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第二次阿富汗战争
释义

简介

2001年阿富汗战争是以美国为首的联军在10月7日起对阿富汗基地组织和塔利班的一场战争,同时标志世界反恐战争的开始。与阿富汗作战的国家主要有美国以及英国、德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北约国家,哈萨克斯坦、日本、韩国、菲律宾等国为美军提供了后勤支援并在战后派遣军队驻扎阿富汗(驻阿韩军在2007年发生韩国人质被绑架事件后撤离阿富汗)。

当美国总统布什向世界宣布美军要在阿富汗打一场样式很特殊的反恐怖战争,以彻底消灭制造九一一事件的幕后黑手及其同盟者塔利班武装之时,有眼光的战略家们都认为美国无疑会赢得这场战争。但是自10月7日美军开打以后,特别是反塔联盟在战争中发挥的作用,使世人愈感到始料不及,

战争一次又一次地出现戏剧性变化,许多分析家们的预测都跟不上形势的发展。

然而,战争打到今天这个样子,许多人都在提出问题:为什么这次阿富汗战争没有出现10年前阿富汗游击队抗击苏军时的情景?曾经把反塔联盟赶得到处跑的塔利班怎么被反塔联盟打得无招架之力?美军地面特种部队为什么在战争中没有大的作为?和奥马尔在大劫中表现如何等等。

基本信息

日期: 2001年10月7日至今(冲突未结束)

地点: 阿富汗

结果: 未结束

起因: 九一一事件

参战方: 塔利班

基地组织: 阿富汗

北方联盟: 美国 英国 德国 加拿大荷兰意大利 法国

指挥官: 奥萨玛·本·拉登姆拉·奥马尔 乔治·沃克·布什(2001年-2009年) 巴拉克·奥巴马(2009年-至今)

兵力:

塔利班:活跃兵力约25,000人(2009年) 阿富汗国民军:100,000人

美军(非多国部队):约48,000人

北约:约64,000人

伤亡 :

超过20,000人死 阿富汗保安部队:约5,000人死

北方联盟:约200人死

联军: 1,479人死,包括美国906人、英国224人、加拿大132人、德国39人、法国53人、丹麦27人、澳大利亚11人

超过4,000人受伤

平民伤亡约11,000人至31,000人或更多

2001年阿富汗战争是以美国为首的联军在2001年10月7日起对阿富汗盖达组织和塔利班的

一场战争,为美国对九一一事件的报复,同时也标志著反恐战争的开始。联军官方指这场战争的目的是逮捕本·拉登等盖达成员并惩罚塔勒班对恐怖分子的支援。到2010年为止,目前阿富汗驻军人数最多的国家依序是,10万美军、1万英军、4300德军和3750法军

背景

在战争爆发之前大约一周,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向塔利班政府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他们:

把盖达高层成员交给美国

释放所有被监禁的外国人

保护在阿富汗的外国记者、外交人员、支援人员

让美国人员检查所有训练营,证实它们全部被关闭

塔利班政府则拒绝与美国对话,并指与非穆斯林领袖对话是对他们的侮辱。但他们也透过在巴基斯坦的大使馆要求美国提供证据让他们自行在伊斯兰法庭起诉拉登。后来他们提出把拉登移送到中立国。但乔治·布什拒绝这些条款。

联合国安理会在2000年12月19日要求塔利班移送拉登到美国或第三国就1998年的爆炸案接受起诉,以及关闭所有武装训练营,否则将会制裁阿富汗。

军事行动

持久自由行动

第三海陆营扫荡村庄

2006年的一处监视哨

阿富汗的美军悍马车成防御圈早在2001年10月7日,美英已组成联军进入阿富汗境内与当地的北方联盟接触。双方其后达成协议,合作推翻塔利班政权。并在当天晚上进行空袭,攻击塔利班和基地组织多个据点。美国指攻击塔利班是要报复塔利班没有答应美国要求交出拉登,而当天塔利班随即抨击美国举动是向伊斯兰世界宣战。

