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东江纵队
释义

东江纵队,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广东省东江地区创建和领导的一支人民抗日军队,是开辟华南敌后战场,坚持华南抗战的主力部队之一。

电视连续剧

中文名:东江纵队
制片地区:中国
导演:段果平
编剧:何日丹 吴佳联 周建平
出品人:王京生 胡国华
摄影指导:段果平
主演:郭明翔 杨鸣健 赵纯阳 吕行 刘子豪 策划:何日丹 吴佳联 周建平 蔡照波 钱强 梁惠英 蔡瑞霞
总监制:林雄
总制片人:曾小电
集数:25集
类型:电视剧/内地剧场/战争
上映时间:2007年7月28日

剧情简介:

一九三八年十月十二日,日本南支派遣军七万多人,从南中国海大亚湾登陆后长驱直入,进犯华南,悍然发动了所谓的“波字号作战计划”。二十一日广州沦陷,从此华南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不少爱国文化人士为免遭迫害纷纷转移来到香港。同年十二月,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在短短八天的时间里沦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于一九四三年十二月,成立于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英勇打击日寇。为了从日本侵略者的残酷迫害下营救爱国文化人士,中央南方局将营救任务交给当时威震敌胆的东江纵队猛虎小分队。当时在东江归国华侨服务社团做医生的马来西亚归国华侨林亚龙、林亚贞兄妹,被刘子梁队长选中,随队出发。经过一夜潜行,刘子梁率猛虎队出现在香港地界。由于日军防控甚严,加上汉奸四处出没,猛虎队乔装进入城区与当地地下组织取得联系,和其他方面派来的另外两只营救小分队一起接受任务。在猛虎队和其他救援小分队积极准备的时间里,日军派出松田大佐和汉奸雷老虎四处活动,以期在日本远东军“迁解部”大量迁解当地群众之前,将我爱国文化人世一网打尽。经过短短几天的缜密准备,营救行动正式开始。刘子梁率队潜入粮库,放出被困劳工,炸毁日军远东战场供给点。在行动中,林亚龙英勇牺牲。从日军的严密封锁下抢救何香凝、茅盾等文化名人爱国民主人士;突破人包围。粉碎“万人扫荡”;营救国际友人,为民族解放、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华南抗战的主力部队之一东江纵队

历史简介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战斗在华南地区的人民抗日武装队伍。在八年抗战中,东纵积极配合全国各地抗日力量和盟军,英勇打击敌人,为抗战胜利、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东江纵队的特点及其精神有:一是东纵远离党中央,远离八路军、新四军主力,在华南敌后艰苦复杂的环境中,坚持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逐步发展成为一支抗日劲旅。二是东纵组成人员中,知识分子多,港澳同胞多,归国华侨多,女战士多,政治素质、文化素质较高并有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 三是东纵把抗日游击战争从农村推进到敌占区的香港及沿海城市,成功地创造了大城市和沿海抗日游击战争的典型范例。四是东纵抢救了一大批中华民族精英,保护了我国文化瑰宝。五是东纵抢救了一批国际友人和盟军人员,赢得盟军信任,促进了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发展。六是东纵对三年解放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东江纵队历史地位:一是东江纵队是日军全面入侵华南后,中国共产党在华南举起的敌后抗战的旗帜。东江纵队的前身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是华南沦陷后中国共产党在华南组建的第一支人民抗日武装,东莞榴花阻击战、百花洞大捷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南人民武装对日军的较早的有组织的典型战例,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华南敌后抗战方针,最早在东江纵队得到落实。二是东江纵队敌后战场是中国共产党开辟的华南敌后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宣布投降时,中共中央确定东莞为华南抗日纵队的受降地区,朱德命令侵粤日军派出代表到东莞地区投降。1945年,朱德总司令在中共“七大”军事报告《论解放区战场》中将东江纵队、琼崖纵队与八路军、新四军并称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抗战胜利后,根据国共两党在重庆谈判所签署的“双十”停战协定的要求,东江纵队遵照党中央的指示,于一九四六年六月胜利北撤山东烟台,并改属第四野战军,走向新的战场。

胡锦涛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对东江纵队的评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广泛发动 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队、东北抗日联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奋勇作战。(华南游击队就是指东江纵队。)广大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海外华人,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以各种方式参加和支援祖国人民抗战,不少同胞为国捐躯。

创建武装

1938年10月12日,侵华日军在惠阳大亚湾登陆,东江下游各县及广州相继沦陷。在此前后,中共广东省委及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负责人廖承志,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要在日军占领区开辟抗日游击区的指示,派一批共产党员到东莞、宝安、惠阳、增城等地组织抗日武装。12月2日,中共惠(阳)宝(安)工作委员会在惠阳周田村成立了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曾生任总队长;12月下旬,中共东莞中心县委员会及宝安、增城党组织领导的东莞模范壮丁队等几支武装在东莞苦草洞进行整编,成立了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王作尧任大队长。两支武装共 200余人。

