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东辛店
释义

东辛店位于庆云县城西4公里。明永年二年,由洪洞县迁来刘姓定居。因街内槐树两行,街道成荫,因而得名“槐荫镇”。因乐陵城西有西辛店,与此相对而改称“东辛店”。旧时是乐陵四大镇店之一,国民党时期是三区驻地。1941年,日寇在此安设据点,1944年撤走。从1961年至今为公社(乡)驻地。原每逢农历一、六为集日,1978年改为四、九。2010年7月经过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撤销东辛店乡,设立东辛店镇。

地理位置

东辛店与乐陵市相邻,是庆云县的"西大门"。辖49个行政村。面积43平方公里,人口2.7万,耕地3.万亩,土地平坦肥沃,物产丰富,民风淳朴,马颊河穿境而过,省道315线纵贯东西,交通便利,商贾云集,是国内外有识之士投资兴业的黄金宝地。现在合村并居后辖19个社区,4个行政村。全乡土地总面积43平方公里,2.8万人,3.4万亩耕地。基础设施完善,自然条件优越,素有“蔬菜之乡”的美誉,是庆云县的“枣园子”、“菜园子”和“花园子”,先后荣获“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市级文明乡镇”、“全市信访‘三无’乡镇”等荣誉称号。2009年,全乡共完成税收615万元,其中,国税396万元,地税2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210元。2009年度全县经济工作综合考核中,列全县第六名,荣获三等奖。

经济发展

发展概况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依托自身优势,通过招大培强新兴产业、进档升级传统产业,钢铁加工、设施蔬菜、金丝小枣、现代畜牧、农业观光五大产业主导优势逐渐显现。特别是设施蔬菜,2009年年初,东辛店乡被德州市政府确定为全市首批品质蔬菜示范区,按照“一年见成效,两年上规模,三年发展大棚蔬菜2万亩”的奋斗目标,目前,示范区建设顺利,共建成大李、石高等大棚蔬菜基地10个,落实各类大棚近500个,基地总面积达到1100余亩。全乡经济和农民纯收入逐年攀升,新农村建设也步入了快车道。2009年,按照产业发展需求,全乡49个行政村合并为19个社区和4个行政村,共计减少村庄26个,村庄减少率53%,顺利完成基层组织干部调整和17个社区的社区委员会选举工作,社区建设全面启动。目前,剩余2个社区和4个行政村的选举工作将于2010年4月底完成,三和、东兴等社区建设工作已进入实质阶段。

该乡新建社区主要包括产业带动型、强村带动型、自然村恢复型和邻村合并型四种类型,其中产业带动和强村带动型占60%以上。自去年6月份社区正式运行以来,优势逐渐显现。土地流转工作快速推进,目前已完成10个村4000余亩地的流转工作,社区干部大局意识得到很大提高。

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个体工商业户达1000余户,个体私营企业近百家。骨干企业-东兴棉纺、国祥面粉、永盛五金资产达1000万元;缶皇加油城、维鸿涂料、铁塑包装、500吨保鲜库、大通酱菜、连发烟共花等一批民营企业的迅速崛起已成为该乡的财源支柱。随着王官塑料加工园区的开工建设、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西大门美化、亮化工程的实施,必将为东辛店乡经济超常发展搭建新的平台。

特色产品

东辛店乡盛产枣菜,是远近闻名的的“枣菜之乡”。全乡枣、菜间作面积3.3万亩,枣树近100万株,年产干枣800万公斤,2003年又新植冬枣10万株;蔬菜复种面积4万亩,形成九大蔬菜基地、30多个品种,年产蔬菜9万吨,所产"彩云"香菜、黄瓜、西红柿及金丝小枣系列已获国家A级绿色食品证书,产品畅销京津地区及东北三省;张立蔬菜批发市场规模的快速膨胀和遍布全乡的农业开发节水灌溉项目建设,为枣菜发展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保障;牛、猪、鸡、鸭等畜牧养殖小区的不断发展壮大,培植了该乡新的经济增长点。

