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东和乡
释义
1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东和乡

东和乡位于诸暨市东南部,东邻陈蔡镇,南邻浬浦镇,西邻浣东街道,北邻枫桥镇,赵家镇。1956年为东和乡,1958年属枫桥公社,1961年设置东和公社,1983年复为东和乡,1992年金王、舞凤乡并入。总面积64.46平方公里,有7760户,22115人。辖15个村民委员会。乡政府驻地王家宅村,距市区中心19公里。

简介

东和乡邮编:311801 代码:330681201

东和乡辖15个行政村:大林村、冯蔡村、凤联村、里娄沟村、龙溪村、三坞村、上梧岗村、施坞闹桥村、十里坪村、王家宅村、新篁村、姚邵畈村、友谊村、章梅塔村、子和村。东和乡面积64.46平方千米,人口2.27万人(2005年底)。2006年,辖40个行政村:东一、蒲里坞、汪家坞、朱坞、卓溪、朱村、下姚、上姚、岩畈、古有贤、章坞、塔塘、邵家坞、吴屋畈、凤山庄、小坑、梅店、金王、溪头、新桥头、外娄沟、里娄沟、篁村、王六、施家坞、冯蔡、吉竹坑、上蔡、闹桥、下步溪、中步溪、上步溪、上梧岗、施坞、大林、杜家坞、杜坑、八字桥、尚典、梨树坞。乡政府驻为东一村。

地理特征

地处诸暨东部低山丘陵区,地势自东南向西北倾斜。东部走马岗海拔835米,南部九峰山海拔373米,西部天马山海拔302米,北部石基坞岗海拔272米。河流左溪、右溪等经栎桥江入枫桥江。矿产有黄金、水晶、大理石及铜铅锌等。森林资源丰富,有林地面积95488亩,有松、杉、竹等用材林。有耕地面积12872亩,其中水田8723亩,旱地4149亩。

东和乡交通便利,县道枫桥至嵊州谷来公路、浬舞公路、石砩至闹桥公路过境,交通网日益发达。有邮政代办所2处,1994年开通程控电话,1996年开通光缆电话。有文化站、老年活动室。

东和乡低丘陵坡较多,适宜于发展以种植业为主的一优二高农业,通过实施“两万三千”亩工程,重点抓好两个万亩基地和三个千亩基地建设,较好地发展了东和山区农业区域经济效应。一是加快实施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浙江诸暨十里坪万亩有机茶良种示范基地。现已有211.33公顷。二是加快了省级林业特色基地—诸暨市东和乡白哺鸡竹良种。三是继续扩大吊瓜、香榧和高山蔬菜等农产品基地的规模。全年吊瓜种植面积达到300公顷,新种植得香榧12公顷,高山蔬菜37.33公顷。现全乡已形成了有机茶、象牙笋、吊瓜、香榧、高山蔬菜等多种特色产业竞向发展的良好局面极大地提高了土地资源的产出率,为山区群众增加收入提供了新的选择空间。

工业经济

由于受地理环境、交通设施、信息、人才、资金诸多因素制约,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发展经济步履维艰。但东和人民以不屈不挠的精神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艰苦奋斗,合力兴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乡政府咬紧牙关,克服资金困难等实际大搞基础设施建设,全乡主要公路全面硬化,通讯设施明显改观,投资环境日益改善,极大地提高了广大群众发展工业经济的积极性。东和乡已初步形成了轻纺织布、家具、竹藤器加工等三大块状经济新格局,共有各类工业企业16家,以工程塑料、五金化工、针织服装、矿山机械、药用包装等为主导行业。2006年全年实现工业产值6.06亿元,实现销售5.90亿元,利税7961余万元。

(一)轻纺织布业:东和乡拥有各类纺织机械4841余台(其中包括先进的小剑杆2354余台),从业户数达1020余家,总产值达52904万元,主要为本地及枫桥、东一、全堂等地轻纺经营户加工坯布。年产各档化纤、棉织布13920余万米,轻纺经营户以"金王纺织厂"为骨干龙头企业。金王纺织厂创办于1986年,主要经营化纤、棉织坯布。现有固定资产1275万元,牵经车7台,网络丝机260锭,自有剑杆织机40台,外加工机台390余台,年产各档坯布1950余万米。有力地带动了当地轻纺产业的发展。

