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丁耶
释义

简介

丁耶(1922年2月22日——2001年9月6日),原名黄东藩、黄滁,笔名丁隐、林丁、丁藩等,满族,辽宁省岫岩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专职作家(一级)。丁耶早年曾在岫岩、海城、天津、北平、东北求学,1945年就读于重庆国立中央大学中文系。1947年,由于受到国民党特务的追踪,丁耶在南京的地下党保护下,来到晋察冀解放区,在华北联大文艺研究室创作组搞创作。1949年3月调东北师范大学任中文系教员、讲师。1956年调吉林省文联筹建中国作协吉林分会,任常务理事、创委会主任。1957年被错划右派,在农村、农场劳动20年。1979年调回吉林作协任专业作家,并担任吉林省第五、六届政协委员,吉林省作家协会理事。丁耶于2001年9月6日10点30分在吉林省医院逝世,享年80岁。

丁耶从1940年开始在四川重庆报刊发表作品,处女作《家》发表于四川自贡市报副刊。主要诗集有《外祖父的天下》、《翻身集》、《志愿英雄赞》、《白玉的基石》、《五挂大车跑安东》等。长诗有《外祖父的天下》、《奶子山的春天》、《鸭绿江上的木帮》等。散文集有《边外集》、《“左”拾遗》、《丁耶笑话录》、《丁耶诗文选》等。小说有长篇《少年的磨难》。代表作《外祖父的天下》,先发表在1947年《中国作家》上,后出单行本,影响较大。这首诗塑造了一个典型的形象——外祖父,一个没落的满族贵族,也是生长在东北大地上的,通过各种途径的努力白手起家的“土地主”的形象,有很浓的东北地域文化的气息。1992年5月28日,由国内13个满族自治县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满族文学奖"的评比活动中,《外祖父的天下》被公认为“写满族生活最好的史诗,是满族现代文学中诗歌方面代表作。”丁耶也因此被授予最高奖"荣誉奖"。丁耶解放后的代表作为长诗《鸭绿江上的木帮》,曾2次获奖。该诗1957年开始创作,1983年由吉林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共12章,4000行,用史诗的形式,再现了旧社会生活在东北鸭绿江上的木帮的生活图景,展开了一幅幅具有浓郁的地域风情的画面,写出了东北百年来的被奴役的血泪史。丁耶的诗《故乡的马车》、《金子的启示》、《奔赴》曾入选《中国新文学大系》,另有多部诗作入选抗战与解放后的20种以上的诗选集中。被多种文学家的传记或辞典列为诗人、散文家。其晚年不再写诗,从事散文、随笔、杂文写作。丁耶曾参加1949年东北文代会,1984年北京第四次作家代表会及中国少数民族作家第二次代表会。1979-1998年曾7次获省以上文学创作奖,被中国作家协会列入“参加抗日战争老作家”名册;1998年曾荣获吉林省政府文学最高奖——“成就奖”。 他的诗人以写人为主,语言简炼,幽默而意境深沉,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成就

丁耶创作年表

创作的准备

丁耶自称是“办报起家的”。一个17岁的初中生自然是办学校的墙报了。那时他已到四川念“东北中山中学”,主编校刊《青艺》。主编、编辑、打杂集于一身,后来才聘请几位“临时工”。最困难的是在考试期间,投稿的同学少了,有一期临到出刊时投稿笺,空空如也,他不肯停刊。一昼自己写了七篇文章,用了七个笔名。据说这期质量最“高”,他听了哭笑不得。不过从这些承包“包办代替”中锻炼了自己的文笔,遗憾的是考试成绩中有“国文”一科第一,其他全是在六十分的“水平线上挣扎”,致使后来考大学时,头一年名落孙山,这是后话。但是在文学上却收益非浅,他把图书馆里所藏的现代文学作品包括外国翻译过来的全部啃光了。他什么科目的成绩都可以让步,就是每逢举行征文比赛却不肯有分毫谦让。在念初中三年时,他已经是国文老师最得意的“门生”,在全校征文比赛中每次都争得第一名。文章内容都是写童年,思念失去的东北故乡。升到高中,继续荣获第一名,有一次把第 三名也用另一个同学的名字夺了过来,这是违“法”的,但那个甘心请他替写文章去取这“荣誉”的同学,倒不是真为“名利”,而是因为他正在追求一个女同学,而那个女同学是最喜欢文学,又好虚荣。结果虽然代得了文学奖,他却没得到那位小姐的“奖”。这点倒使丁耶的罪过减轻,如果那位小姐因此而受骗,丁耶真的“罪该万死”。

