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东村 |
释义 | 1 山东省长岛县大钦岛乡东村◎ 概况清康熙年间,肖姓从山东蓬莱栾家口迁此定居,因位于大钦岛东部山沟中而得名东濠村(后名东村),后有孙氏、赵氏等从蓬莱迁此定居。 ◎ 地理环境东村位于长岛县大钦岛乡北部东侧, 西距乡政府驻地1.5公里,南距县政府驻地36公里, 东临黄海,西依渤海,南隔10.5公里与砣矶镇相望,北隔2.1公里与小钦岛乡为邻。 隶属长岛县大钦岛乡管辖。全村陆地总面积2.9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333.3公顷。 ◎ 自然资源全村处于黄、渤海交界处,是长山列岛的中枢位置。该村海岸线长,风力资源丰富,所辖海域水质肥沃,经济鱼类众多,发展水产品养殖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盛产海带、裙带菜等各类海藻及海参、鲍鱼、海胆、虾夷贝、栉孔贝等海珍品,全村养殖面积200公顷。 ◎ 旅游环境境内交通便利,每天进出岛航班达10次;海水水质全部达到国家一级标准,是中外客商投资的首选。该村风光秀丽,奇礁异石众多,有闻名中外的彩纹鹅卵石,是旅游观光和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地。 ◎ 人口姓氏2000年,全村共有643户,总人口1976人,人口自然增长率3‰。现有孙、肖、赵、丛、朱、张、刘、王、曲、程、宋、鲁、芦、吴、梁、申、唐等18个姓氏,其中肖姓最多,均为汉族。 ◎ 经济发展1949年, 农村经济总收入12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30万元,200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6800万元,人均纯收入3600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50: 30:20。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入总额3800万元,全村纯收入480万元。 ◎ 百强村之一该村是全市百强村之一,1987年被中共烟台市委、市政府授予“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先进单位” ; 1989年被省委、 省政府、省军区授予“双拥共建先进单位”;1991年被中共烟台市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 ;1996年被中共烟台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村”称号。 ◎ 大事记1946年3月,渔民开展向船主算“大合帐”运动。 1946年春,成立中共东壕村第一届党支部委员会,隶属钦岛分区委,肖本升任书记。 1947年9月,为适应对敌斗争需要,东濠村党支部进行战略转移。 1949年2月,重新成立东村党支部,隶属钦岛乡党总支,丛秀娟任书记。 1950年3月,开展参军运动,全村青年踊跃参军。 1952年,购进9.57千瓦烧煤机木质渔船1对,为长岛机动渔船之始。 1956年1月,成立中共东村渔业生产合作社支部委员会,赵传堂任书记。 1956年,始建东村安全港。 1963年,续建东村安全港。 1973年10月,东村生产大队党支部改为东村大队党总支,肖本惠、宋日昌先后任书记。 1976年,建变压室1处,免费为全村通电。 1979年,建东村修船厂。 1980年,东村大队党总支改为东村大队党支部,宋日昌任书记。 1984年,扩建东村安全港,投资30万元,投工89000个,建有小型码头2座,可停泊百吨以下机帆船百余条。 1985年,投资23万元建成了高标准的村委办公楼。 是年,村民用上自来水。 1987年,投资50万元建成1处集贸市场。 1991年,成立大钦东兴渔业总公司,肖本存兼任董事长、总经理。 1997年,投资20万元建起商业街,实行租赁经营。 1999年,全村通过海底电缆首次用上大陆网电。 2001年,投资20万元购买海上110巡逻艇1条。 ◎ 经济发展第一产业 新中国建立前, 以近海捕捞为主, 人均粮食占有量不足150公斤,1949年渔业总产量1500吨。1978年渔业总产量达到7000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渔民生产积极性,同时,大力推广实用技术,提倡科学养殖,全村渔养业得到长足发展。 进入90年代以来,该村实行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机制的改革,进一步加强了渔村经营管理,积极实施财务公开、民主监督的管理机制,极大地焕发了渔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渔业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捕捞业由近海捕捞向远洋捕捞发展,拥有大马 力船2对。 养殖业由单一的海带养殖发展到海带、裙带菜、海参、鲍鱼、虾夷扇贝、栉孔扇贝、海湾贝等品种一齐上,养殖方式也由过去单一的筏式养殖发展到滩涂、底播、网箱、笼养等多种形式,形成了五花八门竞发展,七抓八拿创高产的可喜局面。 为进一步激活第一产业的发展潜力,该村不断加强管理,倡导科学打鱼、精养高效,刺激和膨胀了渔养业的规模。捕捞生产,不断更新渔具渔法,扩大生产作业范围,在不放松近海捕捞的同时,积极向国外渔场拓展,捕捞产量连年增加。养殖生产,进一步加快品种更新步伐,积极引进国外优良品种,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引进日本鲍鱼与本地鲍鱼杂交而成的新品种,生长期短、抗病能力强,苗种远销厦门、青岛等地。 2000年, 全村拥有中近海、近海坛子网、远洋4个船队,9个养殖场,从业人员200多人。 全村作业船只发展到160条,4000马力,捕捞收入2700万元。海带养殖200公顷, 鲍鱼存养量200万个,虾夷贝存养量4000万个,养殖收入1500万元,完成税收260万元。 