美国在首轮空袭中采用了不同种类的武器,据美国军方公布,共动用了50支导弹、15架

战机和25枚炸弹。同时美国还在空袭时投下大量救援物资,据美国声称这是为了赈济空袭中受伤的平民。

期间一段宾拉登的录音片段公开,片中拉登指责美国这次袭击。

阿拉伯的卫星频道Al Jazeera指称该台于攻击事件不久前就收到了这卷录音带。在录音带中,本·拉登宣称美国将会在阿富汗之战失利,并且像苏联一样崩解。同时,宾拉登号召伊斯兰世界发起反抗非伊斯兰世界之战。

阿富汗战争

马扎里沙里夫的地面攻势

2001年11月9日,马扎里沙里夫战役开始。马扎里沙里夫在阿富汗北方是一个大型城市。塔利班在马扎里沙里夫有较强的群众基础存在。美国轰炸机地毯式轰炸塔利班部队的阵地。下午2时,北方联盟部队攻下了城市的南部和西部,并且控制了城市的主要军事基地和机场。战斗在4个小时后结束。到日落时分,塔利班残余部队向南部和东部撤退。战斗结束后,大批塔利班支持者被处决,在整个马扎里沙里夫开始出现抢劫。马扎里沙里夫战役后,北方联盟迅速拿下了北方地区的5个省份。塔利班在北方地区的势力开始瓦解。

攻占喀布尔

11月12日晚塔利班部队在夜色的掩护下逃离喀布尔市,11月13日北方联盟部队抵达喀布尔市。市区只有炸弹坑和焚烧过的树叶。一组大约20人的强硬阿拉伯武装分子被发现藏身于市内的公园,随后被消灭。

喀布尔的陷落标志著塔利班在阿富汗全国的瓦解。在24小时内,所有的阿富汗沿伊朗边境各省,包括关键的城市赫拉特,都被北方联盟攻下。当地普什图族指挥官和军阀接管整个阿富汗东北部,包括关键的城市贾拉拉巴德。近1000名塔利班的巴基斯坦志愿者部队死守北方战线。到11月16日,塔利班在阿富汗北部最后一个据点被北方联盟围困。此时,塔利班主力已被迫撤回到阿富汗东南部坎大哈周围地区。

战术

森蚺行动

160th SOAR空降特种团进入山区美军的卫星照片情报显示盖达组织士兵在Gardez山西面高2740米的山脉中出没,特战部队(SOF)又称战略侦察队(Strategic Reconnaissane)称该区为“雷明登屏障”,展开森蚺行动(Operation Anaconda)剿灭山区。该行动中美军采用了包围战术,首先派兵占领山谷的有利位置及阻止敌军四处逃窜,再陆空合击山谷北端扫荡敌军。整个行动从2002年3月3日到3月19日结束。

心理战术

UH-60丢下宣传单

美军阿富汗一处营区2005年10月份驻阿富汗美军发生所谓“焚尸门事件”,塔利班武装分子声称美军利用焚尸当成心理战术,美军否认。之后21日美国记者会表示战场上可能有所谓所谓“虐尸”

事件是属于卫生处理,不过火化尸体不符一些伊斯兰传统才会引起争议,并非为了对塔利班或者阿富汗平民施加心理压力。已经成立了联合调查小组,对这一事件调查。美国在阿富汗实际上是有一个心理战单位“美国陆军第913心理战小组”。

参战部队

160th SOAR空降特种团

各国特种部队编成的第3特战群

第10山地师第2旅第31步兵团2

第10山地师第1旅第87步兵团1

101空降师3旅187步兵团2

伤亡数据

据联合国报告,平民伤亡人数,从2006年的929人,上升至2008年的2000人。

根据联合国驻阿富汗援助团的统计:

2007年阿富汗死于暴力袭击者超过了8000人,其中1523人为平民。死亡平民中630人死于阿富汗政府军和驻阿外国部队的误杀,893人死于塔利班的自杀性爆炸和路边炸弹等袭击事件。其余死者中约6000余人为塔利班等反美武装人员。

