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东风镇 |
释义 | 1 陕西省陇县东风镇东风镇,古称娘娘庙,位于陇县最东部,2001年与原麻家台乡合并,北邻甘肃省灵台县,东接陕西省千阳县,南邻陕西省陈仓区及本县八渡镇,镇政府驻地东风村,距县城15公里,境内地域辽阔,山、川、塬相间,宝中铁路、省道212和千陇南线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全镇辖17个村民委员会,120个村民小组,1个办事处,1个居民委员会,5755户,19754人,其中农业人口18338人,劳动力9280个,全镇土地总面积159.8平方公里,有耕地6万亩,其中水浇地0.96万亩,人均耕地3.3亩。 2011年,将原杜阳镇的下凉泉等10个村划归东风镇管辖,镇政府驻地东风街村。区划调整后相关资料有待更新。 ◎ 概况东风镇位于陇县东南部。东邻千阳县,南接陈仓区,北与甘肃省灵台县接壤。面积159.8平方千米,共4580户20078人(2008年前后),其中农业人口16690人,城镇非农业人口3388人,镇区人口5030人。辖1个社区、17个行政村,120个村民小组。镇政府驻东风街村,距县城15千米。镇域北部为浅山区,中部是千河谷地,南部为台塬,南北狭长,东西较短。宝中铁路和212省道公路过境。洞子村磨沟原西周村落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沿革古称“娘娘庙”。1954年设娘娘庙区,1958年建红旗第三公社,1961年改名东风公社,1984年改乡。1986年经陕西省民政厅批准设镇,是陇县最早的建制镇。1996年,面积81.1平方千米,人口1.7万人,辖东风街、福陀、窑场、峪头、后沟、枣林寨、南村、赵家山、洞子上、苏家坡、李家山、老观窝、夏家湾、史家湾、普乐原、西沟16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2001年,撤销麻家台乡并入东风镇。 ◎ 自然资源畜牧、果品、烤烟、蚕桑、制种是本镇的主导产业。大家畜牧存栏6991头,羊存栏9890只,其中奶牛存栏4638只,奶山羊存栏6573只,年交售鲜奶10406吨,现有果园8810亩,其中苹果园7545亩,梨园1096亩,普乐塬、后沟两村红富士苹果味美香甜,远销四川、广东等地;蚕桑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已建桑园3500亩,群众收入稳定;全县最大的油菜制种基地处于梨林河畔,每年可向社会供应优质油菜籽20余万斤;药材、干杂果、烤烟及劳务输出也是本镇重要的的经济增长点。 该镇地质资源尤为丰富,主要有原煤、石灰石、粘土、陶土等,共有工矿企业12个。秦源煤业有限公司设在尧场村,耐火材料和机砖也是企业主营产品。 ◎ 城镇建设镇域内设初中一所,小学16所,有教师202名,在校学生3178人,初中升学率85%,有文化交流中心市场1个,无青壮年文盲,有线电视入户率45%,固定电话3679部,移动电话信号覆盖率75%,设有中心卫生院1个,各村也设有医疗服务室。 2 内蒙古自治区开鲁县东风镇东风镇位于开鲁县东部22.5公里处,是通辽到开鲁县必经之地。地理位置在东经121°34′,北纬43°40′处。总区域面积23.57万亩,其中耕地面积5.3万亩,荒沼面积人9.9万亩,有林面积3.6万亩,森林覆被率15%。 东风镇的“东风”有地处开鲁县东部、祝福之意。全镇有2673户、10110人,其中农业人口2393户、3986人。 东风镇辖14个行政村,所在地为东风村。属西辽河灌区,西辽河分支从镇经过,另有两条干河。处于松辽平原的凹陷地带,地表略见起伏,局部低洼。自东向西中部为平原,两侧为坨沼。集通铁路、国道303线横贯全境。各村全部通邮、通路、通电、通电视、通电话。 东风镇属农贸集散地,基础产业是农业,是盛产小杂粮、益都椒的重镇,年产绿豆等杂粮350万公斤,益都椒直接出口南韩。全镇畦田面积5.3万亩,机电井412眼,有效灌溉面积3.8万亩,其中地上水灌溉面积0.7万亩,地下水灌溉面积3.8万亩。主要资源有益都椒、蔬菜和油桃等,盛产绿豆、玉米、玉米良种1998年末,建“43”型日光温室50座,全部使用。2000年制种2万亩,种红干椒1万亩。永新、敖包村产的“王梦夏”甲蛋久享盛誉,被称为家鸭生野鸭蛋。 