1939年初,经与东江国民党当局谈判达成协议,这两支武装分别改番号为国民革命军第4战区第3纵队新编大队和第4纵队直辖第2大队。9月,日军再次在大亚湾登陆,两支游击队主动袭击日军,先后收复大鹏半岛的沙鱼涌及宝安县城南头,并在横岗伏击战中,毙伤日军30余名,迅速扩大了影响。广大群众、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侨踊跃支援和参加抗日游击队。至年底,两支游击队共发展到700余人。

1940年3月,两支游击队遭到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围攻,被迫向海丰、陆丰转移,途中被追击堵截,损失严重,最后剩100余人。

重返敌后

1940年8月,曾生、王作尧等遵照中共中央关于游击队应返回东莞、宝安、惠阳坚持敌后抗战的指示,率部重返东宝惠地区。中共广东省委派省委常务委员、东江特别委员会书记林平(尹林平)到宝安上下坪召开游击队的干部会议,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坚持敌后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建立抗日根据地的基本方针,将部队整编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3、第5大队。整编后,林平兼任两个大队的政治委员,梁鸿钧负责军事指挥,曾生、王作尧分任大队长。两个大队分别进入东莞大岭山区和宝安阳台山区开辟抗日根据地。11月,第3大队首先在黄潭击退进犯的日军,毙伤日军数十名。尔后,两个大队不断袭击日伪军,打退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进攻。1941年6月,第3大队在民兵的配合下,把进犯大岭山区的600余名日伪军围困了两昼夜,毙伤日军大队长以下50余名。第 5大队在阳台山粉碎了日伪军的“扫荡”,毙伤敌70余名。两个大队在与日伪军和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斗争中,积极发动群众,组织民兵,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到1941年秋,部队发展到1500余人,武装民兵1000余人,建立了广州—九龙铁路以西的大岭山和宝安—太平公路以东的阳台山两个抗日游击根据地。

1941年12月,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同时占领香港。游击队即派出武工队进入香港、九龙地区,开展城市游击战,建立新的游击基地。游击队还先后建立了海上中队和护航大队,开展海上游击战,袭扰日军海上运输线,保护渔民和商船往来。香港沦陷时,有一大批中国文化界知名人士和爱国民主人士,以及国际友人滞留港岛,处境十分危险。抗日游击队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克服重重困难,先后从香港营救出何香凝、柳亚子、茅盾、邹韬奋等700多人,一些国民党官员和眷属、遇险的美国航空队飞行员以及港英官兵和荷兰、比利时、印度等国的人士近百人,在国内外影响很大,对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942年1月,中共中央南方工作委员会副书记张文彬到阳台山抗日根据地的白石龙村召开游击队干部会议,总结了部队三年来对敌斗争的经验,成立了以林平为书记的中共广东军政委员会,统一领导东江和珠江地区的抗日斗争,并将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编为游击总队,梁鸿钧任总队长,林平任政治委员,部队编成 1个主力大队和东莞、惠阳、宝安、港九 4个地方大队。此时,游击总队建立了电台,从而能及时直接得到中共中央和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指示。4月以后,东江地区国民党顽固派军队与日伪军勾结,不断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围攻和经济封锁,加上这一年东江地区发生严重旱灾,根据地军民处境十分困难。游击总队坚决贯彻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周恩来关于面对国民党顽固派对游击队势在必打、志在消灭的方针,要依靠群众针锋相对地进行斗争的指示,开展整风学习,统一了干部思想,部队与人民群众紧密团结,自力更生战胜困难,坚持抗战,经过一年的艰苦奋斗,终于渡过难关,取得了反击国民党顽固派军队进攻的胜利。1943年1~10月,游击总队向日伪军主动出击,拔除了广九铁路及宝太公路、莞城—太平公路沿线的一批据点;争取了伪军1个营反正,2个连投诚;海上独立中队以少胜多,在大亚湾全歼伪海军1个大队。1943年11月,日军发起了打通广九铁路的进攻作战。中旬,日伪军出动七八千人,号称“万人扫荡”,在空军配合下,对大岭山抗日根据地实行“铁壁合围”;下旬又对阳台山抗日根据地实行“多路围攻”。游击总队在杀伤一部日伪军后,巧妙地跳出包围圈,转向外线袭击敌人,经过一个多月的顽强战斗,粉碎了日伪军的大规模“扫荡”,收复大片失地,使广九铁路两侧的解放区连成一片,卡住日军南线交通运输的咽喉,破坏日军的战略部署,策应了美、英盟军在太平洋对日军的反攻作战。此时,游击总队发展到3000余人。