门三烈士

在东辛店乡有一门三烈士,他们是陈玉堂、陈玉山、陈玉楼三兄弟。抗日战争爆发后,兄弟三人先后参加抗日,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屡立战功,不幸献出了年轻、宝贵的生命,为中国的抗战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了后人的敬仰,其英雄事迹在庆云县广为流传。

陈玉堂为长兄,1912年出生,初小文化,1938年参加了沧州县县大队,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历任班长、排长、县大队副职等。他作战勇敢,指挥有方。常以少胜多。他为人憨厚,对党忠诚,曾多次写信给家中,动员弟弟们参加抗日。在他的教育下,陈玉山、陈玉楼都参加了抗日。1943年3月,县大队住在南皮县五官庄。日寇汉奸突然包围了村子,陈玉堂机智勇敢的率部队突围,经过激战,部队突围成功,他不幸牺牲,年仅31岁。

陈玉山,1915年出生,是玉堂之弟。1941年4月参加渤海一军分区任班长,1943年7月,在安务村与日寇一次激战中牺牲,年仅28岁。

陈玉楼,1922年生,是玉堂之三弟。1939年参加庆云县独立营 任班长,1941年8月14日,在纪王桥反“扫荡”战斗中,他发现敌人阵地车上装有子弹箱,他便掷去手榴弹,乘烟雾冲上去,扛一箱子弹下车,他发下车下两个日军用机枪向我军扫射,他从敌人后猛地夺过机枪,给我军造成有利战机。就在这时,有两个日寇用刺刀刺进他的腹部。敌人溃败后,战友们把他抢救到南杜,因流血过多而牺牲,年仅19岁。

1947年,郑德昌县长为其颁发“民族之光”牌匾,以示褒扬。2005年8月15日,新庆云烈士陵园落成后,民政部门专门请人复制了该匾(原匾现存放于县民政局,由于损坏不易悬挂)和三人的相片、事迹简介一起悬挂于陵园参观大厅,供人缅怀、瞻仰。每年清明,其后人都会到三烈士墓地按民间风俗祭拜,乡政府每年也组织乡直单位前去扫墓。

特色农业

东辛店乡盛产枣菜,是远近闻名的的"枣菜之乡"。全乡枣、菜间作面积3.3万亩,枣树近100万株,年产干枣800万公斤,2003年又新植冬枣10万株;蔬菜复种面积4万亩,形成九大蔬菜基地、30多个品种,年产蔬菜9万吨,所产"彩云"香菜、黄瓜、西红柿及金丝小枣系列已获国家A级绿色食品证书,产品畅销京津地区及东北三省;张立蔬菜批发市场规模的快速膨胀和遍布全乡的农业开发节水灌溉项目建设,为枣菜发展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保障;牛、猪、鸡、鸭等畜牧养殖小区的不断发展壮大,培植了该乡新的经济增长点。

人文环境

独具特色的历史

庆云商贸发达,具有悠久的商贸传统和丰厚的商贸文化底蕴,春秋时为齐国北部渔盐之区,出现了商贸萌芽,大规模的商贸活动始于隋唐,盛于明清。

据史料记载:隋唐时期,境内盐产丰富,水路运输十分便利。当时每天过往的大小盐船300余艘,经京杭运河,逆水而上直达江南,运量超千吨,小枣成为当时贩运的主要货物之一。庆云镇周尹村一株隋末唐初所植唐枣树,距今有1300多年历史,虽饱经风霜,仍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相传隋末瓦岗寨大将罗成曾在此树拴过马。

明清时期,商品种类日趋丰富,交易更加繁荣。小枣交易成为仅次于原盐的第二大商品。据《庆云县志》记载,当时全县已有枣树3万余株,年产150万斤。境内马颊河畔的浏阳桥头成了相当规模的小枣交易市场,日交易量500担以上。

