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东四十三条 |
释义 | 位于东城区东北部。东起东直门南小街,西至东四北大街。因位于东四北大街东侧诸胡同中排列顺序第十三得名。 东四十三条明时分为两段,东段称慧照寺,西段称汪家胡同。慧照寺位于胡同东端与小菊胡同南口相交处路北,原为永宁伯府所在地。永宁伯始伯谭广,江苏人,行伍出身,永乐年间跟随朱棣起兵靖难,屡迁指挥使,他留守保定,孤军奋战四十余日,终使敌军退走。永乐年间营建北京,谭广是工程负责人之一。后多年镇守宣府,独当一面,正统六年(1441),以御敌有功封永宁伯。史称其“长身多力,奋迹行伍至大将,大小百余战,未尝挫衄”。正统九年(1444),因老还朝,不久卒于京。成化十七年(1481),僧人庭佑将其宅改建为慧照寺。寺所在巷也改名慧照寺胡同。弘治十年(1497)重修扩建。新建大佛讲殿,内塑大佛圣像并二尊者,十八锣汉。清同治年间重建。民国后,庙已衰败。解放初仅余山门、大殿、配殿及部分配庑。后析为民居。山门已无,仅余大殿及配殿。1965年整顿地名时,将慧照寺胡同并入汪家胡同,改称东四十三条,“文革”中一度改称红日路十三条。 位于东四十三条19号,东四十四条22、26号院内。此寺始建于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明弘治十年(1497年)重修扩建。清乾隆《京城全图》绘有此寺。东四十三条胡同原名慧照寺胡同。十三条19号(原慧照寺7号)院内现存《慧照寺修建碑记》石碑一通,碑首为二龙戏珠,高3.2米,宽1.1米。此碑记叙了修建此寺的原委:僧人庭佑得永宁伯谭纯故宅、辟为焚修之所,太监阎兴奏闻,赐额曰‘慧照寺’额。弘治十年重修扩建,新建大佛讲殿五楹,内塑大佛圣像并二尊者、十八罗汉,皆以金饰。以外还新建了金刚殿、伽蓝殿、祖师殿、方丈院等。此寺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重修。民国时,庙已衰败。原规模很大,分东、中、西三路院,大殿居中,前后东西均有殿宇。尚存石碑应位于大殿之前,现已被砌于居民厨房内。26号院内尚存一后殿,坐北朝南,面阔三间,前出廊。22号院内尚存东路正殿,坐北朝南,面阔三间,进深五檩,前出廊。二殿均为筒瓦过垄脊大式硬山顶。其他殿宇均已拆除改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