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东阳城遗址
释义

秦汉东阳城遗址是江苏省保存最为完好的古遗址。位于江苏、安徽两省交界处的盱眙县马坝镇东阳古城,现在有东阳的东阳城遗址和北岗的北岗汉墓群遗址,周边的大云山和小云山有相当数量的汉墓。

简介

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是贯穿南北交通的古邑重镇,秦汉时为东阳郡县所在地,曾被汉高祖刘邦封为侯国,经济文化繁荣。东阳城古墓丛葬就在该遗址东南,面积有三四十万平方米,有数以千计的古墓葬,因为汉代有厚葬习俗,所以地下文物极为丰富。上世纪70年代以来,这里出土了大量有着极高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其中1974年出土的西汉木刻星象图比世界公认最早的耶鲁撒冷彗星图还早110年。

古城概况

盱眙东阳城是经勘察保存比较完整的古城遗址,土筑城垣,内外城东西相连,总面积达15平方公里。始建于秦,两汉延用。城略呈方形,正南北向,由东、西两城并列组成。东城较完整,东垣长838米,南垣长933米,面积771854平方米。西城南垣长862米,东垣局部残缺,长亦为838米,面积为722356平方米。两城合计面积约1.5平方公里。墙体宽20米,高3至5米,均为黄土分层夯筑而成.城内曾出土丰富的秦汉时期遗物,刻秦始皇廿六年诏书的铜权、半两钱、五铢钱、花纹方砖、卷云纹、兽面纹瓦当,板瓦以及大量的陶制器皿,反映出当时该城址的繁华程度。城址周围遍布同时期的墓地,非常密集。其中,7号墓出土的木版浮雕仅在江苏盱眙东阳及邗江胡场西汉墓中有少量发现。

东阳大云山古墓群

58年,有人在大云山下挖到一座古墓,里面有个女尸穿着绸锻衣服完好,因处置不当,后来风化了。60年代至70年代,东阳城遗址附近,不断地掀起开发汉墓的高潮。在南京博物馆具体指导下先后挖出土了100多座古墓,出土的棺木大多数是楠木,里面有许多古代陶器,铜器,铁器,玉器和银器。那个世界上极为罕见的星象木刻图,即彗星运行图也在其中。但是棺木里面都是空的,是一种随葬品,而真正的主人身份一直是个迷雾。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东阳城为以后的盗墓者埋下了伏笔。成了盗墓者的天堂。

2009年,当地人与河南盗墓者一行14人,把目标锁定在大云山上。合伙购置炸药和盗墓工具,夜间开挖,在进入墓穴中,突然有4人死亡,有人说这是神仙显灵,大云山立刻风起云涌,人们带着许多疑问,走进大云山,采石队伍,可以在其它山段,任意开山放炮,而对仙人洞和那个水塘周围,却成为他们自觉的一道禁区。我们的考古队伍从此拉开了大云山汉墓的考察开发的序幕。

25万平方米的西汉早期的王侯级陵园发现

大云山顶,山石密布,除了仙人洞和瓢耳井在历史长河中表露在外,其它什么也看不出痕迹。人们不可能想象山顶上会有汉墓的埋设。多少年来人们只能在它的周围去寻找目标。然而,出乎意料之事终于发生。目前考古人员在大云山顶,发现有25万平方米的西汉早期的王侯级陵园。那个仙人洞和饮马池水塘下面居然深藏着鲜为人知的汉墓。各种陪葬墓多达13处。棺木里有大量金缕玉衣,部分玉衣上金丝保存完好。开发工作还正在继续进行。墓主身份尚未明确。我深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存在的一系列问号会得到考古专家们释然。将会进一步揭开大云山上笼罩的神秘面纱。

大云山古墓发现,震动了考古界,我们对历史博览又会增加新的认识。

大云山顶上有个水塘,当地人称之为“龙塘”。就在这龙塘下数十米处埋藏着一位古代重要人物。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经过近10个月的考古勘探与发掘,取得了重大考古发现。原来这是一处极为壮观的陵园式诸侯王级别的西汉古墓群,墓园内发现有大墓3座,武器坑2座,车马坑1座,各种等级的陪葬墓13座

【金缕玉衣】玉衣为汉代皇帝和贵族死后所用殓服。由于墓主人身份等级不同,玉衣有金缕玉衣、银缕玉衣、铜缕玉衣之分,即用许多四角穿有小孔的玉片,由金丝、银丝或铜丝编缀起来。玉衣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东周时期,到三国时曹丕下诏禁用玉衣,共流行了400余年。其中,金缕玉衣是汉代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 只有皇帝、诸侯王及极少数近臣使用。到目前为止,全国共发现玉衣20余件,但金缕玉衣到目前为止只发现8件