2008年死于阿富汗暴力袭击者超过了6000人,其中1988人为平民。死亡平民中828人死于阿富汗政府军警和驻阿外国部队的误杀。1160人死于塔利班制造的暴力袭击。其他死者中绝大部分为塔利班。但当年由北约医疗机构提供的数据指出,死于北约军队袭击的平民为97人,死于塔利班袭击的平民为973人。

影响

由于在阿富汗战争期间,美军指称有基地组织成员越过边境逃巴基斯坦,一度引起斴近国家的紧张。

另外,由于位于阿富汗北部的前苏联中亚国家为美军提供协助,一度惹来其他伊斯兰教国家例如黎巴嫩及苏丹等的敌视。

经过

2001年阿富汗战争是以美国为首的联军在10月7日起对阿富汗基地组织和塔利班的一场战争,同时标志世界反恐战争的开始。与阿富汗作战的国家主要有美国以及英国、德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北约国家,哈萨克斯坦、日本、韩国、菲律宾等国为美军提供了后勤支援并在战后派遣军队驻扎阿富汗(驻阿韩军在2007年发生韩国人质被绑架事件后撤离阿富汗)。

当美国总统布什向世界宣布美军要在阿富汗打一场样式很特殊的反恐怖战争,以

彻底消灭制造九一一事件的幕后黑手及其同盟者塔利班武装之时,有眼光的战略家们都认为美国无疑会赢得这场战争。但是自10月7日美军开打以后,特别是反塔联盟在战争中发挥的作用,使世人愈感到始料不及,战争一次又一次地出现戏剧性变化,许多分析家们的预测都跟不上形势的发展。

然而,战争打到今天这个样子,许多人都在提出问题:为什么这次阿富汗战争没有出现10年前阿富汗游击队抗击苏军时的情景?曾经把反塔联盟赶得到处跑的塔利班怎么被反塔联盟打得无招架之力?美军地面特种部队为什么在战争中没有大的作为?和奥马尔在大劫中表现如何等等。

质疑

美国的战争目标是否已实现

应该说,战争打到今天,这些问题似可作点小结了。从现在看,美国在阿富汗打的反恐怖战争已近尾声,那么美军打得怎么样?是否达成了战争目的?这是现在要作出评估的事情。通常一场战争是否结束,是由战争的主导方,及战争胜利者的意志和战争目标是否实现所决定的。战争目标的制定是由国家最高统帅和最高决策层明确的,也就是这场阿富汗战争应由美国总统布什和他的战争班子确定。九一一事件之后,布什就确定了动用几万美军,消灭奥萨马及其恐怖组织和打击庇护它的塔利班武装这个战争目标。

从布什决策发展过程看,头一个战争目标——消灭,是坚定不移的,而打击奥马尔和塔利班武装则是有条件的,也就是根据当时奥马尔的态度再确定美军是否连他一起铲除。然而,从战前的某一时刻开始,美国就意识到要消灭其恐怖组织,就必须先摧毁塔利班武装。这在确定战争目标的时候,就成了实现战争决心的一个前提性问题。即战争爆发后,推翻塔利班武装也就成了美国的另一个战争目标。

必须指出的是,美国起先只有“消灭”这个战争目标,而军事打击塔利班是附加

的。军事上忌讳同时开辟两条战线和打两场战争,在制定战争目标时也是应尽量防止同时确定两个战争目标。因为,后者与前者在某种程度上有类似的地方。美国为什么会同时确定这两个战争目标呢?是因为就在阿富汗,美国可将塔利班与卡伊达捆在一起打,几乎成为一个目标打。美国明知不早打击恐怖组织,以后就很难围捕在其他国家的成员,为何美国不在阿富汗以外打击恐怖组织及其附生国,原因就在这里。实际上,战争的发展不像美国决策层所设想的那样艰难,附带摧毁塔利班武装的目标却先实现了,而消灭恐怖组织的目标尚缺一环。那么现在离战争目标还有多远,应该说为期不远了。因为奥萨马的行踪已经有了线索,搜捕圈也正在缩小,消灭他只是个时间问题。也许明天,或者以后的某个时间。

