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电路理论基础
释义

《电路理论基础》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电路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内容包括:电路分析导论,电路元件,线性电路基本分析方法,线性电路的输入/输出时域分析,线性电路的正弦稳态分析,拉普拉斯变换和s域分析,双口网络,图论及线性电路矩阵分析法,有源滤波器分析和设计。书中还以附录的形式介绍了PSpice、EWB等EDA工具在线性电路分析中的应用。并在相关章节的复习思考题中提供了相应的练习。

图书信息(一)

基本信息

作者:王勇 等编著

ISBN:10位[7030156978] 13位[9787030156976]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8-1

定价:¥32.00 元

内容简介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电气工程、自动控制、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成人教育的教材和相关专业科技人员的参考书。

图书目录

序言

前言

第1章 电路分析导论

1.1 引言

1.2 电路模型和集中参数假设

1.3 电路的基本变量和关联参考方向

1.4 功率和能量--电路的复合变量

1.5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与电荷守恒公理

1.6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与能量守恒公理

1.7 特勒根定理

1.8 总结与思考

1.8.1 总结

1.8.2 思考

习题1

第2章 电路元件与电路分类

2.1 端电路元件的数学抽象及描述

2.1.1 二端电阻

2.1.2 二端电容

2.1.3 二端电感

2.1.4 二端忆阻元件

2.2 独立电源

2.3 基本信号

2.3.1 复指数信号

2.3.2 单位阶跃信号

2.3.3 单位斜坡信号

2.3.4 单位冲击信号

2.4 多端电路元件的数学抽象及其描述

2.4.1 多端电阻

2.4.2 多端电感

2.4.3 多端电容

2.5 电路元件的基本组与器件造型的概念

2.6 电路分类

2.7 总结与思考

习题2

第3章 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

3.1 支路电流法

3.2 节点分析法

3.3 网孔电流法

3.4 总结与思考

习题3

第4章 电路定理

4.1 叠加定理

4.2 替代定理

4.3 戴维南定理与诺顿定理

4.4 互易定理

4.5 对偶原理

4.6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4.7 总结与思考

习题4

第5章 电路的时域分析

5.1 一阶电路分析

5.2 一般电路系统I/O微分方程的建立和求解

5.3 冲击响感和阶响应

5.4 卷积与零状态响应

5.5 卷积积分应用

5.6 总结与思考

第6章 正弦电路的稳态分析

6.1 正弦稳态分析基础

6.2 阻抗、导纳和相量模型

6.3 相量分析法

6.4 正弦电路的功率

6.5 非正弦周期信号激励下电路的稳态分析

6.6 谐振电路

6.7 总结与思考

习题6

第7章 三相电路

7.1 三相交流电路

7.2 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

7.3 三相电路的功率及测量

7.4 不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

7.5 总结与思考

习题7

第8章 电路的复频域分析方法

8.1 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

8.2 拉普拉斯变换的基本性质

8.3 拉普拉斯反变换

8.4 复频域电路分析方法

8.5 网络函数的定义

8.6 网络函数的零点和极点

8.7 网络函数的瞬态响应

8.8 网络的正弦稳态响应

8.9 网络的稳定性分析

8.10 总结与思考

第9章 双口网络

9.1 双口网络的参数

9.2 双口网络的等效电路

9.3 双口网络的相互连接

*9.4 双口网络有效连接的判别和实现

9.5 双口网络的黑箱分析法

9.6 总结与思考

习题9

第10章 图论及LTI电路系统的矩阵分析法

10.1 图论基础

10.2 电路系统的图矩阵表示

10.3 支路电压电流关系——VCR方程

10.4 节点分析法和基本割集分析法

10.5 网也分析法和基本回路分析法

10.6 改进节点分析法

10.7 总结与思考

第11章 滤波器设计

11.1 滤波器设计基础

11.2 有源RC滤波器的设计方法

11.3 有源RC滤波器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11.4 总结与思考

第12章 计算机辅助设计

12.1 计算机辅助设计基础

12.2 Multisim2001软件基础

12.3 Multisim2001高级应用

12.4 Multisim2001应用实例——有源带通滤波器的仿真

12.5 总结与思考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图书前言

电路理论课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综合性大学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与专业主干课,也是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各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或专业主干课。1982年以来,我们一直从事这门课程的教学。根据原国家教委1983年制定的该课程教学大纲和1991年制定的教学基本要求,我们编写了这门课的讲义,并以该讲义为基础,融入多年的教学改革成果和电路系统理论的新技术与新方法,编成了《电路与系统理论》(1996年出版)、《电路系统分析与设计》(2002年出版)。电路理论课已经成为四川大学精品课程,根据国家教育部1998年新专业的基本要求和学分制教学改革的要求,我们在《电路系统分析与设计》

