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第三帝国的兴亡
释义

第三帝国的兴亡是全世界最畅销的反映纳粹德国历史的巨著,它精彩绝伦地记述了被希特勒称为“千秋帝国”而实际上只存在了12年零4个月的第三帝国从兴起到覆灭的全部过程。在短短的12年中,不可一世的第三帝国在人类历史上制造了惨绝人寰的灾难,留下了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随着第三帝国的迅速崩溃,人们缴获了大量秘密文件,私人日记、发言记录以及纳粹党领导人的电话录音,德国外交部485吨档案当时就存放在美军的仓库里,于是,一个极端独裁政权的全部秘密和罪恶活动就在它覆灭的同时全部公之于世了。这就是本书大量的、真实的资料来源。

内容简介

1945年春,第三帝国崩溃,德国政府及其所有部门的大多数机密档案被缴获,包括外交部、军队及秘密警察的更高密级档案材料。其中的私人日记、通信、极度秘密的发言记录、纳粹头领电话窃听记录等等,甚至希特勒大本营每天研究讨论军事形势的51次“元首会议”部分速记记录,都极难得。纳粹陆军参谋总长的日记使用速记法不仅逐日记录事件,而且记下了一天里每小时的事态。这些档案,仅属于外交部的,重量至少有485吨。总体数量之巨,略可想见。

美国记者兼史学家威廉·夏伊勒把这些档案的缴获看作“一件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事情”。以往,一个大国即使战败,政府被革命推翻(如德国、俄国在1918年的情况),其档案也总是由其自己保管。只有对后来的统治集团有利的文件才会被公布。因此,在威廉·夏伊勒之前,多数历史学家往往要等待50年、100年甚至百年更久,才能得到有关的确凿史料,才敢着手写一个国家、一个帝国、一个时代的历史。这些档案则使第三帝国的几乎所有机密在其灭亡时就暴露于光天化日下,后续材料还有对战犯的大量提审记录和画押证词。对有志书写第三帝国历史的人,机会确实千载难逢。

美国政府似乎对这些档案缺少兴趣,任凭文件长期封存,不曾打开木箱看看。甚至,据威廉·夏伊勒说,还“迫不及待地要把这些文件送还给德国”。幸亏美国历史学会有动议,并得到一些私人基金会的资助,1955年,藏在弗吉尼亚州一个陆军大仓库里的文件终得启封。“数目少得可怜的一批学者,在人手和工具缺少的情况下”,做了翻阅、拍摄等工作。此外,威廉·夏伊勒搜集到成捆的纳粹文件油印副本、出版的42卷证词、10卷重要文件英译本、纽伦堡审判中的15卷材料。经过5年写作,威廉·夏伊勒完成了近距离书写一个帝国历史的巨著——《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

该书于1960年由纽约西蒙-舒斯特公司出版。1965年,中国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汉译本,当时不能出现译者真名,九位译者化名为“董天爵”。1974年,该书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重新出版发行,译者董乐山、李天爵署了真名,其他译者仍然以两个化名(李家儒、陈传昌)出现。1980年代,才正式还原了九位译者的真实姓名。

书中对纳粹政权的残暴,还有所谓新秩序的惨无人道,揭露是远远不够的,相对而言,篇幅也嫌太短,尽管如此,寥寥几页里也充斥了前所未见的血腥、灭绝人性的杀戮,这些都是人证物证俱在,永远也无法的诋毁的,仅仅是如下一则,就足以令人不寒而栗。

