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东华理工大学
释义

东华理工大学(原华东地质学院)位于南昌和抚州(现在主校区在南昌),创建于1956年。全院占地面积3000亩。校舍建筑面积74万平方米。悠久的办学历程,使东华理工大学发展成为一所理、工、管为主,文、经、法、教兼备的多科性高等学校。东华理工大学是中央与地方共建高等学校,也是省部共建高校。

学校主页:

中文名:东华理工大学

外文名: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简称:东理工

校训:明德厚学,爱国荣校

创办时间:1956年10月16日

类别:中央与地方共建高等学校

学校类型:工科

主管部门:江西省人民政府

学校属性:省部共建高校

现任校长:刘庆成

知名校友:施尔畏

所属地区:中国江西

主要院系:地球科学学院、核工程技术学院、国防科学技术学院

硕士点:65个

院士:10人

学校简介

东华理工大学的前身是华东地质学院。学校位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红土地江西,分为抚州与南昌两个校区。东华理工大学(原华东地质学院)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理工为主,文、管、经、法、教、军兼备的多科性综合大学。它是江西省规模较大、办学层次和类别较为齐全的省部重点共建高校,中国人民解放军 ( 海军 ) 后备军官选拔培训基地,为江西省排名第一的工科重点大学。2004年东华理工大学被教育部评估为全国“本科教学工作优秀学校”。

学校创建于1956年,建校初至上个世纪末,学校为国家部委直属院校。先后隶属于第二机械工业部、核工业部、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经历了地质部太谷地质学校、太原地质专科学校、抚州地质学院、华东地质学院等时期。1999年4月转制为中央与江西省共建,于2001年成为国防科工委(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前身)与江西省政府签署共建协议的第一所高校,正式进入了省部共建高校行列。

学校现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与江西省人民政府重点共建,具有地学和核科学特色,是中国人民解放军 ( 海军 ) 后备军官选拔培训基地。同时学校也是全国首批学士学位和第四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

2010年10月19日,江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在北京签署了共建东华理工大学协议。

建校55年来,学校励精图治,艰苦奋斗,成为中国核工业开路先锋和核燃料循环工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摇篮,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10万余名各级各类专门人才,为中国核军工事业、核大国地位的确立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洗礼中,东理工一路载誉走来。如今的东华理工大学:

——是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名列全省前三名

——是全国少有的在校内建设有国际高级培训中心的高校

——是拥有国际原子能机构8个参比实验室之一的大学

——是被教育部列为国控核类专业战略人才储备培养的11所高校之一,并荣获“‘十五’期间中国核工业培养和输送人才特殊贡献奖”的大学

——成功晋级地质教学“国家队”(获得2008年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全国高校地学类(包括地质、地理、海洋、气象)1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之一的大学

——是江西仅有的两所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的大学之一。也是江西唯一拥有国家重点试验室培育基地的工科大学

——是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质量评估成绩为“优秀”的高校

——是工信部重点依托并与江西省政府共同管理的省部共建重点高校

——是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密切关注、全力支持、重点建设的骨干高校

——是理、工、管三大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和科研实力、教学水平、软硬件设施一流的中央与地方共建重点大学

办学规模

学校已经成为一所以理、工为骨干,文、管、经、法、教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是江西省规模较大、办学层次和类别较为齐全的省部重点共建高校。具有MBA、工程硕士和在职人员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等专业学位授予权和外国留学生招生权。

学校占地30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94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40万册,其中电子图书35.5万册。学校下设20个教学单位。设有本科专业56个(其中6个被列为江西省首批品牌专业),省部级重点学科15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国防重点专业1个,国防军工专业11个(含5个国家管理专业),江西省品牌专业14个,省级精品课程36门。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6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有11个领域的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另有高校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历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

