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第谷
释义

第谷,丹麦天文学家。1546年12月 14日生于丹麦斯科(今属瑞典),卒于1601年10月24日。自幼过继给伯父约尔根·布拉赫为子,受到良好的教育,曾先后在哥本哈根大学、莱比锡大学、罗斯托克大学、巴塞尔大学等多所大学求学。第谷是一位杰出的观测家,但他的宇宙观却是错误的。第谷本人不接受任何地动的思想。他认为所有行星都绕太阳运动,而太阳率领众行星绕地球运动。他的体系是属于地心说的。

中文名:第谷

国籍:丹麦

出生地:丹麦斯科

出生日期:1546年12月 14日

逝世日期:1601年10月24日

职业:天文学家

生平

早年生活

1546年12月14日,第谷·布拉赫出生于斯坎尼亚省基乌德斯特普的一个贵族家庭,其父Otte Brade是丹麦皇家法庭的重要人物,其母Beate Bille来自于一个盛产神父和政治家的家族,他的孪生兄弟在产后就死了(第谷曾经用拉丁语写过一篇悼文(Wittendorf 1994, p. 68),在1572年出版),他的姐姐叫Kistine,妹妹叫Sophie。在他一岁时他的伯父将其偷偷带走,并在后来获得了其抚养权。从此,第谷跟没有子女的伯父母Jørgen Brahe和Inger Oxe生活。

第谷于1559年入哥本哈根大学读书。1560年8月,他根据预报观察到一次日食,这使他对天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1562年第谷转到德国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但他却利用全部的业余时间研究天文学。1563年第谷观察了木星合土星(两行星在天空靠在一起),并写出了他的第一份天文观测资料,同时注意到合的发生时刻比星历表预言的早了一个月。他领悟到当时用的星历表不够精确,于是开始了长期系统的观测,想自己编制更精确的星历表。1566年第谷开始到各国漫游,并在德国罗斯托克大学攻读天文学。从此他开始了毕生的天文研究工作,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在德国罗斯托克大学就读期间,20岁的第谷在一次醉酒后与同学发生口角,两个醉醺醺的年轻人决定以决斗定胜负。因为当时已天黑,再加上酒后头晕,两个决斗者根本无法看清对方。在一片惊呼声中,第谷的鼻子被对方不小心砍掉。为掩盖身体的缺陷,第谷给自己设计了一个金属鼻子,由金银合成。自此第谷就有了一个绰号——“金鼻子”。1901年,第谷去世300年后,他的尸体被考古学家挖掘出来。当时尸体早已腐烂,但“金鼻子”完好无损,只是由于氧化已变成绿色。

家庭生活

在罗斯托克,第谷和一个民间女子Kirsten Jørgensdatter堕入爱河,并最终与其贵族家庭闹翻。根据丹麦法律,贵族和民间女子如夫妇般生活着一起三年,就算是贵贱通婚。男方仍拥有贵族的地位,可是女方却一直只能是平民。他们的子女虽然在法律中是合法的,但是不但不会视为贵族,而且不能承继他们父亲的名字、徽号或土地财产。 (Skautrup 1941, pp. 24-5)。1573年10月12日,Kirsten Jørgensdatter诞下了Kirstine(为纪念第谷的姐姐、13岁逝世的Kirstine Brahe而命名)。他们一生共育有三子五女。

逝世

1601年10月13日, 第谷在布拉格出席宴会后突然得到肾脏病,在他回到家之后,他再也无法小便,就算是一点点的量也带来难以忍受的疼痛。并最终于10月24日逝世,享年57岁。他希望此生没有白活,临死前他要求助手开普勒完成Rudolphine表,并表示希望他采用第谷自己的行星系统,而不是哥白尼的。一个现代的医生将他的死归咎于肾结石,但在1901年进行尸检的过程中并没有发现肾结石从他的身体被挖掘出来,而现代医学的评估是,第谷更可能罹患尿毒症,最近的调查表明,第谷没有死于泌尿系统的问题,而是从他的头发、胡子发现汞剧毒的中毒现象结果,然而没有定论。在2010年2月布拉格市政府批准丹麦科学家挖出遗体的请求,在2010年11月和一个捷克团队的还有丹麦的科学家抵达奥胡斯大学,取骨头、头发和服装样品进行分析。 第谷的遗体目前埋葬在布拉格天文钟附近的老城广场,圣母教堂前的墓中。

