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第一次河西之战
释义

简介

战役双方:西汉军、匈奴军

战役时间:公元前121年

背景

在合黎山、龙首山和祁连山之间,有一处东南——西北走向、长达1000公里的狭长地带,因地处黄河以西,古称“河西”,今因其地理特征又称为“河西走廊”。这个连接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走廊,水源丰富,土质肥沃,宜耕宜牧,又是中原腹地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汉文帝初年,匈奴逐走月氏人,占据了河西之地。匈奴单于奴单于命挥邪王统治河西的西部,大约当今甘肃酒泉地区;命休居王管辖河西东部,大约当今甘肃武威地区。他们据此而西控西域各国,南制西羌诸部,对西汉王朝的西部边境构成严重威胁。

汉武帝即位之初,曾有一个联合月氏、夹击匈奴的宏大计划。然而这个计划的实施却颇费周折,首先是北部战场压力太大,令汉军无暇他顾,其次则是月氏人无意东归故地,使汉军孤掌难鸣。因此,直至汉匈漠南会战之时,河西地区仍在匈奴人的牢固控制中。

漠南之战结束后,匈奴单于把主力远撤至大漠以北,大漠以南的广大地区,仅剩下匈奴左贤王和河西的浑邪、休屠二王。左贤王虽仍不断袭扰汉边,但规模不大,且又局限在东北—隅,可暂时不必对他大动干戈。河西之地的匈奴军自身实力不强,尤其是在右贤王被汉军击破之后,更显得势单力薄;浑邪、休屠二王多年来又一直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控制西域和西羌之上,对汉军并不怎么注意。而张赛出使西域回国后,虽然带来了月氏人不愿与匈奴人为敌的信息,但他同时又极力主张经营西域,认为取得西域可“广地万里”,不仅能获取“天马”、“奇物”,而且可以招来拖西各族为外臣”,利用当地各族之间的矛盾孤立匈奴,以“断匈奴右臂”。因此,汉武帝决定把主战场转移到西北地区,夺取河西之地,以解除汉朝西部边境的威胁,并为进一步经营西域、北击匈奴奠定基础。

经过

元狩二年(前121年)春三月,汉武帝命霍去病为膘骑将军,率万骑自陇西出塞,进攻河西。由于当时汉廷对河西的地理和敌情了解不多,所以只以万骑出征,显然是带有为日后的大规模出兵进行侦察与试探的性质。为避免被匈奴军和羌人所发现,霍去病带兵出陇西后,大约在今兰州以西渡河,过乌亭逆水(今庄浪河),沿乌鞘岭北坡的草地而行,经过邀淄部落牧地,又渡狐奴河(今石羊大河),尔后转战6日,接连扫荡了隶属于匈奴的5个小部落王国,拒战者诛之,归附者赦之。随后翻越焉支山(今甘肃山丹县境的大黄山,又称燕支山),向西北挺进干余里后,与浑邪、休屠二王遭遇。两军经过一番短兵相接的激战,浑邪、休屠二王败走,汉军擒获恽邪王子及相国、都尉等大小头领,斩首8900余级,还缴获了休屠王的两个祭天金人。汉军取得了祁连山北麓的第一次胜利,但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师率减什七”,万余汉骑,只剩下3000余,霍去病只好引残兵而回。行至皋兰山下(今兰州南),遭到匈奴折兰王和卢侯王的阻击。霍去病指挥士卒与敌展开短兵交战,杀二王而败敌军,胜利回师。

初战告捷,给汉武帝以极大的鼓舞,他决心乘河西匈奴惊魂未定之时,再次发动攻击。元狩二年夏,汉武帝命霍去病与合骑侯公孙敖领数万骑进攻河西;卫尉张骞、郎中令李广率万余骑出右北平,进击左贤王。

按照事先预定的作战计划,在西北方向,霍去病率部自北地出塞,是为北路;公孙敖率部自陇西出塞,是为南路。霍去病所部是侧翼进攻,应从北侧插入敌后,断其退路,而公孙敖所部则负责正面进攻,同时又负有吸引敌方注意力,掩护北路汉军之迂回包抄的任务。霍去病率领一部“常选”即经过严格挑选的精骑,按计划自灵武(今宁夏银川北)渡河,先是翻越贺兰山,而后又“涉钩箸、济居延”,即穿过浚稽山沙地(今巴丹吉林大沙漠),绕居延海(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北)而转向南,沿弱水行军,通过小月氏地区(今甘肃酒泉一带),再由西北转向东南,深入2000余里,进至祁连山与合黎山之间的黑河(今弱水上游)流域。然而,公孙敖所部却因迷失方向而未能如约与霍去病军会合。面对此种意外,英勇非凡的霍去病当机立断,毅然指挥部队向匈奴军的侧背后发动攻击。匈奴军很快就一败涂地,30200人战死,单桓、酋徐二王及相国、都尉等2500人投降,另有五王及王母、单于阀氏、王子共59人和相国、将军、当户、都尉共63人被俘。汉骑则付出了“大率减什三”的代价。