1999年末,全镇粮食总产2400万公斤,工农业总产值852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56元,财政收入141万元,年度牧畜存栏1.15万头(只)。 镇内有职业中学一所,四年制中学一所,村级小学7所。1998年已完成“普九”达标。有卫生院一所,村级卫生所14个。 3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东风镇2005年1月额济纳旗设立东风镇。管辖范围为原古日乃、巴彦宝格德苏木地域,镇区总面积3.4088万平方公里。东风镇人民政府驻地布格,布格,系蒙古语,意为葱郁。 历史上境内草木茂盛浓荫蔽日,故名。地处额济纳旗南部,坐落于著名的东风航天城内,面积5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00°13′,北纬40°59′。地处亚洲大陆腹地,为内陆高原,周围群山环抱,形成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风大沙多,冬寒夏热,四季气候特征明显,昼夜温差大。年均气温摄氏6~8.5℃,1月平均气温-9~14℃。极端最低气温-36.4℃;7月平均气温22~26.4℃,极端最高气温41.7℃。年无霜期130~165天;雨季多集中在七、八、九月。降雨量从东南部的200多毫米,向西北部递减至40毫米以下;而蒸发量则由东南部的2400毫米向西北部递增到4200毫米。年日照时数达2600~3500小时,年太阳总辐射量147~165千卡/平方厘米。多西北风,平均风速每秒2.9~5米,年均风日70天左右。 4 黑龙江省海伦市东风镇◎ 基本概况东风镇位于海伦市南9公里,地处松嫩平原北部,南隔克音河与绥棱县接壤。全镇土地面积20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395公顷,独特的地形地貌,使东风流域丘陵起伏,沟壑纵横,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为了抗御自然灾害,改善生态环境,七十年代以来,东风镇坚持几届班子一支笔,一张蓝图绘到底,带领全镇人民从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入手,经过三十多个春秋的艰苦奋斗,使全镇的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共修建水平梯田4、1万亩,水库塘坝23座,植树造林5、4万亩,森林覆被率达21%,终于形成了山上栽松、山腰植果、山坡种场、山根插柳、库内养鱼、坝下种稻的立体开发模式,成为远近闻名的生态环境建设先进乡镇,先后荣获全国造林绿化百佳乡镇、全省最佳绿化单位、全省生态镇。 ◎ 地理位置及行政沿革地处松嫩平原和小兴安岭余脉的过度地带,位于海伦市东南部,距市区13公里。地理位置东经127°00′~127°15′,北纬47°20′~47°30′。 东风镇隶属海伦市管辖。位于市境东南部,南以克音河与绥棱县毗邻。镇政府驻地距市区9公里。东风镇驻地,原称“东边井”。清光绪朝后期(1895年—),始有人烟,垦荒立屯。清末,先后隶属海伦直隶厅、海伦府管辖。中华民国时期,隶属海伦县第四区。东北沦陷后,1938年隶属东边村管辖。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始隶海南区,后隶东边区管辖,1950年改隶第五区。1956年4月,撤区划乡,设置东边乡。1958年11月,并人海南人民公社。1961年从海南公社划出成立东风公社。1984年3月,改为东风乡。1985年7月,改设东风镇。 ◎ 气候条件本地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年平均气温1.4℃,有效积温2250℃~2350℃。全年降水量为500~550毫米,无霜期115~120天。多年平均径流深为120毫米,径流系数13.3%。 ◎ 经济状况全镇辖13个行政村,81个自然屯,87个村民组,6,454户,3.03万口人,其中农业人口27.898,城镇人口1.582口人。全镇幅员面积3.3万亩,耕地面积197.418亩,其中水田面积19.000亩。