学校建有40个研究所,4个工程研究中心,有国际原子能机构铀矿地质和同位素水文学高级培训中心。设有“核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新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和“放射性地质与勘探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等8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含1个国际原子能机构参比实验室)。拥有在校学生29000人(含留学生)。并与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单位在4个专业合作培养博士生。

科研成果

在悠久的办学历程中,东华理工大学获国家级教学成果2项,省部级教学成果42项,校级教学成果145项。

2005至2010年间,东华理工大学科研成果获国家或省部级奖励54项。其中:国家级奖励9项,省部级奖励43项。共有17项自然科学类、人文社科类科研成果分获省级一、二、三等奖

获各级各类科研项目596项,其中:国际原子能资助项目6项,国家级科研项目3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44项。

发表学术论文近6000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的学术论文7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70余部。

发明专利:10项

院系设置

地球科学学院(核资源工程学院) 测绘工程学院 核工程与地球物理学院 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海军后备军官学院 体育学院 文法学院 艺术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化学生物与材料科学学院 外国语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

理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软件学院 国防科学技术学院(核能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师范学院(教育心理教学部) 研究生部   

师资力量

东华理工大学实施“人才兴校”战略,坚持依法治教、深化改革、优化结构、发展内涵的方针,师资力量雄厚。拥有教职工20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180余人,教授200余人,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530余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170余人,硕士学位585人。有双聘院士10人,博士生导师13人,国家优秀教师4人,省级学科带头人35人,省级教学名师5人,省级骨干教师52人,省部级劳动模范5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4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才8人,第三层次人才4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0人。学校还聘请了100多名知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学校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担任名誉校长。

学校科技实力雄厚。建有40个研究所,4个工程研究中心,拥有“核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新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和“放射性地质与勘探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等8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含1个国际原子能机构参比实验室),以及地质资源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等2个江西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学校是国际原子能机构铀矿地质、同位素水文学高级培训中心和国际原子能机构东亚地区同位素水文数据库主办单位,多位教授受聘国际原子能机构咨询专家。

学校被联合国国际原子能机构指定为铀矿地质和同位素水文学高级培训中心,该校的国家级“分析测试研究中心”被国际原子能机构指定为参比实验室。依托“核设施数字工程实验中心”和“地理信息与数字影像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的“江西省空间信息与数字国土实验室”于2004年2月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实验室,并拥有“核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新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和“核技术及其应用”教育部重点工程中心

学校坚持开放式办学理念,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陆续派出专家、教师出国考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共出访20多个国家、80多批次、220多人次。2006年以来,先后派出10位科学家去日本科技厅就高放废物地质处置问题开展合作研究。与美国、俄罗斯、日本、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校际交流和学术联系,并互派留学人员。与联合国国际原子能机构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建立了长期交流与合作关系。学校还长期聘任国外资深专家来校任教。

学校办学条件优良,教学、生活设施齐备。拥有地质博物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体育馆、艺术楼、游泳池、室内球场、体操房和标准田径场等,学生公寓配置宽带网和电话。学校生均教育资源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部颁标准。学校是花园式校园,先后被授予“全国绿化先进单位”和“江西省园林化单位”。

学校秉承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优良校风,坚持“育人为本、创新是魂、责任以行”的办学理念,坚持“一流教学、一流本科”的建设目标,采取多种举措,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和完善充满活力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几十年来,已为国家培养了近10万名高级人才。在校学生在全国和全省各类赛事中屡创佳绩;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名列全省前三名,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核工业系统“人才培养先进单位”和“2007-2009年度江西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学校党建工作成绩突出,被江西省教育工委授予2000-2003年度和2004-2009年度“江西省高校党建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学校自1956年创建以来,始终牢记办学使命,在光荣而曲折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保持、发展了鲜明的“东理工特色”:艰苦奋斗,为国奉献,构建核军工学科优势群。 伴随着祖国核工业前进的步伐,学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励精图治,勤俭办学,成为中国核工业开路先锋―核燃料循环工程人才培养的摇篮,为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和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学校坚持“服务乃宗旨,贡献即发展”的办学思路,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学研产相结合,密切与地方政府、大型企业的合作关系,通过设立驻外研究院、产业化基地,开展横向科技合作等方式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学校提出了“人才兴校,科技强校”为己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稳定外延,注重内涵拓展和可持续发展,坚持“一流教学、一流本科”的建设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建设“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特色鲜明、部分优势学科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教学研究型的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全国排名