第二产业 建国初期, 该村成立1个10人的建筑队,获取一些微薄的经济收入,且因各种原因时干时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该村抓住发展机遇,确立了“以工促渔、 以工健渔”的指导思想,围绕“海”字大做文章,先后投资400万元,建起 400吨的冷藏厂2个,年加工能力1000吨,由过去的冷冻发展到现在的速冻、单冻、小包装等十几个花色品种,经济效益稳步上升。先后投资1500万元,建起船厂、纺绳厂、罐头厂、育苗场等10多家工业企业,年产值2000万元。投资1000万元的村育苗厂,实行科学管理,精育高产,多方引进国外新品种,为养殖生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拉动力。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市场的好转和多品种育苗模式的确立,在深化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已彻底改变了靠村级扶持的生产局面。2000年,剥离稚鲍300万个,海参400万个,村级底播海参200万个,栉孔扇贝200万个。1991年,组建了村级企业集团--东兴渔业总公司。党支部书记肖本存兼任董事长、总经理。至2000年底,全村工业企业从业人员150人,实现工业总产值2500万元。 在搞好传统海产品加工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市场前景广阔的产品,形成活鱼活蟹、干制海米、海胆罐头、各类海带小包装等多品种一齐上的生产格局,产品远销西班牙、美国等欧美国家及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国家。 第三产业 1956年,办起了第一个商店。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村党支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1987年,投资50万元建起了一处集贸市场,租赁给20户经商,经营服装、 百货、蔬菜、瓜果、水产品等项目,年营业额达400万元。1986年,建起了村幼儿园, 共接收适龄儿童320名。同时,村里出台优惠政策,鼓励群众发展个体私营经济。2000年,全村发展个体旅店、饭店10多家,均取得了较好的效益,全村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100多人,实现产值1300万元。 ◎ 社会进步文教科技 建国前,群众文化科技落后,学龄儿童入学率10%。建国后,逐步改善办学条件。 1980年投资10万元,对小学、幼儿园进行扩建改造,建起教学楼2座,告别了土台子、黑屋子的历史,达到了校舍、课桌凳、操场、院墙、大门、厕所六配套。1994年投资150万元, 建起了高标准小学和幼儿园教学楼,投资30万元购置了微机、语音系统等先进教学设备,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先后有110名学生考入大中专院校,其中大本10名,大专30名。1990年投资20万元办起了文化大院,配备了各项文体娱乐设施,成立了妇女文艺队,并多次参加县级比赛。 人民生活 建国前,大多数村民过着半年糠菜半年粮的生活,人均纯收入不足40元。 建国后,随着渔村经济发展,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57年全村人均粮食120公斤,人均纯收入80元。 1978年人均纯收入200元。1982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 2000年人均纯收入3600元,人均年末存款余额2.5万元,多数村民已过上小康生活。 全村拥有各种机动车辆90辆,各种小马力船只150多只,大马力船只4只, 各种摩托车25辆,程控电话567部,彩色电视860台,并全部实现闭路化。 村庄建设 建国前,村内街道不整,破烂不堪,村民住房多以土石木结构为主,人均居住面积不足8平方米。 建国后,逐步以砖石结构代替。70年代后,大多利用钢筋、水泥预制件为主建房。1987至2000年间,村民在新规划区建起65户标准楼。建起了水泥大街1500米, 并逐步实现了美化、绿化,投资3万多元装了40个标语灯箱,有15名专职环卫人员负责街道卫生。1985年投资23万元建成了高标准村委办公楼。2000年人均住房面积16平方米。1997年投资20万元建起了商业街,实行租赁经营。 集体福利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民福利逐步提高,1985年村民用上自来水。在校的高中生、中专生,每年每人发给助学金100元,大学生200元,学生乘车每年补助80元。村民盖集体公寓楼,每户由村补贴4000元。年满65周岁男性村民,55周岁的女性村民可以享受每月男216元、女200元退休金待遇。对老干部、老党员、 老模范、现役军人发放退休金或优抚金,退休金每人每年400元,优抚金每人每年1000元。村对卫生、水、电、闭路电视、教育费附加、社会养老保险费进行补贴。 ◎ 组织建设中共地方组织建设 1946年春东壕村党支部建立, 隶属钦岛分区委,1947年9月战略转移。 肖本升、赵传义先后任书记。1949年2月东村党支部重新成立,隶属钦岛乡党总支。 丛秀娟、赵传发、赵传堂先后任书记,肖本业、丛秀娟先后任副书记。 1956年1月成立中共东村渔业生产合作社支部委员会, 赵传堂、肖艺英先后任书记,朱金英任第二书记,赵传堂、肖本升先后任副书记。1958年11月,成立东村大队党支部,隶属钦岛大队总支,朱金英、肖喜珠先后任第一书记;肖艺英任第二书记,肖喜珠任书记。 1962年6月成立中共东村渔业大队支部委员会,隶属钦岛公社党委,肖喜珠、孙喜凤先后任书记,孙喜凤、赵传发、肖艺英任副书记。1963年10月成立中共东村生产大队支部委员会,孙喜民、肖喜信任书记,肖艺英、芦守贤、赵乐金、宋日昌、肖丽英任副书记。1969年11月恢复东村生产大队党支部,肖本惠任书记,孙家忠任副书记。