发展壮大

为适应斗争需要,游击总队于1943年12月 2日在惠阳坪山改编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曾生任司令员,林平任政治委员,王作尧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杨康华任政治部主任。下辖1个主力大队、5个地方大队和 1个护航大队。纵队成立后,大力加强部队建设,广泛开展杀敌竞赛和扩军竞赛,不断向日伪军发动进攻。1944年上半年,仅广九铁路以西的部队就歼灭伪军20多个连,迫使伪军1个营和1个暂编团团部100余人投诚;港九大队积极开展城市游击战,炸毁了香港启德机场的油库和九龙第 4号铁路桥;护航大队在大鹏湾海面俘获日军武装运输船3艘。6月间,日军出动配合进攻湘桂线。为钳制日伪军,东江纵队沿广九铁路、宝太公路等交通线广泛出击,先后全歼广九铁路常平、平湖等站的伪军、伪警大队。同时,东江纵队还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向粤北挺进,一度解放清远县城。

1944年2月11日上午9时许,29岁的中美联合空军飞行指挥员兼教官克尔中尉率领第十四航空队20架战斗机从桂林起飞,护卫12架轰炸机袭击日军在九龙的启德机场。激战中,克尔驾驶的P-51野马式战斗机击落2架日机后不幸被炮火击中起火,负伤的克尔无奈弃机跳伞降落到启德机场北面的新界。在日军展开地面大搜捕的危急时刻,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东江纵队港九大队紧急行动,冒死抢救保护了克尔。

1945年春,东江纵队派出两个支队挺进东江北岸,开辟以罗浮山为中心的江北抗日根据地。5月,纵队领导机关由东江南岸转移到博罗县罗浮山。8月初,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向粤北发展的指示,在珠江纵队一部配合下,集中主力1000余人挺进粤赣湘边区,准备迎接八路军南下支队,开辟五岭抗日根据地。此时,部队发展到9200余人,辖9个支队,并先后成立了江南、江北、粤北和东进4个指挥部,活动地域由东江两岸扩展到广州市郊区、粤赣湘边区和海陆丰地区。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华南日伪军在国民党当局的指使下,拒绝向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缴械,东江纵队遵照朱德总司令的命令,立即向日伪军展开进攻。至9月底,收复城镇60余处,歼灭日伪军1000 余名。

历史贡献

七年中,东江纵队在远离中共中央,难以取得华北、华中抗日根据地战场直接支援的困难条件下,与琼崖纵队、珠江纵队、韩江纵队和粤中人民抗日解放军、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等人民武装共同坚持了华南的抗日战争,经历大小战斗1400余次,歼灭日伪军9000余人。部队发展到1.1万余人,建立了大片抗日根据地,成为华南抗日战场的一支主要力量。

纵队改编

1946年6月,根据国共两党谈判达成的协议,东江纵队主力以及包括珠江纵队、韩江纵队及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等部分骨干北撤山东省解放区,解放战争时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两广纵队。留在广东的人员,一部分后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的骨干。

长篇小说《东江纵队》

作品简介

长篇爱国主义历史小说《东江纵队》由广东省青年作家胡文冰历时五年创作完成,全篇约80万字。故事讲述1938年10月,抗日的烽火在华南燃起,东江地区的龙岗、宝安、惠阳、东莞、增城等地区的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纷纷拿起武器,建立了以坪山客家人曾生为首的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与王作尧领导的东宝边抗日游击队一起并肩作战。龙岗、坪山一带成为革命根据地,经过数年的浴血奋战。抗日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不久成立了东江纵队。在曾生、林平、王作尧等人的领导和指挥下,东江纵队转战东江一带、深入港九敌后、挺进粤北山区,开辟海上战场,成为一支中外闻名、坚强有力的抗日武装,广东人民解放斗争的一面旗帜,为华南和中国抗日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小说着重塑造曾生、王作尧、林平、刘鹏仔、林文雄、黄东和曾向梅等众多有血有肉的东江英雄的光辉形象。全面、真实、艺术地再现了东江纵队当年抗击敌寇、救国救民的光辉形象。

作者简介

胡文冰1972年12月24日出生于江西省宜春市,大学中文本科毕业,系深圳市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剧作家协会会员。曾任记者、编辑,1997年3月至1999年8月在广东省云安县六都镇政府办公室任资料员;1999年9月至2002年4月在广东省云安县林业局办公室任秘书;2002年5月至2004年6月在深圳市龙岗区坪山镇坪环村委会(后改为坪山街道坪环社区居委会)任秘书,2004年6月至2006年7在深圳市宝安区公明街道办任秘书;2006年8月至2008年12月在深圳市龙岗区环保局任秘书科;2009年至2010年至今在深圳市国土局光明分局工作。

胡文冰自幼酷爱文学创作和影视艺术,著有中篇小说《男儿有泪》、《失落的梦》和长篇小说《梦走天涯》、《水爱》、《飞天拐子》、《一夜玫瑰》、《欲望迷城》和长篇爱国主义历史小说《碧血红花》、《东江纵队》及48集同名电视连续剧,30集电视连续剧《大万世居》,30集电视剧《上高会战》,32集电视剧《少年玄奘》,儿童电影《东江少年》,7场话剧《胜利大营救》,大型戏曲《奶妈》荣获深圳市和广东省戏剧创作一等奖,并执导教育题材电影《明月》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1:4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