壁报是丁耶文学写作的园地,学校老师中有不少文学修养高的,如郝泠若,他是“清华三大诗人”之一(其他二位是曹禺、吴组湘),是朱自清先生的高足。还有朗诵诗人高兰、黄田(东北作家)、陈醒镜等,他们为了鼓励学生提高水平,自己拿出微薄薪水办了个壁报叫《草原》,还领头写诗文。如果学生文章在《草原》上发表了,还能够给买几本书的稿酬。丁耶第一笔稿酬,就是《草原》给的,他没有买书,而是到离校三十里外的自流井吃了两碗大肉面解馋虫。那时期学生生活太苦了。每在《草原》用丁耶笔名发的散文、诗歌都曾得到全校文学爱好者欢迎,有的站在校墙前抄写,他看到了这个镜头得意极了。还有的问:“丁耶”是谁?是哪位老师?用“丁耶”这个笔名就从此开始,一直到五十年后的今天。

丁耶最受同学欢迎的两篇文章:一篇是散文《湖边》还得了文学奖第一名,内容是写辽宁海城城门外妓女的不幸生活,通过他童年的视点写同这些“来历不明”的孩子一起玩,他被长辈骂了回去。他在文中对这些被侮辱与损害的妇女和他们的子女充满同情(这时已经读了许多高尔基和鲁迅、巴金的作品)。另一篇是写《祖母》的诗。祖母是他亲人中最值得怀念的农村妇女。她是满人,信佛。除了念经,就吸着长烟管耳朵留神谛听大门外有没有叫花子乞讨的声音,每听到这种哀讨的声音便随手操起瓢杓米,唤孙儿的乳名,让他把米送给叫花子。这些在我童心里埋下了同情不幸者种子。她为什么不亲自送去呢?因为她怕百口这家的嘴杂,更怕爷爷骂她“贱货”。丁耶在《祖母》诗中有这么几句:

“祖母每天望着爷爷的脸辨阴晴

爷爷的脸有时像严冬

奶奶便生活在没有阳光的冰雪晨

爷爷的脸有时带着酒气

暴跳如雷

奶奶便像受惊的鸽子

盘旋在暴风雨的家……”

从以上所述看出丁耶当时的思想已从一个地主子孙那里转向“底层”,同情贫苦农民。还有一篇散文是写《干妈的家》,丁耶干妈姓徐,她有六个儿子,他是她的第七个“儿子”,丁耶在七岁上(1929年)穿破衣服到这个贫苦佃户家躲“胡子”。她把他当成“少爷”来款待,怕这位“少爷”冻着,炕烧得火热,把干儿子的棉袄都烤焦了。丁耶写一篇《谁是爹》。受到国文老师的表扬。

1939年,丁耶还没有在报刊上正式发表诗文前,学习写作的情况大致如此,不过从这期间起丁耶已立志当一个诗人,所以得了个绰号叫“诗人”,每天低着个头,寻找“诗”就在眼皮底下。

丁耶正式发表作品是从1940年春天,向离学校三十里外的自贡市报冒险投了一篇诗,题目叫《家》,不久发表了,这是他的作品第一次印成文字,据丁耶回忆说:“我欢喜得一夜没睡好觉。这比在校得文学赛奖高兴十倍!”笔名用的真名“东藩”,紧接着又投去一篇长诗《忆古城》当到报社领稿费时,那位副刊编辑(大学毕业生)亲自接见了他,丁耶说,“这比受外国总统接见还高兴,我高兴得把他对我鼓励的话都忘得干干净净!”

