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丁市镇
释义

丁市镇位于酉西中部,距县城38公里,幅员面积166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81个村民小组、6444户26000多人,属于全县8个特大乡镇之一。现有耕地面积21200多亩,森林面积9万亩。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温差大,无霜期长,立体气候明显。

经济指标

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亿元大关,达1.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900元,增长35.6%;财政收入423万元。

交通状况

省道S304线贯穿全境,丁(市)宜(居)路、丁(市)后(坪)路、丁(市)万(木)路在此交汇,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2008年,改(扩)建大龙至石门、郑家至三溪口两条村道路,新建金山村道路,基本实现村村通达,60%的村通畅。

产业状况

(一)民营经济

工业经济迅猛发展

全镇有工业企业14家,50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4家,工业增加值2200万元,工业品成交量2660万元。丁市镇充分利用资源和区位优势,成功申报重庆市小企业创业基地,成为继小坝创业园后全县第二个创业小区。基地企业保有量预计50家以上,产值8000万元,创税500万元,成为酉西片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物流商贸兴旺发达

丁市镇境内有微型企业60家,个体工商户620多家,带动就业2000余人。其中分布在丁市集镇(丁市村8组、9组、12组)的个体工商户530多家;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1亿元,物流集散1.1亿吨;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亿元,贷款总额0.22亿元,分别增长42.9%、29.4%。

经济中心地位凸显

丁市镇作为酉西片区经济中心的地位日益凸显。经济辐射宜居、天馆、万木、后坪等多个酉西片区乡镇,带动能力最强,宜居、万木、后坪、天馆、两罾等周边乡镇的居民,甚至湖南、江西、贵州等地商人呼朋结伴到丁市安家置业;片区派出所、工商所、国税所、县级法庭、交巡警平台等机构均设在丁市,是酉西片区办事机构最多、功能最全的乡镇。

(二)三农发展

打造重庆市无公害山羊品牌

丁市是酉阳县畜牧养殖大镇,生猪、肉牛、山羊年出栏常年稳定在20090头、7350头、25130只,肉产量3930多吨,产值常年保持在6500多万元。丁市无公害黑山羊品种更远近闻名,发展前景广,市场需求大,是酉西片区的畜牧交易中心和重庆市无公害山羊养殖基地。

建设三大农村产业示范基地

沿酉龚路和沙溪至汇家公路10公里的现代种植示范长廊:打造以水果玉米、金丝瓜、砍瓜、倭瓜、核桃、大蒜、黄花、枇杷为主的特色产业品牌。

沿丁万路建成重庆市无公害山羊林下养殖示范小区:有养殖户23户,山羊1000余只,年产值300万元。

丁市、郑家、三溪口就地转移劳动力示范基地:发展棉鞋加工、打火机零件组装等各类加工小企业10余家。

另外,全镇发展烤烟2000亩、青花椒3800亩,种植青蒿、玄参等中药材3500亩,年产值达2500多万元。

(三)集镇建设

丁市集镇建成区面积2平方公里,控制区面积3平方公里,远期规划拓展至10平方公里。自2010年开始,相继完成三大集镇建设工程和3个市政设施建设,成为丁市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三大集镇建设工程

文家湾移民新区,平地崛起的一座新城:建成区面积90亩,是政府新办公楼所在地,该小区因统一的民俗风貌而闻名,民居500间,入住居民近400多户1500余人。

丁市商贸中心,酉阳西部的“碧津广场”:建成区面积18000平方米;丁市老集镇车站商贸中心建设,使老镇焕然一新,破败不堪、混乱拥挤的旧时面貌一去不复返。

新街风貌改造,酉阳乡镇当中我最美:实施街道美化、绿化、亮化及风貌房改造,让新街面貌一新,宛如处子,成为酉阳西部经济片区核心区、黄金旅游路线上一道引人注目流连的亮丽风景。

三大市政建设工程

集镇供水设施得到全面改造,使集镇供水不足、停水频繁的问题得到最大限度的解决。

建成一个垃圾填埋场和垃圾收运处理系统,实现了集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

建成3个市民文娱活动广场和1条全民健身登山步道,使市民文体活动更加多姿多彩。

(四)社会事业

丁市是酉西片区的教育卫生高地。辖区内有1所县级完全中学(酉三中)、1所中心校、1所完全小学、3所基点校、8所村小、1所私立初级中学和1所民办幼儿园,有学生8200多人,教师370多人。