1973年2月,东村大队成立党总支,辖远洋、近海、养殖、农业4个党支部,肖本惠、 宋日昌先后任书记,孙家忠、宋日昌、肖本存、肖作军先后任副书记。1980年8月, 东村大队党总支改为东村大队党支部,宋日昌任书记,肖本存、肖作军任副书记。1985年4月, 东村党支部隶属大钦岛乡委,宋日昌任书记,肖本存、肖作军、孙家存任副书记。1995年8月,孙家存任东村党支部书记,肖作顺、孙长路任副书记。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 1945年冬东濠村公所成立,隶属钦岛区公所。肖喜经、肖喜珠先后任村长, 肖春兰任副村长。1949年2月东村公所重新成立,隶属钦岛乡公所。赵传发、肖喜珠先后任村长,肖春兰任副村长。1951年12月成立东村政府,肖喜珠、赵传发、 肖艺英先后任村长,肖春兰任副村长。1956年1月成立东村渔业生产合作社管理委员会,赵传堂、朱金英先后任主任,肖喜珠、孙喜凤、肖本升、赵传堂先后任副主任。1958年11月成立东村生产队管理委员会,隶属钦岛大队管委。朱金英、唐清云、赵传趟、孙喜凤、赵传发先后任队长,肖喜珠、孙喜民、高义发、肖喜尊、赵长兴,丛秀娟、 孙家义、肖本进先后任副队长。1962年6月成立东村渔业大队管理委员会,隶属钦岛公社管委,赵传发、肖喜珠先后任大队长,丛秀娟、肖喜尊、孙家义、肖本进、丛万丰先后任副大队长。1963年10月成立东村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肖喜珠、赵传堂、赵乐金、肖喜状、孙家安先后任大队长,肖喜尊、孙家义、丛万丰、孙家年、赵传发、赵长兴、唐清云先后任副大队长:1968年3月成立东村生产大队革命委员会,孙家忠、 肖本惠、宋日昌先后任主任;唐清云任副主任。1979年1月成立东村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肖本存任大队长,肖作军、孙家年、唐翠霞、曲希才、赵长兴、孙家存先后任副大队长。 1984年4月成立东村村民委员会,隶属大钦岛乡人民政府,肖本存任主任,孙家存、唐翠霞任副主任。1999年,村民委员会实行公开选举,肖作顺当选为村委会主任。 ◎ 人物简介赵乐欢 1927年11月生, 高中文化,194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入伍,1956~1959年在北京毕业于公安军高级学校。历任武警部队辽宁消防总队排长、股长、教导员、团政治处副主任、主任、总队办公室主任、消防总队副队长等职。1984年离休。曾立三等功1次。 赵长隆 1932年生, 高中文化。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入伍,历任警卫排长、指导员、保卫科长、组织科长、副政委和常州市委常委、江苏省军区常州军分区政委,已离休,曾立三等功1次。 肖本祥 1936年生, 大专文化,高级统计师。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2月毕业于烟台工业计划经济学校。1961年入山东工学院进修。先后在沂水县利民铁厂、县土产杂品公司任统计员、统计股长、计财股长、计财科长和县政协科技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等职。曾参与编写《计划统计》《供销社统计》教材。1988年,获国家统计局颁发的“从事统计工作30年”荣誉证书。 肖喜玲 1937年生,中专文化,中共党员。1959年毕业于淄博医校。历任惠民地区卫生局防疫站业务科长、副主任医师、副站长、站长。1959~1972年,先后在上海、青岛、济南进行业务进修,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业务论文8篇。 赵乐华 1942年5月生,196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入伍,先后在济南军区某部任职,1968年调内蒙古军区,1969年转业到7325工厂。 宋素兰 女, 1944年生,大专文化。198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以来,先后在长岛县钦岛公社信用社和银行营业所任会计。1971年12月调莱钢第一铁厂,历任会计、厂女职工委员会主任兼莱钢总厂工会四届经审会主任,山东省总工会九届经审会委员。1989年和1990年,先后被省工会授予“三八红旗手”和“先进工会女职工工作者”称号。 赵辉1957年3月生, 大学文化。1979年毕业于山东工业大学。现任山东工业大学电子工程系无线电技术实验室主任。曾有《声频功率放大器设计方法》《立体声技术》《电视原理》和《逻辑电路设计》等著述。 肖本政 1965年10月生,博士。1981年9月考入清华大学电机系,1989年3月获硕士学位,1993年3月获博士学位,现任北京现代集成电子工程系统工程师。 2 云南省蒙自县文澜镇东村◎ 地理环境该行政村隶属 蒙自县文澜镇,地处文澜镇东边,距文澜镇政府所在地1公里,到文澜镇道路为水泥、柏油路,交通方便,距县1公里。东邻落龙庄,南邻红寨 ,西邻三义,北邻多法勒。辖海边寨、田房等7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1047户,有乡村人口3295人,其中农业人口3295人,劳动力2129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514人。 ◎ 生产环境全村国土面积 5.88平方公里,海拔1300米,年平均气温 18.6 ℃,年降水量815.8 毫米,适合种植水稻、小红枣 、石榴等农作物。全村林地1944.28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157.3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19元。该村属于绝对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3 辽宁省建平县喀喇沁镇东村◎ 自然情况东村位于建平县中东部,处于两省三县交界处,东靠内蒙古敖汉旗,南临朝阳县,锦赤和老宽线公路从境内过交通十分便利。