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雕像
释义

雕像就是用材料经过特殊工艺,雕塑出各种像的一种作品。

简介

雕像 英文名:statue

 《释氏要览·勤懈·铸像》:“时 波斯 匿王 闻 优填王 用香雕像,乃用紫磨黄金铸佛形像。”

叶君健 《小仆人》:“太阳照在他那古铜色的皮肤上,使他看起来像一座雕像。”

意义

雕像,尤其是人物雕塑最能显示一个社会文化气息的大众艺术品。站在塑像面前,不用担心语言不沟通,更不怕它会用言语伤害你。不说话的塑像,其实可以告诉你很多东西,通过作者的一刀一凿,你可以想像它生活的时代,“听”它诉说往事和历史。

世界经典雕像

自杀的高卢人

希腊化时期重要的艺术中心之一在小亚细亚柏加马王国。在公元前241—197年间击退了高卢人的猛烈进攻,为此,柏加马王国建立了卫城,并在广场上建立了胜利纪念碑性雕塑群像。《自杀的高卢人》是其中的作品。

作品表现被打败的高卢人首领,为了不作敌方阶下囚而受辱,勇敢而坚定地杀死爱妻之后自杀。这是一座震撼人心的悲剧性雕像。雕刻家着意刻画自杀时的紧张瞬间,群雕采用各种对比的手法塑造形象,立与垂下、生与死、动与静、形体的仰与俯、正与侧转,构成了一座三度空间四面观赏的组合雕塑形式,成为后来广场雕塑像的范本。

阿波罗像

希腊早期雕像有模仿埃及雕刻造型的痕迹,古风时期尚残存,但雕刻家已开始不满足于模仿,力求用自己的眼光探索人体结构和人体比例,创作出写实、自然、富有生气的艺术形象来。

古风时期的男子雕像大多是墓前雕刻品,有的是死者本人,有的为死者而立,一般称之为阿波罗像,这是因为古希腊神人同形同性所致。青年男子立像为裸体,多取站立姿势。这尊被称为阿波罗的青年立像仍存有埃及造型程式,但他低头和手势姿式已趋生活化,他向下视,两臂向前伸,似有接物之意,看得出人物形态已从直立僵化向生活化活动迈前一步。

抱鹅的少年

这件作品出自希腊哈尔基顿的雕刻家波厄多斯之手,原作青铜,留存至今的这件是罗马复制品。波厄多斯擅长于风俗题材雕塑,成为当时专门雕刻儿童形象而闻名的艺术家。

波厄多斯生活在公元前3世纪,正是希腊化风俗性雕塑发展的时代,几乎触及到生活的各方面,从超凡脱俗的神性,开始表达最普遍的人性。特别重视真实地塑造人物形象,注重人的内在精神表现。从这个天真活泼的幼儿抱着有生命的鹅可见雕刻家对生活和人的理解,这是一组活灵活现的儿童生活雕像。雕刻技艺圆满、完美高超。

自由女神像

作者:巴托尔迪,虽然说世界上很多人不喜欢美国,但不得不说这个美国的象征是世界著名雕像之一。这尊铜像的选型,是按照希腊神话中女神的美丽形象建造的。女神头上戴着额箍,右手高举火炬,左手拿着《独立宣言》面容端庄而慈祥。女神像高46.5米,连同它的基座有93米高。女神像是用2.4厘米厚的铜板一部分一部分铸成的。基座底部是一个博物馆,参观的人可以进到铜像里面直到女神头部顶端,那儿可以容纳30多人,能通过玻璃窗俯视纽约的全景。

思想者

作者:罗丹,原为《地狱之门》组塑的一部分,后翻铸成铜像。《地狱之门》取材于但丁的《神曲》,思想者是罗丹用以象征但丁的形象。一个强有力的巨人弯腰屈膝的坐着,右手托腮,嘴咬着自己的手,他默默凝视着下面被洪水吞噬的苦难深重的人们。她爱人类,难以对那些罪人作出最后判决,他深怀同情,陷入极大痛苦和永恒的沉思之中。

门考拉夫妇立像

闪绿色粘板岩雕刻,高约142 厘米,约创作于公元前2600年,现收藏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这是埃及古王国第四王朝时期的一尊双人立像,也是当时帝王立像中最典型的代表。雕像刻划的是埃及古王国第四王朝第五个法老门考拉和他的王妃。