1940年

《家》(诗)四川自贡市报副刊

1941年

《忆古城》(长诗)自贡市报副刊

1944年

《嘉陵江纤夫曲》(诗)重庆《扫荡报》副刊

《童年挽歌》(长诗)先发在白沙大学先修班墙报上,后来经碧野介绍给冯雪峰先生,并回信给予肯定,1945年秋连信发表在重庆中央大学《大学新闻》上(学校办内部报纸)

1946年

《童年挽歌》(长诗)南京 大道报 副刊六月

《遥祭》(长诗)南京 大道报 副刊七月

《召唤》(长诗)南京 大道报 副刊九月

《船上》(散文)上海 中央日报 副刊

《杏姐》(散文)上海 大公报 文艺副刊

《外祖父》(散文)南京中央日报副刊(笔名丁耶)

《列车的行程》(散文诗)上海 大公报 文艺副刊

《母亲的声音》(诗) 沈阳日报 副刊

《陋巷》(长诗)重庆 国民公报 副刊

《取火者的悲哀》(长诗)安徽日报 副刊

《口袋》(诗)安徽日报 副刊

《都市》(组诗)沈阳日报 副刊

1947年

《故乡》(诗)上海大公报副刊

《阳光》(长诗)上海大公报副刊

《矮屋》(诗)上海大公报副

《风暴的走向》(诗)上海大公报副

《信念》(诗)上海大公报“星期文艺”副刊,南京新民报同时发表

此诗1983年选入《四十年代诗选》中

《忆李满红》(散文)上海大公报“星期文艺”副刊

《戴花的日子》(诗)上海大公报副刊,南京新民报同时发表

《斗室之念》(诗)上海大公报“星期文艺”副刊

《消息》、《默祭》(组诗)上海大公报“星期文艺”副刊

《奔赴》(诗)上海大公报等四家报纸同时发表,影响较大。

《弟弟的肖像》(诗)安徽日报副刊

《给父亲》(长诗)天津大公报副刊、武汉大公报副刊同时发表

《负伤以后》(诗)诗刊“诗创造”

《外祖父的天下》(千余行长诗)《中国作家》第二期,此诗曾认为是笔者青年时代“代表作”,并有多篇评论此诗。

《故乡的车马》(长诗)发在《文艺复兴》的1947年10月号上,1982年后选在《黎明的呼唤》、《四十年代诗选》及《新文学大系》(抗战诗选)等选集中

1948年

《外祖父的天下》叙事诗由上海正风出版社印单行本。

1949年

《战地诗集》天津日报副刊

《吉林工人歌唱南山》天津日报副刊

《靠山王》(叙事长诗)长春新报副刊

《解放北京城小唱》人民日报副刊,2月后由新华书店印单行本

《赵老汉送子参军》东北日报副刊

《李玉清》(报告文学)东北日报,11月

《伟大的声音》(诗)长春新报副刊

1950年

《事故主任》(小说)东北文艺一卷三期

《“三天净”》(小说)人民日报50年由东北书店、新华总店分别发行单行本。

《技术》(小说)光明日报副刊

《公粮道》(长诗)人民日报副刊5月28日

《大铁锹》(叙事诗)大众诗歌

《红旗擂》(诗)东北日报副刊

《山里马呀爱走高》(诗)人民诗歌二卷一期

《东山诗唱》(组诗)人民诗歌二卷二期

《赵粮车上凤城》东北文艺三卷一期

《新中国建设要“抢点”到》(诗)东北日报副刊

《缝寒衣》(说唱)长春新报副刊,后出唱本

《田老太太看闺女》(说唱)长春新报副刊后出唱本(说唱)

《向先进生产者学习》吉林日报副刊

《祖国伟大的一岁》长春日报副刊

《我们有了自己的宪法》吉林日报副刊

《志愿英雄赞》(诗)《诗与画》(严辰主编)

《站在鲁迅像前》(诗)长春日报副刊

《翻身集》(诗集)上海文化工作社

1951年

《新中国建设要抢点到》(诗集)上海文化工作社

《志愿英雄赞》(诗集)东北人民出版社

《奶子山的春天》(矿工叙事长诗)五十年代出版社

《五挂大车跑安东》(诗集)通俗文艺出版社

《赵大哥抬担架》(唱本)东北书店

《说唱女英雄》(唱本)东北书店

《中朝人民骨肉亲》(唱本)工人出版社

《缝寒衣》(唱本)长安书店

1952年

《去串阔亲戚》(长诗)东北文艺,后选入《吉林儿童文学选》

《荣誉》东北画报

《钻探》东北画报

1953年

《白玉的基石》(长诗)东北文艺

《毛主席的玉石像》(长诗)东北文艺创刊号,(选入东北中学教材)

