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地区经济专业化
释义

简介

地区经济专业化是由地区内一些专门化生产部门体现的地区经济发展方向。这些部门不仅为本地区需要,还要大量满足其他地区和出口需要。它是社会劳动地域分工的主要形式,随着生产力不断发展而逐渐形成。由于各地区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技术经济条件和历史发展特点不同,故各地区形成的专业化部门各有不同特点。专业化生产部门是地区经济的支柱,决定着这一地区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鲜明的地区特色,是地区经济的根本优势之所在。发展专业化生产对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大作用。中国幅员广阔,各地区发展经济的条件差异很大,任何地区都不可能也不应该平行地发展一切经济部门。实行合理的地区经济专业化,并把它们纳入全国的地域分工体系之中,通过地区间的经济分工协作,互通有无,互相取长补短,对提高宏观经济效果有着重大意义。

产生意义

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条件下,社会生产地域分工的形式。商品经济的发展,使生产日益社会化,各地区生产企业的生产过程离开市场均无法进行。在竞争中,各地区凭借其自然资源、劳动资源或社会经济基础的优势,形成了一批各具特点的专业化生产部门。这些部门构成地区经济的主体,决定这一地区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地区专业化生产的产品大量供应国内其他地区和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

地区经济专业化是依靠一系列企业专业化形成的。二者的目的都是通过发挥分工协作的优越性,节约社会劳动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但是,企业专业化是通过生产领域内部的分工协作,实现产品专业化、零部件生产专业化、工艺专业化以及修配服务专业化来加速生产的发展;地区经济专业化则主要靠发挥各地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地理位置的优势,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促进全区经济迅速发展的目的。在一些幅员辽阔、各地区发展经济的条件差异显著的国家里,如苏联、中国等,实行合理的地区经济专业化对因地制宜地发展国民经济,提高宏观经济效益有重大意义。

衡量地区经济专业化程度的主要指标是产品的区内商品率和区际商品率。区内商品率是指该区产品的输出量占区内同类产品生产总量的比重。区际商品率是指该区产品的输出量在全国各地区同类产品输出量总和中所占的比重。将这两类指标结合起来,可以看出该区经济专业化发展的程度和它在全国生产地域分工中所起的作用。一个国家的地区经济专业化发展水平与其商品经济发达的程度一致。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2:31:58