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东周铜钫
释义

名词解释

铜钫即方形壶,青铜制作,用以盛酒浆或粮食。

外观形态

咸阳博物馆所藏的这件东周时期秦国小铜钫,似为明器。它是在咸阳市古渡乡任家嘴出土的,底部残缺。铜钫方体四棱式,直口方唇,壶口微侈;四棱腹,腹四面鼓出,分界线很清楚,有折棱,小平方底;通高12.5厘米,腹最大径为75厘米,上口边长4厘米,底边长5厘米。该铜钫器壁较薄(器壁薄是冶铸技术进步的表现),器身有几处小洞,但制作很认真。此钫无盖,无耳。

该铜钫周身纹饰繁缛华丽,以核脊为界线分为四部分,纹饰相同。口沿下饰勾连纹一周,腹部以勾连纹为界纹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四组两两相对而立的凤鸟纹,其形象如鸡,昂首而立,鸟喙是闭合的弯钩形,头上有角,周身装饰很华丽。下部是四组两两相背而站的鸟形纹样,每组中间夹以半人半兽的怪神。这四组鸟形纹与上部之凤乌纹造型迥然不同,鸟长颈,长腿,长尾下垂,口半张。怪神头上长有两角,两边有爪子,有人形。

铜钫由来

秦立国于西周王畿故地,春秋以来秦国大量接受周文化的影响。秦国的青铜器是从西周的传统发展而来的,秦器装饰也就继承了西周铜器的装饰风格。关于商周青铜器上动物纹样的意义,张光直先生曾作过论述:认为商周青铜器上的动物纹样,记录了当时巫觋祭祀做法的场面,“而在他们通神的过程中,各种动物常常做为他们的工具或是使者……巫觋在祭祀做法时,具体地说,是使用占卜术而能知道神与祖先的意旨的;是使用歌舞和饮食而迎神的;是使用酒精或其它兴奋药剂,达到昏迷状态而与神交往的。”(《续论商周青铜器上的动物纹样》)由此看来,这件小铜钫上的动物纹样,其中半人半兽的怪神就是巫觋,而站在它两边的长颈大鸟就是它的助手或使者,而且巫觋手拿法器,神态兴奋作舞蹈状,似乎正在做法。

勾连纹在春秋及战国早期是比较典型的,于铜器装饰中常见。该钢钫上的勾连纹只是作为一种界纹。东周时期花纹的特点多是采用组合的形式,即一种器物由几种不同题材的花纹共同组成。此铜钫纹饰就是由对峙的凤鸟、鸟形纹、怪神为主纹,与勾连纹为界纹组合而成,反映了一定的时代特点。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6:0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