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地毯下的尘土
释义

《地毯下的尘土》是一篇充满了神奇浪漫的想像、富有生活情趣的童话作品。它意蕴深刻,表现手法巧妙多样而不着痕迹,具体说有如下写作特点:

一、耐人寻味的标题

《地毯下的尘土》这个题目就很有深意,从题目上一点也看不出作者想要说明什么。通读全文便可知,“地毯下的尘土”是课文所叙故事的关节点,它暗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小姑娘米妮自觉主动地打扫“地毯下的尘土”,是表现米妮诚实的一个重要情节,也是揭示作品主旨的一个主要内容。故事的开头也不像一般的文章那样讲究扣题、点题,而是从小米妮的身世讲起,经过层层的铺垫之后,在故事的结尾部分才点明主旨,告诉读者“地毯下的尘土”是怎么一回事。文章的标题可谓耐人寻味、富有深意,却含而不露。

二、接连不断的巧合

从小姑娘米妮离家找工作开始,就一路充满了梦幻般的色彩。她沿着一条从未走过的森林小路走,居然没有迷路,反而碰巧找到了一座神奇的“小屋”。当我们这位幸运的小姑娘在这座陌生的“小屋”里充分展现她勤劳善良和乐于助人的美德时,“小屋”的主人——恰好是“山里掌管金子的十二个快乐的小矮人”,而不是凶狠恶毒的巫婆——回来了,更为巧合的是“他们的仙女保姆去度假了”,“十二个快乐的小矮人”迫切需要一个人代替“仙女保姆”,而米妮恰恰就是最合适的人选。可是,一向勤劳的米妮又怎么会不扫“地毯下的尘土”呢?原来,这又是一个巧合。恰恰就在“仙女假期的最后的一天”,小米妮“想看看去工作的小矮人”,恰好被“窗外”“自己从未见过的美丽的景象”迷住了,“连要干的活都忘了”,以至于连“地毯下的尘土”也来不及扫了。

正是这一连串的巧合,推动了情节不断向前发展,使行文更富有情趣,也给读者带来了一波又一波阅读快感。不过,这一连串的巧合却并不让人觉得蹊跷、突兀,反而觉得合情合理。而这一效果的产生,正是由于作者莫德·林赛对情节设计的技巧已经达到圆润无痕的境界了。

三、细致入微的心理

米妮“急急忙忙地跑过去整理床,洗盘子”“她再也无法干得更快了”,一连串的动作刻画出小姑娘着急、慌张的心理; “我想,”米妮大声说,“今天我就不打扫地毯下面的地了。再者,地毯下面没人看得见,有点灰尘也没关系的。” 声音虽大,骨子里的心虚却暴露得更明显;“星星透过窗户,向她眨眼睛”,她好像听到了星星们在说:“那位小姑娘,诚实而善良。” 小米妮有些急了,但她仍抱有一丝侥幸,“米妮把脸转向墙”。但是,她心灵最深处的一个声音反反复复响起来,“地毯下的尘土!地毯下的尘土!” ,“地毯下的尘土!地毯下的尘土!”。而且,“我们看到她了!我们看到她了!”所有的星星都快乐地叫着。这样,小米妮内心的矛盾和激烈的思想斗争就跃然纸上,她诚实善良的形象再一次印入读者脑海中。

这一部分没有为写人物心理而进行心理描写,而是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等多角度来刻画米妮起伏不断的心理变化过程,使主人公米妮有血有肉、有声有色地“立”在读者面前。可谓“雁过不留痕”!

四、语重心长的结尾

文末作者没有板着面孔教训别人,而是通过“十二个快乐的小矮人”的话,敦敦告诫小米妮,要做“一个诚实、善良、勤劳的人”,还要养成“认认真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的良好习惯,这样就一定会有好的回报。否则,“你能得到的就只是遗憾”。对于自己心灵,要“时时勤拂拭,莫使染尘埃”!语重心长而不刺耳,作者、读者和小米妮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共鸣。

总之,《地毯下的尘土》看似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内容也比较简单,好像没有什么明显写作特色,实际上,这是一篇大工若拙,大雅若俗的匠心独运的大手笔!