气候属中温带干旱季风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7℃,雨热同季,年平均降雨量500毫米,全年日照时间长,无霜期130天左右。全村总土地面积4896亩,耕地面积3523亩,其中水浇地2300亩。辖7个村民组,427户,1438口人,劳动力868人。全村经济收入580万元,人均纯收入3850元。信息站设有20平方米的专用办公室,电脑打印机设备齐全,宽带接入,制度上墙,专人管理。 ◎ 特色产业东村是绿色有机杂粮生产基地,全村形成产供销一体的杂粮产业。小杂粮种植面积1400亩,年产小杂粮700余吨,产值210余万元。喀喇沁镇东村畜牧业发展迅猛,近几年来,引进华晨良种猪繁育场(投资800万元)、俊腾肉食品加工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为本村的畜牧业发展提供了保障,畜牧业育肥猪年出栏10000头以上。全村畜牧业年产值达到1600万元。? 4 浙江省平阳县宋桥镇东村5 浙江省乐清县柳市镇东村6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东村“成都东村”(东部新城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功能区)重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建设城市商业副中心,是承载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按照市委对东部新城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功能区的总体定位,“成都东村”的发展目标,是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要特征,将文化产业与城市形态完美结合,融合智能化和低碳环保理念,具有独特的城市风貌和文化韵味,充分展示创意设计的“城市中的城市”,建成成都最好、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文化创意新城。据市文产办有关负责人介绍,“成都东村”规划范围西至沙河,北至成渝高速五桂桥段及成洛路,东至绕城高速,南至老成渝路三环路内段及成龙路南侧规划建设用地,涉及成华区沙河堡片区、锦江区三圣片区及龙泉驿洪河、十陵部分区域,面积约41平方公里。 解密发展优势—— 区位 生态 交通样样领先 “成都东村”发展具有明显优势,市文产办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区位、生态、交通,都让“成都东村”具有驰骋发展的想象空间。“成都东村”,位于成都中心城区的东南部,距双流国际机场15分钟车程,是成都市城市向东向南发展的重要方向,拥有不可多得的土地资源、生态资源和交通条件,具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区位优势和条件优势,有关负责人表示,从生态角度上讲,“成都东村”地处成都平原与龙泉山脉之间的浅丘区,台地特征明显。拥有面积达1600亩的青龙湖和水量充沛的东风渠,是成都市中心城区范围内唯一的大面积生态湿地。对于文化创意产业来说,聚集意味着规模,聚集还意味着人气,对于一座新城来说,“成都东村”的交通优势也十分显著。 据悉,目前该区域内在建的成都新客站是中国西部最大的现代化轨道交通枢纽,计划在今年年底正式运营, 将承担每天70万的客流量。此外,区内已基本形成“五纵五横”的主干路网骨架,在建的地铁2号线,近期建设的4、7号线,远期规划的R0、R3号线将连接“成都东村”和城市主城区,交通条件便捷。 展望目标前景—— 实现集聚 规模 品牌三大效应 据了解,“成都东村”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将以国际化、创意化、数字化为导向,率先引入或孵化前瞻型业态,兼顾生产性行业与消费性行业,努力占据产业高端,培育核心竞争力。重点发展传媒、影音娱乐、动漫游戏、文博艺术四大领域,实现产业集聚效应、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其中,四大领域各有亮点,传媒业将紧紧抓住三网融合的产业发展重大机遇,整合上下游产业链;影音娱乐将以影视制作现场参观、经典电影场景体验、影视衍生品消费为重点,发展影视、演艺、旅游及相关衍生娱乐产业;动漫游戏将建立动漫联盟和虚拟社区,打造国内领先的创意联盟;文博艺术将依托丰富的民间藏品资源,以民办博物馆和艺术原创为重点,建设多功能复合博物馆中心和画廊艺术街区。市文产办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到2015年,通过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实施重大项目和建设基础设施,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超过40亿,税收贡献达到10亿左右,成为“西部第一、国内领先”的文化创意新城;到2020年,通过完善产业链,建设复合性的产业组团,“成都东村”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达到115亿,税收贡献达到25亿左右,建成“中国一流、国际知名”的文化新城和创意之都,成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鼎立之城”的有力支撑。 三大策略 凸显低碳环保理念 “成都东村”总体规划了“一环、两轴、三岛、一中心”的整体空间格局,构建独具特色的台地城市风貌, 三大策略凸显低碳环保理念。 充分体现田园城市特质 市文产办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大疏大密、紧凑布局,高地高密、谷地低密,绿色低碳、生态环保是“成都东村”规划中着重强调的三大设计策略。