中国校友会网与《21世纪人才报》发布的2011中国大学排行榜中东华理工大学全国排名第200位,江西省排名第五位。

总分:1.41科学研究:2.23人才培养:0.60综合声誉:0.73

重点学科

部级重点学科:

重点学科名称  级别  批准单位  相匹配的本科优势专业

放射性地质与勘探 部级 核工业总公司 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地球化学

水文学及水资源 部级 核工业总公司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环境工程

分析化学  部级 核工业总公司 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

核技术与应用 部级 核工业总公司 核工程与核技术、勘查技术与工程省级重点学科:

重点学科名称  级别  批准单位  相匹配的本科优势专业

矿产普查与勘探 省级 江西省教育厅 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地球化学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 省级 江西省教育厅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省级 江西省教育厅 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系统、土地资源管理

地质工程 省级 江西省教育厅 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省级 江西省教育厅 勘查技术与工程

计算数学 省级 江西省教育厅 信息与计算科学

企业管理 省级 江西省教育厅 市场营销、会计学

应用化学 省级 江西省教育厅 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

计算机应用技术 省级 江西省教育厅 材料学

材料化学 省级  江西省教育厅  材料科学与工程

核技术及应用  省级 江西省教育厅 

科研机构

联合国国际原子能机构指定单位

铀矿地质和同位素水文学高级培训中心

东亚地区同位素水文数据库主办单位

该校“分析测试中心”为国际原子能机构参比实验室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核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放射性地质与勘探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江西省数字国土重点实验室(2004年2月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实验室)

江西省质谱与仪器重点实验室

“地球环境”实验室(科技部国际合作基地和江西省国际合作基地)

工程中心

放射性地质实验教学国家级示范中心

“核技术及其应用”教育部重点工程中心

地质资源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

核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校区分布

东华理工大学分为南昌校区抚州校区,2010年开始学校将南昌校区作为校本部发展。其中抚州校区又分为本部(2009年之前的2本在抚州,2010届长江学院3本在抚州)、北区(专科和海军国防生在这里。【注】:国防生上课在本部,北区是他们住宿及训练的地方)和南区(全称南湖小区----生活小区:四栋教师居住楼;五栋学生居住楼;一栋艺术楼,内含两个食堂一个自习室以及部分文法艺专用教室。【注】:2010年之前的研究生的居住区,和国防生一样在本部上课);南昌校区:2010届大部分二本新生和2010届所有研究生在南昌校区,但经济与管理学院,文法与艺术学院,体育学院及会计专业的国防生仍然在抚州本部 。

抚州校区地址: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 学府路56号

南昌校区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兰大道418号(昌北-下罗)

历史沿革

20世纪50年代中叶,党中央作出了发展原子能事业的伟大决策。为了解决寻找铀矿的技术人员问题,国家第二机械工业部于1956年6月创立太谷地质学校,这就是东华理工大学的前身。

1958年6月 经教育部批准,在太谷地质学校的基础上,建立了太原地质专科学校(本科),校址由山西省太谷县城迁往省会太原市。

1959年9月 二机部(国家第二机械工业部)决定,学校迁至邻近某特大型铀矿区的江西省抚州市,校名改为抚州地质专科学校(本科)。

1969年至1973年 受“文革”的影响,学校停办。

1974年 开始筹建复校。其间培养了三届中专生。

1978年4月 复办大学,校名为抚州地质学院。

1982年1月 更名为华东地质学院。学院是全国第一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和第四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99年4月 学院由中国核工业总公司转属地省管理,实行江西省人民政府与国防科工委共建,以江西省人民政府为主进行管理。

