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第二次新文化运动 |
释义 | 从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中国进行了一场“双元革命”,即第三次科技革命和第二次新文化运动,而这场运动的先驱是一些年轻人。 1995年电影《大话西游》的成功,宣布这场运动拉幕。周星驰也成了第二次新文化运动的第一阶段的“领导人”。他代表第一阶段的人的共性:“都是一些影视工作者。”接着成功有成龙,刘德华等艺人,他们用他们的实际行动打开人们思想的闸门。 很快,运动进入第二阶段,代表人物是周杰伦等一些音乐工作者,他们从1997-2008仍然在不懈努力的为解放思想,打开年轻人头脑做着工作,只是因为2000年之后运动中心转到了一大批文学青年手中,所以把他们划归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很快来临,2000年,第二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开幕正式宣布第三阶段开幕,运动主力成为文学青年,主阵地是“新概念作文”大赛和《萌芽》杂志,2008年是“新概念作文”大赛的第十个年头,她的名字“特莱米雅杯”代表了参加这一运动的人的理想和精神风貌。 运动的第三阶段培养了一大批功力深厚的80后和90后作家,为“祖国未来的希望”提供了榜样效力,推动了文学革命,其意义和价值直逼陈独秀发动的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学为阵地的“新文化运动”。 运动的第四阶段是以普通民众及最简单娱乐方式影响社会为特征的。代表人物有芙蓉姐姐、巩俐妈妈、后舍男生等,标志性代表事件为“超级女声”大赛、“红楼选秀”等。在这一时代,广大人民群众通过现代的传播媒介,以cosplay等手段,将自己的生活和世界文化完全的融合到一体,充分展现了个人既世界,个体既文化,肉体既精神的新概念,并将行为艺术在中国真正的推广开来。成功的建立起了世界审美观的新体系。在全社会产生了颠覆性的效果。第四阶段的影响无论从深度还是从广度上,都远远超过了前三个阶段,是第二次新文化运动的高峰时期,也是决定性的一个时期。是第二次新文化运动由少数人孤独可怜的呻吟转变到无数人大声喧嚣的时代。 第二次新文化运动培养的文学青年作家主要有:那多,李明,浅草千叶子,苏德,藤洋,胡玮莳,郭家萌,郭森等人,其中那多,胡玮莳,李明,曾组成“那狐狸”三人组,郭家萌,郭森曾组成“二锅头”双人组,李明为这些文学青年命了名“新锐派”,郭森郭家萌为这场运动命了名“第二次新文化运动”从此文学青年们在“特莱米雅”的召唤下,打着“新锐派”的旗帜。成为一支新生力量。杨二车娜母和超级女声为代表的广大群众,积极吸取了前面这些孤独的伟大文化家的精华并发扬光大,运用多种媒介形式,带领着年轻的90年代的新一辈中国少年奋勇前进!! 和“新文化运动”一样,第二次新文化运动彻底解放了民众的思想,从理论上宣告了以权威为核心的旧文化的彻底崩溃,使文化和学术成为大众表演的舞台。这也许就是这次运动的成果罢。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