作者简介

莫德·林赛 美国作家,代表作《地毯下的尘土》,《灰猫妈妈》。两部作品均入选《美德书》,其中《地毯下的尘土》入选七年级语文课本。其他作品还有《甜甜和翩翩》《小小旅行家》。

《美德书》(美)威廉.贝内特编著。该书以简单的语言故事开篇,渐趋复杂,通过伊索、莎士比亚、柏拉图、马丁·路德·金以及历史上或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对美德做了深入的探索。书中展现给我们的是人类本性中的最基本的十大美德:同情、自律、责任、友谊、工作、勇气、坚韧、诚实、信仰、忠诚。每一个美德似乎都是一个人的历史和整个人类历史的浓缩。《美德书》是人类美德故事的宝库,是目前世界上培养孩子健康人格的好书之一,对每一个读者而言,读一次好比是接受了一次心灵的净化。

结构精解

第一部分(开头——“能找到工作的地方”)引子:米妮家里贫穷,母亲又病了,自己外出求职。

第二部分(“她急匆匆地往前走着”——“掌管金子的小矮人”)开端:米妮误入小矮人的家,并打扫干净脏乱的房子。

第三部分(“‘噢’”——“直到仙女的假期到了最后一天”)发展:米妮应小矮人的要求留下,帮他们干活。

第四部分(“那天早上”——“买回了许多东西”)高潮:米妮因未扫地毯下的尘土而内心不安,最后扫了地毯下的尘土。

第五部分(最后一段)结局:铭记教诲,认真做事。

主题精解

本文通过写米妮打扫地毯下的尘土这件事,告诉我们无论干什么工作,都要诚实、认真、一丝不苟。

写法精解

1.正侧面相结合的写法

这种对于突出人物的形象和思想性格是很有好处的,在今后的写作中

同学们要有意识地学习和使用这种方法。

2.形象化的心里描写。

这个童话故事的重点是写米妮打扫地毯下的尘土的情节,这是作者精心的设计。在这里,作者不是叙写行动而是描写心理来表现人物。作者采用了形象化的描写来写米妮的心理活动。特别是“地毯下的尘土!地毯下的尘土!”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而且句尾用惊叹号,表明米妮的内心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与星星的对也写得十分生动感人。

难点精解

1. 品析“米妮打扫地毯下的尘土”的情节。

参见“语段精解”。

2. 将所悟到的道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

学习了这篇课文,同学们应该学习米妮这种诚实善良的优秀品质。

同时回家后应该学着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热爱劳动的品德

也为父母减轻家庭负担。

故事原文

地毯上的尘土

春天鸟儿欢叫,夏天野花盛开,秋天树木葱茏,冬天雪花飞舞。一年

四季,在这两个幸福的孩子看来,都充满了欢乐。但有一天,亲爱的妈妈病了。她们两人都很悲伤。现在是冬天,很多东西都需要买。米妮和妹妹坐在火炉旁,互相商量着,最后米妮说:

“亲爱的妹妹,我必须出去找工作,因为家里的东西快要吃完了。”于

是她吻别了母亲,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离开了家。森林里有一条窄窄

的小路,她决定沿着这条路一直往前走,直到到达能找到工作的地方。

“天啊!”小女孩说,“这儿怎么这么脏!”等她的手一暖和过来,她就

开始整理房子。

她洗了盘子,整理了床,擦了地,正了正火炉前的地毯,把十二把小

椅子沿着火炉摆成了一个半圆。[句解:米妮一进门就开始干活,体现了她

勤劳善良的品德。]她刚做完这些,门开了,进来十二个她从没见过的快乐

的小矮人。他们只有木工尺那么高,每人都穿着黄色的衣服。米妮一见到

他们,就知道他们肯定是山里掌管金子的小矮人。

“噢!”小矮人异口同声地说,他们所有的话都像唱歌一样好听。

难道这不令人高兴和吃惊?

我们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然后他们就见到了米妮,吃惊地大叫了起来:

这是谁,那么温柔漂亮?

原来帮助我们的人是一个陌生的小姑娘。

那天早上,米妮望着窗外,想看看去工作的小矮人,她在一扇玻璃上

看到了自己从未见过的美丽的景象。

图画里有美丽的宫殿,银色的塔,塔尖上装了花花绿绿的玻璃,一切

都是那么的新奇和漂亮。她津津有味地看着,连要干的活都忘了,直到壁

炉架上的布谷鸟自鸣钟敲了十二下[句解:写窗外景色的美丽让米妮陶醉,

为后文米妮没时间打扫地毯下的尘土作铺垫。]

… …

不久,小矮人们回家来了。房子里看起来跟平时没什么两样,他们什

么也没说。米妮也没有再想毯子下面的灰尘这回事了,直到她上了床,看

到星星透过窗户,向她眨着眼。

她这才想起了地毯下的尘土,因为她好像听到星星们在说:

“那位小姑娘,诚实而善良。”

… …

“地毯下的尘土!地毯下的尘土!”

米妮心里的那个小小的声音在说。她再也忍不住了,便拿起扫帚,开始扫地毯下的尘土。可是,哦,地毯下躺着十二块闪闪发光的金币,就像月亮一样圆润、闪亮!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2:3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