2001年,东华理工大学成为国防科工委(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前身)与江西省政府签署共建协议的第一所高校。

2002年1月 江西省国防科技工业学校并入东华理工学院。

2002年4月 经教育部批准,学院更名为东华理工学院。

2006年,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江西省政府双方签订了共建东华理工学院协议,东华理工学院国防科技学院同时挂牌成立。

2007年1月 经专家组讨论通过,同意东华理工学院更名为东华理工大学。

2007年5月18日 学校正式挂牌,成为东华理工大学。

2009年,中核集团与江西省政府签订共建东华理工大学的协议,双方共同推进学校的建设与核类人才的培养。这是中核集团首次与省级政府共建一所大学,也是江西省首次与央企共建大学

2010年10月19日,江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在北京签署了共建东华理工大学协议

东华理工大学在5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为国家培养输送了30000余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专门人才,他们绝大部分成为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和国家经济建设部门的技术骨干或管理骨干。涌现出包括长江学者和大学校长在内的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和专家,为共和国的国威和军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另外,东华理工的校庆日和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破成功是同月同日,为10月16日

校训校歌

校训:

明德厚学,爱国荣校。

校歌歌词:

我们从太行走来,扎根在红土地上,伴随着核工业前进的步伐,在艰辛中奋斗成长。

我们在这里耕耘,育英才薪火相传,在科学的海洋里探珠摘贝,用青春放飞理想。

我们从这里走出,奔向那四面八方,投身到国防军工现代化建设,在创业中铸就辉煌。

啊,这就是东华理工,为了祖国的繁荣和富强,明德厚学,爱国荣校,向着美好的明天,展翅飞翔。

简称-东理

东华理工大学之所以起名东华,因东华往往寓意东方华夏,传故宫东华门“纵九横八”,是个逢凶化吉之 地。清代大型编年体史书《东华录》,就因清国史馆设在东华门内而得名。诸如“轩辕之地东方,苍雾灵洲以北,大洋深处有片海域,渊深浩瀚,海中有大洲,物华天宝,名为东华洲”、“传东华者,以帝君东华至真之气化而生也,分治东极,居东华之上也”都有富贵华容之意。东华理工大学简称东理有跟懂礼谐音,给人知书达理印象,也暗意明德厚学,要树好“东理”的知名度,关键还在于我们的内在发展,维护“东理”声誉。

历任校长

1956-1958 太谷地质学校 王 涛

1958-1959 太原地质专科学校 王 涛

1960-1969 抚州地质专科学校 程 平

1973-1978 抚州地质学校 王 涛

1978-1981 抚州地质学院 王 涛

1982-1983 华东地质学院 王 涛

1983-1988 华东地质学院 王 祥

1988-2001 华东地质学院 李学礼

2001-2002 华东地质学院 周文斌

2002-2004 东华理工学院 刘庆成

2004-2006 东华理工学院 刘庆成

2007.10.16~ 东华理工大学 刘庆成

校友名录

核工界

周文斌,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才、 著名水文地质和核废料处置专家、 南昌大学校长。

郭冬发 国际原子能机构特派员、赴伊拉克核查成员之一、 中国铀矿地质研究院研究员。

王 森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

牟庆山核工业西北地质局局长。

何剑 中核建设集团(部级央企,原核工业部,国家第二机械部)规划控 制部主任、核工业工程勘察院院长。

陈跃辉 中国国核海外铀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中国核工业地质局副局长。

孙习康 中国核工业地质局副局长。

徐开云 核工业华东地质局副局长 、核工业地质大队总工程师。

张天恩 核工业干部学院院长。

刘绪良 核工业西北地质局副局长。

李胜祥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地质所所长。

董利明 核工业甘肃地质局局长。

岳永华 辽宁省核工业地质局副局长。

李子颖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院长。

陈安平 核工业二O八大队总工程师。

刘成林 第四届黄汲青地质奖 现任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海洋与非金属矿产研究室主任。