人物生平

第谷是最后一位也是最伟大的一位用肉眼观测的天文学家。就其伟大而言,伊巴谷*可能是唯一的抗衡者。第谷早在十三岁时就进入哥本哈根大学学习法律和哲学。他原来打算研究*,但在1560年他观察了日蚀,于是转向研究天文学和数学。后来他到德国受到进一步的培养和教育。

第谷于1563年观察木星和土星接近时,注意到这两颗星接近的时间比根据阿尔丰沙十世*所制的星表预计的时间相差一个月月。于是他开始购买仪器,使用这些仪器进行观察来制作新星表。他还逐渐用占星术算命,正象近代早期的天文学家那样,一生都对占星术感兴趣。(那时占星术是远比真正的天文学更为有利可图的行业,资助者宁可资助占星术算命,也不愿资助科学上的发现。)

在1572年,炼金术引起第谷一时的注意之后,他终于在一颗爆发的新星体突然在11月11日闪亮之际,使自己出了名。伊巴谷曾经注意到一次新星体爆发,并且它作为制作第一幅重要的星图的时机。1054年也有一次新星体爆发,但只为中国和日本天文学家观察到。

实际上并没有增加新的星球,只是现存的星球突然爆发而使亮度大增加而已。这些星球在亮度突然激增以前用肉眼是可能观看不见的。在使用望远镜以前,这些星星确实好象是新星。第谷在1572年观察到了这星球(现在有时称为“第谷星”),在一本篇幅为五十二页的书中写到了此星以及它对星占学的重要意义。该书的简短标题为《关于新星球》。第谷星逐渐变得比金星更明亮,延续一年半人们都能看到它,然后看不见了。

最初第谷对出版此书曾犹豫过,因为他以为写书会降低高贵人的身份,可幸的是他后来克服了这种势利的影响。

第谷写的书起了如下的作用:一、它给一切亮度突然爆发的星球创造了“新星”(“Mova”)的名字;二、它使这位年青人以天文学家而著称;;三、因为第谷利用了远处其它天文学家象英国天文学家的观察结果,通过视差测量说明了新星球之远是无法测出其距离的(当然它比月亮要远得多,)这给了亚里士多德*认为天空是完美的不变的观点以有力的打击。

丹麦国王腓特烈二世决定当这位年青有为的国民的保护人,因为他象一颗明亮的新星那样已闪耀出了光彩夺目的光辉,所以国王还制止他移居到当时天文学研究的中心德国去。(智囊流失决非只是今天的现象。)为了达到此目的,国王主办了由这位年青人主讲的天文讲座,更为重要的是,他在丹麦和瑞典之间的赫维恩(今天的维文)岛上,为第谷资助修建了天文台。第谷建立的天文台十分讲究,并用他所能制出的最佳仪器来装置该台。历史上第一座真正的天文台于1580年竣工,据估计耗当于今天的150万美元。他不惜工本甚至建造了一个直径为五英尺的天球仪。

从此他誉满天下,欧洲各国学者都来拜访他。就连自己以为是学者的统治者也来拜访他,例如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六世。他于1590年访问了丹麦,并与丹麦公主成婚。(后来,他继承了英国王位称为詹姆斯一世。)

