

1959年5月29日,朱德为董存瑞烈士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8个镏金大字,被镶嵌在落成的高14.5米的董存瑞烈士纪念碑碑体的正面。

为纪念董存瑞烈士英勇牺牲50周年,让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讴歌存瑞精神号召全国人民向董存瑞烈士学习的题词,发挥更大的教育作用,决定修建董存瑞烈士题词碑廊。碑廊由河北省建委高级工程师王世宏,承德市设计院吕莉总体设计,具体设计由隆化县城建局设计室主任衣守斌完成,历时近一年,投资30万元人民币,于1998年5月24日竣工。碑廊总高4米,南北走向长24米。基台宽3.2米,高0.45米,正面与南北两侧各有一组4级台阶。台的挡墙高2.7米,倚墙额,与碑底相呼应。额顶部是斜上方探出1.5米宽的罩檐。檐高0.75米,上耸高度为0.5米,巧妙地将重心固定在坚实厚重的挡墙上,为碑廊的美感,给人一种向上的力量。碑廊整体为钢筋混凝土建筑,基台碑座、上额、罩檐皆为白色花岗岩饰面,碑身由五组橱窗构成,每组三块或五块,两廊共用24块“中国黑”花岗岩为心石,阴文镌刻于47位名人的题词,其中朱德总司令的“舍身为国,永垂不朽”的题词已刻于纪念碑上。东廊25块碑,自北向南依次是:吕传赞“学习先烈革命精神,为振兴中华建功立业”;叶连松“学习存瑞精神,谱写新世纪篇章”;王琦“功盖寰宇,光耀千秋”;何康“学习烈士英勇献身精神”;于桑“人民英雄,浩气长存”;李铎书写“红旗取隆化,困兽穴犹据。危桥暗堡藏,冲锋阻火力。爆破英雄谁?班长董存瑞。英雄巨臂挥,晴空飞霹雳。兽穴化灰烟,壮气惊地。城郭属人民。烈士永安息”;刘振华“向董存瑞烈士致敬”;洪学智“为国捐躯,英名长存”;金昭典“存瑞同志永垂不朽”;王国权“存瑞精神万古流芳”;雷洁琼“弘扬先烈精神,做新世纪主人”;杨尚昆“纪念董存瑞烈士英勇牺牲五十周年”;朱德“舍身为国,永垂不朽”;杨成武“英名千古,浩气长存”;段苏权“董存瑞烈士是在抗争的土壤上,经过解放战争锻炼成长的”;袁血卒“踏着存瑞烈士的血迹前进,董存瑞同志永生”;日本友好人士高主精一“忠烈的董存瑞烈士”;刘复之“丹心昭日月,浩气贯长虹”;林佳楣“烈士精神永存”;邓拓“战火炼英雄,家世贫穷,幼年立志便从戎。阶级斗争增智勇,屡建奇功。隆化炮声隆,决胜隆中,挺身爆炸后一代新人”;申健“英名永存”;曾盛“一个人的勇敢来自他的觉悟”;蔡诚“学习烈士革命精神,为‘四化’大业英雄献身”;关阔“英风千古”。

西廊有碑23块,自北至南依次为:陶然“气壮山河”;新四军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上海分会联抗大组“横跨雄关来塞北,陵园指说主义真。缅怀忠烈追功绩,大好河山血染成”;李振军“难忘四十年前事,风风雨雨无尽思。伊逊河畔留忠骨,苔上顶峰耸雄资。舍身报国传千古,献身精神永人师。喜看改革宏图展,告慰英烈九泉知”;钟辉琨“存瑞同志精神永存”;关山复“丰功盖世,浩气长存”;贺晋年“纪念全国战斗英雄董存瑞牺牲卅周年”;童小鹏“革命烈士血,汇成胜利泉。千万后来者,饮水要思源”;周谷城“烈士功绩永在人间”;朱学范“学习存瑞精神,振兴隆化”;楚图南“发扬革命传统,促进‘四化’建设”;刘澜涛“董存瑞烈士革命精神同日月共光辉”;聂荣臻“舍已为国,人之楷模”;程子华“学习董存瑞同志共产主义精神”;迟浩田“舍身为国,浩气长存”;张爱萍“为国勇捐躯,万代颂英雄”;李运昌“董存瑞烈士永垂不朽”;周仁杰“存瑞烈士千古”;卓加“学习董存瑞烈士的革命英雄主义”;旭宇“声播华夏,名垂千古”;韩美林“光明磊落”;孔祥“董存瑞烈士浩气永垂不朽”;程维高“发扬存瑞精神,促进‘四化’建设”。最南端的碑上是陵园管理处主任赵斌宏起草,美术师谢云生用魏碑书写的题记。整个建筑格调朴素庄严,黑白分明。两廊背倚松柏,隔道相望;南迎纪念碑,北连烈士墓,将游人崇敬的心情与花木屏息之态溶成对烈士的无限追思和深切的怀念,与烈士陵园的整体格调相统一。