酉西片区的唯一一所县级完全中学酉阳第三中学座落丁市,是酉西片区的第一大中学。教学楼、师生宿舍、体育场、食堂等功能区规划合理、设施齐全,环境优美,是重庆市“绿色校园”。有教师220多人,市级骨干教师8人,高级教师15人,教学班57个,在校学生近4400人;招生覆盖万木、宜居、后坪、天馆等酉西片区乡镇19万多人。在中央的直接支持下,该校还将新建学生宿舍楼6400平方米,逐步建成酉阳农村寄宿制学校教育高地。

丁市中心卫生院是酉西片区医疗条件一流的乡镇卫生院,担负着全镇及周边地区20余万人的医疗、防治、保健工作,是集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医疗卫生机构和城乡医疗救助定点卫生院,也是酉阳唯一的残疾人康复示范社区,属国家一级卫生院。为进一步满足群众就医需求,该卫生院将新增建筑面积800余平方米、床位20张,增设科室,添置新型医疗仪器设备,聘请2—3名主治医师,打造全县一流乡镇中心卫生院。

(五)社会民生

丁市在全县率先实现五保老人敬老院集中供养;农村60岁以上老人全部纳入社会养老保险,城乡低保户、孤儿五保、优抚对象、重度残疾等贫困弱势人群全部纳入城乡医疗保险。近年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三级医疗服务网络的逐步健全,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严格落实及乡镇中心卫生院的提档升级和村卫生站“一村一站”目标的实现,使基层群众看病贵、看病难得到极大改善。全镇村公路通达率100%,“十二五”期间村村通畅工程正在稳步实施。农村集中式供水和人饮安全工程全面完成,分散式饮水和农网改造升级全面启动。

近年来,随着“五个重庆”、“六个酉阳”建设的深入实施和“民生10条”、“共富12”条和“民主法治15条”的有序落实,一个环境优美、生活富足的新丁市正崛起在武陵山区的大地。

资源状况

丁市镇矿产资源种类繁多。主要有重晶石、莹石、铅锌矿、硫铁矿、石灰岩矿等。水资源丰富,境内的后河,细沙河流经9个村,适宜多种鱼类生长。境内盛产蕨苔、苦丁茶、老鹰茶。野生动物有野山羊、野猪、野猫、水獭、果子狸等。

民俗文化

丁市镇民俗文化浓郁,底蕴深厚。郑家“马马灯”源远流长,艺术精粹,融合弹、拉、说、唱、演等各种艺术,成为丁市镇日臻完美的特色文化。

休闲娱乐

两合阡冬暖夏凉,距丁市集镇1.5公里,是酉阳县绝无仅有的避暑圣地

[代码]500242107:~200丁市村 ~201厂坝村 ~202郑家村 ~203三溪口村 ~204大龙村 ~205金山村 ~206中坝村 ~207沙溪村 ~208汇家村 ~209石门村

[沿革]丁市镇位于酉阳西部,东径108度32分,北纬28度46分,驻地丁家湾,距县城38公里,海拔566米,东与铜鼓乡相邻,西与天馆乡接壤,南与乌江画廊毗邻,北与宜居乡连接。相传元朝时期曾有丁姓人家在此居住,因此地位于两山之间,地形狭长,于是取名为丁家湾。

明代酉阳为宣慰司,隶四川布政使司,其属有九溪十八洞,丁市隶属“治西洞”。光绪年间县境划为四路十八乡,丁市划归为“西路四乡”之中的西一乡。民国二十四年(1935),废团练制为联保制,酉阳县政府将全县划为四个区,丁市属一区联保办事处。民国三十年(1941)元月,因辖境过宽,乡多难于治理,丁市乡分解为丁市、天馆两个乡,署治龚滩镇。1942年置丁市乡。民国三十七年(1948)二月,县奉省令重新登记户籍,整顿保甲,丁市隶属第四指导区,署设龚滩镇,直至1949年11月11日止。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97年,面积60平方千米,人口0.8万,辖丁市、金桥、汇家、厂坝、桥岩、下坝、上坝、木兰、金山、岩银、、协场11个行政村。2001年撤区并乡在此建镇。在此次行政区划调整中将原中坝乡、后兴乡的小湾村、铺子乡的后河村、大龙村、茶溪村、小岗乡的大华村、溪口村、马鞍村、杨家村、郑家村、董河乡的银房村划入丁市镇。解放后至现在,丁市镇先后经历了第四区、第十区、第十四区、撤区并乡镇等7次行政区划调整和人民公社、乡、镇3次行政区划更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7:5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