历史记载

《史记· 楚世家》

盱眙县城东南有古东阳城。春秋时,东阳称为“卑梁”,是吴国的边邑,与楚国的钟离接壤。吴楚两国曾因这两地的儿童“争桑”而互相攻伐,以至于引起楚国“迁都于郢”。历史上把由小事引起大战争的这类事件称为“卑梁微衅”。(《史记· 楚世家》)

《史记· 项羽本记》

入秦置东阳县,在这里筑了一座“屈城”(土城)。周围7里,东西约2里,南北约一里半,总面积1. 5平方公里。当时东阳有个令史(县令手下的小吏)叫陈婴。他为人宽厚、恭谨,在当地素负声望,被称为“长者”。在秦末起义的浪潮中,东阳人民也揭竿而起,杀死了县令,公推陈要为首领。陈婴无法推辞,只得就位。起义者很快聚集到两万多人,大家打算拥立陈婴为王。陈婴的母亲知道了这事情,连忙对儿子说:“你没有什么特殊贡献,却忽然称起王来,这不会有好结果。不如做个附从。事成还可以封侯,一旦失败也不会有杀身之祸,不会被人责骂。”陈婴听从母命不敢擅自称王,对军吏们说:“项氏为世代名将,在楚国很有名气。要想举大事、灭暴秦,则非投靠他不可。”起义群众听从了他的意见。不久项梁率领的队伍经过东阳,陈婴便率众与之会合,成为起义大军中的一支重要力量。陈婴后来做了“楚怀王”的上柱国,负责警卫都城盱台(即今盱眙)。(《史记· 项羽本记》)

日前正在发掘的盱眙县东阳大云山汉墓令世人瞩目。已岀土文物表明是西汉早期王侯一级之墓。南博专家第一次发布的信息:墓主有可能是荆王刘贾、吴王刘濞、代王刘喜、江都王刘非、堂邑侯陈婴。成语金屋藏娇中的娇,是指从东阳走出的第三代堂邑侯之女陈阿娇、汉武帝的第一任皇后。 ——从盱眙东阳走出的陈阿娇的婚姻之谜

阿娇出生显赫

据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陈婴者,故东阳令史,居县中,素信谨,称为长者。东阳少年杀其令,相聚数千人,欲置长,无适用,乃请陈婴。婴谢不能,遂彊立婴为长,县中从者得二万人。少年欲立婴便为王,异军苍头特起。陈婴母谓婴曰:“自我为汝家妇,未尝闻汝先古之有贵者。今暴得大名,不祥。不如有所属,事成犹得封侯,事败易以亡,非世所指名也。”婴乃不敢为王。谓其军吏曰:“项氏世世将家,有名于楚。今欲举大事,将非其人,不可。我倚名族,亡秦必矣。”于是众从其言,以兵属项梁。

大意是在秦代东阳县陈婴是一位令吏,他住在县城中,平素信诚严谨,广得人心,大家都说他是位忠厚的长者。东阳的年轻人杀掉县令,聚集数千人,想推举一位首领。选来选去,最终选定了陈婴。陈婴的母亲是位有见识的妇女,对人生社会祸福有不少经验,她听说要选陈婴为王,十分反对。她对陈婴说:“自从我嫁到陈家,没听说祖上有过贵人,现在一下子做什么王,不祥。不如另选他人。事业成功,你能得到封赏;失败了也有退路。”

听了母亲的话,陈婴坚决反对称王称帝。但这股起义军还是硬推陈婴他当了首领,十来天时间,队伍由几千人发展到了二万余人。但是陈婴一直想辞掉这个职位,他对各位将领说:“项家是楚国世代的将军,项梁是将门之后,侄子项羽有千夫之勇,要消灭秦朝,不如我们跟着项将军联合。”

陈婴从项梁伐秦,封楚上柱国。项羽败亡后归汉。其后刘邦大封功臣,陈婴归汉后因平定豫章(南昌)等地有功, 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十二月,陈婴被封为棠邑侯,公元前184年,首位棠邑侯陈婴卒,谥安侯。子陈禄袭封。陈禄卒,子陈午嗣位,娶文帝女长公主刘嫖。刘嫖所生女陈阿娇被封为太子妃。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金屋藏娇”的故事主人翁。武帝即位,立陈阿娇为皇后。