雅典娜神像

作者:菲狄亚斯,雅典娜为雅典城的守护神,也是代表智慧的女神。原作为巴底农神庙大殿的主像,全身高达13米,用银白色大理石雕成,局部镶嵌着象牙与黄金,可惜已在拜占庭帝国时代被毁坏。这里介绍的是大理石小型摹制品。在这件女神雕像中,她头戴战盔,身着希腊式连衣长裙,护胸和甲胄上装饰有蛇形饰边和人头像;她裸露双臂,透过薄衣裙可隐见丰艳健美而有力量的身体;衣裙褶纹和饰物造成横竖线条的疏密变化美;她的手势动作可能是执长矛和托物,整个形象富有女性的温柔和充满生命,更多的是人性,绝少神性,这表明希腊化时期艺术已走向世俗化。

维纳斯

《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忒》俗称《米洛斯的维纳斯》、《断臂的维纳斯》、《维纳斯像》等,大理石雕像,高204厘米, 亚力山德罗斯创作于约公元前150年左右,现收藏于法国巴黎卢浮宫。 从雕像被发现的第一天起,就被公认为是迄今为止希腊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这尊雕像还是卢浮宫的三大镇馆之宝。

大卫

作者:米开朗基罗,云石雕像,像高2.5米,连基座高5.5米,米开朗基罗创作于公元1501-1504年,现收藏于佛罗伦萨美术学院。这尊雕像被认为是西方美术史上最值得夸耀的男性人体雕像之一。不仅如此,《大卫》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它对人体的赞美,表面上看是对古希腊艺术的“复兴”,实质上表示着人们已从黑暗的中世纪桎梏中解脱出来,充分认识到了人在改造世界中的巨大力量。米开朗基罗在雕刻过程中注入了巨大的热情,塑造出来的不仅仅是一尊雕像,而是思想解放运动在艺术上得到表达的象征。作为一个时代雕塑艺术作品的最高境界,《大卫》将永远在艺术史中放射着不尽的光辉。

掷铁饼者

作者:米隆,高约152 厘米,罗马国立博物馆、梵蒂冈博物馆、特尔梅博物馆均有收藏,原作为青铜,米隆作于约公元前450 年。原作已佚,现为复制品。雕像选取运动员投掷铁饼过程中的瞬间动作,这正是铁饼出手前一系列瞬间万变动作中的暂时恒定状态,运动员右手握铁饼摆到最高点,全身重心落在右脚上,左脚趾反贴地面,膝部弯曲成钝角,整个形体有产生一种紧张的爆发力和弹力的感觉。形体造型是紧张的,然而在整体结构处理上,以及头部的表情上,却给人以沉着平稳的印象,这正是古典主义风格所追求的。

雕像释梦

如果梦里出现一座雕像,它代表着人的本性中冷漠、无情的一面。梦者可能尊敬或热爱那个对他的追求无动于衷的人。

直接心理分析

每个人都从心底里渴望有一个值得钦佩仰慕的偶像,这种愿望在梦里通过雕像表现出来。另外,这座雕像并不一定代表着某个人,而是代表着一个主意或一个概念。如果梦者试着去理解梦境象征的背景,会很有帮助。

潜意识精神象征

在精神发展过程中,梦者可能达到如此的认知,即他重视某件事或某种情况,那么可以恢复经失去意义的关系。雕像是凝固的,因而是没有生命的。如果雕像能够重新复苏,表示这种关系可以挽回。

同名书籍

这是一部展示生命价值和名的内涵的独特作品。

本书以古蜀王开明氏九世时期蜀马交界由“天蚕丛目”大军驻守的三星城为主要场景,讲述了蜀国公主瑶远嫁于此被雕成雕像的故事。现任城主、她的夫君铁锤将军,却期待着一场更大的战争,来成就超越前人的功名。而同样可以成为铁锤将军的石匠,则远离世俗世界,幽居在岩洞中雕凿神像。她的雕像和他们的名义及对各自先祖的追录,一切只有在战场上更猛烈的锤声中才能成就。