据了解,通过对比形成鲜明形象,引导疏密有致、紧凑集约的形态布局方式,能够充分体现田园城市的特质。通过充分利用城市区域内难得的浅丘台地资源,强化高地立体形态、引导紧凑发展模式。高地建高层高密度区,获得良好视线与通风;低地作为景观廊道、谷地,发展高品质公共设施和生态景观。此外,绿地体系将实现“斑块—廊道”连续整合。据悉,全区域绿化比例达到34%。 还将建立以新型轨道交通为核心、地面公共交通为辅助、公交枢纽为链接的多层次、绿色、安全、高效、快捷的交通体系。 引领绿色创意生活模式 “成都东村”将构建以路网系统、轨道系统、慢行系统为支撑的综合交通系统。路网系统由快速路、主干路 、次干路和支路构成,路网密度达到20%;轨道系统充分利用市域的地铁系统,构建区域内连接各个功能组团 、快速便捷的“新型轻轨系统”。轻轨系统具有低碳环保、运行灵活的特点,与“成都东村” “生态之环”同构,实现区域外过境交通与区域内联系性交通的分离与高效换乘,创造了崭新的城市景观;慢行系统则通过步行廊道与环形绿地开放空间系统相结合,充分利用台地高差,实现人车垂直分流,形成温和交通专属区 ;街区设计体现创意生活的街道模式。重点打造景观道路、绿地公园、公共街区,体现文化创意生活特点, 以人为本,彰显城市精神与人文传统。“成都东村”将建设以互联网、三网融合、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应用为支撑的智能化城市。铺设覆盖全域的智能化神经系统主干线,以全区域智能化为目标,实现单体建筑智能化与整个城市智能化的同步发展。 四大领域各有精彩亮点 传媒业 抓住“三网融合”带来的产业发展机遇,以传媒内容制作与传播为核心,引进国内外影视内容制作机构,融合线上与线下,跨界整合泛娱乐和创意内容,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进行立体放送,建设现代传媒基地、内容集成与播控中枢、三网融合试点体验区,打造传媒产业聚集区。 影音娱乐 以影视制作现场参观、经典电影场景体验、影视衍生品消费为重点,发展影视、演艺、旅游及相关衍生娱乐产业。建设影视主题体验与制作区、数字电影中心、民族风演艺基地,举办户外国际音乐节,打造整合影视及衍生娱乐内容,融合民族与国际的泛娱乐制作与体验群落。 动漫游戏 以整合制作与传播、虚拟与实体等环节和领域为重点,建立动漫联盟和虚拟社区,打造国内领先的网络游戏虚拟与实体融合,实现可持续、大制作、高利润的创意联盟。 文博艺术 依托丰富的民间藏品资源,以民办博物馆和艺术原创为重点,建设多功能复合博物馆中心和画廊艺术街区, 打造集展示、教育、交流、服务为一体,凝聚历史底蕴与当代精神的顶级博物馆中心和艺术街区的文博艺术共生体。 7 广东省普宁市洪阳镇东村东村行政村,位于普宁市区北16.2公里处,人口2636人,流动人口300多人。聚落呈块状分布,建设多为贝灰三合土结构平房,部分混凝土结构楼房,有耕地210亩。以二、三产业为主。洪阳镇政府、各大银行、邮政、超市、商贸市场、影剧院均在本村。拥有综合性大楼5栋,个体企业15家,主要从事珠绣、服装、保健品、啤酒、五金配件等生产。日杂、烟草零售个体户200多户。东村小学一所。村内有普宁城隍庙、文昌阁、洪阳礼拜堂、义务社、龙庆庵(老址)、毛泽东室、中山亭等。 8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沙朗乡东村东村隶属于沙朗乡东村村委会,属于山区,位于沙朗乡北边。国土面积6.45平方公里,海拔1900米,年平均气温13 ℃,年降水量1100毫米,适宜种植水稻、玉米、小麦等农作物。 ◎ 村情概况该行政村隶属五华区沙朗乡,到乡道路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县15公里。东邻桃园村委会,西邻大村村委会,北邻厂口乡。辖东村、北村、磨刀箐、母格等7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747 户,有乡村人口2839人,其中农业人口 2839 人,劳动力 1581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 1054人。 全村耕地面积 1677.38 亩,人均耕地0.6 亩,林地19193亩。200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79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80元。该村农民收入主要以 外出务工收入为主。 ◎ 自然资源全村有耕地总面积1677.38亩(其中:田1106.38亩,地 571 亩),人均耕地 0.6 亩,主要种植 水稻、玉米、小麦等作物;拥有林地19193 亩,其中经济林果地261 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09亩,主要种植桃、梨、油桃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100亩,其中养殖面积100 亩;其他面积 9039.62亩。有石灰岩等资源。 ◎ 基础设施截止2009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全村有747户通自来水,有70户饮用井水,有601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80.45%)。有747户通电,有709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709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94.91%和 94.91%);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709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709户(分别占总数的94.91%和94.91 %)。 