公元前117年,棠邑改名堂邑,称堂邑侯国,就在今天的六合,为南京地区第一个侯国。六合地域的记载最早见于春秋,属于楚国,叫作“棠邑”。民间流传六合境内早先多产棠梨树,开小白花,放眼望去,遍地堆雪,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果实浑圆,小似青枣,食之酸甜。从此这儿有“棠邑”、“堂邑”之名。

金屋如此铸造

小说《汉武故事》云:“帝以乙酉年七月七日生于猗兰殿。年四岁,立为胶东王。数岁,长公主嫖抱置膝上,问曰:‘儿欲得妇不?’胶东王曰:‘欲得妇。’长主指左右长御百余人,皆云不用。末指其女问曰:‘阿娇好不?’于是乃笑对曰:‘好!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也。’”

公元前156年,汉景帝刘启的姬妾王娡为他生下了第九儿子刘彻,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汉武帝。

在刘彻四岁这年的夏天,景帝刘启立长子刘荣为太子,刘彻封为胶东王。在陈阿娇之母馆陶长公主最初的心愿里,最中意的乘龙快婿并不是尚不谙世事的小侄儿刘彻,而是太子刘荣。然而刘荣母亲栗姬性格莽撞,她对馆陶长公主倒提亲的要求一口回绝。但是,刘彻的母亲非常有远见。

有一次,馆陶长公主将陈阿娇带进王皇后宫中和表弟刘彻一起玩耍,馆陶公主便在孩子们游戏的间隙笑着问侄儿:“你想不想娶个漂亮的媳妇呀?”不知道刘彻到底明不明白“媳妇”是个啥,总之他连连点头。馆陶长公主便将皇后宫中的所有宫女都一个个地指给刘彻看,问他到底喜欢谁呢?结果刘彻却都摇头否定了。然而当馆陶公主的手最后指向陈阿娇时,刘彻却笑着大声说:“若得阿娇为妇,我愿盖一座金殿给她住。”馆陶长公主立即将这个场面讲给皇帝弟弟听。景帝不相信,于是这位长公主不容分说地让他亲自问自己的儿子。刘彻果然不负王皇后和馆陶长公主的重望,毫不含糊地将方才说过的话又重复了一遍。景帝听了不禁连连称奇,更觉得这么小的孩子就许下了这样的鸿天大愿,这桩婚事一定有天意注定。于是立即答应了这桩婚事。

某一日,景帝生病了。由于在他之前西汉的几任皇帝享寿大多不高,所以他不禁也多愁善感起来,想到自己万一不起,众多儿女宠姬可该靠谁呢?!由于太子是栗姬的儿子刘荣,所以他想来想去,还是对栗姬开了口:“你看,这满宫中的孩子,虽然都是亲王公主,其实都尽是幼子弱女。如果我这个做父亲的有个三长两短,我们的儿子继了位,你成了太后,可一定要代我好生照料这些年幼的孩子。”可是栗姬面无表情地拉长了脸。景帝看到她这个样子,强压心火了。

馆陶长公主觉得火候已到,便改“日进栗姬一谗”为“日进女婿一善”,不住地在景帝面前说胶东王刘彻的好话,他的母亲更是贤冠群芳。景帝越听越有道理,再回想王美人当初的吞日之梦,更是觉得栗姬刘荣不值得托付天下大事,这等重任应该让王娡母子担当才是正理。

王娡察觉到了丈夫的心思,决定帮他做个了断。她暗地里派人去“晓谕”大臣,要他们关心国中有帝无后的大事,尽快上表请立太子之母为皇后。

于是,负责礼仪的大行官便懵懵懂懂地落了圈套。在朝会之上当众向景帝进言:“常言道‘子以母贵,母以子贵’,如今太子已定,其母却尚未晋封,宜立为皇后,母仪天下。”

这可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景帝当场大怒:“这事,轮得着你来管吗!”当场便将倒霉的大行官关进大牢,不久便砍了他的脑袋。他认为这一定是栗姬或太子刘荣勾结朝臣干的,因此趁势也就将太子刘荣同案处理,废为临江王。

就在刘荣被废三个月后,公元前150年四月乙巳日,景帝册立王娡为他的第二任皇后。十二天后的丁巳日,王皇后七岁的儿子刘彻成为皇太子。

外戚操纵政坛

《史记·外戚世家》中有载:女不闻吕后邪?为后世计虑,固非浅闻愚儒之所及也。

刘彻十六岁登基为帝前,陈阿娇就当了几年太子妃了。

刘彻能得到皇帝之位,完全可以说是出自丈母娘馆陶长公主的“神来之笔”,更何况奶奶窦太皇太后还在世,因此不用说,初登帝位的他对妻子兼表姐的陈阿娇是言听计从了。

然而陈阿娇和刘彻结婚多年,却一直没有怀过身孕。馆陶长公主自然坚决不承认自己的女儿竟会不育,窦太皇太后本就因为刘彻竟敢妄想更改国策尊崇儒术而愤愤不已,也倾向了刘嫖和陈阿娇的一方,后宫也没有哪个嫔妃生养,皇后多年不育,那么问题就肯定出在皇帝身上。