《搬家》(诗)长春市文联编文集

《一辆破汽车》(诗)长春市文联编文集

《照像》(或称《留影》)(诗)人民日报副刊

1954——1955年

《白玉的基石》(诗选集)作家出版社

《红布的店幌》(诗)辽宁文艺

1956年——1957年

《第一辆汽车的诞生》(诗)长春 创刊号

《飞姑娘》(千行长诗)长春 1957年4月号

《读胡昭的诗》(评论)吉林日报1956年

1958年——1979年

《鸭绿江上的木帮》(四千行长诗,自己用手拿铅字印四本)“向全国发行”(参见黄淮写的“黄氏孤本”一节)

《运河之歌》(二千行长诗)部分发表在 长春 复刊号上,另部分发在《东辽河》刊物上。(1979年10月)

《汽车城的儿子》(诗)1978年7月 吉林文艺

《召唤》(长诗) 江城 1979年5、6期合刊

《辽南吟》(《望儿山》等二首)1979年 长春(《望儿山》后被选入《抒情诗选》中)

《修鞋》(散文) 长春1979年(10——11月)曾得 长春 “散文奖”

《海城纪行》(散文) 芒种 10月号

《大江东去》(400行长诗) 青海湖 12月号

《生日》(诗) 诗刊 12月号

1980年

《桥墩》(外一首)江城 1月号

《牛棚的歌》(诗)长春 3月号

《孽根》(短篇)东辽河 4月号

《新书橱》(散文)长春 6月号

《无题》长春7月,选入讽刺诗选

《观棋峰》(外一首《小老树》)芒种 9月号

《大海的微笑》(散文)长春 9月号

《表》(散文)辽宁妇女

《川江行》(二首)江城 12月

1981年

《蝶蝴沟纪实》(散文)春风

《罢官》(散文)春风

《肖丽娜》(小说)春风

《散文的再尝试》(散文)创作通讯1981年2期

《海兰江》(散文诗)延边文艺2月

《长白诗话》金达莱

《放鸡·杀鹅》(散文二题)长春2月

《我与诗》(诗论)青海湖 10月

《访蚕乡》(散文)杜鹃 10月

1981年获全省优秀文学作品奖,丁耶诗歌《石头歌》获奖,《石头歌》发表在《长春》1981年第3期。(创作通讯1982年第2期73页)

1982年

《摇车》(外一首)民族文学1月

《孔雀开屏》(报告文学)吉林青年

《松花江上》(散文)江城报副刊8月13日

《从集邮想到的》人民日报“大地”5月14日

《石头歌》(长诗)长春 3月号(吉林省文学奖)

《游学先生》(散文)随笔11月号

《六十年回顾》(随笔)文艺时报

《创作四十年》16000字文艺论稿5期

《乡间小路》(组诗)江城 1期

《古莲子》、《石舫》(组诗)《北方》

1983年

《子孙粮》(散文)辽宁日报4月12日副刊

《鸭绿江上的木帮》长诗正式吉林出版社出版,并获得作家协会吉林分会“创作奖”《妻颂》(散文)随笔5——6月号选入1983年散文选《访艾青》(散文)创作通讯10期

《梨》(散文)随笔7——8月

《马阎王和马》(随笔)随笔9——10月

《故乡的毛孩》(随笔)随笔11——12月

《边外人》(散文)作家12月

《天山童话》(诗)诗刊

《金玉集》(诗三首) 《金砖》、《金子的启示》、《玉石王》)先发在1983年9月《作家》,《金砖》被选入中学生辅助教材及《千家诗选》,《金子的启示》被选入新文学大系建国后“诗选”部分,三诗并得“吉林少数民族佳作诗歌奖”。

吉林省第二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评奖获奖名单,丁耶诗歌《金玉集》获奖(发《作家》1983年9期)(创作通讯1987年1期57页)