庆云小枣除行销江南外,还飘洋过海,远销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与小枣一起贩运的还有干鲜海货,草帽辫,槐米,皮毛等庆云特产,并有陶瓷、丝绸、药材、杂货等大量外贸回流。

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庆云人如鱼得水,广开商品流通渠道,以商为生的“职业商人”群体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小百货、金融器材、体育器材三支推销大军,近6万人常年活跃在全国各地,编织起了一个巨大的民间流通网络,奠定了现代商贸发展的基础。

现有景致

海岛金山寺:位于汾水王村西,隋代即有。该寺院建筑宏伟,大殿禅堂10余排,占地千余亩,僧侣众多,有骑着毛驴关山门之说。寺门之东即为汾水镇,居两水交汇处,乃水旱码头,游者香客络绎不绝,商

贾云集,日进斗金。《金史·地理志》尚有记载。有关唐僧出生送往金山寺及去天竺取经的传说流传至今。明代,该寺僧侣胡作非为,寺院被毁,墟址瓦砾山积,今广约百亩仍高出平地半米左右,土中杂有古时陶片。

1、棣城烟雨

无棣古城墟址,在常家镇于店村北,从西周至元末,已逾3000年,为隋唐宋元之县治。该城方圆八里,有四门,如今墟址残瓦陶片仍依稀可辨,曾多次出现海市蜃楼现象。

2、华夏古枣

庆云是金丝小枣的重要产区之一,周尹村现存的千年老枣树,是闻名遐迩的“唐枣”,相传为隋末唐初所植,罗成曾在此系过战马,虽饱经风霜,仍根固叶茂,硕果累累。此树为华夏古枣之最,已载入《中国名胜大辞典》。

3、平湖春晓

庆云水库为鲁北最大的平原水库,全国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田纪云为该水库题写了库名。水库中心岛上多种候鸟栖息,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4、佛寺钟声

石佛寺始建于元代,相传某年夏秋,村前马颊河洪水泛滥,两尊石佛与一口巨钟漂滞于此,元龙、仁凤夫妇修小庙将其供奉。后来佛教弟子及香客募捐,建造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称石佛寺。其建筑气势恢宏,是鲁北第一寺院。

5、泰山行宫

建于明洪武六年。正殿进深五间,面阔三间,单檐四柱。青砖筒瓦,花卉滴水,龙纹瓦当。殿内供奉碧霞元君等神像。玉皇阁是泰山行宫的主要附属建筑,因四边掾头系有铃铛108只,风起铃鸣,为旧志称为庆云八景之一。

历史名人

[1]李愚(?—935)字子晦,后唐渤海无棣县李太谱家(今庆云县)人。因倾慕晏婴(字平仲)为人,初名晏平。唐昭宗景福年间,代理安陵县主簿,去职后寄身关中。唐天复元年(901)冬,李愚应试中举,任河南府参军。三年(903),梁末帝即位后,拜李愚为左拾遗,后迁至崇政院直学士。后唐庄宗灭梁,拜愚为翰林学士。同光三年(925),以都统判官随魏王西征前蜀。李愚认为蜀主王衍荒淫无道政局不稳,仓促之间难于组织防御,急速进军为上策。西征军势如破竹,所至之处相继归降。李愚以军功升任中书舍人。后唐天成元年(926)6月充任太常卿,翌年4月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后命为相。长兴四年(932)患病,明宗派宦官探视,只见室徒四壁,病榻之上只有旧毡破席。明宗闻后,感叹不已,遂赐以供帐之物。应顺元年(934),李愚任左仆射。同年5月,末帝即位,李愚充太徽宫使,宏文馆大学士。因与刘煦不睦,议事多不合,李愚仍守左仆射职,刘煦罢相。清泰二年(935)10月,李愚病故。李愚著有《白沙集》、《创业功百传》。李愚特别在在中国九经的传承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他的倡导下开始了雕版印刷,使得大量有价值的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保存.

