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定远吴圩起义 |
释义 | 简介1931年8月20日,中共安徽定远县委在该县吴圩领导农民武装举行了起义。 吴圩位于定远、肥东、寿县(今属长丰)3县交界处。1929年,共产党在这里成立了党小组。1931年3月,中共吴圩区委成立。至7月,发展到8个支部,180多名党员。吴圩及周围的站岗、卜店、九子都建立了农民协会。 起义经过起义背景为了发动农民进行武装斗争,吴圩党组织在农协会员中吸收青年骨干,组织赤卫队。从1931年1月开始,他们以保家防匪的名义,在民间收集枪支、刀矛等武器,组织赤卫队。四个月的时间,组织赤卫队员近千人,为武装起义准备了骨干队伍。 1931年夏,吴圩地区先遭特大洪灾,后又遇大旱,粮食歉收,加之兵灾匪患,苛捐杂税,压得贫苦农民喘不过气来。吴圩党组织适时领导农民进行抗捐税、反高利贷、反行业霸权和借粮、扒粮斗争。 事件经过1931年8月19日,中共吴圩区委召开会议,区委书记朱阶平宣布中共长淮特别委员会关于成立中共定远县委的决定,朱阶平任县委书记。会议开始不久,接到报告,国民党定远县警队以捕捉土匪为名要去早香庙捕捉农协会员。县委立即派刘朝富率领赤卫队携带10余支钢枪,星夜赶往早香庙营救。在当地农民支持下,赤卫队奋起抗击,毙俘县警各1人,缴枪3支,马1匹和数发子弹。早香庙战斗的胜利,激发了农民革命的热情。8月20日,县委决定举行起义,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苏维埃政权和工农红军。这天,县委领导的多名赤卫队员,在农民群众配合下,在吴圩、站岗、九子一带的集镇村庄举行起义,打垮地主武装,分了地主的粮食和财产。8月23日晚,县委在吴圩的山人刘召开大会,宣布成立红军司令部,戴国兴任总指挥兼政委,刘朝富任副总指挥。同时宣布成立“长淮特委游击大队”,刘朝富兼任大队长,直属司令部。随后起义队伍在刘朝富率领下攻打恶霸地主张再贵,不料张已带领家人和枪支逃跑。 吴圩农民起义,使土豪劣绅惶惶不安,纷纷向上求援派兵镇压。8月26日,张再贵的儿子张恭韩带领地主武装1000多人,从东、南、北三面包剿县委所在地山人刘,游击队分散活动未能及时集中,红军寡不敌众,只好撤退。 失败告终县委和红军撤退时,因队伍内有人叛变投敌,总指挥兼政委戴国兴牺牲,县委书记朱阶平负伤被俘,起义遂告失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