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雕塑艺术美育 |
释义 | 雕塑艺术美育指以雕塑艺术为内容和实施手段,对人们进行审美教育,以促进人的心灵净化和个性完美的社会实践活动。雕塑是用物质材料在三维空里创造立体的艺术形象,这形象具有实在的物质性。观赏者不仅可用视觉感官去直接感受它,而且还可用触觉感官去感知它。由于雕塑的形象是立体的,观赏者可以从前后左右的不同方位去观赏、品鉴。雕塑多有以动、植物为题材的,但它的核心题材却是人物,必须集中全力去刻划人物本身,力求通过外在的形体美来展示人物的内在精神美。 简介指以雕塑艺术为内容和实施手段,对人们进行审美教育,以促进人的心灵净化和个性完美的社会实践活动。雕塑是用物质材料在三维空里创造立体的艺术形象,这形象具有实在的物质性。观赏者不仅可用视觉感官去直接感受它,而且还可用触觉感官去感知它。由于雕塑的形象是立体的,观赏者可以从前后左右的不同方位去观赏、品鉴。雕塑多有以动、植物为题材的,但它的核心题材却是人物,必须集中全力去刻画人物本身,力求通过外在的形体美来展示人物的内在精神美。 独特的功能雕塑艺术的本质特征使它在审美教育中有着自己一些独特的功能,这就是: (一)培育“感受形式美的眼睛”雕塑和绘画同属于造型艺术,欣赏雕塑艺术同样可提高人们对线条、色彩、形体、结构等形式美的感受能力,二者是完全一样的。 (二)用审美的眼光去欣赏人体艺术人体是雕塑表现的重点对象。在人体雕塑中,裸体雕塑又占了很大比重。如米隆的《掷铁饼者》、帕利克莱妥斯的《荷茅的战士》、列西普斯的《拉奥孔及其二子》、普拉克西台利的《克拉多斯的阿芙罗蒂》、鲁特里的《仙女喷泉》、马约尔的《地中海》等,都是美术史上著名的裸体雕塑。对于人体(尤其是裸体)艺术,我们应用“人”的眼光,用审美的眼光去观赏它,而不能用“非人”的眼光去亵渎它。人体艺术是人类创造的文化财富的一部分。凡是优秀的人体雕塑表现的是生命的光彩、运动的力量,颂扬的是人的尊严和创造,并没有丝毫的轻薄和庸俗;相反,展示的正是圣洁和清白,蕴含的是人类的崇高理想和执着追求。因此,我们没有理由排斥裸体雕塑艺术,应该正确地去欣赏它,从中受到思想上的启迪和美的享受。 (三)培育高尚的审美情趣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大师米开朗基罗所创造的《哀悼基督》,表现了当时的“人文主义”精神和赞美了人的优美品质,是一件充满优美感和抒情味的作品。雕像取材于圣经故事: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圣母玛利亚抱着死去的儿子无比悲痛。雕塑家塑造的是一个年轻、貌美、恬静、典雅的少妇,默默地俯视着躺在她双膝之上的死去的儿子,她在沉思、哀悼。耶稣裸体静静地躺在圣母的膝上。头颅、躯干、双臂,以至全身都很好地表现了死的形象。我们观赏这件雕塑作品。在悲痛中情感得到了升华,精神得到了净化。欣赏潘鹤的《艰苦岁月》、刘开渠的《农工之家》、吕德的《马赛曲》、罗丹的《加莱义民》等雕塑作品,都能起到培育高尚情感的作用。 (四)提高审美通感能力由于雕塑具有形象与材料统一的特点,因此,人们欣赏雕塑艺术时,不仅能用视觉器官去观赏它,还可用触觉器官去接触它,有些雕塑作品是用芳香材料制成的,观赏者还可用嗅觉器官去捕捉它。雕塑作品是立体的,观赏者从前后左右去观赏,由于光线、影调的变化,韵味、意境也就有所不同。另外,在雕塑艺术鉴赏实践中,多种感觉器官不仅各自发挥作用,而且还互相影响,即视觉感受增强触觉感受,触觉感受推动视觉感受等。多种感受互相沟通、强化和互相转移的结果,不仅使审美体验不断深入发展,而且还可让观赏者审美通感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