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小九华山
释义

小九华位于马鞍山采石镇西北二里处,是从马鞍山驱车至采石(古镇)风景区的必经之地。山高百丈,周围15里。相传,地藏王曾到这里住过,留下许多神奇传说。

简介

地理位置

小九华山寺,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采石镇西北二里处,是从马鞍山驱车至采石的必经之地。山高百丈,周围十五里。相传,地藏王菩萨曾到这里住过,留下许多神奇的传说,早在唐代,这里就建了地藏王殿,辉宏壮丽,游人不绝。千百年来,每逢农历正月十五,七月三十,进香者络绎不绝。由于山峦秀美,香火极盛,酷似百里外的青阳九华山,所以人称“小九华”。

景观

山麓至山腰地藏王殿古有千级石阶,还有上天坡八十一级,天坡上有一座平台,登台观景,滔滔大江,山野田畴,尽收眼底。山顶替一巨石,有诗云∶“昔有人往楚,累岁不旧,妻登此山乃化为石。”因此,又叫“望夫山”。唐大诗人李白、白居易都登过此山,写下许多壮丽的诗篇。山后有无数石洞,怪石嶙峋,险象丛生。小九华与西山、人头矶、马鞍山遥相呼应,屹立在长江之滨,形成独特的景观。

近年来,小九华山寺主持惟启法师和他的弟子费尽心血,多方集资修建殿堂,广种花木,还增加了许多新景点,成了旅游者的好去处。

寺址∶安徽省马鞍山市采石镇

荆州小九华山

地理

小九华位于安徽省绩溪县荆州乡东北部。山水幽奇, <<中国名胜辞典>>记:“九华山地藏王曾在此修行,故名”。小九华山势突兀,涧壑深邃,似游龙数条逶迤奔聚。中一山丘,河水至此曲折潆洄,形如半岛,上有地藏殿。对岸山列如屏,前为银屏寺。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小九华不仅菩萨灵验,取信四方游客。更以山水清淑而闻名遐迩。

生态

小九华生态原始古朴,自然纯真,除旧有的“铁釜深沉”、“银屏滴翠”、“刀锋插云”、“横岩瀑布”、“狮嘴啸天”、“双溪烟雨” 、“五龙夺珠”、“高峰暮霭”、“九井甘泉”、“梅岗早雪”的“九华十景外,新开辟了“一线天”、“藏龙峡谷”、“铁釜潭探趣”,均 为小九华生态旅游之精品。

小九华一天门处,荆州水从自西向东逶迤而来,在此盘曲迂回,形成一汪深潭,墨绿深沉,目不可穷,这就是闻名遐迩的“铁釜潭”。潭周群峰笔削,冈峦围列。突拔峻峭,望观则惊心,潭旁有“送子洞“,踏步登阶,洞内有观音塑像,饶香求子,印象有灵,故当年香火特别兴隆。这里山势突拔,峰峦峻峭,谷壑深邃,水溪逶迤。在恰似游龙盘曲的山溪畔,有一形如履碗的山丘,在丘上壁立一39米高的峭石,其石形若关刀,顶尖侧锐,中丰而屈,直刺云天,锋面古书“万古不磨.四个大字,人称关刀锋,为“天下第一刀”。

一线天

距铁釜潭东南方便公里处,有“一线天”,海拔1100米,远眺犹如刀砍斧劈一般,传说当年关羽大帝穷追败寇,寇逃入此山而不得见,一 气之下,关公挥起大刀向山体砍去,于是山体留下深深的刀痕,而大刀则化为巨石,立于耸山溪之畔。“一线天”两壁夹持,悬崖如峭,陡壁 似塔,藤蔓入帘,苔蕨似碧,苍松挂壁,苍今夜鹰盘亘,置身其中,宛若井底之蛙。

藏龙谷

从铁釜潭沿公路东行2公里,更有幽奇之处,这里便是“藏龙谷”。相传绩溪城中古有养龙之人,于家中圈养一蛟龙,众龙嬉闹无常,养龙 人昼夜不安,于是在众龙中挑出表龙于尾处穿上铁索以示惩罚,杀一敬百。后来此龙脱逃,游历四方,藏于此山中,故为“藏龙谷”。这里山 峦叠障,青岩壁立,一川巨石,累累叠叠,圆滑光亮,山溪潺潺,跌宕喷散,瀑布连连。悬崖间偶有群猴出没,它们腾空于树巅之上,嬉闹啼 鸣,妙趣横生。