历史、先祖、神话、寓言,若它们将你忘记或者你忘记了它们,在这里你可以一并拾起。

在《雕像》中,作者把自己放逐在历史空旷的舞台上,拆卸掉一切的装饰和布景,任想象自由自在地舞蹈。因此作者把故事前移到两千多年前的某一个时段,精确的年月日变得毫无意义,在时间上对我们来说已经非常遥远;而故事的发生地则被安置在相对于当时的中原地区来说属于蛮荒的地带——蜀巴交界的三星城,经纬的地理定位变得毫无意义,在空间上同样把我们拉得非常遥远。作者有意创造这样一个时空遥远的语境,就好像把读者安顿在一个云雾迷蒙的山顶,去眺望远在天边的海市蜃楼,这样的构思显然是很聪明的,它大胆地舍弃了眼前繁琐的细节,让故事的生长地变得非常简洁,作者可以毫无挂碍地放纵自己的想象。当然这样的构思也是一种考验智力的构思,因为想象无所凭依,一切都得靠自己发力。想象说到底不是空穴来风,既然作者舍弃了最容易凭借的现实生活场景和现实生活经验,那么他就有可能把想象的种子移植在观念之中,我以为作者的《雕像》恰恰就是这样生长出来的。

《雕像》的故事自然会被作者设计得很奇特。一位性情恃傲的古蜀国公主月瑶不满千篇一律的生活,决定远嫁镇守边陲的铁锤将军,这样的开头似乎是一个反叛日常性的模式,但作者将我们看似熟悉的开头纳入到他的奇特的观念之中:对命名的追问。月瑶生活的时代是一个无名的时代,她不过是众多公主中的第二十二个公主,月瑶的名字不过是父王在她出生时深感失望的叹息而已,但正是这一叹息让她意识到名字的意义。她的一生便成为了追问命名的一生,她不仅追问自己的命名,也追问铁锤将军的命名,也追问石匠的命名,也追问所有无名者的命名;也就是说,月瑶的一生在不断地进行名词定义和实指定义的形式逻辑的工作,作者几乎为我们创造出一个符号学的鼻祖。但这显然不是一个形式逻辑的问题,月瑶对命名的执着,就是对身份和符号的执着,而人只有通过被命名才能使其独立性彰显出来。因此作者在这里是将人的精神独立和自由转化为名字的拥有。我们的先祖的确对“名”充满了困惑,两千多年前的智者就曾为名实展开过激烈的争辩。老子当时就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孔子则说:“名不正则言不顺”,。我甚至以为,王庆辉就是要借《雕像》来阐释先贤们关于名实的深言大义的。所以,《雕像》可以说是在观念的土地上开出的想象之花。

在月瑶追问命名的过程中,我听到了两个交替出现的主题。一个是关于和平,一个是关于生命。月瑶来到三星城之后,才发现命名的艰难,首先她就要对谁是真正的铁锤将军作出判断。一个是随时等待敌人进攻的痴迷于战争的铁锤将军,一个是躲避在山洞里整日为阵亡将士雕像的石匠。和平与生命交织在一起,指涉的是对价值的质疑,也就是说,生命的价值是由和平来体现的,还是由战争来体现的。显然作者的天平是倾向于和平的一边,因此月瑶最终也是通过对石匠的认同而完成了生命的圆满。但问题并非如此简单,战争与和平始终是如影随形,作者同样绕不开这一矛盾。于是追问命名的答案最终必须在铁锤将军与石匠之间的厮杀中获得,而这命名的获得是以生命的结束为代价的,月瑶的魂魄因此感叹:“你们的名已经成就!”但是,命名的解答中也让月瑶发现另外一个事实:我们所爱所恨的人都是同一先人的骨肉,说到底,战争与其说是杀戮敌人,不如说是在杀戮自己的生命。于是月瑶的魂魄又在呼喊:“快停下,不要自己再杀自己!”

命名就是为人的生命塑一尊永恒的雕像。我是这样来读解王庆辉的这部小说的。生命本来是流逝不定的,却因为命名而留存,“铁锤比骨头坚硬,骨头烂了,铁锤还在。但在土中,铁锤也会烂,留到最后的是石头。”命名就是雕凿的石头。于是我在和平与生命的主题之下,发现了隐含的第三个主题,也是最终的主题:历史。历史是什么,历史是人类追问命名的结果。当我写下这个结论时,我对自己的阅读感到有些诧异,我怎么会把一部小说当成哲学来读。也许这不是我的过错,因为作者栽种想象的土地上施加了太多的观念。所以,我很难对作者的两种写作方式作出取舍:是立足于丰富的亲历生活的《钥匙》好一些,还是把生活抽象得很简洁的观念化的《雕像》好一些?

《雕像》王庆辉著作家出版社2004年8月出版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7 20: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