宋绍铭 浙江有色地球物理应用技术院院长。

庞兴才 核工业西南建设集团董事长。

李辉良 核工业西南勘察设计院副总经理。

张晓伟 核工业工程勘察院院长。

彭友君 北京城建勘测设计院总工程师。

闫德刚 北京航天勘测设计院总工程师。

曹继伦 云南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院长。

金有生 陕西核工业地质调查员院长。

史红卫 江苏中泰工程勘测有限公司总经理。

何观生 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局总工程师。

刘宗昌 辽宁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马履晋 山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

科学界

龚健雅 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武汉大学首批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982年毕业于我校测量系。

施尔畏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著名化学家。

应明生 清华大学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博士生导师(201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

王耀南 湖南大学电信学院院长(201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

李子颖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院长(201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

侯增谦 井冈学者特聘教授(201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

雷怀彦中国科学院兰州研究所气体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 美国科学协会会员、 农工民主党甘肃省副主委、 博士生导师。

周世健 江西省科学院副院长。

赵少荣 1997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第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奖,武汉大学教授,曾成功中期预报1996年云南丽江大地震。

钟敏 中科院动力大地测量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中国知名地理信息产业专家、南方测绘集团总工程师、南方数码总经理谢刚生教授。

国家“千人计划”、美国Old Dominion大学终身教授、德国洪堡基金获得者、桂林理工大学副校长周国清教授。

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刘国祥教授。

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国务院学科评议组通信评议专家、中南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系书记刘庆元教授

政界

李智富 中共抚州市委常委、临川区委书记

肖 斌 湖南省信息产业厅总工程师、党组成员,现任衡阳市市长。

潘建明 国务院秘书二局副局长。

刘开勇 中国丝绸进出口总公司(副部级央企)

党委书记,历任重庆市经委副处长,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副总经理,中国唱片总公司副总经理,

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辽宁省国资委副主任兼辽宁省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刘爱才 湖南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

陈卫民 江西省委副秘书长、省委省政府接待办主任。

饶剑明 江西省民政厅副厅长。

宋史刚 甘肃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第四届黄汲青地质奖。

丁式江 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副厅长。海南万宁市长,第四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周锦中 江西煤田地质局副局长兼江西中煤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

杨军元 湖南永州冷水滩区委书记。

尧希平 上饶市委副书记。

杜锦湖 原吉安地委副书记。

许玩宏 惠州政协副主席。

陈卫民 萍乡市人民政府市长。

吴凤雏 抚州市人大副主任。

马旭 成都金牛区区委书记。

商界

方 励,美国劳雷工业公司总裁(世界上最大的集地球物理仪器开发与销售为一体的地球物理仪器公司),辽宁大连“5.7”空难飞机黑匣子成功打捞者,1982年毕业于华东地质学院(现东华理工大学)应用地球物理专业,在我校和中国地质大学设立了“方励奖学金”。

赵炳申 全国人大代表、 中国银行河南省分行行长。

魏云龙 南昌顺外农工商联合总公司总经理。

左 飙安徽省环太金属矿产进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长、天霖助学金捐助人。

李东升 深圳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冠美集团董事长。

任新华 江西新瑞丰生化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志 广东科诺电力岩土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

凌均威 湖南华湘房地产综合开发公司总经理。

徐地华 广东正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康仁 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总裁。

张国栋 湖南正清集团总裁。

周群 深圳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惠州深能投资控股公司总经理。

邓小兵 惠州市明晶玻璃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恩元 深圳昌恩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教育界