[2]父子双将军,父张凝宋真宗授庄宅使,升任北坊作使,为抗击辽兵被派赴西北前线,担任灵州路副部署兼安抚使,后又加授宁州团练使,1004年调回东线任沧州防御使,并代杨延昭为定州路行营副部署,调保州驻泊,兼北面安抚使.为保卫抗辽兵成果真宗又让其担任缘边安抚使,统帅大军紧慑敌后,辽兵遂不敢再事掳掠,不久升授高阳关部署,杨六郎为副部署,成为杨延昭的"老上司"和"老战友".其子张昭远宋真宗亲自提名让他担任西上阁门副使,不久又连任河北缘边安抚使,瀛州知州,东上阁门副使,西上阁门使,雄州知州,步马军都虞侯,左龙武大将军等职.父子同保宋真宗,战功卓著,张凝逝世后追赠彰德军节度使,张昭远逝世后追赠应州观察使.

[3]宋朝的两文兄弟,李之仪和李之纯是堂兄弟同朝为官,他们二人是苏轼.秦观.黄庭坚.贺俦.沈括等名人的好朋友.李之仪得罪蔡京被编管太平[现在的安徽当涂县],一生写了几百首的诗词,他自称姑溪居士.姑溪老农.他的词被称做姑溪词,他的文集被称做姑溪文集,李之仪的卜算子:"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更是妇孺皆知.

[4]明朝时期的双尚书,第一位甄实(生卒年不详)字德辉,今庆云镇甄家村人。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乡试中举,历官陕西、四川布政使。兴学校、劝农桑。为官清廉。在授其为四川布政使的诰书中,称赞他“才足以匡时,谋足以经远,入仕以来,多著劳烈……”后以战功赐宝剑、金玉,并加南京兵部尚书。卸任后,初修县志,未梓.第二位是王佐(1384-1449)字孟辅。其先世本淮北人,元代徙居武清,明初迁至三王村(前王、中王、后王)。明永乐九年(1411)中举,入太学,遂贯通经史百家,精于理财之道。明永乐十五年(1418)任史科给事中,以奏对详雅,仪表端凝,有大臣体,博得皇太子青睐。明宣德元年(1426),被越级提升为行在户部右侍郎,委以理财重任。六年转左职。当时各地粮贮官员贪污渎职,积弊严重,王佐奉旨巡视,严厉稽核,整顿了纲纪。1436年十月,钦差长芦,督理盐税所到之处,事无不办。明正统六年(1441)受理部务,遂晋尚书。六年又兼署吏部。当时战事频繁,耗费巨大,国库财力匮乏,全靠王佐从容调剂,节缩有方,国库不致空虚。明正统十四年(1449)八月,瓦刺大举入侵,宦官王振挟英宗亲征,明军死伤数十万,随同官员死50余人,王佐同时殉难,时年65岁(民间相传,王佐相貌酷似皇上,因而为皇上义死。后朝廷有旨,金冠厚葬,每百里修一墓)。明景泰元年(1450)追赠少保,荣禄大夫,赐祭田,建祠立坊枣园桥西三王村,朝廷官员到此,武官下马,文官下轿,以其子道为户部主事。明宪宗化年间赐谥“忠简”。

[5]吴钟(1731-1821)回族,严务乡后庄科村人,生于武术世家。他天资聪颖,启蒙即可过目成诵,又喜好武术。其父吴天顺量才施教,加力授之以文章、传之以武学。乾隆十年(1745)初,延名师马胜标学文习武12年,技艺大进。马故后,又受业于一明将之后。吴钟认真学艺,刻苦练功,精研细练,创出独门“八极拳”。乾隆34年(1769)前往嵩山少林寺(一说,河南岳山寺)演练气功3年,与八极拳融为一体,使八极拳法更加通达高深。八极拳全称开门八极拳,共7个套路、2种器械套路。在技法上以三大开和八大招为核心,擅长短打,有劲力。离开少林之后,吴钟游历名山大川,拜师访友。在陕西得遇武林泰斗赖魁元,遂拜师学艺,专门演练六合枪法。吴钟本为武林高手,又得赖氏真传,经刻苦演练,一条枪使得出神入化,威名远镇四方,时称为“神枪吴钟”。乾隆47(1782),吴钟在家乡设镖局,以保盐镖为业。56年(1791),为沧州孟村所请,前去传技授业。他毫无保留地将八极拳法、六合枪法、飘摇刀法等尽数倾出。道光元年(1821),八极拳创始人、神枪吴钟以90岁高辞世。

