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点绛唇·雨中故人相过 |
释义 | 作品名称:点绛唇·雨中故人相过 创作年代:元 文学体裁:词 作者:王恽 基本信息名称: 点绛唇·雨中故人相过 作者:王恽 体裁:词 年代:元 作品原文点绛唇 雨中故人相过 谁惜幽居?故人相过还晤语。话馀联步,来看花成趣。 春雨霏微,吹湿闲庭户。香如雾,约君少住,读了离骚去。 作品赏析王恽是元初声望甚隆之文士,也是有元一代名臣。其祖其父均仕于金。元代累官至中奉大夫,赠翰林学士承旨。1301年(大德五年),退居于故里卫州(今河南汲县)。这首小词大约为其晚年所作。此词把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叙“雨中故人相过”之事,抒发隐逸山林而心存魏阙之情。是词人既致力于济世,又追求心灵自由这种心理结构的艺术体现。 上片写雨中有故人过访。起笔“谁惜幽居?故人相过还晤语”,径直入题。“幽居”,乃隐居之所,有清幽静谧之意,而以“谁惜”的问语出之,则渲染了清冷寂寞的环境气氛。这正是词人心志的写照。谁能理解幽居之奥妙,谁能体会幽居者的心志?王恽浮沉宦海多年,他曾有《感皇恩》词抒写人生之“幽怀”:“纷纷过眼,多少时情物态。杳然清梦去、桴沧海”。他倾慕的是“节序四时闲,功成还退”(《感皇恩》),“去作花间友”(《点绛唇》)。诗人这样落墨,或许个中有些难言之隐。“谁惜幽居”呢?令人欣慰的是,还有“故人相过”,来晤谈心曲。“晤语”一词表明了他们之间意气相投的契合关系,“隐遁佳期后,晤语契深心”(杜甫《大云寺赞公房》),当是此语的注。 作者介绍王恽:(1227—1304)字仲谋,号秋涧。卫州汲县(今属河南)人。有材干,操履端方。1260年(忽必烈中统元年),姚枢宣抚东平,辟为详议官。以选至京,上书论时政,累擢至翰林修撰、同知制诰。治钱谷,拔材能,议典礼,考制度,咸究所长。1268年(至元五年),首拜监察御史,知无不言,论列凡百五十余章,权贵为之侧目。后历任诸道提刑按察副使、正使,赃官吏多所罢黜。元成宗时,官至知制诰、同修国史。1301年(大德五年)致仕。卒,追封太原郡公,谥文定。其学源出元好问,故文章波澜有法度,诗词笔力坚浑。有《秋涧先生大全集》。词集名《秋涧乐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