1577年一颗巨大彗星在空中出现,第谷对该星进行了仔细的观察。这是对彗星进行的第一次不带偏见的研究,也是第一次提出了彗星的研究问题,并且丝毫没有认为它预示着大灾难而有所惊慌失措。视差研究说明该彗星距地球也比月亮远---这是对天空完美无缺论甚至更为沉重的打击。亚里士多德曾看到彗星来去运动不定,不能与其它天体的永恒性和规律性相致,所以他坚持认为彗星是大气引起的现象。这一点他错了。伽利略*在这方面同意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所以,在这问题上落后于第谷。

第谷研究了彗星的视动。勉强得出结论认为彗星轨道不可能是圆的,而必然是伸长了的。这是个大胆设想,因为这样,彗星必然要穿越各行星天球层,除非这些天球层不存在,否则彗星几乎是不可能穿越的。

这种可能性大大违反了第谷本人的倾向,因为他是一位保守的天文学家,他不愿放弃托勒密*及希腊前辈关于地球是宇宙中悯心的见解。他是最后一位坚持此观点并且抵制哥白尼*日心说的大天文学家。

他反对日心说的最强论据就是恒星有视差,他以这论点把他和伽利略的论点统一起来,并把伽利略和哥白尼学说完全割裂开来。这一问题上他失败了。

1583年第谷出版了论彗星的书,提出一切行星除地球外皆围绕太阳运转。后来,他坚持认为太阳及其一系列伴随的行星皆球运转。

提出“第谷理论”的部分原因是为了强调第谷的正统观念来反对他在丹麦朝廷的许多敌人。联想起赫拉克雷迪斯*的观点,第谷的理论遭到了在不顾一切进行反抗的年代里半心半意进行妥协的人所注定的命运。后来,第谷理论几乎被人们完全漠视了。

(然而,半个世纪以后,利奇奥里*要给用伽利略的望远镜观察到的月球上的火山口定名。利奇奥里至少对第谷理论是钦佩的,所以他以第谷的名字来命名最突出、最壮观的火山口。因为他钦佩希腊的天文学家,所以把他赞赏希腊天文学所著的书取各为《新至大论》他以伊巴谷和托勒密的名字命名了位于月球表面中心一个当小的火山口以阿利斯塔克*的名字为名。至今月球表面仍用这些名字---这是一种不愿摒弃希腊天文学的表示。)

第谷在他不整个研究时期,一直坚持进行出色的精确观察,达到了用肉眼所能达到的最佳观察效果。由于大气折射观察到的天体位置会有所变化,他和其它一些天文学家一样也考虑到了这点。他还校正了仪器的误差。

至今尚未有人能在没有望远镜的条件下进行更为精确的观察。托协密观察的准确度达到十弧分,而第谷观察的准确度达到二弧分,这大概是用肉眼观察在理论上所能达到的极限。第谷几乎对每项重要的天文观察测量数据都进行了较好的纠正、他以空前未有的准确度观察了行星的运动,特别是火星的运动。他制作的太阳运动阴比任何前人所作的都要精确得多。他断定一年的长度误差不到一秒钟。然而就连第谷都不能完全摆脱他那时的局限。他估计土星(当时所知道的最远的行星)的距离为4500万英里,这对当时天文学家来说可算是数字庞大的距离了,而这只是实际距离的十八分之一。

天文学上达到的新的准确度使历法必不可免地要进行改革。于1582年在格雷戈里教皇十三世的倡议下,历法改革终于获得通过。去掉了十天,这是从罗马帝国时代以来积累起来的十天,因为儒略历比实际一年约长几分钟。为了避免以后进一步积累的误差,每四百年的周期内只十七个闰年而不是一百个闰年。如1700、1800和1900年的整百年尽管能被4整除尽皆不是闰年,除非能被400整除尽的年(如:1600年和2000年)才是闰年。

这种“格雷戈里历”迅速被天主教国家所采用,而基督教和希腊东正教国家后来才逐渐采用此历。(他们宁可采用萦西吉斯*的错误年历,而不愿采用格雷戈里教皇的正确年历。)今天,除去一些宗教仪式要求用另外历法的地方外,文明世界都已普遍采用此历法。