烈士陵园

为缅怀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英勇牺牲的董存瑞烈士,追认董存瑞为国家一级英雄,并在1954年修建了董存瑞烈士陵园。

1955年经河北省政府批准,并拨专款决定修建董存瑞烈士纪念碑。该纪念碑由河北省建筑工程局孟宝栋设计,1956年开始修建,1957年建成。原纪念碑高14.5米,碑座长1.4米,宽0.75米,高0.85米。碑身长3米,宽1米,厚0.35米。碑帽长1.3米,宽0.65米,高0.66米。占地面积为360平方的钢筋砖混结构建筑,碑座和碑身用灰绿色人造理石板饰面的望柱28根,望柱间有上下两根铁管相联形成的护栏,碑身顶部为铜制镀金的五角星,碑中心总长为6。6米的四块与北京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为一体的汉白玉上镌刻着朱德委员长为董存瑞烈士的亲笔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8个镏金大字。这8个字是对董存瑞烈士短暂而又光辉一生的高度评价。

1957年10月18日,河北省民政厅,承德地区和隆化县领导,承德地区青年干部代表350余人参加了纪念陵园最高的纪念建筑。纪念碑经历了30年的风雨苍桑,50年代建筑水平的限制和陵园所处的特殊地质条件,造成纪念碑多处下沉、开裂,碑身略向西倾斜,碑身、碑座饰板部分剥落;铺地及望柱的人造大理石板,部分松动、剥落,台阶多处陷落、损坏。陵园将上述情况3次上报国家民政部,河北省民政厅,申请重修纪念碑。1986年民政部和省民政厅领导来陵园考察后,1987年拨款32万元,批准对纪念碑进行重新修建。新纪念碑由张永鹏创意,城建局衣守斌具体设计,本着陵园建筑既有仿古风格,又不失时代气息的原则。在纪念碑的设计中,考虑原碑体造型虽无特色,但总体上不落俗套,且形态美观,社会反映良好的实际情况,保留原样,在高度上增加1米。同时为使纪念碑整体轮廓得以变化,增加层次,烘托主体。台基由一层变为两层,上平台为正方形,下平台为多边形,以四在40组栏杆环抱,双层汉白玉栏杆由河北曲阳豆白石质的望柱、栏板、抱古、地伏组成,在各部件上阴刻花瓶、云纹、莲花图案等装饰。错落有致的白色栏杆,层层叠叠的花岗岩踏步,丰富纪念碑的整体建筑轮廓,增强节奏感。使纪念碑显得更加挺拔、雄伟。纪念碑碑座,用黑色花白地花岗岩砌成,寓意着英雄的鲜血洒在隆化大地上,碑顶部镶嵌地径为0.6米的五角星。纪念碑总高度为15.5米,一层底座宽22米,二层底座宽12米。为搞好纪念碑的重建,县里成立了以县委办公室副主任宋日义为负责人的基建班子。担任纪念碑建筑的是王守成工程队,县里考虑原碑身经30多年来已压实,不会再下沉,碑身基础仍选定原地。旧碑在交通局、城建局、县武装部和驻军52829部队工兵营的大力支持下,经3次爆破成功拆除了旧碑。1987年5月,隆化县委副书记张金录主持召开了重建纪念碑奠基仪式,承德地区行署副专员刘爱国作了讲话,在县直各机关单位形成了为重建纪念碑贡献力量的热潮,义务出工出车,下乡拉运石料。存瑞陵园美术师谢云生拉任设计正面题字,为更突出朱德委员长题词的教育作用,比原碑紧缩了0.4米的天地距离,原字放大0.1米,落款做了穿插处理,与隆化县印刷厂美术师郝宝坤经半月余完成了碑的刻字、贴金任务。碑顶的五角星,由铜铸改为钢铸,镀银光。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一年多紧张施工,1988年5月占地440平方米,由61种规格,1687块石头,从隆化陈家台、二道河、山咀和汤泉沟4个采石场运来的300立方米花岗石装饰起来的纪念碑落成。1998年5月25日在董存瑞烈士牺牲50周年纪念日,举行了董存瑞烈士纪念碑揭幕仪式。揭幕式由隆化县县长冯瑞芬主持,解放战争时期指挥解放隆化战斗的原十一纵队司令员、时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的贺晋年,民政部副部长范宝俊,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周文元,河北省人大常务委员会副主任洪毅共同为董存瑞纪念碑揭了幕。民政部范宝俊副部长和民政部杨琛顾问,还为民政部敬献的安放在纪念碑前的董存瑞烈士汉白玉雕像了幕。沈阳军区副令员齐连运,董存瑞生前所在团副团长焦国庆,董存瑞生前战友郅顺义,董存瑞父亲董全忠,董存瑞家乡代表怀来县委副书记蔡天晨,隆化县委书记张振存,隆化县人大主任吴凤海,隆化县政协主席赵俊山和隆化县五大班子领导,以及工人、农民、学生、解放军和机关干部8000余人参加了揭幕式。新建成的董存瑞烈士纪念碑,在松柏的衬映下显得更加高大宏伟,庄严肃穆,朱德委员长“舍身为国,永垂不朽”八个贴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闪光。碑前2000平方米的纪念广场,是每年举行纪念董存瑞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