图书序言

21世纪,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历史即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信息时代。其鲜明的时代特征是,支撑这个时代的诸如能源、交通、材料和信息等基础产业均将得到高度发展,并能充分满足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多方面需求。作为信息科学的基础,微电子技术和光电子技术同属于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中的一级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技术伴随着计算机技术、数字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出现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从初期的小规模集成电路(SSl)发展到今天的巨大规模集成电路(GSl),成为使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的先导技术。20世纪60年代初出现的激光和激光技术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推动着..

图书信息(二)

基本信息

作 者: 陈希有 主编

出 版 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1-1 字 数: 650000 版 次: 3 页 数: 538 印刷时间: 2004-1-1 定价:¥39.10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040130133

内容简介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在1996年《电路理论基础》(第2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除保持第2版教材特色外,在修订过程中主要做了如下考虑:进一步理顺教学内容,突出教学实用性,便于自学;适度增删,突出教学重点和工程实用性;使物理概念、数学方法和计算工具有机结合;针对系列课程教学计划,进一步理顺与前期课及后续课关系。

全书共分15章,具体内容是:基尔霍夫定律及电路元件、线性直流电路、电路定理、非线性直流电路、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正弦电流电路、三相电路、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频率特性和谐振现象、线性动态电路暂态过程的时域分析、线性动态电路暂态过程的复频域分析、非线性动态电路的暂态过程、网络的图、网络矩阵与网络方程、二端口网络、均匀传输线,另有3个附录,附录A 磁路,附录B 0rcAD/capture,Pspice概要,附录C MATLAB概要。

本书可供普通高等学校电气信息类专业师生作为电路课程的教材使用,也可供有关科技人员参考。

目录

绪论

第1章 基尔霍夫定律与电路元件

1.1 电流、电压及其参考方向

1.2 电功率与电能

1.3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1.4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1.5 电阻元件

1.6 独立电源

1.7 受控电源

第2章 线性直流电路

2.1 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2.2 电源和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2.3 电阻的星形和三角形联接

2.4 支路电流法

2.5 回路电流法

2.6 节点电压法

2.7 运算放大器

2.8 含运算放大器电路的分析

第3章 电路定理

3.1 置换定理

3.2 齐性定理与叠加定理

3.3 等效电源定理

3.4 特勒根定理

3.5 互易定理

3.6 对偶原理

第4章 非线性直流电路

4.1 非线性电阻元件特性

4.2 非线性直流电路方程

4.3 数值分析法

4.4 分段线性分析法

4.5 图解法

第5章 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

5.1 电容元件

5.2 电感元件

5.3 耦合电感

5.4 理想变压器

第6章 正弦电流电路

6.1 正弦电流

6.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6.3 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6.4 元件方程的相量形式

6.5 RLC串联电路的阻抗

6.6 GCL并联电路的导纳

6.7 正弦电流电路的相量分析法

6.8 含耦合电感的正弦电流电路

6.9 正弦电流电路的功率

6.10 复功率

6.11 最大功率传输

第7章 三相电路

第8章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

第9章 频率特性和谐振现象

第10章 线性动态电路暂态过程的时域分析

第11章 线性动态电路暂态过程的复频域分析

第12章 非线性动态电路的暂态过程

第13章 网络的图 网络矩阵与网络方程

第14章 二端口网络

第15章 均匀传输线

附录A 磁路

附录B OrCAD/Capture, PSpice概要

附录C MATLAB概要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20:4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