总之,美国军队已经接近实现这场阿富汗战争的目标。战争目标的实现就意味着战争的结束,消灭了恐怖组织成员,战争就算是结束了。至于失去政权和武装的奥马尔,美国虽也不会放过他,但让美军和这种不具国际影响力的人物打一场兴师动众的战争,就显得不那么急迫了。

是谁把握住了战争的关节点

战争双方的武力对抗,通常是有那么几个点支撑着,其中有对战争起转折作用的“关节点”,还有对战争胜负起决定作用的“顶点”。在世界战争史上,那些双方对抗实力相当的战争,其战争发展过程通常都要经过一些关键的战役或战斗(即理论上的“关节点”),再经过一个对战争起决定作用的战役或战斗(即“战争顶点”),才分出胜负高低来。

然而,到目前为止,阿富汗战争是一场没有多少“卖点”的战争。从军事上讲,其原因是战争没有出现顶点,没有那种双方殊死对抗的场面和过程,也没有很明显的战争关节点。

对于打了两个来月的战争,这样讲似乎简单了一点。其实,关节点在战争中曾隐约地出现过,而战争的顶点因双方军力和军心对比反差太大,从没有出现过。从历史上看,谁把握住了战争的关节点,谁就能控制战争的走势,谁就能为赢得战争顶点创造条件。

在这场战争中能看出眉目的关节点,是马扎里沙里夫、昆都士及坎大哈三次战斗。从塔利班最初的强硬态度到后来几万人的武装没有打出几场战役来,这种战争表现实在令世人费解。初步看,造成这种结局的原因有这样几点:一是美军的空中打击是非常有效的。美军的程序式打法,先消灭塔利班极少的防空力量,然后摧毁具有战略价值的军事和经济目标,最后再行战术轰炸,打击前线的塔利班守军。一些简易的野战工事无论如何也无法防护美军的强大空中打击,一支类似民兵武装要打只有正规部队才能打的防御作战,无疑是勉为其难了。

二是几个关节点没有把握好。在马扎里沙里夫、昆都和坎大哈这几个点的坚守与放弃的问题上,能看出塔利班领导层的犹豫和意见不统一,致使指挥和战斗都乱了章法。比如,一开始塔利班宣

称要和美国人打游击战,可是在战争中自己打的却是城市防御战;在坚守几个大城市时,塔利班都说要坚守到底,但往往是战斗还没怎么打,就主动放弃了。

这些都说明,塔利班没有找到与美国这样的对手作战的正确方法,没有意识到在阿富汗这种特殊的地形打城市防御战意味着什么,更没有认识到在没有做好充分战争准备的情况下,断然下战争的决心就意味着失败。按理说,马扎里沙里夫是应打一个较大的战役的,因为其战略价值要比昆都和喀布尔大,而塔利班因承受不了美军的轰炸,就逃之夭夭,拱手让给了反塔联盟。

