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东岸重阳茱萸绛囊
释义

基本简介

茱萸绛囊源于上蔡县东汉时期蔡人桓景为避祸消灾,于九月九日登高于蔡国故城西垣中段的蔡河望河楼,佩茱萸囊,饮菊花酒,自此由上蔡广播天下,形成民俗,成为天下华人时逢重阳节的必佩之物。

历史起源

茱萸绛囊起源于东汉蔡人桓景登高避灾,俗成于晋、唐,盛于宋、明、清时,为天下华人重阳佳节的必佩之物。具有极强的民俗特色和文化价值,其独特的文化现象和民俗魅力,直接影响着天下华人时适重阳佳节登高向上的民族文化精神。

发展历程

茱萸绛囊由传统的十二生肖发展到眼下的凤凰报喜,喜雀登枝,孔雀开屏,仙鹤祝寿,鸳鸯情长,寿星捧桃,招财进宝,一心爱国,和平之鸽,情系华夏等40多个品种,造型逼真,惟妙惟肖,内盛茱萸粉末,佩带芳香溢人。

自民国至今,尤其是建国以来和受十年动乱的冲击,该项民间工艺技术濒危现状严重,能缝制茱萸绛囊者寥寥无几。二00六年张社缝制的茱萸绛囊参加在深圳举办的全国工艺品展销会,二00六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重要价值

茱萸绛囊作为一种民俗手工艺品,具有浓郁的民俗特色,已成为重阳节的一种标志物和符号,寄托着老百姓禳灾祈福的美好心愿。它具有六种价值:

其一,文化认知作用。茱萸绛囊属于道教文化,和道家著名人物费长房有关系。九月九秋高气爽,时令宜人,登高以接天、地之灵气,避低洼地之晦浊瘴疬,达到天、地、人相通和谐。其二,民俗性强。重阳节,登高望远,佩绛囊,喝菊花酒,吟诗赋曲。此习源于东汉,成俗于晋唐,历代相沿不绝,已成为节令。其三,和妇女直接有关。绛囊本身为女红,又为女性佩戴物。既体现女性喜香爱美之天性,又为自身娱乐之方式。其四,地方特色浓厚,又具有扩散性。源自上蔡,在黄河流域乃至华人所在均有表现。其五,个性特色强。茱萸绛囊和端午节香囊相比,内装材料不同,造型也不同,功用也不一样。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5 13: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