约在历法进行改革时,斯卡利热尔*在科学的基础上编定了年表。

但第谷逐渐遇到了大伤脑筋的事,绝大部分是他作茧自缚。第谷总念念不忘他是个丹麦贵族,并且骄傲自大和特别爱与人争吵。他对他的下属极其粗暴,并和每个人进行斗争。曾为了争论数学上的某个论点,在罗斯托克一次愚蠢的半夜决斗中(那是在1565年,他才19岁),他的鼻子被割掉,后来他一生都装一金属的假鼻子。有些人一直怀疑这传说,但从最近发掘出三角形布条他的尸骨进一步证实了此传说。第谷为显示自己是贵族,竟使他达到极为可笑的程度,他还遵照古礼穿着朝服进行天文观察。

第谷的保护人腓特烈二世具有圣人的忍耐性,对第谷的一切他都能容忍,但他于1588年逝世。腓特烈二世的继承人克里斯钦四世(他继续统治丹麦达六年之久)却有点脾气。几年之后,他受够了这位爱争吵又爱花钱的天文学家的气。他停止了对他的资助并强迫他出境。(应该在此提一件事:尽管第谷摆出一付目中无人的贵族架势,他却爱上一农家女与她成婚,并相处得很好。)

第谷于1597年,应德国国王鲁道夫二世(数年前第谷曾参加了他的加冕典礼)之邀,离开丹麦前往德国,在布拉格新区定居。在这里他有一伟大发现,发现了开普勒*这个德国青年助手。

第谷将他辛勤收集的观察资料交给了开普勒,并让他着手制作行星运行表。这是他一生登峰造极的行动。他于1601年也许由于膀胱破裂卧病,不久即逝世。病逝时,他呻吟道:“唉,我多希望我这一生没有虚度啊。”开普勒保存了他的资料,并继续从事后来证明具有头等重要意义的工作。国王为第谷举行了隆重的国葬。开普勒做到了使第谷没有虚度一生。开普勒还按照他向老师允诺的那样,忠实地维护第谷的宇宙图景,然而就连开普勒也未能贫下中农它维持下去。

至于第谷的仪器---用这些精致的设备他装备了丹麦天文台---此后再没有人使用过。在他死后十后,伽利略的望远镜使第谷的所有仪器都成为过时。这些仪器积满了尘土,最后在“三十年战争”的最初几年中烧毁了。

成就

1.第谷对天文学的重大贡献在于他通过长期观测积累的有关行星运行的大量数据资料,成为那个时代罕见的天文观测家,获得“星学之王”的美称。1582年,在教皇格里高里十三世主持下,完成了对基督世界延用了一千多年的儒略历的改历工作,颁行了格里高里历。

2.1572年11月11日夜间,第谷仰望繁星闪烁的天空,突然发现仙后座中有一颗前所未见的“新星”。第谷在一篇论文中首次发明了“新星”(Nova)一词,并指出,星座一成不变的说法是错误的。后人为了纪念他,把这颗新星叫做第谷星。

3.第谷对彗星所作的观测,是他取得的又一个成就。此外,第谷还发现了许多新的现象,如黄赤交角的变化,月球运行的二均差,以及岁差的测定等。

逸闻趣事

第谷晚年发现、培养了开普勒,这是他对科学作出的最大贡献。开普勒没有辜负恩师的苦心培育和殷切期望,在科学阵地上纵横驰骋,相继创立了行星运动三定律,在科学史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597年,年轻的开普勒写成《神秘的宇宙》一书,设计了一个有趣的、由许多有规则的几何形体构成的宇宙模型。1599年第谷看到那本书,十分欣赏作者的智慧和才能,立即写信给开普勒,热情邀请他做自己的助手,还给他寄去了路费。开普勒来到第谷身边以后,师徒俩朝夕相处,形影不离,结成了忘年交。业务上,第谷精心指导;经济上,第谷慷慨相助。第谷由衷希望开普勒这匹千里马早日飞奔。

