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东武吟 |
释义 | 《东武吟》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乐府作品。全诗共三十四句一百七十字,主要是回顾作者长安三年的翰林生活及离开长安后的境况。 中文名称:《东武吟》 别名:《出金门后书怀留别翰林诸公》 创作年代:盛唐 作者:李白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出处:《全唐诗》 作品原文东武吟⑴ 好古笑流俗⑵,素闻贤达风⑶。 方希佐明主⑷,长揖辞成功。 白日在高天,回光烛微躬⑸。 恭承凤凰诏,欻起云萝中⑹。 清切紫霄迥,优游丹禁通⑺。 君王赐颜色,声价凌烟虹⑻。 乘舆拥翠盖⑼,扈从金城东⑽。 宝马丽绝景,锦衣入新丰⑾。 依岩望松雪,对酒鸣丝桐⑿。 因学扬子云,献赋甘泉宫⒀。 天书美片善,清芬播无穷⒁。 归来入咸阳,谈笑皆王公。 一朝去金马⒂,飘落成飞蓬。 宾客日疏散,玉樽亦已空。 才力犹可倚,不惭世上雄。 闲作东武吟,曲尽情未终。 书此谢知己,吾寻黄绮翁⒃。 注释译文作品注释⑴东武吟:乐府楚调曲名。东武,齐地名,是泰山下的一座小山。晋陆机、南朝宋鲍照、梁沈约等均有拟作。内容多叹息人生短促,荣华易逝。 ⑵好古句:谓崇尚古代淳朴的风尚,嘲笑当时趋炎附势,追名逐利的庸俗风气。 ⑶素闻句:言向来了解贤能通达之人的风度。 ⑷方希句:谓正希望辅佐明君,建功立业后,急流勇退,如战国的鲁仲连,西汉的张子房。 ⑸白日二句:谓自身蒙受君恩。白日,象征天子,回光,象征君恩。烛,作动词用,即照耀之义。微躬,自身的谦称。 ⑹恭承二句:谓应天子诏书,从村野到朝廷。恭承,应诏的敬辞。凤凰诏,帝王使者送达的诏书。欻(xū),忽然。云萝,指深山隐居之处。 ⑺清切二句:谓在宫中任职,悠闲自得。清切,清贵而贴近皇帝的官职。紫宵,帝王之居。迥(jiǒng),远。优游,悠闲自得。丹禁,帝居之禁城。 ⑻君王二句:二句:谓在宫中深受天子赏识,声价倍增。凌,升高。烟、虹,借指天空高处。 ⑼乘舆句:言随天子出巡,见其地位之高,受宠之甚。乘舆,天子所乘之车。翠盖,以翠鸟羽毛装饰的车盖。 ⑽扈从:随从皇帝出巡。 ⑾宝马二句:谓乘宝马,衣锦绣,外出悠游。宝马句,言所乘宝马美如“绝景”。绝景(yǐng),骏马名。新丰,旧县名。《汉书·地理志》:骊山在南,故骊戎国,秦为骊邑。高祖七年置。颜师古注:太上皇思东归,于是高祖改筑城寺街里以像丰,徙丰民以实之,故号“新丰”。 ⑿丝桐:代指锦瑟。 ⒀因学二句:谓效仿汉扬雄,向天子献诗赋。《汉书·扬雄传》:孝成帝时,客有荐雄文似相如者,上方郊祀甘泉泰畤、汾阴后土,以求继嗣。召雄待诏承明之庭。正月从上甘泉,还奏《甘泉赋》以风。 ⒁天书二句:言天子下诏书赞赏主人公的诗作,从而使自己声名远播。天书,皇帝的诏敕。片善,即小善。此处为谦词。清芬,高洁的德行。此处指文才声誉。 ⒂金马:即金马门。汉武帝得大宛马,乃命东门京(人名)以铜铸像,立马于鲁班门外,因称金马门。东方朔、主父偃等曾待诏金马门。《史记·东方朔传》:金马门者,宦者署门也。此处代指朝廷。 ⒃黄绮:商山四皓的简称。 作品译文我素来好古,喜欢姜子牙与周文王那样的风云际会,媸笑流俗,社会上均称我有贤达之风。 我喜欢辅佐明主,成功后便长揖辞退,不恋权位。 白日在高高的天空,我这卑贱的身子只需要些许微回光。 突然恭承皇上的凤凰诏书,请我侍候翰林,顿时风起云萝之中。 我清切的歌声得在紫霄迥响,优游禁宫,到处通达。 君王赐以好颜色,声价高凌烟虹。 跟随皇上乘舆拥翠盖,扈从在皇宫。 骑上宝马,不逊古代的绝景好马,身穿锦衣,出游新丰。 依岩闲望松雪,对酒奏鸣丝桐琴瑟。 我也学那扬子云,在甘泉宫献赋。 皇上诏书表扬我的片善之言,使清芬之文四播海内。 归来咸阳城,往来谈笑者皆为王公大臣。 自从辞去金马翰林,顿时飘落如飞蓬。 宾客一日比一日疏少,玉樽也常常是空。 只是文才犹可倚持,不惭世上雄豪。 闲暇之时聊作一篇《东武吟》,曲尽情未已。 就写这些,聊谢知己,我去寻找黄绮翁等商山四皓了。 作品评析此诗写抒情主人公受到皇恩后,无比荣耀,升价倍增,广交王公;一旦离朝,宾客疏散,孤独凄凉;在经历了大起大落,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之后,决心学习商山四皓,隐居山林。 诗分三段。首四句写抒情主人公生平夙愿和抱负。“好古”即好古风。古风,即下文所谓“贤达风”。贤达风即辅佐明主,功成身退。所以“好古”一词下启后三句。“白日”句至“王公”以上二十句写抒情主人公受皇帝恩宠的盛况。这一段又分为四层意思。“白日”四句写承诏入宫,喜出望外。白日、回光、恭承、欻起等词语表达了这种喜悦心情。“清切”以下十句写“君王赐颜色”的无比荣耀。悠游宫禁,天子赐颜色,升价倍增。扈从帝驾,乘宝马,衣锦衣,依岩望松,对酒弹琴,其愉悦之情溢于言表。“因学”四句言因献辞赋,天子赏识,其声价倍增。归来二句言由于以上原因,王公贵族皆纷纷结交。“一去”十句写失去帝宠,离开皇宫后的凄凉酸楚。一旦失势,身如飘蓬,宾客疏散,酒尊空空。无奈之际,自我宽慰:才力可依,不惭文宗。书告知己,学四皓而隐遁。 作者简介李白 (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自称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叶(唐时属安西都护府,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侠。从25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公元742年(天宝元年)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公元744年(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杜甫结交。安史之乱爆发后,他怀着平乱的志愿,于公元756年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争夺帝位失败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漂泊东南一带,卒于当涂(今属安徽)。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李白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