[6]崔旭(1767-1847)字晓林,号念堂,庆云人。性颖悟,8岁即能诗。嘉庆五年(1800)乡试中举,出自四川籍遂宁检讨张船山之门。张亟赏视崔旭,以渔洋门下崔不雕(黄叶)相比,谓旭“此老船之崔不雕也”,并赠句云:“直胜崔黄叶一时”,在当地传为佳话。道光六年(1826)任山西蒲县知县。蒲县处万山之中,水枯地瘠,城垣倒塌,监狱倾圯、书院久废,又常患旱灾霜害,民不聊生,盗匪四起。崔旭赴任后,削减供给,废除陋规,采取一系列措施,聚集财力,雇用民工,诸废俱举。他断案,详细了解案情,辨别真伪,婉言相谕,不乱加笞责,使被告原告双方心折气平。后兼理大宁县事,他不辞劳苦,勘察灾情,为民解忧,深受乡民爱戴。道光十三年(1833),因病引退归里。崔旭生平尤致力于诗词,诗作沈雄隽永,富有农厚的生活气息。著有《念堂诗集》,选《沧州诗抄》、《庆云诗抄》、《畿辅诗传等》等。嘉庆十四(1809)、咸丰四年(1854)两次编纂《庆云县志》,体例完善,去取谨严,考据认真,为后人留下珍贵的历史资料。崔旭还热心教育,掌教古棣书院分校,培养了不少在文章、政事方面有突出成绩的人才。予光第、光典俱中举,光笏27岁中进士,官至云南按察使。

[7]蒋临照(1824-1869)字普斋,号玉衡,清邑痒生,蒋黄邱村人。咸丰元年(1851)入行武。三年,出师扬州。因与太平军作战有战绩,官累迁至游击、德州营副将、广西义宁协副将。同治元年(1862),以总兵记名,加提督衔。四年,补授天津镇总兵,即奉命带神机营出师南方。撤回后赴任天津总兵。当捻军入陕之时,调补山西太原镇总兵,办理河防事宜,因防剿有方,以提督记名。六年告病回籍。七年,病愈,奉命办理直东、津南军务。八年,事毕,恳请终养,逝世于任所.

[8]刘业村(1853-?)字绪曾,崔口东北村人。以清季诸生早弃举业,殚心书画。他认真研读临摹古人的书画作品,深得精髓,功底深厚,又见长于钟鼎篆刻金石考据。他的书画作品,题材广泛,尤善山水。他所作《七十二候山水图》写意画独开生面,不蹈蹊,闻名遐迩。他的画室名醉石山房。直鲁两省的书画界人士都敬仰他的德业,负笈前来从师者甚众。这些人中,或工绘事,或善书法,或粹铁笔,或祥悉历代碑铭,造诣不同,志趋则一,长年有人来醉石山房学习共研。刘先生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受到他的教诲,而有成就者数人。他晚年所收弟子于墨林(号道纯)所作《百蝶图》普参加河北省及全国书画展,被誉为北方农民画家。

[9]李嗣聪七岁入塾书就学,1904年随父去山西读初中、高中、大学,因毕业成绩优异而名声大噪,被军阀闫锡山录用,掌握军政文书。后调往南京,在行政院,监察院任职。抗日战争前后,任守北京监察使,抗战胜利后,任守国民党政府北方接收大员。1949年跟随蒋介石去台湾,任中华民国战略顾问,最高监察院院长等职。1974年病故于台北。