2003年工业总税金为70万元,财政总收入440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为9257万元,农村经济纯收入5265万元,农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101元。 ◎ 林业情况全镇共有林地面积3800公顷。现有7个村办林场,其中超百公顷的5个;育苗基地3处,面积178公顷;育苗户900多户,育苗面积400公顷;育苗品种200多个,是黑龙江省北部重要苗木生产基地。花卉生产也初具规模。 ◎ 畜牧业情况全镇共有养殖大户209个。其中:养奶牛专业户122个、共计1388头,养肉牛专业户13个、共计1551头,养猪大户56个、全镇存栏4230头,养鹅大户18 个、全镇存栏28000只。除此之外,该镇利用该镇的闲置资源从辽宁、哈市、安达、漠河等地分别引来了养殖客商,并在该镇开办了家兴、文化、南兴、勤劳等养殖公司,其投资金额已经达到了五百万元以上,为该镇的畜牧业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 交通情况该镇是滨北铁路东边井火车站的驻地,并且哈黑公路也经由该镇的西部地区。现如今全镇的公路已经全部砂石化,其总长度是150公里。去年由国家投资810万元,该镇自筹367万元的白色通乡公路也在今年的10月份即将交付使用。可以说东风镇是一个交通十分便利、四通八达的乡镇。 5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太平区东风镇东风镇隶属哈尔滨市太平区管辖。位于哈尔滨市境东部,距市区5公里。东与向阳乡接壤,南与香坊区幸福乡毗连,西以阿什河为界,北与民主乡为邻。东风,是在“大跃进”中借用“东风压倒西风”句为公社命名的。原属阿城县第六区。1953年7月,划归哈尔滨市管辖,隶属天恒区。1956年并村划乡,设置联胜、民主、和平3个乡,隶属朝阳区。1958年冬,将联胜、民主、和平3个乡合并,成立东风人民公社,划归太平区管辖。1963年3月,划归滨江区,1972年8月又划回太平区。1983年11月,改为东风乡。1985年5月,撤销东风乡和哈东路街道办事处,设置东风镇。 东风镇属近郊区,是哈尔滨市的建材生产基地,境内有市属7个砖厂;也是夏、秋菜的生产基地,全镇有耕地1.33万亩,年产蔬菜4.04万吨。镇办工业重点产品有红砖、预制板、锅炉、防爆灯等,其中防爆灯被评为国优产品,1992年乡镇企业总产值达1亿元。全镇总面积76.7平方公里,共辖联胜、丰果、白菜、常胜、恒星、东新、长林、东兴、利民、红利、东风、勤劳、程家等13个村。1992年末全镇总人口3.8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4万人;满、朝鲜等少数民族人口近千人。镇政府驻地王乡屯。 6 黑龙江省虎林市东风镇东风镇位于虎林市东部7公里处。北纬45度47分,东经133度02分。西至东风桥,东与庆丰农场毗邻。北与新乐乡忠义村接壤。1946年成立庆丰区委员会,辖庆丰村、联众村、复兴材、清和村。1958年成立东风人民公社,辖庆丰、联众、复兴、清和4个生产大队。1966年年底成立东风革命委员会,辖庆丰、联众、复兴、清和、良种场。1984年建立东风乡人民政府,辖庆丰、永丰、联众、复兴、清和、新风、东风、夹信8个村。1990年撤销东风乡建东风镇人民政府,辖东风村、庆丰村、永丰村、联众村、复兴村、清和村、新风村、夹信村。1991年将夹信村合并为新风村。2001年机构改革将联众村与东风村合并为东风村,庆丰村与永丰村合并为永丰村。至此东风村9个屯、永丰村8个屯、复兴村9个屯、清和村8个屯、新风村2个屯。东风镇所辖派出所、电管站、卫生院、信用社、邮电支局、教育等行政、行业服务部门。 东风镇位于县城东。共辖5个行政村,37个自然屯,共有2200 户;幅员面积147。4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5200亩,林地面积1648 亩。另外还有国有草原面积1700亩,水面2870亩。人均耕地 6 .3亩,蔬菜保护地面积1,576亩,占耕地面积 1.2 %。 全镇共有乡镇企业32个,从业人员642人,固定资产2,100万元。 全镇有喷灌设备3套 ;村屯路66.65公里,其中通村水泥路5公里,正在建设的有23公里;农业机械 1434台(套),棚室136栋,棚室小区 2个。 