这实在让刘彻受不了,更吃不消的就是随着这个结论而来的:窦太皇太后要以“皇帝无子”的名义,在宗室亲王中另立储君了。更离谱的,是窦氏刘氏家族给选定的储君,竟然是刘彻的叔父淮南王刘安,胡子一大把,而这年刘彻仅有十八岁。这不但是明摆着要废帝立新君,更把刘彻无儿无女直接跟“没有生育能力”挂上了钩,刘彻不但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更丢人现眼至极。

但是,陈阿娇的母亲馆陶长公主并不是一般人,她很清楚假如侄儿成为废帝,自己的女儿和自己将可能面对怎样的境遇。因此她动员起所有的力量,尽全力去哄慰母亲窦太皇太后。在一番努力之后,本已箭在弦上的危机终于被她化解了。

仅西汉,初期就有诸吕乱政之祸。外戚中人,居内宫近宠之利,或辗转于朝堂,或周旋于军旅;集聚庞大的财富、人脉和权势。君主强势时,外戚是皇帝的左膀右臂;但只要稍有不慎,外戚势力就会侵蚀皇权,成江山易主之险。

个人而言,“外戚”也始终是萦绕于刘彻心中无法消退的阴霾。只要仔细了解一下刘彻,就会发现这位皇帝终身都在和外戚势力做斡旋和缠斗。刘彻得帝位是因为外戚(姑母馆陶长公主和堂邑侯陈府),险失帝位也是因为外戚(祖母窦太皇太后和窦家);最终保住皇位还是因为外戚势力的手下留情。对于一个志向高远,心性激烈的年轻帝王来说,这样的经历绝对是刻骨铭心的耻辱。

为了皇权能独霸天下,为了避免陈家成为继窦家之后又一个权倾朝野的势力,汉武帝剥夺陈皇后的后位以打击陈氏是完全符合逻辑的。

无子难逆天命

《史记·外戚世家》中有载:陈皇后母大长公主,景帝姊也,数让武帝姊平阳公主曰:“帝非我不得立,已而弃捐吾女,壹何不自喜而倍本乎!”平阳公主曰:“用无子故废耳。”陈皇后求子,与医钱凡九千万,然竟无子。

汉武帝的姐姐叫平阳公主,她受姑妈的启发,在丈夫的封地中搜寻出身良家的女子。然后在家中加以训练,希望能有合适的机会送到弟弟面前。

而这个机会终于来了。公元前一三九年,刘彻专程去看望姐姐。平阳公主夫妇自然喜出望外,准备了丰盛的宴席,并且将自己精心培训过的十余名美女唤出来歌舞助兴。这些女子不但是奉了主人的命令,自己也都盼望着能够一步登天,个个都使出浑身解数,千娇百媚地大献殷勤。

刘彻起身说要去上洗手间的时候,平阳公主立刻心领神会地派卫子夫前去照顾。当刘彻再次返回时,变得满脸喜气,还对姐姐的盛情款待深表谢意,送了千金给平阳公主。

当卫子夫站在皇帝的车边惶恐不安的时候,平阳公主抚着她鼓励说:“快去吧!此去皇宫,无论发生什么事,都要吃好饭、养好身。有朝一日富贵了,希望你不要忘了我!”

卫子夫刚进宫门,日子并不好过。陈皇后是难以接受的。刘彻对卫子夫本来就不过是一时的新鲜,也就更谈不上为她去得罪表姐兼妻子,因此他很快就把卫子夫丢到了宫女群中,置之脑后。

这一放就是一年多的时间,卫子夫连刘彻的面都未见。平阳公主绝不会是唯一一个拿女人当礼物送给刘彻的人。其它像卫子夫这样,因为刘彻的一时兴起而被主人当礼物送进宫来的女人数不胜数。当卫子夫明白自己的处境之后,她从天堂美梦中一下掉进冰水坑,几百个日日夜夜,足够她将希望变成绝望。