该村到乡政府道路为柏油路;进村道路为柏油、水泥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全村共拥有汽车88辆,拖拉机47辆,摩托车77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 1319.28亩,有效灌溉率为100%,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 1319.28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46亩。 到2009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83户;装有太阳能农户79户;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50户。全村有10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10 个自然村已通电;有10个自然村已通路;有10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10个自然村已通电话。有10个自然村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该村农户住房有228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74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445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 农村经济该村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799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486万元;畜牧业收入553万元(其中,年内出栏肉猪2911头,肉牛147头,肉羊145头);渔业收入64万元;林业收入27万元;第二、三产业收入2205万元;工资性收入1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80元,农民收入以外出务工收入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80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770人,在省内务工140人。 ◎ 特色产业该村的主要产业为蔬菜、林果、种植业,主要销售往省内。2009年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162万元。该村目前正在发展种植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核桃种植产业。拥有企业2个。 ◎ 人口卫生该村现有农户747户,乡村人口2839人,其中男性1375人,女性1464人。其中农业人口2839人,劳动力 1581 人。该村以白族为主(是白族、汉族混居地),其中白族1821人,汉族1018人。到2009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801人,占人口总数的28.21%;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833人,参合率99.78%;享受低保41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80平方米,有乡村医生2人。该村建有公厕2 个,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场地10个。 ◎ 文化教育该村建有小学1所,校舍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拥有教师18人,在校学生396人,距离中学2公里。目前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466人,其中小学生396人,中学生70人。 全村建有图书室1个、业余文娱宣传队5个,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 村务公开该村到2009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668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1677.38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156 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年末集体总收入4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方式公开。 ◎ 基层组织该村建有党支部7个,共有党员108人,少数民族党员72 人,其中男党员80人、女党员28人。 村委会支书、主任、副主任等组成,下设7个村民小组。 该村建有团总支1个,团支部2个,共有团员 89 人。 9 陕西省安康市大坪乡东村东村位于南康市北部乡镇大坪乡北面,处于三县交界处,地理位置优势明显,东临赣县沙地镇;南临本乡大坪村,距离大坪圩镇7公里;西林遂川县巾石乡,北临万安县夏造镇,距离夏造镇政府3公里。全村共有9个自然村庄,辖21个村民小组,3100余人,国土面积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00亩,山林面积17000亩。 东村村历史文化悠久,村内古井三座、古祠堂2座,建筑带有明显的客家特色;山清水秀丽,自然环境优美,拥有重点小(二)型红源水库一座,水域面积80亩,集灌溉、立体养殖于一身,取得了交好的经济效益;民风淳朴,人杰地灵,人居环境良好,是雅典奥运会跳水冠军许艳梅的故乡。 我村森林茂盛,拥有活立方木储量达万方;粮食丰产,无公害优质稻年产量达4000吨,物资丰富,拥有钨、钾长石等多种矿产。