1984年

《牛棚趣事》随笔 7月 并转发 散文选刊 及 北美华侨时报 副刊。曾获花城随笔、散文奖。

《太平间的笑话》(小说)小说与故事

《长白小集》(组诗)人民日报副刊

《钟表室》、《殒石》(诗)星星诗刊

《你能当一辈子劳模》报导作家2月

《风云子》(民间故事)1——2期

《农安古塔》(诗)作家4期

《清色》(外二首)“新疆文学”4月

《西北行》组诗 诗人

《花花》(散文)作家7月

《最初的微笑》(散文)随笔7月

《笑容》(诗)诗刊 12月

《游艇》(组诗)广东《海韵》

1985年

《边外集》(散文集)花城出版社《下乡偶拾》(三首)诗潮 6月

《天山牧歌》吉林画报5期

《白山行》(游记)旅行家6期

《检讨春秋》(幽默随笔)作家8月

《真空地带》(幽默随笔)中国法制报副刊

《随笔话随笔》创作通讯

《我所认识的王肯》散文 长春

《诗人剪影》从1984年——1985年12月在《诗人》连续发表,共写中国诗人艾青、公木、辛笛、吕剑、公刘、邹荻帆、严辰、朱子奇、绿原、鲁黎、邵燕祥、徐放、胡昭、流沙河、梁南、王肯、曾卓、芦萍、黎焕颐、扬牧、林希、厉风、王辽生、方冰、鲁琪、刘畅园、刘祖慈、秋原、万忆萱、戚积广、黄淮、梁谢成、薛卫民、王海南、钱模、路地、朱红等三十七位。

《探监》(随笔)随笔

《“五七插”插曲》(随笔)随笔 9月

《石膏像演义》(幽默随笔)随笔 11月

《心债》(散文)文艺时报1985年4期

《众志成城》(报导)吉林日报1985年11月11日

《心病》文艺时报1985年17期

《教授的故事》(幽默随笔)现代作家3月号

《握手史话》(幽默随笔)现代作家10月号

1986年

《右补缺》(幽默散文)龙门阵 1期

《华罗庚的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故事

《M.D教授》(随笔)随笔3期

《左拾遗》、《赤兔马下放》(幽默随笔) 作家2月号

《一个生命的诞生》(外一篇)随笔3期

《九载铁窗寒》(报告文学)随笔6期

《古洞幽思》(散文)、《名落孙山·店员生涯》龙门阵2期

《生活启示录》(散文)龙门阵2期

《历史的误会》(散文)龙门阵2期

1987年

《老宅》(满族文学1987年11期)

《山之辩》(散文二题)文学报

《阳朔棋手》散文世界 3期

《母亲的联想》(散文)人民日报大地副刊6月23日

《戈壁珍珠》(散文)城市时报11月13日

《蒙混过关》(随笔)随笔6期

1988年

《鸣放·流放·下放·解放》随笔1期

《祝君早安》随笔2期

《奋友列传》随笔4期

《历史的倒影》长春日报8月18日

《一堂奇特的审讯》龙门阵3期

《大兴安岭翩想曲》(散文)北极光6月号

《醉话不醉》随笔5期

《说说红眼病》(杂谈)郑州晚报

《<外祖父的天下>写作经过》郑州晚报

《奇特的惩罚》(散文)郑州晚报

《父亲》(散文)郑州晚报

1989年

《有感孟姜女庙》郑州晚报3月13日

《幽默随笔》(共6章)文坛风景线 连载

《中国体育秩事(三则)用林丁笔名发民间文学3期》

《张大帅顶牛》民间故事(获奖)林丁 笔名发

《文物》(散文)散文第7期

《人生的位置》(杂文)城市时报7月20日

《山里奇闻怪事三则》龙门阵 4期

《民主生活前奏曲》(散文三题)随笔 3期

《野鸡不野》(杂文)城市时报10月4日

《从电影中出现的吃说起》(杂谈)吉林电视报11月9日

《柜台内外》(散文)长春晚报 11月15日

《为君子兰恢复名誉》城市时报 12月11日

《冰鞋的故事》长春日报 北国之冬征文(一等奖)

