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释义

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国内最早建立的电子类专业之一,也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点建设学科,是东南大学电子科学领域集教学、科研、科技开发为一体的重点院系。

中文名: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简称:电子学院

校训:止于至善

类别:主干院系

所属地区:江苏南京

现任院长:时龙兴

学院地址:南京江宁区苏源大道79号

邮政编码:211189

学院概况

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前身是电子工程系,成立于1961年11月。它是国内最早建立的电子类专业之一,也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点建设学科,是东南大学电子科学领域集教学、科研、科技开发为一体的重点院系。

学院机构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设有国家专用集成电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MEMS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显示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信息显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光通信器件与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南京市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工程技术中心和南京市嵌入式处理器工程中心。

专业设置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现有八个专业方向:信息显示工程、光纤技术与光纤通信、微电子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系统工程、微波与毫米波技术、光子学和光通讯、真空电子技术和电子信息材料科学与工程。

科研水平

学院科学研究水平处于国内领先。目前拥有“电子科学与技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该学科在教育部2007-2009年全国学科评估中位列第六;另有“光学工程”为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学院共拥有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两个博士后流动站,三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五个硕士点。学院设有国家专用集成电路(ASIC)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微机电系统(MEMS)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显示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信息显示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光通信器件与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光传感与光通信网络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东南大学太赫兹科学研究所等国家级、省级、校级重点实验室科研基地,学院还是首批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

学术研究

学院建设有国家专用集成电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MEMS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显示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信息显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光通信器件与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光传感与光通信网络技术工程中心等五个科研基地。学院“十五”期间王保平教授、时龙兴教授、黄庆安教授3人担任国家“863”计划主题专家组和专项专家组专家;“十五”、“十一五”期间王保平教授、黄庆安教授2人担任总装备部专家组专家;“十一五”期间时龙兴教授担任“核、高、基”国家重大专项专家组专家。“十一五”以来学院共承担了国家“863”项目18项、“973”项目1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8项、国防科研项目35项、杰出青年基金1项。2005~2009年学院科研经费到款15771.67万元;获得的科技奖励包括: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授权发明专利181项(申请发明专利358项)、美国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5项、集成电路布线图版权2项;发表论文:SCI 205篇、EI 412篇、ISTP 218篇。在2009年4月发表的《东南大学院(系)科技创新工作考核评价报告》中,电子学院科研绩效总体排名位列全校第六。

科研成果

序号 获奖时间 获奖项目名称 获奖类别

1 2009 硅集成型功率MOS器件及高低压集成技术与应用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2 2009 面向三农金融服务的交易平台、终端及专用芯片研发与应用 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3 2009 微机电系统模型、模拟及应用 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4 2008 功率MOS集成电路设计及制备工艺关键技术及应用 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5 2006 新型荫罩式等离子体显示器 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6 2006 嵌入式处理器设计及安全金融终端开发 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7 2006 多晶硅电热微执行器模型、制备与表征 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

8 2006 声场辐射和非线性二阶声场的解析方法 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

9 2006 高功率扁平放电管氦氖激光器及其应用 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

10 2004 32位嵌入式微处理器芯片 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11 2004 硅微机械加工技术及其场发射研究 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2 2004 高功率扁平放电管氦氖激光器的研究和应用开发 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3 2004 略(授奖号:2004GFJ3418) 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

14 2003 硅片直接键合技术 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

15 2003 无衍射非线性贝塞尔谐波声场的研究 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6 2003 集成电路可测性设计软件系统 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师资教学

师资力量

通过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结构,加快教师队伍建设,学院现已形成了一支梯队合理、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的具有高水平教学和科研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现有专职教师 68 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有 41 人,占教师总人数的 60% ,其中教授 25 名(博导 15 名)、副教授 26 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28 人,研究生学历以上的教师比例达 96% 。教师队伍中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2 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2 人, 教育部新世纪人才 5 人, 国家 863 重大专项专家组成员 3 人,国家总装备部专家组成员 2 人,国家信息产业部专家组成员 1 人,青蓝工程培养对象 2 人,江苏省 333 人才培养对象 4 人。在 2002 年全国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评比中获得了学术队伍第一的好成绩。

教学设施

学院具有良好的教学基础设施,近几年的经费投入持续增长;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十分注意加强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著名企业的学术交流和合作,校内各类学生实验室、优秀生培养基地、 IC 人才培养基地以及校外与相关知名企业共建的大学生实践基地,满足了对实践教学的要求,为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提供了保障;历届毕业生质量高,综合素质好,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近几年的就业率达 98% ,考研录取率达 42% ;2001 年以来本专业学生在国际国内累计获得省级以上各种奖励达 54 项。

就业方向

近年来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是通信工程、信息处理、微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软件技术应用与开发、光电子技术、电信、电力、能源、交通、银行、金融系统、航空航天等部门及领域。自学院成立以来,已培养博士150余名,硕士900余名,本科生4000余名,为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以及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术交流

学院国际交流活跃,成果显著。早在1994年2月,与荷兰飞利浦电子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了“东飞显示技术研究与开发中心”。发展至今,该中心堪称是我国在显示技术领域高校国际合作的典范。近年来,与LG.PHILIPS、MOTOROLA、AT&T、LUCENT、OPTIGAIN、E-TEK、ARM、ALTERA、美国加州仪器、日本松下、新加坡特华等国际著名的信息产业集团和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成功地实现了科技成果的转化。与英国剑桥大学、荷兰Delft大学、Twente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国家及地区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协作研究和互派人员交流活动,并多次成功举办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

学院地位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所具有的学科优势和科研优势成为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强有力的支撑,以物理电子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等学科发展所展示的专业特色为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建立了稳固的基础,体现了该专业在电子信息领域中的重要地位。

党政领导

姓 名 职 务

施建宁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集成电路学院党委书记

时龙兴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集成电路学院院长

孙伟锋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集成电路学院副院长

汤勇明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

孙立涛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

叶莉华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

李智群 集成电路学院副院长(兼职)

仲雪飞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助理

王著元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集成电路学院院长助理

宋晓燕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集成电路学院党委副书记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7:2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