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开普勒受多疑的妻子的挑唆,突然和第谷决裂了。他忘恩负义地公开散布第谷的坏话,最后留下一封满纸侮辱性言语的信,不辞而别。开普勒的离去,使爱才如命的第谷非常伤心。他意识到这完全是一种误会,马上写信给开普勒,胸怀宽广地请他回来。开普勒读了第谷的诚挚友好的来信,惭愧得无地自容。他热泪盈眶地提笔写了忏悔信,彻底承认错误。当两人重修旧好的时候,开普勒不由自主地又检讨起来,第谷立刻制止说:“过去的还要说什么呢?你是我的好朋友。现在我们又在一起研究了,这就够了!”第谷不记旧怨,不但把才华出众的开普勒推荐给国王,而且把自己几十年辛勤工作积累下来的观测资料和手稿,全部交给开普勒使用。他语重心长地对开普勒说:“除了火星所给予你的麻烦之外,其他一切麻烦都没有了。火星我也要交托于你,它是够一个人麻烦的。”

评价

第谷,是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他的学生约翰尼斯·开普勒也是一位很杰出的天文学家。

第谷在一次决斗中失去了鼻子,因此安装了一个著名的金鼻子。

第谷发现新行星

天文学兴趣

1546年第谷·布拉赫生在丹麦的斯甘尼亚省的一个律师大家庭,他的祖籍是瑞典,但在丹麦定居了很多年了。他从小受到他伯父左治的关爱和影响。在第谷13岁时,他被送到哥本哈根去读书,他的伯父,1560年,通过一次日偏食的观测,使十四岁的第谷迷上了天文学,但是他的伯父不希望第谷研究天文学而是希望他成为一个律师,可是第谷并不热心于此。

1562年,伯父把第谷送到莱比锡大学,要他学习法律,还派了一个比第谷大四岁的家庭教师米德尔一同前往,伯父要这位教师一方面监视第谷,不让他研究天文学,另一方面教他辞令学,为当律师作准备。但是,第谷没有接受伯父的劝告,继续努力学习数学和天文学理论,夜里经常偷偷地起床观测天象。其实一个人的兴趣在他的一生中起着很大的作用。他专门花了很长的一段时间研究行星。通过对行星的星空方位的观察和计算,他发现当时记载行星运动的通用星图有严重的错误。为了学到更多的关于天文学方面的知识,他又去罗斯托克的大学学习。

发现新行星

19岁时,风华正茂第谷得到了伯父给他的一笔很大的遗产,一心想做出一些与众不同的事。他一度浪费了不少宝贵的时间在星相学和炼金术上,但机遇最终降临到他的头上。1572年11月的某夜里,他与他的马夫都看见了以前从未见过的仙后星座中的一个新星,第谷兴奋极了,他这样记录道:“晚间太阳落山以后,按照习惯,我正观看睛空上的繁星,忽然间我注意到一颗新的异常的星,光亮超过别的星,正在我头上照耀,因为自从孩子的时代以来,我便认识天上所有的星星,我很想知道在天空中的哪一个区域不会有星…”

一直以来,人们认为恒星几乎是不变的。他起初甚至怀疑亲眼所见的是否真的,但以后每晚都出现了,他才相信自己没有搞错,开始仔细地观察记录。这颗星体先是越来越亮,直到远比金星更亮,甚至在白天也看得见,然后,慢慢地暗淡不去,最后在视野中完全消失。当时,望远镜还没有发明,第谷的细心观察使得他得到了回报!1573年,他发表一篇论文——《新星》。这颗新星的发现,动摇了亚里士多德天体不变的学说。

