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东北民主联军前线指挥部旧址 |
释义 | 东北民主联军前线指挥部旧址又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辽沈战役前线指挥部旧址,1990年12月29日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双城市昌盛街优干胡同6号。建于1917年,1969年按原貌翻修。外有青砖围墙,东西长90米,南北宽64米,占地面积5760平方米。院内共有青砖灰瓦顶木结构硬山式房屋35间,分东西两院,东院为三合院,西院为四合院,两院之间有月亮门相通。东院为前线指挥部及后勤保卫人员住所,西院为司令部直属机关和通讯枢纽部,有直通党中央和前线各纵队的电台12部。 1946年10月,东北民主联军前线指挥部由哈尔滨移驻双城。当时前线指挥部成员有林彪、罗荣桓、彭真、肖劲光、刘亚楼、周保中、谭政、李运昌等。前线指挥部在双城期间,在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指挥大小战役、战斗多次,其中最著名的有新开岭战役、三下江南(松花江以南)、四保临江(今临江市)、夏季攻势、秋季攻势、冬季攻势和辽沈战役等,辽沈战役作战方针亦形成于此,为解放东北做出了巨大贡献,对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 旧址由于年久失修,西院的东西厢房墙壁已倾斜并出现裂缝,整个旧址共发现裂缝108处,所有的檐柱、额枋等木构件的油漆已大部分脱落,个别地方已腐朽,严重危害了建筑的安全。为了保护历史文化遗存,更好地发挥“四野前指”旧址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双城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四野前指”旧址的保护,于1998年投资修复了该旧址,并成立了“四野前指”旧址纪念馆。 纪念馆位于东院。正房的西屋摆放着当年指挥部用过的沙发、木椅、会议桌、板床等物品,墙上展陈着当年的作战地图。正房的东屋是司令员的卧室,靠南窗是一铺过去东北农村住家用的火炕,炕上铺着旧的炕席和军毯,放着一张八仙桌。 东厢房原为前线指挥部的伙食房,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将帅英雄谱”展厅。展览分“战斗英雄名录”、“将帅名录”和“团以上干部烈士名录”三个部分。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军委授衔的将帅中有521位来自第四野战军,其中元帅2位,大将3位,上将19位,中将57位,少将440位。在战争中第四野战军有6万余名指战员献出了生命,涌现出杨子荣、董存瑞等一大批战斗英雄,立功者占全野战军总人数的28%。 西厢房原为四野前线指挥部的警卫班,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战史陈列室”。展示“第四野战军历史沿革”,“纵横天下建奇功---第四野战军征战纪实”和第四野战军重要战役、战斗、战果统计列表。 1945年,第四野战军进军东北时,有官兵11万人,到解放海南岛时已发展到153万余人,由单一步兵发展成为一支拥有诸多兵种合成的军队,在与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殊死搏斗中,实施大的战斗、战役百余次,在辽沈、平津两大战役中歼灭国民党军队和土匪300余万人,解放了东北全境、华北一部分和华中、华南的豫鄂湘粤桂广大地区,为夺取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为建立新中国立下了卓著的功勋。 西院为双城市博物馆,陈列着双城市的历史和重要文物藏品。 “四野前指”旧址纪念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接待参观者近10万人,其中有军人、公安干警、工人、农民、机关干部、学生,有各级领导和当年四野老战士,以及国外游客近百人。 保护范围:房基外10米以内为特别保护区,院墙墙基外10米以内为一般保护区。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