丁联池 原南华大学党委书记。

陈康民 上海理工大学校长。

李明 长沙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

黄新建 南昌大学总会计师。

齐福荣 防灾科技学院院长。

周国清 桂林理工大学副校长,美国Old Dominion(奥多明尼昂)大学终身教授、德国洪堡基金获得者。

罗嗣海 江西理工大学常务副校长。

蒲守智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副院长。

黄唯平 南开大学化学系副主任。

陈南 广州大学环境与工程学院院长。

刘春平 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防灾科技学院副院长,九三学社湖南省副主委。

黄志勇 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系主任。

王耀南 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导、院长 ,07年度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

赖绍聪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大地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第四届黄汲青地质奖。

金德甫 德国慕尼黑技术大学教授博导。

朱建阳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许统生 江西财经大学知名教授 博导。

曾广兴 南昌大学知名教授,博导,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

其他

贺金衡 Access专家,2003当选微软"最有价值专家"(MVP)。

东理工大事记

2001年6月30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和国防工科委共建该校签字仪式在南昌市举行。国防科工委副主任、中国原子能机构主任张华祝和省政府副省长胡振鹏在仪式讲话并分别在协议上签字。

2001年7月,学校与香港网大公司签订合作办学协议书,共同开办华东地质学院网大国际学院(独立二级学院),现为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

2002年1月1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教授受聘该校名誉校长仪式在南昌举行,副省长胡振鹏出席仪式并向钱院士颁发了省政府聘书。钱七虎院士为总参科技委副主任、少将军衔、全国政协委员。

2002年1月15日,省国防科技工业学校并入该校,当日,南昌校区挂牌。

2002年3月6日,该校分析测试研究中心报送的“地热水样品化学分析实验室比对项目”420个数据全部正确,100%被接受,获18国实验室比对项目第一名,该测试研究中心被国际原子能机构指定为参比(仲裁)实验室。

2002年4月18日,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华东地质学院更名为东华理工学院。6月8日,学校隆重举行新校名揭牌庆典。

2003年6月16日,抚州师范专科学校并入东华理工大学。

2004年3月9日,校教学实验大楼工程被中国建筑业协会评定为 2003年度国家建筑业最高奖———鲁班奖,是江西高校中唯一获得该奖项的工程项目。

2004年11月13日至19日,国家教育部对该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进行实际考察和评估。专家组对该校的本科教学水平给予充分肯定,用“六个没有想到”给予了高度赞扬。

2005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在学校成立后备军官选拔培训基地。学校被中国人民海军确定为招收国防生定点高校,并下达了2005年国防生计划。同年5月,举行了共同培养国防生签字仪式。

2005年2月28日,省教育厅公布了2003-2004年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结果,该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全省70所大中专院校中综合得分排名第二,被评为江西省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

2005年7月21日,中核集团与该校签订合作框架协议。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向东华理工大学预定急需的核资源勘查与核技术等领域博士生61人、硕士生256人以及本科生1000多人。

2006年初,教育部函告东华理工大学:学校被列为国控核类专业战略人才储备培养的11所高校之一。在核类专业人才培养领域,东华理工大学正式跻身国家队。此前,学校还荣获了“‘十五’期间中国核工业培养和输送人才特殊贡献奖”。

2006年4月8日,中俄高放射性核废料处置首次实质性合作在该校启动。该校名誉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俄罗斯科学院科拉中心矿山研究所所长、国家科学院院士梅尔尼科夫代表两国专业学会和科研院所在合作协议上签字。

2006年10月16日,该校隆重举行建校50周年庆祝大会。国务委员陈至立发来贺信,向全体师生员工和海内外校友表示热烈的祝贺。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省委书记孟建柱、省长黄智权、副省长孙刚、中核集团总经理康日新、中核建设集团总经理穆占英、国家教育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等分别发来贺信或题词。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政委邬华扬中将,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原子能机构主任孙勤,中共江西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舒晓琴,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胡振鹏,中核集团公司纪检组组长、中核集团公司党组成员王森(校友),省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漆权,抚州市委书记钟利贵,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长哈米多·乌尔谢达,校友代表、美国劳雷公司总裁方励等领导和嘉宾出席庆典并发表讲话,和全校三万余名师生校友一起庆祝该校50华诞。