2001年阿富汗战争的新认识:刘周在“关于总体战思维与高科技战争的一些思考”一文中认为:塔利班可以有更好的打法,以转变自己的弱势地位。美军对弱国部队固有的轻视以及美军以往打胜仗的经历,加之美军是在大规模空袭以后开始发动的地面攻击,所以很容易使其一部或数部轻敌冒进。因此,塔利班完全可以利用此点而作有利的战略退却,并选择有利地形相机全歼其冒进之一二小股部队。这一点无论从战略上和战术上来讲都是不难做到的。但是只要做到了这一点,就会从心理上给美军方面以有效的震慑,从而使美军以后的地面行动迟缓起来,美军的地面进攻将受到有效的迟滞。这种情况下,只要能继续灵活地发挥地利和指挥上的优势,则完全有可能从根本上迟滞美军的地面进攻,整个战场形势就将为之改观。因为阿富汗不像南斯拉夫,没有多少可供轰炸的地面实施,单凭空袭结束战争的可能性很小。所以,完全有可能将美国拖入一场持久战的泥潭。《孙子·作战篇第二》讲:‘……其用战也贵胜,久则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所以,塔利班方面将有可能出现谋求政治解决争端的有利时机,也就是说塔利班政权完全有可能做到不亡不败的结局。”但是,事实上塔利班政权采取了完全相反的打法,从一开始的坚守北方重镇起,一直是节节抵抗,节节败退,最后发展到全面溃退。先是“防御中的保守主义”,后是“撤退中的逃跑主义”,始终未能利用自己的局部优势,改变战场形势,而是一味的以己之短应敌之长,所犯的皆是兵家大忌。所以,美军能迅速打跨“塔利班政权”,军事实力的悬殊不能不说是重要原因。但更主要的原因,实际上还在于塔利班领导人军事指挥上的失误和没有有效使用“人民支持”以发挥总体战的威力。

评价

战争的一方是军力超强,得道多助的美国;另一方是坚信自己的极端主义是人类摆脱一切苦难走向幸福天堂惟一正确道路,失道寡助的塔利班政权,其结果如泰山压顶一样毫无悬念。

为彻底铲除恐怖势力,仅仅远距离打击是根本不够的,还必须派遣地面部队进入阿富汗,一个城市、一个村庄地清剿恐怖分子,并联合阿富汗各派和平政治力量,组建阿富汗新政府,使之彻底摆脱恐怖势力。这就决定了在远距离打击阶段完成后,美军必须迅速转入近距离清剿塔利班的阶段。

阶段的转变使战争告别了科幻方式,向传统方式回归,但人们受制于美军在远距离打击时所表现出来的巨大威力,普遍认为在地面战争中,美军将风卷残云地迅速完成清剿恐怖势力的任务,拉登等恐怖组织的头子将被一一抓获,像二战战犯那样接受正义的审判。

现实的变化总是超出人们的想象。正当国际社会准备为美军的胜利喝彩时,战争出现了拐点。躲进山区和乡村的塔利班没有被彻底消灭,连美国人竭力想抓获的拉登也神龙见首不见尾,安然指挥着对多国的恐怖袭击。直到2011年5月19日,美国才在巴基斯坦将本拉登击毙。战争就这样年复一年的迟迟没有了局。特别是近几年,由于阿富汗政府本身的问题,使西方的巨大投入付诸东流,不仅未能把阿社会引向正轨,而且在恐怖势力面前节节败退,控制的国土不断缩小,总统被戏称为喀布尔市长。相反,塔利班势力则从最初的打击中恢复,控制了大部分国土,并转入巴基斯坦北部,大有东山再起之势。

面对这一形势,阿富汗政府几年前就提出与塔利班和解,但美国不同意,战争因此陷入僵持局面。去年底,在战争进行了整8年之后,奥巴马为打破僵局,及早脱身,决定增兵对塔利班进行更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到阿富汗问题国际会议召开前,美国总算开始简化自己的战争目标了,承认塔利班是阿富汗政治结构的组成部分,同意阿富汗政府说服部分武装人员放下武器。但是,阿富汗塔利班却不打算和解!

看来高科技并没有根本改变战争的方式,当远距离打击时,高科技可以尽显神威;但近距离作战,双方的胜负就另当别论了。这就使美国尽快结束战争的打算成为空想,正如卡尔扎伊所说美军仍需再驻留“10到15年”。

关键

战争双方的武力对抗,通常是有那么几个点支撑着,其中有对战争起转折作用的“关节点”,还有对战争胜负起决定作用的“顶点”。在世界战争史上,那些双方对抗实力相当的战争,其战争发展过程通常都要经过一些关键的战役或战斗(即理论上的“关节点”),再经过一个对战争起决定作用的战役或战斗(即“战争顶点”),才分出胜负高低来。