1998年在董存瑞烈士牺牲50周年之即,又加修了纪念碑碑座散水,将水泥板换为花岗岩石。碑前的广场铺上了水泥砖,纪念碑展现了董存瑞顶天立地,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每年成千上万的学生、军人、群众在碑前举行入团、入伍、入党等仪式,举行各种规模的纪念活动。在纪念碑前人们无不肃然起敬,董存瑞烈士纪念碑,永远是耸立在人民群众心中的丰碑。

纪念馆

董存瑞纪念馆坐落于怀来县南山堡村。1951年7月14日,由南山堡一座旧庙改建为董存瑞烈士祠堂,1967年8月怀来县委决定建董存瑞烈士纪念馆,1968年5月建成;2006年怀来县委、县政府为更好地弘扬存瑞精神,加强革命历史教育和爱党主义教育,在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投资600万元对董存瑞烈士纪念馆进行了扩建。

如今的董存瑞纪念馆占地18800平方米,展馆面积1150平方米,展馆由序厅、第一、第二、第三展厅、声光电模拟厅和多功能厅组成。纪念馆的建筑和景观注重了细节设计和人文精神,将董存瑞烈士短暂而光辉的一个全面真实且具有艺术性地展现给观众。

赞颂诗歌

《赞英雄——董存瑞》

英雄董存瑞,战场显威神。

爆破称元帅,勇气更堪钦。

肉身为支架,打开胜利门。

隆化埋忠骨,光彩照后人。

《赞存瑞》

爆破元帅董存瑞,生死边缘走来回。

山高不言真如铁,南征北战惧怕谁?

隆化战场莫疲惫,满身开花视如归。

遥望故乡山水美,舍己英雄千古垂。

《无题》

横一道梁,竖一根柱,

战士的构造:铁之血;钢之骨。

手托起哧哧冒烟的炸药包,

为受阻的部队开辟道路,

只听得轰轰一声巨响,

爆炸处,长出一棵长青树,

定格成一个顶天立地的形象。

脊梁柱,石旗杆,一尊永恒的雕像。

2.郭维1955年执导电影

2 郭维1955年执导电影

董存瑞(1929——1948),河北省怀来人,著名战斗英雄。电影《董存瑞》:讲述董存瑞了1945年参加八路军,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我军被敌暗堡所阻。董存瑞抱着炸药包冲到桥下,但找不到炸药支架,为保证整个战斗胜利,他毅然手托炸药包,炸毁了敌人的暗堡,英勇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董存瑞》电影导演郭维;编剧丁洪、赵寰、董晓华;主演张良、杨启天、张莹、周凋、任颐;摄制长春电影制片厂;上映时间1955年。