1990年

《“太平石”》人民日报“大地”4月16日

《委员视察证》协商新报

《古碑无字胜有字》1990年4月6日《协商新报》

《官儿》吉林日报副刊5月21日

《将军赶集》吉林日报副刊6月18日

《多种经营》长春晚报4月24日

《山之魂》丹东日报6月

《丁耶散文三篇》岁月 3期

《女菩萨》散文 城市时报6月5日

《修鞋养鸟其乐陶陶》散文 吉林日报6月8日

《大战风车》散文 龙门阵4期

《缸窑礼赞》吉林日报11月3日

《访匈趣事》随笔 3期

《骑车史话》长春日报10月16日

《植树·红松·袋鼠》(杂文)人民日报 “大地”10月16日

《延安培养的第一位教授》随笔5期——纪念文学史家杨公骥教授逝世一周年

《林山认女》(民间故事)民间故事

《罚款》长春晚报12月8日

《木帮大劈棺》民间故事(笔名林丁)

《少年的磨难》(长篇自传小说第一部)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疤》(散文)

《江湖诗话》(随笔)诗人1期

《老牛破车万里行》(随笔)驾驶园 二期

《丁耶笑话集》20000字龙门阵3——4期连载

《台弟还乡记》随笔4——5期

《少年的磨难》(再版)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1991年

《第七个钱包被掏的时候》(幽默随笔)文坛风景线91年1期

1992年

《装病和装没病》发文坛风景线1992年1期

《我是“作家”吗?》(长春日报1992年)

1992年5月28日,由国内13个满族自治县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满族文学奖"的评比结果,在北京揭晓并召开了颁奖大会。端木蕻良、马加、颜一烟(女)、关沫南、丁耶、寒风、许行、华忱之等八位满族老作家,被授予最高奖"荣誉奖"

1993年

《生命的支点》(1993年11月30日长春日报)

《电车上》(1993年6月5日江城日报)

《红松的品格,绿色的政绩》发《文坛风景线》2期

1994年

《作诗如作赋》(《吃感情饭的朋友》)

——与李汝伦的一段交往(长春日报1994年1月6日)

《大亨的警句》1994年8月5日《长春日报》

《省“作协”成立和“长春”创刊》发《文坛风景线》1994年夏季号

《创作之路——创作五十年回顾》发《文坛风景线》秋季号

1995年

《领导的艺术》

《创作之路——创作五十年回顾》发《新文学史料》,1995年1期

9月获中国作协颁发的抗战老作家奖牌。

1996年

《丁耶诗选》由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1996年10月

1997年

整理《丁耶诗文集》

1997年7月20日《丁耶诗选》(诗集)获第三届东北文学奖获奖

1997年11月19日获吉林省作协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特别纪念奖

1998年

海外赤子心(原名杨柳春风忆故年)

——记瑞士籍华人女作家赵淑侠女士

坐在书店门坎上的小姑娘

——记台湾女作家赵淑敏的一段往事(1998年3月3日城市晚报)

他永远活在战歌中

——悼念著名诗人、教育家、学者公木1998年12月中旬写于吉林长春,发《大公报》大公园1999年1月27日

长篇小说《少年的磨难》1998年5月29日获吉林省第三届少数民族文学奖获奖

1998年吉林省第六届长白山文艺奖成就奖丁耶

长篇小说《少年的磨难》作者丁耶,获吉林省第三届少数民族文学奖。

1999年

《丁耶笑话录》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年1月

1999年春夏一直在吉林省人民医院住院,后手术进行腹部透析继续整理丁耶诗文集,把戒掉的烟又拣起来了,为了坚持自己定稿,对写过的东西分拣十分苛刻,有的章节拿掉,甚至拆掉。

2000年

7月28日参加三个代表作家座谈会(丁耶最后一次到单位),最后一次参加作家座谈会,他强撑着想再看一眼这个单位,和那些老人,可是他们也都因多年艰苦生活积劳成疾而住院的住院,卧病在家的卧病在家,所以没见到几个人。

2001年

9月6日病逝长春吉林省人民医院,骨灰现安放于长春市殡仪馆革命公墓。

12月《丁耶诗文集》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受到吉林省作家协会首届文学创作奖再奖励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11:3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