终于,皇宫由于各色宫女多到人满为患,不得不遣散一批了。已经完全绝望的卫子夫也流着眼泪加入了申请出宫的人群里。而机会就这样第二次降临在卫子夫身边。当刘彻看到梨花带雨的卫子夫时,不知怎地竟立即回想起了初次相遇的情景,对她万分怜惜起来。为了避免再次被陈阿娇皇后察觉,刘彻将卫子夫安置在上林苑居住,时常前去看望。

旧情复燃更带给小皇帝一个的意外惊喜:卫子夫竟然怀上了身孕。盼子心切的刘彻终于使女人怀上身孕。随着时间的推移,喜新厌旧的毛病在汉武帝身上突出表现。皇帝的反应大出陈阿娇的意外,也让她羞恨难耐。她万万没有料到,小丈夫居然会对自己摆出这副模样——那等于是在说,刘彻对卫子夫已经不仅仅是一时的贪新鲜,而是移情别恋。在众多的宫女宦官面前,陈阿娇觉得自己丢人现眼,她更不能接受丈夫竟然当真变了心,多次寻死寻活。作为皇后,为皇帝开枝散叶,尽快地诞下嫡子,确保血脉的绵延是第一要务。但是陈阿娇获得独宠有数年光景,却没有诞下一男半女,在当时来看已经是很大的罪过了。

如此现实,当最初的大悲大恨过去之后,陈阿娇渐渐地接受了卫子夫的存在。然而更令她灰心的是寻遍名医、用去巨资也未治好不育症,只好去找母亲。长公主再去问事平阳公主,尽管面对长辈,平阳公主还是理直气壮指出:皇后无子。事已至此,没有什么可说,陈阿娇悲痛万分。

巫蛊实属硬伤

《史记·外戚世家》:陈皇后挟妇人媚道,其事颇觉,于是废陈皇后,而立卫子夫为皇后。

面对如此情形,陈阿娇度日如年,生活比那些苦不堪言的中药汁更难以承受。于是她转而乞灵于巫术。在众多巫师中她选中了女巫楚服,希望能够借助神灵的力量挽回丈夫的爱情。楚服的巫术水平多高,事实俱在不用多说,但是她诱惑人心的本事肯定比她的巫术高出一大截。楚服不但为陈阿娇举行巫祭之礼,还把自己打扮成男子模样与陈阿娇同吃共寝。陷于绝望的陈阿娇对她言听计从,将她看成了自己各方面的抚慰和依靠。刚开始她倒还知道掩人耳目,但日子长了,她越来越离不开楚服,而得意忘形楚服和女徒弟们更忘了皇宫是什么地界,一天天肆无忌惮起来。

陈阿娇的变化是那么明显,就连很少接近她的刘彻最后都感觉到了。于是东窗事发。

汉初的皇室在行政上采取秦的制度,在文化上则是全盘接受楚文化的。楚人自古就有尚巫好鬼的传统,这就使得汉朝的统治者更容易相信蛊术的效果。汉武帝自己就总是求仙拜神,对这一套当然更加深信不疑。因此朝廷上一直很注意防备有人用这类厌胜之术来诅咒,查出来就是灭门的大罪。

“巫蛊”自古是宫廷大忌;又因为操作简便,说不清道不明,被怀疑者根本无法自辩,一直是栽赃陷害对手的绝好伎俩。综观中国数千年的历史,无数后妃、重臣、皇子和公主冤死在这两个字上。

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汉武帝刘彻将这案子交给著名的酷吏张汤办理,而且下令要穷究到底。

这时,陈阿娇的外祖母窦太皇太后已去世五年,馆陶长公主失势已久,局面已不同往日。张汤的追查雷厉风行,很快就有了结果。楚服被定下“为皇后巫蛊祠祭祝诅,大逆无道”的罪名,而辗转牵连的小巫以及皇后宫中知情不知情的宦官宫女三百余人,一起被当街斩首。至此,金屋崩塌,“恩”“情”皆负。

所以,当刘彻掌握实权后,陈家的财势立刻从陈皇后的优点变成了她不可宽待的错误。

大杀一通之后,二十七岁刘彻于七月乙巳日颁下了废后诏书:“皇后失序,惑于巫祝,不可以承天命。其上玺绶,罢退居长门宫。”——十几年的夫妻情份,至此嘎然而止。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司马相如的诗句随着“金屋藏娇”的故事流传至今,寄托后世无数俊杰对这位美丽高贵皇后的充分理解和无限同情。

美人陈阿娇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司马相如的诗句随着“金屋藏娇”的故事流传至今,寄托后世无数俊杰对这位美丽高贵皇后的充分理解和无限同情。

在今天的古东阳城还保存有部分战国期间土城垣遗址。东西两城并列,其形制殊为少见。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11:4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