写作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自然它带给人们的思考是深远的。而我主要是研究一下德国在这次战争中兴亡的原因。1929至1933年爆发的经济危机泱及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同样地,德国也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损失。在经济危机冲击和政局动荡形式下,德国法西斯势力迅速增长。阿道夫·希特勒成了它的头子。他在《我的奋斗》一书中宣扬了纳粹党的法西斯主义理论。德意志民族是优秀民族,把犹太,斯拉夫等民族视为劣等民族;又说犹太人是劣等民族中最危险的,必须灭绝。也就有了以后的奥斯威辛集中营,据调查它曾经一天最多“处理”掉2万个犹太人。希特勒还许诺纳粹党上台后立即废止凡尔赛和约,重整军备,收复失土,建立一个德意志民族的日耳曼大帝国枣第三帝国(公元962至1806年的神圣罗马帝国为第一帝国;1871至1918年的德意志帝国为第二帝国)。就这点而言是第三帝国的兴盛原因之一,希特勒《我的奋斗》这本书从思想上感染了大多数德国热血青年,使他们踊跃参军,从一定意义上来讲的确使整个德国团结在了一起,为今后的战争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从另一方面而言,当初德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没有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的说礼,因而政治上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势从而间接导致了希特勒在推行对外扩张政策时的如此顺利。

1938年3月,德国吞并了奥地利。希特勒首先下手的是奥地利是有他的理由的。因为奥地利与德国原本就有同民族的血统,可以说德军入驻奥地利是伴随着鲜花和掌声的,加之奥地利有丰富的石油,是战争所必须的。从这点而言,这也是“第三帝国”兴盛的原因之一,巧妙地掌握民族间情谊。

编辑推荐

写作起因

在第三帝国短促的生命的前半期,我曾在那里生活和工作过,亲眼看到阿道夫·希特勒怎样巩固他作为这一伟大而又茫然不知所从的民族的独裁者的权力,后来又怎样引导这一民族走向战争和进行征服,但是,如果不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事情,我的这种个人经历还不会诱使我尝试写这本书。这件绝无仅有的事情,就是缴获了德国政府及其所有各部门的大多数机密档案,其中包括外交部、陆海军、国家社会党以及海因里希·希姆莱的秘密警察的机密档案。我相信,这样大批的珍贵材料落入当代历史学家手中的事情,过去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在此以前,一个大国,即使被战败了,它的政府被革命推翻了,像德国和俄国在1918年所遇到的情况那样,它的档案也总是由它自己保管的,只有那些对后来的统治集团有利的文件,最后才会公布。

原始资料

1945年春,第三帝国迅速崩溃,因此人们不仅缴获了它的大量秘密文件,而且也缴获了其他许多非常宝贵的材料,诸如私人日记、极度秘密的发言记录、会议报告和通信,甚至还有纳粹领导人电话中谈话的记录,这是赫尔曼·戈林在航空部设立的一个特别机构所窃听收录的。例如,弗朗兹·哈尔德将军写日记一直没有断过,他用格贝尔斯伯格式速记法不仅记下了逐日的事件,而且也记下了当天每小时的发展。要了解1939年8 月14日到1942年9 月24日之间这一段时期的确切情况,这就是一个很难得的材料来源。当时他担任陆军参谋总长一职,同希特勒和纳粹德国其他领导人每天都有联系。他的日记是德国人日记中提供情况最多的一部日记。但是也有其他日记具有极大价值,包括宣传部长、希特勒在党内的亲密同事约瑟夫·戈培尔博士的日记和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OKW)作战局局长阿尔弗雷德·约德尔将军的日记。还有最高统帅部自己的和海军总司令部的日记。比如,在科堡附近的坦巴赫城堡缴获的6 万卷德国海军档案,就几乎包括了从1945年4 月缴获之日起一直回溯到1868年现代化德国海军建立之时止的全部德国海军的信号、舰只的航海日志、个人日记、备忘录等等。

险被销毁

德国外交部485 吨档案藏在哈尔兹山脉的各个古堡和矿井里,在奉到柏林方面的命令正要烧毁的时候,为美国第一军团所缴获,这批档案不仅包括第三帝国时期,而且还包括魏玛共和国时期,并一直追溯到俾斯麦的第二帝国创建的时候。战后许多年来,成吨的纳粹文件被封存在弗吉尼亚州亚历山大里亚的一个美国陆军大仓库里,我国政府没有表示有什么兴趣要想打开木箱,看看里面可能有些什么有历史价值的东西。最后到1955年,在这些文件被缴获后10年,由于美国历史学会的创议和一些私人基金会的资助,藏在亚历山大里亚的文件才被启封,数目少得可怜的一批学者,在人手和工具缺少的情况下,趁政府迫不及待地要把这些文件送还给德国之前,进行了翻阅和摄影的工作。结果证明这是一次丰富的收获。