2006年12月28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国防科工委共建东华理工学院协议签字仪式在北京举行,国防科工委副主任陈求发、副省长孙刚出席签字仪式,并分别代表国防科工委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在协议上签字,同时为东华理工学院国防科学技术学院揭牌。

2007年5月18日,东华理工大学揭牌庆典隆重举行。省政府副省长胡振鹏、原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兼国家原子能机构主任、现国防科工委专家咨询委副主任张华祝、原国家教委党组成员、国家语委党组书记朱新均,海军政治部副主任渠承军少将、解放军总参谋部科技委副主任、名誉校长钱七虎院士、江西省政协副主席刘运来等和100多名嘉宾和全校师生一起欢庆揭牌。

2007年6月,该校乐长高教授主持的《离子液体在药物和药物中间体合成中的应用研究》荣获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此外,李荣同副教授主持的《菌核侧耳东华虎奶-1号人工驯化及栽培技术研究》获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2007年7月19日,该校荣获“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牌匾,成为首批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建设单位。

2007年8月15日,该校“江西戏剧资源研究中心”正式列入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

2007年12月31日 从《北京科技报》获悉,该校陈焕文博士发明的"EESI-MS的新技术"入选该报推出的"2007中国科学十大发现",跻身前三名,受到媒体的热点关注和高度评价。

2009年,中核集团与江西省政府签订共建东华理工大学的协议,双方共同推进学校的建设与核类人才的培养。这是中核集团首次与省级政府共建一所大学,也是江西省首次与央企共建大学。

2009年5月13日 由中央电视台、海政电视艺术中心等联合摄制的22集电视连续剧《中国国防生》在东华理工大学南区开机拍摄,该剧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驻南昌航空大学、东华理工大学选培办推动摄制的。作为国内首部涉足国防生题材的电视剧,《中国国防生》涉及国防生的训练、学习、生活和爱情,反映了国防生的思想从迷茫到坚定的成长和转变过程,展现了国防生献身国防的坚定信念。

2009年10月22日 英国《自然》(Nature)杂志报道了该校陈焕文教授研究团队关于“粘稠物检测”质谱方法的创新成果,这是该期《自然》“研究亮点”报道唯一的中国科学家的研究成果。

2010年6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江西省委书记苏荣、省长吴新雄,抚州市委书记甘良淼、市长张勇等省市领导陪同下,莅临东华理工大学视察受灾群众安置工作,慰问入住学校的父老乡亲,看望奋战在安置一线的师生员工,并对东华理工大学救灾工作十分满意。

3月,该校“江西省核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被批准为2009年新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依托该校的江西省核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10月获准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学校现代质谱实验室获批为省级重点实验室。

2010年10月19日,江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在北京隆重举行共建东华理工大学签字仪式。国防科技工业局胡亚枫副局长、江西省孙刚副省长分别作了讲话,并在共建协议上签字。为落实省、局共建协议,该校先后与中核四〇四有限公司、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中核兰州铀浓缩有限公司等签署人才培养与科技服务合作协议,校企携手共促核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2010年,学校核科学与技术、中国语言文学等12个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学位授予权获批,使该校学术型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从2个增加到14个。按二级学科计算,该校学术型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二级学科从30个增加到65个;该校在环境工程等5个领域获得专业型硕士学位授予权,这使该校专业型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领域从5个增加到10个。

2010年10月,该校两篇科技论文首次入选2009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 ”。

在2010年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全国高职院校测绘技能大赛中,该校参赛队分别获得综合项目第一名和团体总分一等奖的佳绩。

专家评价

2004年教育部对该校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评价六个没想到:学校变化如此之大,办学条件如此之好,教学成果如此之多,对国家贡献如此突出,教师如此爱岗敬业,评建氛围如此浓厚。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7: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