当河西大捷之时,在北方,李广与张骞出右北平后,于进军途中失去联系。匈奴左贤王率4万骑兵将李广所部4000骑团团包围。面对十倍于已的强敌,李广沉着冷静,令其子李敢率数十骑直冲敌阵,从敌军阵营左右接合部之间急驰而过,回来报告说:“胡虏易与耳!”汉军士兵大受鼓舞,李广乃令部下列为圆阵,手执弓管向外对敌。匈奴骑兵连续发动冲击,箭如雨下,汉兵死者过半,弓箭也将用尽。李广令战士只引满弓驾而不发箭,自己用大黄连驽向匈奴稗将射击,接连射死数人,匈奴的攻势这才缓和下来。夜幕降临,“吏士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益治军,军中服其勇也”。第二天,汉军又奋勇拼杀,张骞率万骑赶到。左贤王见不能取胜,只得解围北撤。疲劳不堪的汉军也很快撤兵而还。

伊稚斜单于对河西匈奴军的两度惨败十分恼怒。当年秋天,他下令召见浑邪王、休屠王,欲加杀戮。浑邪王遂与休屠王密谋降汉。汉武帝闻报则喜,但又恐有诈,特地派霍去病率军前往受降。汉军出动之后,休屠王又忽然变势;结果被浑邪王所杀,部众也被吞并。霍去病的大军渡过黄河,与浑邪王军队迢迢相望,“浑邪稗王将见汉军而多不欲降者,颇遁去”,局面一片混乱。霍去病立刻率领精锐突入匈奴军中,将浑邪王置于自己的监护之下,同时纵兵斩杀了8000多名力战欲逃之人,稳定了局势。然后,派人护送浑邪王前往长安,同时命汉军监护号称10万实有4万多人的匈奴降众东渡黄河。汉武帝下令郡县出动大车3万辆相迎,将他们分别安置在陇西、北地、上郡、朔方、云中五郡黄河以南的战国秦长城之外,“因其故俗,为届国”。同时,“赏赐数十巨万,封浑邪王万户,为漯阴侯”。

评价

霍去病在数月之间连败河西匈奴军,除了归功于汉武帝用兵河西战略决策的英明之外,还得益于下述的诸多因素。

首先,汉军的作战时机选择恰当,战术运用巧妙。匈奴历来多在秋高马肥之时用兵作战,而汉军由于马匹有粮草饲养,故骑兵的作战并不完全受到季节的影响,春、夏两季皆可出击。此次,汉军在春季作战之后稍事休整,随即发起第二次进攻,这种连续作战的方式突破了匈奴骑兵的作战常规,完全出乎匈奴的意料之外,因而能取得出敌不意、攻其不备的良好效果。

其次,汉军统帅英勇、将士能战,具有强大的战斗力。霍去病于漠南战役中脱颖而出,此次出战河西,是他第一次独立领兵作战。这位年轻的主帅,一向具有剽悍勇猛的战斗作风,不畏艰险,不怕强敌,作战时“敢深入,常与壮骑先其大军”,这不能不极大地鼓舞汉军的士气,激励他们英勇奋战。汉军广大将士的英雄主义行动和高昂的斗争精神,为夺取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第三,汉军注意区分主要敌人和胁从分子,分化瓦解敌对势力。河西历来是多民族的聚居区,在匈奴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之下,民族矛盾一直比较尖锐。霍去病在两次河西之战中,都注意利用匈奴内部的矛盾,坚持“舍服知成而止”的政策,.只要敌军表示归服便赦而不问,而把打击的目标集中在拒不归服、坚持反抗的一小部分顽敌身上。第一次进军河西时过部落而不战,皋兰山下的之战也只诛杀“锐悍者”而不残无辜等,都是“舍服知成而止”政策的具体表现。这不仅对分化瓦解敌军、夺取战争的胜利,起到了相当的作用,而且还对河西各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促使浑邪王的数万部众在后来归降了汉廷。

影响

元狩二年的河西之战,使汉匈双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此役使匈奴继失河南地后又丧失河西,其统治西部地区的根基便被彻底拔除了。此后,匈奴不仅在与汉朝争夺西域的斗争中长期陷于被动的地位,同时也在经济上遭受重大的损失,匈奴人哀歌曰:“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位我嫁妇无颜色。”而对汉朝来说,由于河西匈奴势力的消灭,“金城、河西并南山(祁连山)至盐泽(今罗布泊)空无匈奴”,西部边郡的人民因而得到了喘息的机会。就在河西之战胜利的当年,汉武帝下沼将陇西.、北地、上郡的戍卒减少一半,“以宽天下谣役”,这对减轻人民负担,恢复和发展因长期战争而遭受巨大消耗的西汉经济,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由于西汉控制了整个河西走廊,不仅切断了匈奴与西羌的联系,而且打开汉朝通往西域的道路,开始实现“断匈奴右臂”的战略目标,汉匈的实力对比因此开始发生了变化。如果说,此前汉匈双方还是保持均势的话,那么,此后匈奴便日趋衰弱并渐居下风,而汉朝的优势则日益明显,基本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河西之战结束后,汉武帝特嘉奖霍去病,“以干七百户益封骤骑将军”。后来,霍去病去世,汉武帝又下令隆重为其送葬,并“为冢象祁连山”,以表彰他在河西之战中的卓著功勋。这一切,充分反映了汉武帝对这次战役成果的重视。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1: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