全镇共有学校2所,在校学生521人,教师总数75人。适龄青年基本实现九年义务教育,接受高中和职业教育的比例达到 73 %以上;共有砖瓦结构房屋1320间,砖瓦化率达到60%;卫生院所5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85%以上;有线电视入户率76%,电话普及率33 %;敬老院1个。 7 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东风镇东风镇位于贵阳市东北郊,距乌当区政府5公里,距贵阳市中心12公里,属贵阳市主城区范围之一。总面积73.6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804亩(其中:田7357亩、土4447亩),林地面积32046亩;总户数6265户,总人口31500余人,其中:农业人口20741人,流入人口5432人。由13个民族组成,主要有汉族、苗族、布依族、白族、仡佬族、彝族等。镇政府驻地有户数1001户,人口3700余人(其中,外来人口1040人)。 原名乌当,系苗语音译,意为“水塘”。1931年置乌当镇,1988年置东风镇。 镇政府驻地公共设施、社会服务设施较齐全。公共设施有:供水主管网5000米;排水排污沟1260米;垃圾处理站1个、垃圾池5个;通车主道路32公里;文化活动中心1个;有休闲场所1处(翠华园);邮电所1所;电信所1所;小学1所、中学1所;卫生院1所、卫生室1个。 镇内自然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平均海拔为1100米、年降雨量为1179毫米,无霜期长,气候湿润。南明河、渔梁河、渔洞河三条河流迂回交汇。有景色秀丽的情人谷、渔洞峡市级风景名胜区,有九曲湾湾的乌当十里长河及千亩田园风光,乌当和洛湾两个坝子是旱涝保收的天然粮仓。矿产资源丰富,煤、铁、磷矿、石灰石等储量大,有乌当、洛湾两大工业园区,是贵阳市重要建材生产基地。贵阳国家农业园区核心区和生物医药工业园区坐落镇内,形成高效农业和新型工业两翼齐飞的发展格局。东风镇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镇,有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来仙阁”、“古林寺”、“惜字塔”及建于明正德年间的“协天宫”(财神庙)等名胜古迹。为全国著名地质科普基地,有神秘的第四纪冰川,距今万余年的大堡古人类遗址,有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在抗战期间居住过的万松阁。 目前东风镇正在大力实行工业强镇和三产并举的方针。现在在已建或在建的项目有黔五福、全林驾校、乐湾国际房地产、永乐药业、苏宁电器仓库、贵州龙食品厂、振华万象温泉、幸福里小区、渔洞峡水库等项目,有渔洞峡风景区坐落其中。 下辖19个村(居、场),分别为:乌当村、麦穰村、头堡村、后所村、龙井村、洛湾村、大堡村、新村村、云锦村、高穴村、茅草村、猪场、介牌林场、乌当社区居委会、洛湾社区居委会、化建社区居委会、陶瓷社区居委会、畜禽良种场居委会、三江社区居委会。 8 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东风镇◎ 简介东风镇位于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东南部。面积82平方公里,距县城49公里,东与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湾镇毗邻,西与本县板底乡和和赫章县的珠市乡接壤,西南面与本县二塘镇接壤。总面积109.96平方公里,平均海拔高为1790米。全镇共15个村,120个村民组9394户,45241人,境内居住着汉、彝、苗、白(南京)、川青、蒙古等民族。东风镇富煤矿,产原煤、焦煤。有小学18所。 ◎ 沿革1949年为乐底乡。1953年析设?桥、木城乡。1958年撤乡并入二塘公社。1962年析建鲁章、?桥、木城公社。1966年鲁章、?桥合并置东风公社,木城更名草坪(营坝)公社。1984年改置东风镇及草坪乡。1991年合并置东风镇。镇人民政府驻地胡尿营,在草海镇东31公里,乌江上游结里河边。 ◎ 山脉镇镜为纬向构造正地形,以小海子梁子、韩家梁子、罗碧大山、冯家梁子、轿子顶梁子为主骨架的西南雄伟,东北低矮的群山怀抱谷盆地。地貌类型复杂多变,以山为主,最高山峰罗碧大山2690米。碳酸盐类岩石广布,岩溶地貌发育,地脉崎岖,山重岭复,峰峦叠嶂,沟壑纵横。特别是小海子梁子,从香炉山起,延绵数十里直奔本镇梯田村的苏家院子止,当地群众俗称宝山。 ◎ 河流境内河流属于乌江上流水系,以鲁章大河为主干河,另有支系拖倮、拱桥、格书三条小河,一条发源于营坝、开坪和竹林,一条发源于天桥、采拖,另一条发源于雨垛落。鲁章大河的源头在炉山镇,本镇境内冒水井、黑鱼洞、花鱼洞之水也是它的源头,有史以来,这里的人民就居住在这几条河的两岸和溪边,一直延续至今。由于水量和落差小,水能利用价值不大。 ◎ 资源全镇有耕地17368亩,坡耕地占五分之四,荒山草坡占总面积的40%,八十年代初期,植被覆盖率为50%左右。土地类型多样,适宜农、林、牧各业发展。 境内植被繁多,凉山地区,主要以常绿叶和落叶松混合林为主,常见有青松、姜子树、杜鹃等树种为多;低矮坡地以青松、黄松、油杉、核桃树等为主。鸟类繁多,有锦鸡、猫头鹰等,有草场1万多亩。 地下资源有煤、铁、铜等,以煤为主,资源十分丰富,是发展镇企业的主要支柱。据测,全镇主要有7个村,储量5000万吨以上。此外,还有锌、钼、石英等10多种矿藏。 境内是毕节地区典型的碳酸钙岩溶地区,岩溶洞多处存在,花鱼洞内深不见底,钟乳石林立。东风镇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织融合,是一个有开发旅游价值的地方。 ◎ 交通东风镇交通方便,距大湾火车站5公里。有内昆铁路经镇镜通过,距石丫口火车站仅8公里。艾二公路、红小公路、板底公路横穿全境。全镇15个行政村有80%以上的村民组都有公路或便道直达。 9 辽宁省大洼县东风镇东风镇位于辽宁省盘锦市境内,大辽河下游西岸,区域面积108平方公里。全镇有11个行政村,总人口22418人,农垦职工10060,耕地面积80000亩。 东风镇是辽河油田石油、天然气重点开采区和国家商品粮重要生产基地之一。这里土质肥沃,水资源丰富,盛产优质水稻和中华绒鳌蟹、南美白对虾等水产品,畜牧业、林国业亦十分发达,被誉为盘锦市造林第一镇。 东风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清朝中叶就已是辽河右岸的重要集镇,商甲云集、贸易兴隆。这里是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的故乡,因此,被美誉为“帅乡”。由张学良生前亲笔提名的张氏祖墓“张氏墓园”,张氏祖居地遗址“张氏故居”以及张学良出资兴办的“驾掌寺新民小学遗址”被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东风镇是以水稻为主导产业,工商、建筑等各业全面发展的老农业垦区。全镇有化工、电子、制药、机械制造、工艺等轻重工企业20多家,主产品水飞蓟素等产品畅销世界16个国家和地区。这里土质肥沃,水资源丰富,盛产优质水稻和中华绒鳌蟹、南美白对虾等水产品,畜牧业、林果业亦十分发达,被誉为盘锦市造林第一镇。 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镇区实现楼房化,道路硬化达100%。基础教育得到普及,医疗卫生事业得到发展,卫生院医疗条件不断改善,可以满足群众就医。通讯事业发展迅速,程控电话普及率达到95%,互联网已进入百姓家庭。,住房、饮食、交通等条件发生了质的变化,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普遍提高。到2007年年末,全镇国内生产总值完成52,000万元,比上年增长66%。其中 : 第一产业完成23,000万元,比上年增长24%,第二产业完成25,500万元,比上年增长157%, 第三产业完成3500万元,比上年增长29%;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80万元,比上年增长2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1.5亿元,比上年增长50%;人均纯收入实现6700元,比上年增长2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