(二)电子产业:2005年,东和乡党委政府引进浙江省汇大平板显示有限公司,公司所在地为王家宅村,建筑面积为18560平方米,公司总员工50余人,年产电脑主机8000余台,实现产值986万元,销售957万元,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三)珍珠产业:浙江福来喜珍珠有限公司是一家外资企业,公司建筑面积20670平方米,员工55人,年产各类珍珠首饰40余吨,实现产值2286万元,销售2218万元,产品以外销为主。

效益农业

东和乡低丘陵坡较多,适宜于发展以种植业为主的一优二高农业,已初步形成食用笋、蚕桑、茶叶、板栗四大拳头产品。其中桑园面积达2350亩,蚕茧产量居全市第一位。茶园面积达4893亩,名茶制作具有一定规模,已实施开发有机茶良种示范基地3000亩。食用笋面积达三万余亩,其中白哺鸡竹笋(俗称象牙笋)面积达1.55万亩。年产象牙笋1.8万吨。

因盛产竹笋,东和先后被评为浙江省"白哺鸡竹之乡"、绍兴市"象牙笋之乡"、诸暨市"食用笋之乡",“浙江省森林食品基地”,“绍兴市绿色农产品基地”;基地注册的“玉芽”牌象牙笋被认定为“浙江省绿色农产品”、“绍兴市绿色农产品”。2002年被评为“诸暨市著名商标”。东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出的象牙笋粗壮、鲜嫩、白净,以“肉嫩、味鲜、形美”成为笋中佳品,是名符其实的绿色食品,更是营养丰富的保健食品。在产销旺季,香港、上海、安徽、江苏、宁波、德清、安吉、临安、绍兴等地食用笋经销商云集东和,食用笋市场便热闹非凡。东和乡农办推广了象牙笋“春笋冬出”技术,10月份就能供应鲜美可口的象牙笋,达到了“四季有笋”的要求。

森林资源丰富,有林地面积85446亩,有松、杉、竹等用材林。有耕地面积15228亩,其中水田8894亩,旱地6334亩,2006年粮食总产量9600吨。农业总产值7339万元。农业产业化进程也较快,现有干、水果、养殖等基地48个,主要产品有板栗、香榧、梅子、苹果、黄花梨、贡枣、李子等。有高山蔬菜基地800余亩。天麻基地100余亩。吊瓜(又名栝楼子)基地5000亩。

社会名人

奥运功臣——金华欧

金华欧,1933年出生,诸暨市东和乡人。国际A级射击裁判,早年担任杭州市射击教练,是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射击冠军吴小旋的启蒙教练之一,因此而被杭州市体委授予“杭州市体育运动特殊贡献教练员”称号。曾多次担任国际射击大赛的裁判和裁判领导工作。参与了《射击普及训练教材》、 《射击比赛裁判法研究》、 《射击业余训练大纲》的编撰工作。

最早提出新矛盾分类法和矛盾转化多样性观点的学者——姚伯茂

姚伯茂,1937年生,诸暨东和乡姚上村人。1962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历任上海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院长、上海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人文科学论坛》主编和全国辨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理事等职。

1964年,姚伯茂在《人民日报》上发表题为《浅平评关于“一分为二与二合为一”的讨论》的学术论文,在中国哲学界首次提出新的矛盾分类法和矛盾转化多样性的观点,引起毛泽东的关注,指示在报刊上展开讨论。

姚伯茂先后发表论文100多篇,主要著作有《对立统一学说新论》 、《科学技术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等。

2 广西壮族自治区凌云县东部石山区东和乡

基本信息

东和乡是1984年组建的新乡,位于凌云县东部石山区,东与逻楼接壤,北与加尤毗邻,凌云----凤山公路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全乡总面积148平方公里,石山面积占98.3%,耕地面积11542亩,人均公0.9亩。辖8个村民委员会、131个村民小组381个自然屯,境内居住有壮、汉、瑶三种民族3017户12040人,农民人均纯收入公732元。由于自然界条件异常恶劣,被俗称为“四无”乡。