中文名:董存瑞

出品公司:长春电影制片厂

制片地区:中国大陆

导演:郭维

编剧:丁洪、赵寰、董晓华

类型:战争,剧情

主演:张良,杨启天,张莹,周凋,任颐,张辉

片长:110分钟

上映时间:1955年

色彩:黑白

摄影:包杰

录音:林秉成

演员表

角色 演员 备注

赵连长 张莹

董存瑞 张良

郅振标 杨启天

王平 周凋

罗志英 任颐

牛玉合 王寅申

王海山 王枫

指导员 张辉

孙大光战士 韩巨清

刘玉林战士 宋保义

通讯员 刘世龙

冯宝 陈光廷

董姐 张茜

故事梗概

抗日战争临近尾声,解放区青年争相参加八路军。青年民兵董存瑞和好友郅顺义因不到参军年龄,未被允许参军,懊丧不已。不久,在一次反“扫荡”中, 区党委书记王平牺牲, 临终前,他把最后一次党费托董存瑞转交给组织上。董存瑞和郅顺义再次向赵连长提出参军,终于如愿以偿。初到军队,董存瑞因不知爱惜子弹,受到 队同志的批评帮助。抗战胜利后不久 ,又爆发了内战,经受过战火考验的董存瑞,已成为真正的革命战士,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8年 5月,在解放隆化的战役中,董存瑞被任命为爆破队长,为了配合总攻,他们接连炸毁敌人的碉堡群。这时,总攻冲锋号已经吹响,突然他们发现迎面的桥身却是座经过伪装的暗堡,从里面扫射出来的子弹阻挡了解放军的前进道路。为了减少战友伤亡,在找不到炸药支撑点的情况下,董存瑞在桥下高举炸药包以身殉国。

这是一部根据战斗英雄董存瑞的事迹创作的人物传记片。该片真实、细腻地展示了董存瑞由一个普通农村少年成长为不朽革命战士的过程,突出表现了董存瑞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风貌和执着、机警、顽强的个性特色。影片突破了公式化、概念化的束缚,大胆描写英雄人物的成长过程以及人物精神世界中的追求、苦恼、激动和喜悦,展现其思想的升华和性格的完成。影片还突破了以往只在对敌斗争中描写人物的单一形式,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在性格和内心的撞击与冲突中揭示心灵,抒发感情,完成性格的塑造。该片丰富了革命战争影片的表现手段,为银幕贡献了一个鲜活的英雄形象,也为人们提供了塑造人物形象的新鲜经验,堪称革命战争题材影片划阶段的代表作。

剧情简介

影片叙述了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牺牲的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斗英雄董存瑞同志的一生。1945年,董存瑞还是一个年轻的民兵。他的好朋友--同是民兵的郅振标,和董存瑞一样,都满怀着一腔血和报国的激情,强烈地希望投身于战斗,到战斗的最前线去。他们屡次找到区委书记王平和八路军的赵连长,再要求王书记和赵连长批准他们参军抗日。可是,由于董存...展开影片叙述了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牺牲的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斗英雄董存瑞同志的一生。

1945年,董存瑞还是一个年轻的民兵。他的好朋友--同是民兵的郅振标,和董存瑞一样,都满怀着一腔血和报国的激情,强烈地希望投身于战斗,到战斗的最前线去。他们屡次找到区委书记王平和八路军的赵连长,再要求王书记和赵连长批准他们参军抗日。可是,由于董存瑞与郅振标都还只有16岁,王书记和赵连长拒绝了他们了请求,在王平同志的率领下,董存瑞和郅振标投入了掩护乡亲们转移的战斗。在战斗中,王平同志受了重伤,不幸牺牲了。王平同志在残酷的斗争中表现出来的对党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深深教育了董存瑞,使他懂得了革命斗争的意义。他和郅振标又一次找到赵连长,把王平同志的党费交给了党,在革命的洗礼中,在烈士的教育下,他们不仅终于成为八路军战士,而且从内心真正地成长起来,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发动了内战。董存瑞心中的火焰被点燃了,他和战友们一起,宣誓为解放全中国而战斗。在战斗中,他经受了磨炼,成为一名真正的革命战士,并参加了中国共产党,1948年5月,在我国解放热河隆化的战斗中,为了争取时间,减少战友的伤亡,保证整个战斗的胜利,他不顾生命危险,以自己的身体作支架拉开了炸药包,炸毁了敌人的桥型暗堡,英勇地献出了自己年轻而又宝贵的生命。

幕后花絮

这是关于战斗英雄董存瑞的人物传记片,但它突破了以往英雄人物传记片的模式,注重通过展示日常生活反映人物性格,并大胆描写了英雄人物成长过程中精神世界的苦恼、激动和喜悦,成功的实现了人物的思想升华。该片真实再现了董存瑞从普通农村青年到革命英雄的成长过程,突出表现了董存瑞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和坚强、执着的个性。该片除很好地展示了一个鲜活的英雄形象,也为革命英雄题材类的影片提供了细腻刻画人物的新鲜经历...

