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东圈村 |
释义 | 1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马桥镇东圈村东圈村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马桥镇西南部,与陈庄镇交界。总户数282户,总人口967人,总耕地面积1700余亩,其中博汇租赁发展速生林929亩,剩余土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东圈村所有街道全部柏油化,依靠博汇、金诚两大企业,该村有近一半劳力在企业上班,既给两大企业创造了经济效益,又解决了大多数人的就业问题。辖内内规划养殖小区近20亩,有十多个农户从事养鸡、养猪、养狐等多种养殖业,年均收入都在2万元以上。 ◎ 1、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马桥镇东圈村辖区内的富华纺织配件厂、油指厂两家企业,主要从事纺织配件黄油加工,固定资产80万元,就业工人十多人。该村有幼儿园一所,卫生院一所,经销店多个,配套设施齐全引。 2 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茶业口镇东圈村东圈村隶属莱城区茶业口镇,位于莱城东北50公里、镇政府驻地东部6公里处。东届博山区,西临崖下村,南接史家崖村,东北邻博山区闫家峪村,正东与博山区牛角村接壤。耕地337亩,全村116户,365口人。 据村碑记载,明洪武二年(1369年)王姓由河北省枣强县迁此建村。因此在小河转湾处,曾名圈里。因重名,改称东圈村。 清康熙《莱芜县志》记载:“石城堡.东圈里”。1941年前,茶业一带地区隶属莱芜县七区(即雪野区),设汇源乡,凤山乡,茶业乡,东圈村隶属茶业乡;1941年5月,莱芜县实行三县分治,东圈村隶属茶业区;1942年下半年,东圈村划归淄川县;1946年2月复归莱芜县管辖;1950年莱芜县以数字名区,东圈村隶属莱芜县第十一区;1955年10月莱芜县改数字区为地名区,东圈村隶属茶业区;1958年3月,撤区划乡,东圈村隶属吉山乡;同年10月人民公社成立,东圈村隶属吉山人民公社;后划归茶业人民公社;1984年3月茶业公社改称茶业办事吃,东圈村隶属花林乡;1985年11月撤处并乡,茶业办事处分为腰关和茶业口乡,东圈村隶属茶业口乡;2001年腰关乡、茶业口乡合并为茶业口镇,东圈村隶属茶业口镇。 东圈人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这里石有名的革命老根据地。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年代,该村村民积极投身与革命斗争。有9人报名参军,奔赴前线。战斗中,他们立下了赫赫战功,其中有2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成了光荣的革命烈士。他们是李志胜,冯乃泉。烈士李志胜1923年9月生,192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参加革命,先后任游击队员,地下党组织成员,淄川县委秘书。1948年被国民党特务暗杀,牺牲时任中共山东省淄川二区区委书记,年仅26岁。 东圈村,有山有水,土地肥沃,适于作物生长,山中到处生长着粗壮茂盛的杏树、柿子树、核桃树。山地多种植花椒树、樱桃树、山楂树、酸果树、桃树,是标准的花椒之乡,花果之乡。1974年前,山上以杏树为主,那时正是杏树连成片。春天是花的海洋,麦收时节相继有麦黄杏、大结杏、水杏、真杏、合包杏、扫帚红......10余个品种成熟,一直到秋天的秋杏。当时树冠100于平方米的大杏树,有百余棵,每棵产杏500斤左右。东圈大水杏果大,肉多,品质好,在博山享有极高的盛誉。但树没给村民带来更多的实惠,那时每斤杏只卖几分钱,且不好保存,村民边砍伐了杏树。今剩有几十棵。20世纪70年代在这片沃土上又种植了花椒树。如今山岭上、山脚下、地头堰边,到处是花椒的海洋。三分之一的户收入400斤以上花椒,最少的也收百余斤。 东圈清泉之多之盛,水质之好更是远近闻名。村中心不足百余平方米的小河床的岩石缝中,喷涌着10余个清泉,泉水甘甜清澈,冬暖夏凉。冬天到来,小河升腾着热气,临河住户将结了冰的锅、碗、瓢、盆放入小河,三五分钟就可融化。夏天到来,泉水凉爽至极。农活归来饮瓢泉水,立刻暑热全消,精神大振。 用泉水浇地更是东圈的一大特色,村民浇地用水80%是泉水。村中四个泉眼中的泉水,除供村民饮用外,同时能浇灌300米外的大片土地,直接用泉水浇的地就有50多亩。 为扩大水浇面积,1972年村民在王子伟书记的带领下,在村西建了一口方水池,后又进行了扩建。现在的方水池长16.3米,宽8.4米,深2.5米,池中有三个泉眼,能自然蓄水。又在池旁建了水泵机房,靠近水泵机房建了扬水站。扬水站引槽长近百米,送水管道近200米。这样,将池中泉水引入更远的土地,扩大水浇面积40余亩。 东圈村过去曾是远近有名的长寿村,生活虽然困难,但当时80岁以上的老人有22人,其中90岁以上的6人,超过百岁的2人。近来这种优势不再显著,究其原因,众说不一。 村子离博山市里只有12公里,村中青壮年及部分青年妇女大都去博山打工,被老百姓戏称为"摩托化赶班族"。下班回来又可种田,钱粮兼得,农民生活可谓小康。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