小九华同时又是当年游击队战争的据点,有著名的九华保卫战,小九华主持、烈士曾银祥就是地下党史的书记。为此。小九华不仅有浓郁 的佛教文化,山水秀美,蠃得了众多的游客的青睬,更是红色历史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安徽九华山

安徽九华山,北临长江,南望黄山,山奇峰秀,层峦叠嶂,坐落安徽青阳县境内,方圆120平方公里。1600年前山上始建寺庙,其后经历历代增建扩建,庙宇遍布全山,兴盛时达300余座,僧众有四五千人之众。因佛寺众多、香火鼎盛,故有九华“香火甲天下”之说。现时九华山尚存86座寺庙、6800多尊佛像,700多名僧尼散居山林,晨钟暮鼓,诵经礼佛,修心养性,耕织劳作,清静怡然。九华山融丰厚的文化和秀丽的风光于一体,澄澈寂寥的佛国气氛和古朴清新的山乡风情,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受。九华山自古便有东南圣境之称,与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并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

历史发展

东晋隆安五年(公元401年),佛教由天竺高僧杯渡禅师传入九华山。唐开元七年(公元719年),24岁的新罗国僧人金乔觉渡海来华,在九华山苦修75载,于公元794年圆寂。佛徒们以他生前苦行,坐化后形迹与经典所载的地藏菩萨相若,尊之为地藏菩萨化身,辟九华山为地藏菩萨应化道场,将其肉身妆漆镀金,塑为菩萨,享受千年香火。每逢菩萨圆寂日(农历七月三十),海内外信众都要云集九华,举行庙会,以志纪念。每当此日,只见祥云蔼蔼,幡幢猎猎,香烟袅袅,佛乐阵阵,经声朗朗。僧尼信众,手持香炷、齐诵经文,同声祈愿:国泰民安,世界和平;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佛法无边,尽渡众生。

唐天宝年间(约公元742-752年),诗人李白偕友来到九子山。观其山秀异、九峰如莲花,写了“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的佳句。九子山自此更名为九华山。李白三上九华,留下众多遗迹。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登九华也赞叹不已,认为天下名山无以出其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赞九华山“楚越千万山,雄奇此山兼”。历代文人墨客、高僧大德纷纷慕名而至,吟诗作赋,挥毫泼墨,诵经著述,潜心清修,留下数千篇珍贵的诗文书画,建起数以百计的书堂书院。年代最早的当数太白书堂,可惜的是,1938年遭日军炸毁,直到1991年方得以复建。书堂院内两株相传为李白亲手所植的银杏,已是古木参天,一口宋代太白井,也是古色古香。它们成了历史的见证。

“九”为数中最大者,因此天有九重,皇宫也有九重。此外,“九”久同音,天长地久,长长久久,中国人视“九”为吉祥之数。九华山与“九”更结下不解之缘:山有99峰,主峰有9座;九华胜境有九子峰、九子泉、九子古松、九死还魂草等;大悲宝殿千手千眼观世菩萨像高9.19米,殿前有常行菩萨双九龙壁,肉身宝殿护国肉身宝塔上有9层木塔,塔前的石阶是“九九八十一”级,钟鼓楼下有99级石阶回廊;古人赞美九华的诗词也多含“九”字,如刘禹锡的“九峰竞秀,神采奇异”,“疑是九龙天矫欲攀天,忽逢霹一声化为石”;王安石的“峨然九女,争出一镜奁”;王十朋的“九芙蓉自九天来,太史南游山未开”;王阳明的“九华山脉黄山来,九十九峰莲花胎”,“九华秀江南,芙蓉攒九九”,等等。