自然资源

东和乡党委、政府带领全乡广大人民群众,坚持走“以种促养,劳务输出,石材加工”的发展路子,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在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引导群众进行生态建设。力争从根本上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

东和乡群众素有养殖猪花的传统习惯,“东和猪花”毛色光亮,体态肥壮在市场中赫赫有名,深受玉林、贵港等地老板的青睐,已成为全乡群众经济增收的支柱产业。为了提高猪花的市场竞争力,全乡大力推广长白、约克及杜洛克等优良种猪,鼓励群众积极饲养母猪发展猪产业,并已形成规模,现全乡共有母猪3900多头,实现户均养母猪1.5头,年产猪花6万只以上,产值达550万元,在凌云县泗城农贸市场猪花交易中“东和猪花”就占市场交易的60%。

经济发展

由于地处大石山区,适宜山羊养殖,乡党委、政府在注重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鼓励群众利用世行贷款等办法大规模养羊,提高家庭收入,现全乡山羊存栏12300只,全年山羊出栏19000只,产值达430万元。

劳务输出是东和群众经济收入的主要途径,由于东和民风纯朴,群众素质普遍较高,他们凭着一技之长在劳务输出市场大显身手,多从事建筑、运输、餐饮等行业,年输出3000人以上,占总劳动力的60%,年收入达600万元。

东和石材资源异常丰富,得开独厚的自然条件造就了众多的民间能工巧匠,他们的石雕技术创造出一座座精美的石碑、石条、石桌、石凳。气势不凡的百色起义纪念馆广场地面石板,大部分是用东和石材铺就,现全乡建有石场五座,石材产品销往全区各地,美名远播,而亟待开发的矿产资源金属镁、硫磺矿更是价值不菲,蕴藏量十分丰富,有其无限的发展潜力。

近几年来,东和乡党委、政府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轰轰烈烈的“九大会战”成绩斐然,全乡的基础设施及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但自然环境恶劣,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任重而道远,乡党委、政府正与全乡广大人民群众以崭新的姿态,昂扬的斗志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共同描绘二十一世纪的发展蓝图,我们相信,东和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3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东和乡

位于互助土族自治县县境东北部,距县府驻地15千米。人口1.7万人,以汉族为主,土族占总人口的10%,还有藏族。总面积98.5平方千米,辖宋家庄、尕寺加、柳树沟、克麻、姚家沟、小桦林、元山、山城、李家庄、大庄、魏家滩、袁家庄、麻吉、新庄、大桦林、黑庄、朱家台17个村委会。1949年沿旧制设东和乡,1958年并入沙塘川公社,1961年分设东和公社,1983年复设东和乡。

4 山西省长治市长治县东和乡

简介

东和乡位于长治县城西南,陶清河下游,乡域面积33平方公里,全乡21个行政村,总人口21000余人,5500余户,耕地面积21000余亩。东和乡党委下辖28个党支部,其中21个农村支部,7个企事业支部,全乡党员976名。

1962年设东和公社,1984年改乡。207国道、韩白公路过境。辖东和、中和、西和、寨沟、琚家沟、曹家沟、辛呈、南和8个村委会。农业主产小麦、玉米、谷子。

全乡半山半川,南部为山区丘陵地貌,经济比较薄弱,主要以传统种植业为主,北部为平川,农业方面有蔬菜种植传统,养殖业发展较快,工业以建材行业为主。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14404

男 7218

女 7186

家庭户户数 3649

家庭户总人口(总) 14319

家庭户男 7136

家庭户女 7183

0-14岁(总) 3423

0-14岁男 1757

0-14岁女 1666

15-64岁(总) 10020

15-64岁男 5062

15-64岁女 4958

65岁及以上(总) 961

65岁及以上男 399

65岁及以上女 562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13609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5:3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