然而,到目前为止,阿富汗战争是一场没有多少“卖点”的战争。从军事上讲,其原因是战争没有出现顶点,没有那种双方殊死对抗的场面和过程,也没有很明显的战争关节点。

对于打了两个来月的战争,这样讲似乎简单了一点。其实,关节点在战争中曾隐约地出现过,而战争的顶点因双方军力和军心对比反差太大,从没有出现过。从历史上看,谁把握住了战争的关节点,谁就能控制战争的走势,谁就能为赢得战争顶点创造条件。

在这场战争中能看出眉目的关节点,是马扎里沙里夫、昆都士及坎大哈三次战斗。从塔利班最初的强硬态度到后来几万人的武装没有打出几场战役来,这种战争表现实在令世人费解。初步看,造成这种结局的原因有这样几点:一是美军的空中打击是非常有效的。美军的程序式打法,先消灭塔利班极少的防空力量,然后摧毁具有战略价值的军事和经济目标,最后再行战术轰炸,打击前线的塔利班守军。一些简易的野战工事无论如何也无法防护美军的强大空中打击,一支类似民兵武装要打只有正规部队才能打的防御作战,无疑是勉为其难了。 二是几个关节点没有把握好。在马扎里沙里夫、昆都和坎大哈这几个点的坚守与放弃的问题上,能看出塔利班领导层的犹豫和意见不统一,致使指挥和战斗都乱了章法。比如,一开始塔利班宣称要和美国人打游击战,可是在战争中自己打的却是城市防御战;在坚守几个大城市时,塔利班都说要坚守到底,但往往是战斗还没怎么打,就主动放弃了。

这些都说明,塔利班没有找到与美国这样的对手作战的正确方法,没有意识到在阿富汗这种特殊的地形打城市防御战意味着什么,更没有认识到在没有做好充分战争准备的情况下,断然下战争的决心就意味着失败。按理说,马扎里沙里夫是应打一个较大的战役的,因为其战略价值要比昆都和喀布尔大,而塔利班因承受不了美军的轰炸,就逃之夭夭,拱手让给了反塔联盟。

2001年阿富汗战争的新认识:刘周在“关于总体战思维与高科技战争的一些思考”一文中认为:塔利班可以有更好的打法,以转变自己的弱势地位。美军对弱国部队固有的轻视以及美军以往打胜仗的经历,加之美军是在大规模空袭以后开始发动的地面攻击,所以很容易使其一部或数部轻敌冒进。因此,塔利班完全可以利用此点而作有利的战略退却,并选择有利地形相机全歼其冒进之一二小股部队。这一点无论从战略上和战术上来讲都是不难做到的。但是只要做到了这一点,就会从心理上给美军方面以有效的震慑,从而使美军以后的地面行动迟缓起来,美军的地面进攻将受到有效的迟滞。这种情况下,只要能继续灵活地发挥地利和指挥上的优势,则完全有可能从根本上迟滞美军的地面进攻,整个战场形势就将为之改观。因为阿富汗不像南斯拉夫,没有多少可供轰炸的地面实施,单凭空袭结束战争的可能性很小。所以,完全有可能将美国拖入一场持久战的泥潭。《孙子·作战篇第二》讲:‘……其用战也贵胜,久则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所以,塔利班方面将有可能出现谋求政治解决争端的有利时机,也就是说塔利班政权完全有可能做到不亡不败的结局。”但是,事实上塔利班政权采取了完全相反的打法,从一开始的坚守北方重镇起,一直是节节抵抗,节节败退,最后发展到全面溃退。先是“防御中的保守主义”,后是“撤退中的逃跑主义”,始终未能利用自己的局部优势,改变战场形势,而是一味的以己之短应敌之长,所犯的皆是兵家大忌。所以,美军能迅速打跨“塔利班政权”,军事实力的悬殊不能不说是重要原因。但更主要的原因,实际上还在于塔利班领导人军事指挥上的失误和没有有效使用“人民支持”以发挥总体战的威力。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3:4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