精确的科研态度

这时,他在瑞士的巴塞尔结了婚,并接受了丹麦腓特立二世邀请,留在丹麦工作。丹麦腓特立二世为他在哥本哈根附近的胡思岛建成了天文台,该天文台是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拥有四个观象台,一个图书馆,一个实验室和包括一个印刷厂在内的附属设施。第谷自己设计制造了观象台的全部仪器,其中较大的一台是精度较高的象限仪,被称为第谷象限仪。第谷对观测精度要求十分严格,不断改进仪器和测量方法,因此他所进行的天体方位的测量,其精度是比较高的,是哥白尼的20倍。第谷想精确测量出长时期从地球上所看到的星体的位置,并想由此而给出一幅星体位置确实的天体图来。他测量了777颗恒星的位置,其误差不多于四弧分;第谷还测量了行星的运动,发现了许多新的观象,如月球运动的二均差,赤夜角的变化,以及岁差的测定等;他对1577年出现的慧星也很感兴趣,他曾在相距甚远的两地对慧星的观测数据进行比较,发现没有差别,而对月亮的观测数据时有差别,由此便断定慧星比月亮远很多。在这以前,慧星被认为可能在近处,也许就在地球的高层大气之上。当时望远镜还没有被发明,观测所使用的仪器很简单的,第谷能观测如此之多的星体、达到如此高的精度,可以想象他是怎样一位超群出众了不起的观察家了,可以说第谷是一位近代天文学的创立者。

自己制造的仪器,自己就能准确把握、巧妙应用、严密控制,哪怕是粗糙的设备,只要把极限的潜力全部发挥出来,就可能得到别人得不到的珍贵资料,奠定科学创新的基础。

第谷工作的天文台吸引了很多人慕名前来参观,也得罪了一些人。有一次,第谷得罪了前来参观的未来新国王——丹麦王子基利斯,当基利斯即位以后,就开始了对第谷的报复,先是掐断天文台的经济来源,后来又肆意攻击和否定第谷的工作,1590年,第谷被迫离开工作了二十年的胡恩岛,愤怒地离开了丹麦,到布拉格的天文台工作。

第谷只在布拉格工作了六年,便慧眼独具地发现了开普勒。1607年,重病的第谷,把开普勒请到床边,作了临终的瞩托,第谷说:“我一生之中,都是以观察星辰为工作,我要得到一份准确的星表…现在我希望你能继续我的工作,我把存稿都交给你,你把我观察的结果出版出来,题名为《鲁道夫天文表》…”这样开普勒有幸继承了老师辛劳一生留下的全部观测资料和设备。这对开普勒后来取得巨大成就,起了重要的作用。第谷的亲属对开普勒占有上述资料一直耿耿于怀,然而,历史告诉我们,这批资料落入开普勒手中,可以说是上帝的安排。这本天文表,经开普勒的精心整理和千方百计地筹集印刷资金,直到1627年才正式出版,在以后一百多年的时间里,航海学家们都乐于采用《鲁道夫天文表》,因为它是有史以来最精确的一份天文表。

第谷一直有丰厚的收入,以保证他的生活和研究。但这并不是因为他是一位出色的天文学家,而是职业的占星术士,当时的占星术具有很高的地位。

评价

第谷在天文历史上以观测精密而著称,是一个善于“看”的人。清醒地知道要认识行星运动的规律,积累高度精确测量数据的重要性,并身体力行地测出了大量的原始精确的数据。第谷却提倡地心说,并试图改进它,未能接受哥白尼的日心说。在他的地心说里,行星绕着太阳转,而太阳又绕着地球转。但是,第谷坚持不懈,一丝不苟地进行科学观察的精神,将永远地载入科学史册;他本身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留给开普勒的大量资料,推动了天文学向近代科学发展。

第谷这种对现象和事实进行准确观察和记录的精神,是现代科学思想的典范。科学上最重要的是对真实世界详尽、周密、透彻的观察,至于理解和解释,只能尽力而为。要充分理解一个问题往往需要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而今天我们能把握的只有得到真实、可靠的事实。如果不能创新和突破,就认真地积累真实的资料,为他人和后人奠定基础。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6:3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