审判证据

其他的一些文件也是如此,例如希特勒大本营每天研究和讨论军事形势的51次“元首会议”部分速记记录,以及这个纳粹战争元凶在战时同他党内老伙伴和秘书们饭后酒余谈话的比较完整的记录。前者是美军第一○一空运师一名谍报军官在伯希特斯加登从一些焚毁的希特勒文件余烬中抢救出来的,后者是在马丁·鲍曼的文件中找到的。纽伦堡举行纳粹主要战犯审讯的时候,曾经匆匆忙忙集中了数十万件缴获的纳粹文件作为证据。我在采访那次审讯的前半期时,曾经收集了成捆的油印副本和后来出版的42卷证词和文件,还有许多重要文件的10卷英译本。关于纽伦堡后来又举行的12次审讯所出版的15卷材料中,也有一些其他文件是很有价值的,虽然有许多文件和证词被节略了。除了这些前所未有的丰富文件以外,最后还有德国军官和党政官员的详尽提审记录以及他们后来在战后各次审讯时起誓画押的证词,其中所提供的材料,我相信是以前历次战争结束后从来没有从同样的这类来源得到过的。当然,我没有全部读遗这些数量惊人的文献——这是单独一个人力所不及的事情。不过,我努力翻阅了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只是由于缺乏适当的索引而不免进度缓慢,这是在这样一片丰富的园地中任何一个工作者在所难免的事情。

公诸于世

我们在纳粹时期驻在德国的人,不论是新闻记者还是外交官,对于第三帝国堂皇的外表后面发生的事情,所知道的真实情况,可谓微乎其微。一个极权主义的独裁政权,由于它的性质所决定,必然是在极度秘密的情况下进行活动的。它也知道如何保守这种秘密,以防外人的窥探。把第三帝国内部所发生的赤裸裸的,怵目惊心的,往往是令人作呕的事实——希特勒的上台,德国国会纵火案,对罗姆的血腥清洗,德奥合并,张伯伦在慕尼黑的投降,捷克斯洛伐克的占领,对波兰、斯堪的纳维亚、西方、巴尔乾各国和俄国的进攻,纳粹占领下和集中营中的恐怖,消灭犹太人的暴行等等——一一记录下来或作一番描述并不困难。但是秘密作出的重大决定、阴谋诡计、背信弃义、其动机成因、主要角色在幕后起的作用、他们所造成的恐怖的程度以及他们制造这种恐怖的伎俩——所有这一切,还有许多其他情况,在德国秘密文件出现之前,大部分是我们所无法获悉的。

作者简介

威廉·夏伊勒(William L.Shirer)生于美国芝加哥,是著名的驻外特派记者、新闻分析员与世界现代史学家。他为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担任战地记者期间,报道了许多有关纳粹德国从柏林兴起到灭亡的经过。本书最初于1959年出版,刚一面世就立即轰动了整个世界。英国著名历史学家特雷弗·罗珀在《纽约时报》上称赞他是将“活着的证人能够与史实结为一体”的非凡杰出的历史学家。他还著有《柏林日记》(1941年)、《第三共和国的崩溃》(1969年)和关于欧洲政治、期堪的纳维亚的书,及三本小说。 本书以其大量的、真实的资料成为论述纳粹德国最具权威的作品,是希特勒纳粹德国令人颤栗的故事最杰出的研究成果。