为纪念董存瑞,把他出生地所在的乡改为存瑞乡(现在的存瑞镇)中学也改成存瑞中学

相关资讯

1954年,在董存瑞牺牲6年之后,原中央电影局副局长陈荒煤把根据董存瑞真实事迹改编的电影剧本交给了刚刚拍摄完《智取华山》的电影导演郭维。走出《智取华山》的“英雄群像”,这位而立之年的导演在董存瑞的故事里,发现了典型人物、个体英雄的创作空间,通过对董存瑞烈士进行细致的调查与走访,并结合自己的从军经历与见闻,经过创作与拍摄,一个真实的、摆脱公式化束缚的、有缺点、更有成长过程的人物形象领异标新的树立在银幕上。影片中,不管是董存瑞的喜怒哀乐,还是他的壮烈呼喊英勇牺牲,都让观众深深得感染和动容。

影片中演员的成功背后,是谁在文工团慧眼识珠的大胆发现? 电影的成功背后,谁又在不同寻常的删繁就简领异标新? 张良的哪个特点让导演着迷?导演为何让女儿大胆出演?一部《董存瑞》,集结着多少电影人的岁月深情? 本期流金岁月带您走进电影《董存瑞》深处。

3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图书

图书信息

书名:董存瑞 [平装]

作者:霍道贤

目录价: ¥ 8.00

出版社: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第2版 (2008年8月1日)

丛书名: 少年红色经典

平装: 127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32

ISBN: 9787539142203

条形码: 9787539142203

商品尺寸: 20.6 x 14 x 1 cm

商品重量: 259 g

ASIN: B001FABMUG

内容简介

《董存瑞》主要内容:董存瑞夹着炸药包冒着枪林弹雨终于冲到了桥下,可是,找不到支撑点,炸药包无处安放。总攻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桥上暗堡里的机枪喷射出罪恶的毒焰,无数勇士倒在了前进的路上……董存瑞毅然大步跨到桥底中央,昂首挺胸,左手将炸药包高高擎起,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为了新中国,冲啊——”英雄的呐喊伴随着一声天崩地裂的巨响,久久回响在历史的天空,“少年红色经典”丛书共二十册,分“文学故事”和“英雄故事”两个系列。前者为原创的文学作品,后者多为纪实的人物传记。丛书主要选取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战争时期最具影响的英雄人物的故事,和相关题材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学作品。 董存瑞,河北怀来人。1945年参加八路军,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他手托炸药包炸毁敌桥头堡,以自己的血肉之躯为我军的胜利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董存瑞》由21世纪出版社出版。

图书目录

南山堡的孩子王

鬼子进村了

儿童团长

我要当民兵

“十七啦!属小龙的!”

“连长,我要枪!”

打狼就得有真本领

捉“舌头”

十五个日日夜夜

党旗下

缴获了一挺机关枪

行军路上

鏖战青云顶

模范爆破手

火光就是命令

写在炸药包上的决心

“为了新中国,冲啊!”

丰碑

图书序言

“少年红色经典”丛书共二十册,分“文学故事”和“英雄故事”两个系列。前者为原创的文学作品,后者多为纪实的人物传记。作品中的英雄,不管是艺术形象还是生活原型,都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崇拜和追慕的偶像。英雄的壮举影响了几代人,成为人们的精神支柱和行为典范。

丛书主要选取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战争时期最具影响的英雄人物的故事,和相关题材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在这些作品中,革命人民的大智大勇得到了充分展示,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的历史意识得到了有力张扬。在这些作品中,人物个性鲜明,感情单纯强烈,情节清晰明了,冲突紧张激烈,语言生动朴实,风格健康明朗,结局总是正义战胜邪恶,人物的命运总是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这些作品往往有真实的历史为依托,作者大都有扎实的生活体验,有饱满的创作激情,有深厚的写作功力,加之未被商品市场之风沾染和浸润的严肃的创作态度,使作品在今天看来仍清新可读。作品鲜明的时代特点和符合大众欣赏习惯的浓郁的民族风格,显示出长久的艺术生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教化和审美作用。作品刻画的英雄形象,已经成为“几代人对革命传统从神往、认可直到孜孜追求的审美路标”。从这个意义上说,称其为“红色经典”丝毫不为过。

丛书2004年出版,同年入选中宣部等九部委“知识工程——中华全民读书活动”推荐书目,2005年起入选文化部、财政部送书下乡工程政府采购书目,2006年列入新闻出版总署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5周年重点图书选题,2007年列入总署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重点图书选题。

正值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我们再版这套丛书,让享受着改革开放成果幸福成长的少年读者了解历史、亲近英雄、思考责任,继续高扬革命传统的大旗;并以此向即将到来的伟大祖国的六十华诞献礼。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4:2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