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丁丁虫亚目 |
释义 | 丁丁虫亚目(Tintinnina)是原生动物门(Protozoa)纤毛亚门(Ciliophora)多膜纲(Polymenophorea)寡毛目(Oligotrichida)的一个亚目,通称丁丁虫。 种属分布丁丁虫亚目分13科,73属,约2000种。大多数为世界性分布。主要为海产,热带水域较多,淡水种类很少。中国沿海有不少种类。 丁丁虫化石见于上侏罗纪至下白垩纪,世界各地石灰岩中都有发现。 形态特征丁丁虫亚目动物个体小,45~1000微米。具瓶状、杯状、壶状以及其他各种形状的铠壳(见图)。 壳由身体分泌物(包括黄色蛋白)形成,常常附有砂砾以增强壳结构的牢固程度,故又名沙壳纤毛虫,但也有光滑无砂的。 纤毛虫体位于壳内,以可伸缩的原生质腱附着于铠壳的基底,有一个从铠壳口伸出的口围;围口小膜区有很多火焰状的小膜,小膜外围是口唇,在小膜和口唇之间有呈大头棒形的拟触手,功能不明。 身体纤毛退化,仅背侧有1列较长的纤毛形成的纤毛膜。口缘周围有长的弹性纤毛,在虫体伸展至铠壳外时起维系虫体的作用。体内常有大、小核各两个。 生活习性海洋中的丁丁虫大都栖息在光照层内,以细菌、藻类、微小的鞭毛虫类(特别是颗石虫)等为食,但其自身却被较大的浮游动物纽鳃樽类捕食。 繁殖丁丁虫以接合和分裂两种方式进行生殖。 价值丁丁虫亚目的海产种类是鲱鱼幼苗的重要食料,淡水种类是花白鲢鱼的食料。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