近年来,在团结奋进的村班子领导下,我村特色农业发展明显,个私经济活跃,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以生态农业为主,以边贸业及粮油等农副产品加工工业为龙头的具有山区农业特色的新型乡村。 新农村建设情况 2006年,我村福田组被确定为南康市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全面完成了“三清六改”户户变得卫生整洁,村庄出现靓丽新景。另外,新建使用面积面积300平方米的村委会办公楼一座,阅览室1个,活动室2个,宣传栏2个,添置了一些象棋等娱乐设备,极大地加强了精神文明建设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2007年,我村井边组被确定为新农村建设省扶建设点,通过广泛宣传动员,群众积极性高涨,目前已经全面完成了“空心房”、牛猪栏杂房的拆除任务,并科学规划出了人畜分离区。 10 云南省大理州弥渡县红岩镇东村◎ 村情概况东村隶属于红岩镇清水村委会,属于山区。位于红岩镇西边,距离村委会0.80公里,距离红岩镇29公里。国土面积有10.63平方公里,海拔2400米,年平均气温12.3℃,年降水量1200毫米,适宜种植包谷等农作物。有耕地197亩,其中人均耕地0.18亩;有林地14400亩。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有农户253户,有乡村人口1100人,其中农业人口1100人,劳动力809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419人。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41.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21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林产业为主。 ◎ 自然资源全村有耕地总面积197亩(其中:田44亩,地153亩),人均耕地0.18亩,主要种植粮食等作物;拥有林地144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70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65亩,主要种植泡核桃等经济林果;荒山荒地300亩。 ◎ 基础设施该村截止2010年底,已实现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村内无路灯。全村有户不通自来水,有253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100%)。有267户通电,有0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200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0%和79.1%);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231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225户(分别占总数的91.3%和88.9%);该村到红岩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土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11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29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0辆,拖拉机0辆,摩托车15辆。 该村到2010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253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 农村经济该村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1.7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2.5万元,占总收入的30%;畜牧业收入8.2万元,占总收入的19.66%(其中,年内出栏肉猪743头,肉牛46头,肉羊169头);林业收入13万元,占总收入的31.18%;第二、三产业收入0万元,占总收入的0%;工资性收入7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21元,农民收入以外出务工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76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390人(占劳动力的48.2%),在省内务工190人,到省外务工200人。 ◎ 特色产业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和林产业,产品主要销往县内。2010年林果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13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31.18%。 ◎ 人口卫生该村现有农户253户,共乡村人口1100人,其中男性630人,女性470人。其中农业人口1100人,劳动力809人。该村以彝族为主其中彝族1093人,汉民族7人。 