书籍目录

致谢

前言

第一编 阿道夫·希特勒的崛起

第一章 第三帝国的诞生

第三章 纳粹党的诞生

第三章 凡尔赛、魏玛和啤酒馆政变

第四章 希特勒的思想和第三帝国的根源

第二编 胜利和巩固

第五章 取得政权的道路:1925-1931年

第六章 共和国的末日:1931-1933年

第七章 德国的纳粹化:1933-1934年

第八章 第三帝国的生活:1933-1937年

第三编 走向战争的道路

第九章 开始的步骤:1934-1937年

第十章 决定命运的奇异插曲:勃洛姆堡、弗立契、牛赖特和沙赫特的倒霉

第十一章 德奥合并:强夺奥地利

第十二章 通向慕尼黑的道路

第十三章 捷克斯洛伐克再也不存在了

第十四章 轮到了波兰

第十五章 纳粹-苏联条约

第十六章 最后几天的和平日子

第十七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

第四编 战争:初斯的胜利和转折点

第十八章 波兰的覆亡

第十九章 西线的静坐战

第二十章 征服丹麦和挪威

第二十一章 西线的胜利

第二十二章 海狮计划:入侵英国的失败

第二十三章 巴巴罗沙:轮到了俄国

第二十四章 形势的转变

第二十五章 轮到了美国

第二十六章 伟大的转折点:1942年——斯大林格勒和阿拉曼

第五编 末日的开始

第二十七章 新秩序

第二十八章 墨索里尼的垮台

第二十九章 盟军对西欧的进攻和德国内部杀害希特勒的尝试

第六编 第三帝国的覆亡

第三十章 德国的征服

第三十一章 众神的末日:第三帝国的末日

简短的尾声

后记

参考资料

索引

书籍评价

威廉·夏伊勒,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驻外记者,他亲眼目睹了希特勒的崛起、达于极盛直至灭亡,战后,又有机会接触数目惊人的被缴获的德国秘密档案——正如作者本人所说,“这样大批的珍贵资料落入当代历史学家手中的事情,过去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正是这一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事情,诱使作者尝试写下这部日后成为经典的著作。

由于作者著述的基础不是任何其他人的著作而是堆积如山的德国原始资料——秘密档案、文件、私人日记、会议记录、通信,甚至还包括被窃听的谈话记录,而这些资料所牵涉的历史事件又是尽人皆知的,这无疑使对历史的真实表述得到很大保障,至于客观,则本身往往是难于把握的,即使人人知道事实胜于雄辩,但是每一个历史学家都更乐于让读者看到他希望他们能看到的历史,这也使得基于史实的任何评论常常是易受攻击的,其结果无非是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这就对读者提出了要求,站稳了脚,自己看去无疑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希特勒选择夏季发动攻势正是他错误中的错误。他与当年的拿破伦一样并没有输 在军事上而是败在了天气之下。我发现似乎历史上许多军事大帝国在完成统一全欧洲的道路全败在了苏联。当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苏联军队的确有十分顽强毅力。

12月初,德军进到了离莫斯科不到四十公里,最前沿的德军已可以用望远镜看到了莫斯科红场上的塔尖。这也是他们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离莫斯科这么近。到1942年1月中,苏军消 灭了德军十五万。如果说莫斯科战役还没有使德国遭毁灭性打击的话,那么斯大林格勒保 卫战便成了“第三帝国”走向衰亡的开始。

这次战斗使德国受到重创。可我却始终认为尽 管是这样,德军的战斗力仍是世界第一。大多数被苏军消灭的德国士兵多半是由于受冷而 冻死或是供给问题而饿死,德国的坦克全被严寒所冻住了,失去原有本色。反观苏联这一 方,据不完全统计战后苏联4/5的成年男子全部阵亡。这点来看苏联付出的代价远远大于德国。

另一方面,中国的抗日战争也促使“第三帝国”灭亡,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时期由于顽强的毅力,不屈不挠的斗争拖住了日本将近90%的兵力(陆军),如果不是这样,日本很有可能会从中国的东三省出击苏联,这么一来苏联腹背受敌,处境回很不妙.即使这种情况,日本仍不肯让70多万的关东军入关作战,可见日本是很有这个想法的。

随着美国参战,英美在北非的胜利,苏联的反攻,诺曼底登陆,这些军事上的原因。以及德军的内部隆美尔等高级将领刺杀希特勒这件事中也以看出当时由于军事上的失利,以导致了一些德国人对希特勒的信任程度。这一系列的外部原因,使得这个曾经庞大的第三帝国与1943年5月8日正式投降。德军这个没有强大的海军也是失利的主要因素。一味的依赖于水雷和“群狼战术”;政治上对他国人民肆意统治,没有很好做到发服人心这一点。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8:3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