诗词歌赋

东辛店经济文化旅游三字经

作者:李保坤

东辛店,临乐陵,槐荫镇,史有名。国槐树,枝叶盛,骄阳下,如雄兵。

说农历,一六逢,逛集市,人车龙。典当行,老板聪,中药铺,救人命。

箱柜铺,好木工,响器店,钟鼓磬。首饰炉,火正红,金银镯,做工精。

大染坊,布染青,香油坊,香味浓。客店外,把客迎,酒饭馆,笑连声。

店小二,小伙精,倒茶水,忙不停。众商铺,旗随风,地摊多,农产丰。

三英烈,一门忠,杀日寇,屡立功。陈玉堂,大长兄,三八年,入中共。

指挥妙,作战勇,大队副,步步升。在南皮,遭敌攻,三十一,献生命。

陈玉山,杀日兵,廿八岁,人牺牲。陈玉楼,独立营,日本鬼,刺刀捅。

新陵园,记生平,去扫墓,祭英灵。古金山,香火盛,日斗金,似潮涌。

陈光蕊,把官封,上贼船,遭祸凶。娇妻美,贼看中,身有孕,忍辱重。

生娇儿,木盆盛,河中放,随水行。金山寺,老法明,得木盆,救圣婴。

小海流,是乳名,善粱氏,乳汁奉。七八岁,到水井,与养母,抬水桶。

归佛门,苦用功,报父仇,找外公。殷丞相,发大兵,捉贼子,斩刘洪。

唐玄奘,伴青灯,志礼佛,西取经。井水甘,思圣僧,护文物,三藏亭。

碧霞君,此地生,有传说,数不清。三月三,把仙成,千子会,赛京城。

建庙宇,果品贡,到泰山,心至诚。芫荽菜,代代种,皇帝赞,进宫廷。

生态园,景连景,香海船,禅林静。进园门,见五圣,走在前,孙悟空。

猪八戒,大肚挺,牵白马,沙悟净。唐三藏,故地行,儿时事,眼前生。

旧山门,江米井,思乳母,养育情。菩提岛,列队行,众枣树,罗汉形。

忘忧谷,如仙境,忘忧草,沿路种。欢喜桥,流水声,清净池,池净清。

清心桥,自在亭,般若林,智慧生。般若门,五蕴空,智觉路,路路通。

圆缘园,缘不同,生肖树,十二种。普渡林,誓四宏,乘愿桥,得渡众。

祁福带,保安平,梵花界,花六种。许愿池,心事成,甘露池,纯又净。

唐僧林,静听经,缘渡到,船要乘。小西天,大字红,不二桥,二景通。

五行山,救悟空,高老庄,住悟能。流沙河,藏沙僧,火焰山,红彤彤。

黑松林,盘丝洞,晒经台,石留经。藏经地,梵音洞,到海岛,金山登。

因缘洲,生莲蓬,十二岛,名不同。观音像,水正中,三个面,寓意重。

三参瀑,瀑布涌,金山阁,六角形。七宝池,莲花盛,六和园,六和敬。

万和塔,高七层,碧霞祠,万事灵。福寿廊,植蔓藤,民俗村,泥土城。

野菜地,可认领,经常来,变年轻。土山包,树郁葱,养山鸡,在山中。

山鸡蛋,皮多青,赛人参,营养丰。巧设计,影视城,大碉堡,八路攻。

羊肠路,大酒瓮,破村落,藏奇兵。地肥沃,美环境,水甘甜,利农耕。

枣树林,百万兵,金丝枣,天下雄。蔬菜乡,棚连棚,无污染,誉津京。

百花开,引蝶蜂,树茂密,万鸟鸣。区位优,接县城,三一五,到州城。

大项目,招不停,强筋骨,借东风。老产业,得提升,五板块,特色明。

合村庄,方向正,大产业,富百姓。弱入强,靠带动,大社区,民高兴。

人善良,好民风,来古镇,看美景。百宝地,鸿运城,政策优,投资嬴。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6:5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