建筑寓意

九华山的寺庙建筑独具特色,于散乱中取和谐,于朴实中见庄严,取貌于皖南民居,与周围秀美山川和古老村落相互映衬,更显古朴清幽,秀雅灵妙。九华山寺庙主要集中在海拔600多米的九华街,这里是九华山的中心,有“莲花佛国”之称。九华街上的化城寺,是九华山历史最悠久的晋代古寺,也是九华山的主寺,寺的建筑依山势布局,显现出高超的建筑设计艺术。寺内挂有一口铸于清光绪年间的古钟,高丈余,重千余公斤,铸造精美,音色洪亮。每当暮色苍茫,寺僧以槌击钟,凝重清扬的钟声,在山谷回荡,使人顿生超脱凡尘之感。

小九华山

九华街东行不远,有一建在危崖绝壁上的佛殿--百岁宫,大殿的匾额有御题“钦赐百岁宫,护国万年寺”10个金字。据说,明万历年间,26岁的无暇和尚来到九华山,在一人迹罕至的山洞里苦修百年。他死后3年,人们才在洞中发现他的肉身。山上和尚认为他是活佛转世,遂将尸体妆金供奉。崇祯皇帝知道后封他为“应身菩萨”。于是供奉他的小庙香火日旺,寺庙扩展,成为九华山四大佛教丛林之一。在百岁宫肉身殿,可以看到无暇和尚的装金肉身佛像,头戴僧帽,身着袈裟,端坐莲台,享万世香火。九华山已发现14具肉身,多为年龄百岁左右僧尼留下,可能与他们吃素时间长,死时体内水份少,坐化瓷缸密封好等有关。

九华山主峰

不登天台,等于没来”。当地的这个说法,告诉人们,九华胜境在天台。天台峰是九华山的主峰,海拔1300多米。从九华街登天台,约有8公里山路。穿过茂木修竹,饱览清奇山色,到达天台正顶,极目远眺,只见青山匍伏,大江如练,长天秋水,共为一色,大地天空,合为一体。峰顶一巨石,上刻“非人间”三字,如斯仙境,令人陶醉,浑然忘我,除尽烦恼。

小九华山

相关考证

据考证,两亿年前,九华山所在地区是一片汪洋大海,后在一次名为印支运动的地壳运动中,古扬子海干涸,九华山巨变为陆地。此后经过几次造山运动,九华山花岗岩体从地壳之中隆起于地表。由于花岗岩的垂直节理特别发育, 加上长期的雨水冲刷和长短不一的水平节理的切割等外力作用,形成了奇峰峻岭、重峦叠障、悬崖峭壁、怪石峥嵘的花岗岩山地地貌。十王峰为九华山第一高峰,海拔1342米。周围群峰争峙,千姿百态。 天台峰、天柱峰、独秀峰、花台峰、云外峰,如台如柱,耸入云霄;莲花峰、翠屏峰、翠微峰、滴翠峰、翠盖峰,有芙蓉出水之姿。其他如五老、七贤、九子、列仙、少微、狮子、伏虎、蜡烛、香炉、笔架诸峰,或拟人、或象兽、或状物,无不呈奇献秀。"观音慈航"、"仙人击鼓"、“大鹏听经”、“金龟朝北斗”、“犀牛望月”、“雄鸡叫天门”以及“飞来石”、"棋盘石"等嶙峋巧石,莫不神工鬼削,妙趣横生。山间清泉潺流,银瀑飞泻,日出、云海、佛光、雾淞、雪霰、幽潭蔚为奇观。自然分布维管植物1400余种,珍稀名贵者有香果、银杏、青檀、金钱柳、红豆树、珍珠黄洋木、铁杉、天女花、马褂木等;千亩“闵园竹海”,郁郁葱葱;上百种名花异草,争奇斗艳;数百种飞禽走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神彩奇异的九华宛如一幅幅清丽多姿的山水画卷。

唐大诗人李白在蛰居安徽当涂的三年时间里,曾三上九华山,写下了极具浪漫色彩的诗句“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引得后人无限遐想,九华山亦因此而得名。北宋王安石曾诗云:“楚越千万山,雄奇此山兼。” 九华山不仅以佛教人文景观著称,而且山水雄奇、灵秀,胜迹众多。在全山120平方公里范围内,奇峰叠起,怪石嶙峋,涌泉飞瀑, 溪水潺潺。鸟语伴钟鼓,云雾现奇松,自然风光十分迷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4:2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