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东海文庙 |
释义 | 东海文庙座落在丰顺县城内环路(206国道)外的东海路,向东过华香桥(东门桥)再走一里路, 就可以到外环路。外环路内属埔河居委,城外属东秀管理区。东海路沿溪而筑,是连接内环路、外环路的交通要道,至外环路外,向东分出三条岔路:东路直通东秀管理区,东北两条路分别延伸至新安村和东联镇。埔河居委,虽然位于内环路(206国道)以外,但还属城区而非郊区;下辖双河街、东海路、楼下坝街等。 丰顺县汤坑镇东海文庙dung-hoi-vun-mio;Confucius' Temple 东海文庙面向文水溪,文水溪源自东联镇,流经东秀管理区,于埔河居委辖区内,纳北源“虎局水”,形成交汇双流的景观。 丰顺县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海文庙位于丰顺县汤坑镇双水河畔。又名文昌庙、孔子祠。经查考,该庙建于明熹宗天启元年(1620年),梁上有“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重修”字样。文庙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里面有一座文昌阁,高达20多米的三层建筑,以“堂”、“横屋”设置,墙彻空心。文昌阁呈六角形,木质结构,造型美观古朴,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六根朱红色柱梁支撑琉璃瓦顶,壁绘彩凤,檐缀垂莲。原庙顶端有个彤红色大葫芦为冠,融合儒道佛三家特色。庙塔所有梁柱均以钩榫衔结,不用钉铆,是我国古代建筑工艺之精华。 原庙坛上木雕“魁星点斗”神像,高约150公分(一米余),右手高擎笔,直指钟山远处,双目炯炯有神。东海文庙曾有门联曰:“东曦暖池、海镜涵天”。 乾隆三年(1738年)析揭阳县蓝田都、海阳县丰政都建丰顺县,乃割揭阳学额2名、海阳学额5名入丰顺。同治六年(1867年)江苏巡抚丁日昌(汤坑镇人)向朝廷捐银1万两,奏准奉旨加丰顺县文武永远学额各一名。 清光绪丙午年(公元1906年),废科举,兴学堂,乡人徐简庵等在华侨中募集捐款,于“文庙”旁创建“东海学堂”,抗日民族英雄徐名鸿10岁时就读于该学堂。 东海学堂现已改建为丰顺县东海中学,东海中学校舍完整,设备先进,师资力量雄厚,人才济济。学生来自周边的新安村、腊坑村、虎局村、大山背村、大湖洋村、乌涂湖村、石坑村,及汤坑镇、东联镇等地,达1000多人。目前,修缉一新的埔河文庙与新建的丰顺县东海中学互相辉映,蔚为壮观。 丰顺县政府正致力于将东海文庙周边的埔河居委辖区、新安村,打造成“东海教育基地”。目前,在东海教育基地,已经集中了:东海中学、丰顺县电视大学、东海电视大学、丰顺县职业技术学校、广东省粤东高级技工学校(丰顺分校)等五所普通中学以上学校,并计划于新安村桐树下选址筹建丰顺县岭东高等专科学院。有这座历史悠久、闻名遐迩的东海文庙作傍,利用其知名度办学,东海教育基地的建设必将如虎添翼,为打造丰顺文化名城,起到更重要的地位,有利于促进丰顺文化可持续发展。 潮州八邑之一历史悠久丰顺县是潮州府最晚建立的县,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相比潮州府先建立的县,落后不少。在清代和民国,各项建设进展非常缓慢,于建县后第四年(1741年)才设立主管县内教育事业的“儒学署”;清乾隆九年(1744年),丰顺县学宫创建于丰良镇北门外偏西(今丰良初中旧址)。解放后,丰顺县各项教育基础设施大步加速了建设进程。 乾隆年间正是潮州八邑形成的时候,丰顺县建县前,潮州府虽管辖八县,但闻名四海的潮州八邑之说,却定型于丰顺建县之后。大埔县在丰顺建县之前,已存在于潮州府,但却与后来出现的潮州八邑之说无关;南澳县于民国三年(1914年)之前,不仅不是一个县,而且根本没有全岛归属潮州府,所以不可能把福建省的南澳厅也归入古潮州八邑。 丰顺县在清代虽然是潮州府最晚建立的县,但并不代表,丰顺这块土地是新辟的。很多证据表明,丰顺县反而是古代粤东地区,最早设立隶属于中央政府的,地方行政管理机构的地方所在。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设立的戍卫机构“揭阳戍”,旧址就在今丰顺县县城汤坑镇的西郊。现在可以看到,有确切记载的还有: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析海阳县永宁、延德、崇义三乡,重置揭阳县,县治就设置在今天丰顺县的阝留隍镇。丰顺县建县的前身,至少可以追溯到宋宣和三年的揭阳县。甚至,畲族有:在公元前1095年周公分封龙麒41代孙,在广东潮州府丰顺县凤凰山为侯,建立诸侯国的传说。 南宋时,蓝田都出了一名进士,名早郑国翰,他曾辞官归里,在飞泉岭下筑“蓝田书庄”,招集生徒讲学,又在岩侧建“揽胜亭”,以观瀑景。《潮州府志》亦载,被闽南、台湾人奉为开漳圣王的陈元光(657—711),原籍揭阳县贵人村,其地址也在今丰顺县境内。据考证,隋唐时的粤东俚族(俚族或许是今天畲族的)首领杨世略,出生在蓝田隘的飞泉径,亦今丰顺境内。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