到2010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0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895人,参合率81.4%;享受低保14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卫生院,距离村委会卫生所0.80公里,距离镇卫生院29公里。 ◎ 文化教育该村小学生就读到清水完小,中学生就读到红岩一中。该村距离小学校0.80公里,距离中学29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77人,其中小学生65人,中学生12人。 ◎ 村务公开到2010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168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164.78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板公式的方式进行帐务公开。 ◎ 基层组织该村设党小组1个,党员总数21人,党员中男党员19人,女党员2人。该村设有团支部1个,团员65人。 11 石狮市凤里街道办事处东村东村位于石狮市区北部凤里街道办事处,东与玉湖、龟湖相邻,南与玉湖、宽仁毗连,西、北均与后花接壤。解放前,东村与后花、山上、内透、磨内合称为“五社”。据说,此地因处于“五社”的东部而得名。东村以王姓为主,600多年前由永宁迁居而来。相传明朝嘉靖年间,因倭寇侵袭永宁卫城,百姓纷纷内逃,有王姓三兄弟逃难至石狮。老大定居宽仁太原路一带(后称“新利王”),老二定居湖边引东,老三定居东村。东村王姓家族经过世代繁衍而成为村落。 东村街位于东村辖区,西南端与太原路相接,东北端至宫池口通向东村村路。全长约188米,宽9米。1932年间,东村王姓邀集五堡、杏田、西岑、塘头等王氏宗族兴建街道,由沙塘人王玉察负责主持,并以“东村”给街道命名。东村街现与太原路、新街仔、建兴街合称为“和平路”。 12 北京市门头沟区潭柘寺镇东村东村位于潭柘寺镇东南部,村域面积265.61公顷,全村现有394户671人。该村交通便利,108国道途径该村。 未来主导产业将以农业观光为主,现有农业观光园1个,种植白梨150亩,樱桃150亩,以及柿子等果品。 13 山东省即墨市东村◎ 村庄由来明永乐时(1403-1424),孙姓迁至栲栳疃之南约1公里处立村,称南栲栳疃。清初,因栲栳各疃住处全即墨陆上最东面,而改称东村。 ◎ 政区人口全村有耕地面积773亩。2006年,全村共有389户,总人口为1216人,其中劳动力人数有737人。 ◎ 经济发展2006年,全村粮食总产量达到212吨,经济总收入为863万元,人均纯收入为5970元。 14 云南省大理市云龙县检槽乡东村◎ 村情概况东村自然村隶属于检槽村民委员会,属于半山区。距离村委会2.00 公里,距离乡政府2.50公里。国土面积2.20平方公里,海拔1,945.00米,年平均气温14.80 ℃,年降水量830.00毫米,适宜种植粮食等农作物。有耕地196.51亩,其中人均耕地1.30亩;有林地2,987.00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30户,有乡村人158人,其中农业人156人,劳动力7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57人。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01.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12.00 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为主。 ◎ 自然资源全村有耕地总面积196.51亩(其中:田74.04亩,地122.47亩),人均耕地1.30亩,主要种植粮食等作物;拥有林地2,987.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10.0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06亩,主要种植泡核桃、梨等经济林果;草地80.00亩;,其他面积40.00亩。 ◎ 基础设施该村截止2006年底,已实现通水、通电、通电 、通电视、通电话五通。全村有20户通自来水,有2户饮用井水,有30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有30户通电,有20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20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 100%、67 %和 67%);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3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0户(分别占总数的 43 %和33 %)。 该村到乡政府道路为土路;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2.00公里。全村拖拉机1辆。 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30户;装有太阳能农户2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74.04亩,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60.0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38 亩。 该村到2006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为主;有26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4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